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糊塗帳,至少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首先捋一下波蘭的歷史:
公元966年,波蘭大公國建立;公元1025年,波蘭王國建立;1569年,波蘭與立陶宛組成波蘭-立陶宛聯邦,也稱波蘭第一共和國。此後,波蘭就一直被欺負。1772年、1793年、1795年,波蘭前後三次遭遇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瓜分。到最後一次瓜分的時候,波蘭已經亡國了,這裡就算一個波蘭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政府許諾建立「獨立的波蘭國家」;蘇維埃俄國也宣布廢除俄羅斯帝國與普、奧關於瓜分波蘭的條約。
但是,世界從來沒有白來的正義。波蘭能夠在一戰中復國,有兩個原因至關重要。
一個原因是沙俄打沒了。開戰第一年,沙俄就傷亡了100萬部隊,另有75萬人被俘。同時,德軍佔領了立陶宛和俄屬波蘭。十月革命之後,列寧與德國媾和,籤訂了《布列斯特-立託夫斯克和約》。其中規定:放棄波蘭、立陶宛,並承認烏克蘭和芬蘭的獨立。所以,蘇維埃俄國是個什麼態度已經無所謂了,波蘭肯定是打丟了;關鍵是自己也籤字承認了。
另一個原因是德國戰敗了。沙俄失去的全部政治資產,肯定都要轉給德國和奧匈。但這兩個國家,主要是德國,成了一戰的戰敗國。所以,波蘭也就不可能被德國控制了,重新復國自然水到渠成。1919年12月8日,巴黎和會上通過決議,同意重建波蘭,並承認波蘭共和國,也稱波蘭第二共和國。
但是,德國戰敗了,布列斯特條約也就沒意義了。於是,德國從俄國手中拿到的土地,蘇聯自然就不承認了。同時,新成立的波蘭也不慫,一定要恢復故土,即被沙俄、普魯士和奧匈瓜分之前的波蘭。所以,波蘭跟蘇聯開始幹仗。
後來,在英國外交大臣寇松的調解下,劃定了一條寇松線。波蘭裔佔多數的地方規波蘭,烏克蘭裔佔多數的地方規蘇聯。
但是,蘇聯根本就不買英國人的帳,於是就去進攻波蘭。當時,史達林就是蘇聯進攻波蘭的一個方面軍政委。但是,蘇聯卻打敗了。波蘭反而向東搶了蘇聯的一塊土地。於是,蘇聯與波蘭的這個梁子就算結上了,而史達林也肯定把波蘭恨到骨頭裡。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標誌,是德國侵略波蘭。希特勒一下就把波蘭給打沒了。但同時,蘇聯也進攻波蘭。所以,波蘭又遭遇了一次瓜分,一邊歸了德國、一邊歸了蘇聯。但蘇聯拿到的土地,雖然與寇松線不完全重合,但也大體不差。
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你別管蘇聯拿到的土地,是不是符合寇松線,但道義上就講不通。因為史達林是跟希特勒一起合謀瓜分的波蘭。當時的美國就已經群情激憤了,蘇聯拒付前朝債務、蘇聯搞意識形態輸出,這時候蘇聯又跟納粹搞合謀了。所以,一直關心歐洲事務的美國人,肯定要把蘇聯與納粹德國對標了。
但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卻被蘇聯打出了逆火效應:蘇聯怎麼做都是對,蘇聯就不算入侵。給出的道理竟然是:蘇聯進攻波蘭的時候,波蘭政府已經被希特勒打沒了,所以蘇聯不算入侵。
大統領說啥就是啥,但人心肯定不服。於是,不換思想就換人,羅斯福把國務院和駐蘇聯大使館全換上了親蘇的官員。後來,還通過租借法案,玩命地支援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英結盟,在波蘭問題上就是一筆糊塗帳,根本就沒啥道義可講。因為蘇聯進攻波蘭,跟希特勒進攻波蘭,完全是一個性質,就是侵略。所以,波蘭就是美蘇英結盟的一個道德硬傷。
1944年第二戰場開闢之前,基本上就是蘇聯一家在跟德國死磕。這麼個磕法,蘇聯肯定相當痛苦。你別以為蘇聯有多能打,直到柏林之戰,蘇軍與德軍的傷亡比才勉強達到1:1。所以,開闢第二戰場對於蘇聯來說很重要,而蘇聯也答應只要開闢第二戰場,自己就加入美國人主導的聯合國。
但是,1945年初,情況發生逆轉了。蘇聯在東線勢如破竹,而美英在西線卻舉步維艱。這麼玩下去,蘇聯完全有可能甩開英美,自己把德國給滅了。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美英連個談判籌碼都不會有。
於是,1945年2月,美英趕緊招呼蘇聯召開雅爾達會議,商量著怎麼處理戰後問題,起碼先把地盤劃好了。但是,在雅爾達會議上,蘇聯可謂滿手全是好牌,因為自家軍隊太能打。關鍵是打完歐洲戰場,蘇聯就沒事了;而美國人收拾完希特勒,還得收拾日本人。
雅爾達會議上,蘇聯的主張是對東歐的控制權。因為蘇聯紅軍都已經打到西歐了,要求控制東歐,那是有實力的。特別是,蘇聯要求對波蘭的控制。但是,波蘭問題肯定要遭遇麻煩,英美就不可能答應。
首先在道義上就講不通。因為你蘇聯是跟希特勒一起瓜分的波蘭,你這個仗打得就不講理。其次則更關鍵,波蘭也是戰勝國啊。戰勝國還要割地給你蘇聯嗎?
但是,蘇聯是鐵了心了,非要控制波蘭,而且更不會把從波蘭拿到的土地還回去。關鍵是史達林手中一把好牌。羅斯福和邱吉爾膽敢不同意,蘇聯完全能夠連德國問題也不談了,直接先打下來再說。
那怎麼辦?
欺負不了蘇聯,但也不能欺負波蘭,於是只能把德國往死裡欺負。當時,蘇聯在東邊搶了波蘭18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那麼,三家一合計就允許波蘭在西邊得到德國10.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這麼做,波蘭不是還差了將近8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嗎?這個沒關係,波蘭肯定會同意。因為東邊的土地質量太差,而西邊的土地質量明顯好太多,長莊稼都比東邊長得高。
領土問題解決了,但波蘭政府怎麼辦?這個問題比領土問題還麻煩。蘇軍攻入波蘭的時候,已經成立了一個傀儡政府。但是,波蘭被希特勒給吞併之後,人家還有一個流亡政府,而且就在英國。所以,這時候,就冒出了兩個波蘭政府。
英國建議讓波蘭各黨派成立一個聯合政府,或者在英美的監督下讓波蘭重新組織選舉。但蘇聯肯定不能答應。只要付之民主,蘇聯一定無法控制波蘭。
原因就是蘇聯道義上理虧,自己是跟希特勒一起瓜分的波蘭,這是其一。其二,一戰之後,蘇聯和波蘭的關係就一直不好,而且還打了一仗。
更要命的是其三:1944年8月,波蘭華沙起義,但起義被德國殘酷鎮壓了。而當時的蘇聯紅軍就在華沙郊區,卻按兵不動,眼瞅著波蘭人被屠戮。你蘇聯這麼操作,還能指望波蘭選出一個親蘇的政府來?
重建波蘭政府這個問題就談不攏了。於是,就接著談出兵中國東北和組建聯合國的問題。而在這個兩個問題上,史達林全都配合,給足了羅斯福面子。於是,波蘭就再一次被犧牲,重建波蘭政府變成改組波蘭政府。而蘇聯也就是實現了對波蘭的控制。
所以,划走德國大片領土的問題,不是因為要懲罰德國,而是因為要解決波蘭問題。蘇聯從波蘭手中拿到的土地,肯定不能吐出來,所以就用德國的領土來補償波蘭。德國這個戰敗國,自然只能任人宰割,啥也別說、說啥也沒用。
而比領土問題更重要的,是重建波蘭政府。但在這個問題上,波蘭又被出賣了一次。蘇聯在波蘭問題上如此強硬的原因:一個是波蘭太重要,沒有波蘭就難以控制東歐;另一個是自己在雅爾達會議上佔優,別說波蘭,蘇聯一口氣打下德國都有可能。當然,美國和英國也脫不了干係。無論戰前還是戰後,這兩個傢伙一直在出賣波蘭,把波蘭當成籌碼。在當時,小國、弱國的命運總是如此,要麼被當成工具要麼被當成籌碼,或者被利用或者被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