原來肥胖是因為你的細胞變大了(最新研究)

2021-02-13 眾森長江健身管理集團


眾森長江健身管理邀請你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無論是管理經營思維,還是健身的專業知識,人一生兩樣不能少,一個就是外在(身體),一個就是內在(靈魂),最好兩樣都不要停下,因為我們一直在路上。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每日不一樣的生活閱讀,今日單曲分享經典

文源來自,ID:細胞培養技術交流,我們尊重原創如有版權問題聯繫管理員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因為體內的脂肪堆積,而脂肪一般都儲存在脂肪細胞中。所以可能會得到這種結論,越胖的人,脂肪細胞肯定越多,或者相應的脂肪細胞也「更胖」。事實確實如此麼?

瑞典的斯波爾丁博士(Kirsty L. Spalding)和她的團隊數年來致力於脂肪細胞的研究,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新東西。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著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

「質」和「量」都重要



以往的研究證明,成熟脂肪細胞內的脂肪含量對於一個人體內脂肪組織的多少很重要。換句話說,肥胖者之所以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內的脂肪細胞更「胖」、體積更大,含有更多油脂。那跟數量就一點關係也沒有嗎?

斯波爾丁帶著這樣的疑問,收集了一些人的體內脂肪含量及脂肪細胞體積的數據,並建立了模型。假如脂肪細胞體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那麼脂肪含量與脂肪細胞體積之間應該呈線性關係;但結果是,這兩者之間確實相關,可並非線性關係。據此,斯波爾丁提出,一個人體內脂肪量的多少,不僅僅與脂肪細胞的「質」(即含有多少油脂)有關,脂肪細胞的「量」也至少起著一定的作用。

脂肪細胞數,生長期才會增加




童年和青春期是人體高速發育的階段,這期間脂肪細胞的迅速增多也是發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可成年之後脂肪細胞的數目如何變化,相關研究並不多。

為了搞清這一點,斯波爾丁檢測了687個成年人體內的脂肪細胞總數,再將這些數字與以往研究資料中記錄的各年齡段兒童和青少年的脂肪細胞數目相比較。他發現,脂肪細胞數只在童年和青春期大幅增長,進入成年期後,無論胖瘦,細胞數目都基本穩定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兩個階段,肥胖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脂肪細胞數目比體形正常的同齡人增長得更多,有些甚至高出一倍。

體重增減,脂肪細胞數不變




不過,在這個極易營養過剩但又人人熱衷減肥的年代,肥妹1個月瘦40斤的事情也不少見。在這種急速減肥的過程中,脂肪細胞的數量會再降下來嗎?

斯波爾丁博士研究了6個接受胃旁路手術(治療肥胖症的常用手段,通過手術減小胃容量,幹擾正常的消化吸收過程,從而達到減重的目的,效果明顯。詳見: 減肥手術可不是一勞永逸的 )的女性的身體狀況,發現術後兩年,雖然她們的BMI值(身體質量指數,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是衡量肥胖程度的常用統計指數)和脂肪細胞體積都大幅降低,其中脂肪細胞體積平均下降了約1/3,但她們的脂肪細胞數量基本沒有變化。

其他科學家也發現了這一點,節食或其他減肥手段前後,研究對象體重的減少並沒有造成脂肪細胞數目的下降;而另一方面,有研究追蹤幾個月內增重15%-25%的男性,發現即使體重猛增也不會增加脂肪細胞數目。

由此看來,成年後,無論體重如何變化,脂肪細胞的數目基本保持不變。人體內脂肪量的改變,主要是由於脂肪細胞內油脂含量的改變。

脂肪細胞去向如何知?冷戰竟然幫大忙

研究進行至此,斯波爾丁提出了新的問題:脂肪細胞是維持不變還是不斷更新?如果是後者,更新速度是多少?

要追蹤細胞的動向實在不容易,但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用碳14標記DNA。

首先,DNA在細胞內較為穩定,並且通常DNA的合成意味著新細胞誕生。藉助標記物得知DNA合成的時間,就等於知道了細胞誕生的時間。

另外,大氣中一直存在一定量的碳14,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所以人體內各組織都會存在著少量碳14,這個量與組織內細胞形成時的大氣中碳14量基本相當。通過測量細胞內的碳14水平,再對照各年測得的大氣碳14水平,就能夠知道細胞形成的年份了。

但大氣中碳14量波動非常之小,各年水平相差無幾。如果只依靠這麼小的碳14波動來區別各年份之間的差異,可想而知得到的結果準確性很差。這時,當年的冷戰就意外地發揮了作用。

1955-1963年,是冷戰中的核彈試驗高峰,根據記錄這9年間的碳14水平直線上升;1963年各國籤訂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後,大氣中的碳14含量呈指數下降。這一起一落50餘年中,碳14水平差異明顯,為較為精確地追蹤不同年份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

利用這個歷史賜予的機會,斯波爾丁發現成年人的脂肪細胞在不斷更新,並且新細胞形成速度與老細胞死亡速度相等,都是每年8%左右。鑑於肥胖者的脂肪細胞數量多於體型正常者,肥胖者每年新生和死亡的脂肪細胞都是體型正常者的2倍左右。更新速度與年齡沒有太大關係,貫穿人的整個成年。

在脂肪細胞平均10年的壽命中,它們中儲存的甘油三酯則會被以舊換新代謝6次—舊的脂肪被氧化分解,排出細胞,新的脂肪再次形成繼續儲存。

斯波爾丁研究小組指出,肥胖者的脂肪細胞分解代謝脂肪的能力比體型正常者要低,這就導致肥胖者們積累的脂肪越來越多,減肥也就越來越難了。

你的脂肪細胞為什麼比別人多?



肥胖者早在成年之前,就擁有比別的同齡人更多的細胞。斯波爾丁推測,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脂肪細胞增長得更早、更快,或者細胞增長的停滯期來得更晚。

根據碳14測量法得出的結果,肥胖孩子脂肪細胞的增長確實開始得比同齡人更早,進行的也更快,但結束時間沒有明顯晚過同齡人。這些早早就歡快增長的脂肪細胞通常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若小時候就偏胖,成年後肥胖的機率高達75%;如果小時候體形正常,長大後肥胖的機率只有10%。

研究暫時沒有給出造成孩子肥胖的原因,從細胞層面來說,細胞數目的調控較為複雜,還有待深入研究。但從生活習慣的角度來說,這75%和10%的巨大差異應當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那麼通過健身鍛鍊可以恢復你的身體機能,從而使你的細胞又重新恢復活力,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那麼再也不用擔心肥胖和衰老了。



眾森長江健身管理以啟動招募健身行業徒弟。不懂專業知識,不懂管理,不懂健身會所運營,開店,選址,策劃。等等均可報名。聯繫微信:18321554499(非誠勿擾)詳情點擊閱讀全文

分享就是財富

好就打賞小編,麼麼噠

長按二維碼支付


合作投稿加小編微信:18321554499

相關焦點

  • 原來肥胖是細胞飢餓導致的!
    這個提問是句廢話,因為100%的人都這麼覺得。所以減肥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少吃,特別是少吃高熱量的食物。真不知道所謂喝水都會胖的人,該說是營養過剩,塞的太滿了還是怎樣。總之,大家總是覺得胖跟生活優越有關。胖的人站出去,哪會有人說他是吃不飽吃不好啊。但是這種認知可能在醫學領域是錯的。醫生們竟然認為肥胖其實是身體的細胞都變成了饑民。饑民?你可能十分驚訝!胖子不都是胡吃海塞嗎?怎麼會飢呢?
  • 科學期刊《細胞》:研究表明,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如今,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答案:高脂肪飲食導致的肥胖,使癌細胞在與免疫細胞爭奪代謝「燃料」的戰鬥中勝出。研究人員發現,高脂肪飲食會降低腫瘤內 CD8+ T 細胞(一種可以殺死癌細胞、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以及其他受損的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抗腫瘤活性。
  • 美國等最新國際研究: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關
    關於腸道菌群對健康的影響是國際熱門的研究內容,很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調與2型糖尿病、肥胖、肝臟疾病、腎臟疾病、動脈粥樣硬化、部分免疫疾病、心理疾病等等密切相關,其實這樣與中醫的「脾是後天之本」非常符合的,說明消化系統不僅僅是消化食物這麼簡單,對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美國研究:肥胖引起的2型糖尿病引起細胞衰老,做好6點來改善
    我們一直跟大家說,2型糖尿病本質上是細胞早衰,也就是肌體的器官功能因為細胞的衰老,無法實現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引起胰島功能異常、血糖超標、代謝異常等等問題,而且出現是一種全身性器官功能異常,不是某個器官。
  • 最新研究:喝酒會引起肥胖,引起代謝症候群
    最新研究:喝酒會引起肥胖,引起代謝症候群 2020-09-10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最新研究揭秘:為什麼你戒不掉米麵糖、戒不掉甜點?戒糖幾大絕招
    這並不是你的幻覺,而且科學,密西根大學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還真就找到了藏在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原來,高糖食物,在悄悄「忽悠」和「篡改」你的味覺系統……最新研究:高糖飲食「重塑」味覺細胞這項研究發表在剛剛過去的11月11日,受試對象是果蠅。
  • 醫學最前沿003|肥胖讓腫瘤細胞更有戰鬥力!
    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癌細胞響應脂肪的增加而重新編程其代謝,從而更好地吞噬富含能量的脂肪分子,從而剝奪了T細胞的燃料,並加速了腫瘤的生長。HMS Blavatnik研究所細胞生物學教授,該研究的共同作者馬西婭·海吉斯(Marcia Haigis)表示:「將同一腫瘤置於肥胖和非肥胖的環境中表明,癌細胞會根據高脂飲食重新調節其新陳代謝。」
  • 盤點 | 肥胖症信號通路最新研究進展
    人們總是有這樣的疑惑,肥胖是病嗎?我不就體重比別人大了點,怎麼就是病了呢?其實,肥胖症是一組常見的代謝症群。當人體進食熱量多於消耗熱量時,多餘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於體內,其量超過正常生理需要量,且達一定值時遂演變為肥胖症。
  • 白色肥胖紋可以去掉嗎 消除肥胖紋的小妙招分享給你
    白色肥胖紋可以去掉嗎?(碧芙源去除肥胖紋效果好,百度搜索「碧芙源」進入官網諮詢客服),都說女大18變,有很多姑娘在小的時候都會不怎麼注意自己的身材什麼的,看見喜歡的就吃,久而久之,吃的就越來越胖,身上就長出了肥胖紋,長大了之後變的愛美了開始減肥,身材瘦下來之後,因為身上的肥胖紋,自己還是穿不了自己喜歡的衣服,就開始為肥胖紋而煩惱了,那麼身上長了肥胖紋還能消除嗎?
  • 最新研究表明:吃太多,變太胖,真的可能變傻
    所以,它很重要,變胖可能降低突觸可塑性,讓你記憶力減退,學習能力下降。 如何科學變瘦,變聰明 我們之前寫過,如何改善大腦健康的文章,大家可以參考: 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 《細胞記憶》連載——莎拉的故事(肥胖是一種自我保護)
    這些我們認為是奇蹟的事情,只是因為對其背後的根源並不了解。您想了解細胞記憶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嗎?請關注我們的個案連載!並且感謝您的轉發,您的每一次轉發都可能會幫助到有相似困擾的人群!《細胞記憶》個案十六:莎拉的故事四十三歲的莎拉跟許多當事人一樣,陷入了生活的惡性循環裡:她有強迫性的過度飲食行為,憂鬱讓她變得更憂鬱,因為強迫性過度飲食。這一個令她無法脫身的惡性循環從二十二歲開始。
  • 最新研究確認紅酒中白藜蘆醇有抗衰老作用
    三月份在權威雜誌《科學》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證實,至少在一定的實驗條件下白藜蘆醇具備直接激活人體內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蛋白質的能力。  白藜蘆醇,這種從紅酒中提取出來的物質(存在於紅葡萄的果皮中),因可能具有抵禦糖尿病、肥胖、阿爾茨海默病(曾用名「老年痴呆症」)等與衰老相關的疾病的多重特性,在過去的15年來得到大量的研究。
  • 你的骨頭也會和你一起變「胖」?醫生來告知
    原來骨頭也會變「胖」?事實上,變「胖」的不是我們的骨頭,而是我們的骨髓。骨髓存在於骨松質腔隙和長骨骨髓腔內,由多種類型的細胞和網狀結締組織構成,根據其結構不同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幼兒的骨髓腔內全部為紅骨髓,5歲以後長骨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所代替,成為黃骨髓。至18歲以後,正常成年人的紅骨髓與黃骨髓各佔一半。
  • 腸道微生物組最新研究進展盤點
    然而腸道菌群並不都是人類的朋友,按特性來講,它們可分為3大類,即好菌、壞菌和中性菌。當人體腸道中好菌比例下降而壞菌數量上升時,人體免疫力下降,極易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紊亂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精神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一些感染性疾病。基於此,小編針對腸道微生物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
  • 除了讓人肥胖,脂肪細胞居然有這些好處
    似乎脂肪細胞既往一直為人們所厭惡、害怕,因為它造成肥胖的結果讓人十分不滿,就連科學家也一度認為,脂肪細胞只是人類發展過程中被動、消極的東西。然而,日前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在頂級期刊《細胞》的子刊《發育細胞》上發表一篇研究,果蠅的脂肪細胞居然會主動聚集到傷口處,幫助隔離外部環境、協助巨噬細胞清理細胞碎片、局部釋放抗菌肽!
  • 最新研究稱,人類多能幹細胞能培養製造人類皮膚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幹細胞研究成果論文稱,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的皮膚類器官在培養4-5個月後,能夠形成多層皮膚組織,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經元迴路。這項研究有望帶來一種可以研究人類皮膚發育的工具,並加深對疾病建模和重建手術的認識。
  • 2019年9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荷蘭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多用途的CRISPR和同源定向修復(HDR)平臺,其能夠快速設計免疫球蛋白結構域並形成重組雜交瘤,其能夠分泌設計抗體的首選格式、物種或亞型。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通用型的平臺或將能夠促進大規模抗體工程研究,助力科學家們進行臨床前的抗體研究工作。
  • 我的脂肪細胞又變大了
    原來在人接近成年的時候 身體裡的脂肪細胞數量就不會再變化了 你們已經屬於這個範圍了 別想逃避 所以胖的同學 不是因為你們的脂肪細胞數量比別人多 而是脂肪細胞比別人大了那麼一點點
  • 華裔學者最新研究:肉桂咖啡有可能是減肥神品
    事實上,根據密西根大學生命科學院華裔助理教授吳駿(JunWu)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特別在節日期間常被使用的香料「肉桂」(cinnamon),可能具有治療肥胖症的功效。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吳駿表示,肉桂香味的肉桂醛,可以直接引導受試老鼠及人體的脂肪細胞消耗能量,提高代謝,這個「生熱」(Thermogenesis)過程,會產生防止肥胖功用。
  • 你是因為什麼導致的肥胖?而肥胖症又有什麼危害?這些你要知道
    那麼導致肥胖的原因最直接的就是因為食物本身所含的熱量過高,最後在進入身體後形成了脂肪,最後的最後就形成了肥胖。1、遺傳因素有研究表明,遺傳因素會使人體能量代謝降低,若是攝入食物過多是會導致肥胖的。根據研究報告來講,若是一個家庭中父母親有一方是肥胖者,那麼他們的子女出現肥胖的可能性會高達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