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納粹德國在1939年出兵波蘭,正式拉開了二戰的序幕,一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波蘭全境。和大多數人想的不同的是,波蘭並非一個軍事弱國,雖然不及英法德的實力,其總兵力當時也達到了100萬人,包括7個集團軍,870輛輕型坦克和裝甲車、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900餘架飛機。然而在蘇聯和德國的夾擊下,波蘭僅僅只支撐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倉促倒下,這也讓世界感到震動。要知道,此時的波蘭,復國只有20年的時間。
既然波蘭算得上是一塊硬骨頭,為何卻在二戰當中首個被滅呢?讓我們來看看這20年期間波蘭都做了些什麼。作為區分西歐和其他歐洲部分重要的邊界線,波蘭自古以來就成為了遊牧民族和騎士們的爭奪戰場,而到了近代以來,波蘭更是頻繁受到了德意志以及俄羅斯兩個民族的影響,1505年,波蘭議會通過憲法,成立了波蘭共和國。
然而到了1772年5月,列強們都垂涎這塊地理位置重要的土地,俄羅斯帝國、普魯士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在彼得堡會談,籤署了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從此波蘭喪失了約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成為了三國的保護國。而到了1793和1795年,波蘭再次慘遭瓜分,最終徹底滅亡,其中俄羅斯奪佔的領土約佔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裡,普魯士奪佔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裡;奧地利佔領18%,大約在12.18萬平方公裡,某種意義上來看,波蘭有些像近代的清朝。
但是波蘭人始終沒有放棄爭取獨立的希望,隨著蘇俄成立,1918年宣布廢除瓜分波蘭的一切條約,而戰爭快要輸掉的德國,為了籠絡人心,也早在1916年許諾為波蘭建立「獨立的國家。」
最終在一戰結束後,處於戰略的需要,在協約國的支持下,波蘭正式建國,然而波蘭人卻徹底得罪了德國,在籤訂的《凡爾賽條約》當中,協約國將屬於德國領土東普魯士和希普斯之間大約寬80公裡的地帶,劃分到波蘭國境內,稱之為波蘭走廊,作為波蘭出波羅的海的出路,並且將河口附近的土地劃分為但澤自由市,而這也讓德國分成了兩個不可連接的部分。
英法等國家希望藉此抑制德國的崛起,也確確實實有理由,這裡曾經是波蘭王國的土地。然而這裡的主體民族卻是德國人,此外波蘭為了加強對此地的統治,也開始進行人口遷徙。
對於德國來說,波蘭的所作所為有些像是背叛,同時也是一個十分慘痛的打擊,因為隔斷了地理交通,東普魯士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為此德國人還要花大力氣,在1922年專門成立航海服務連接兩地,減少損耗。
毫無疑問,這自然引發了德國人的憤怒,二戰前的魏瑪政府,或者是希特勒上臺後的納粹政府,都拒絕承認這一條款,其中希特勒在上臺的演講中,更是發誓會「復仇」,奪回屬德國人民的土地。
與此同時,在另外一方面,波蘭也得罪了俄國人,他們在1920年趁著蘇俄國內內亂,進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廣大地區,和反應過來的俄國人展開激戰,最終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但是猜忌也就從中落下。
而在納粹上臺後,德國開始頻繁的提出對于波蘭的領土索求,而英法等國,在一戰中對於德國過分的壓榨,出於理虧,也暫時性的保持著沉默的綏靖態度,這一切,都將波蘭拖向了最後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