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德國被分為東德和西德,這對現在的德國有何影響?

2020-12-11 桃煙讀史

二戰結束後,對於德國的懲罰在戰敗的軸心國中是最嚴厲的,德國被蘇聯和西方民主國家分成了兩半,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建立,讓這個歐洲曾經最強大的國家,日耳曼這個被俾斯麥的鐵血凝聚起來的民族,被人為的從物質到精神上都分割了開來

蘇聯陣營和西方陣營政治體制的不同,社會管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兩德居民自我定位的錯亂,柏林圍牆建立後,對於兩德公民來往的限制,造成了一些社會慘劇的出現,在德國再次統一後,分裂造成的創傷還深深的影響著德意志民族。

德國對多極化世界理念的欣賞,是他被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傷害後的政治經驗,東西德統一後雙方經濟能力的不同,讓西德政府拿出了大量的馬克建設東德,東德人民在失業率等方面一直處在德國各地域的前列,這事實上改變了德國經濟發展的速率。

而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東德出身的背景,也表示德國人民是有心胸真正的團結在一起的,美國現在在德國的駐軍,和俄德關係的複雜,考慮到德國在歐盟中的領導地位,更是當今世界關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分裂後的統一為此德國付出的巨大代價

1.領土上德國的縮水

元首的夢想是拓展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間,然而現在的德國,因為分裂想重新的統一,在政治上的成功操作,背後是大量的讓步,而領土的讓步由於很難彌補的情況,成為了德國永久的代價。

東普魯士是德國作為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基礎,德國放棄了對這個地域的領土要求,但澤,西裡西亞,東波美拉尼亞。德國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無數代人的獻血獲得的土地,被從憲法上放棄了

德國在憲法中承認沒有任何領土尚未加入德國,這個最強大的,西方和東方的夢魘,事實上遭到了永久性的懲罰,東德和西德的建立讓德國為了統一,為了取悅列強,不得不含淚吞下苦果。

2.對國家主權的讓步

戈巴契夫的蘇軍,是完全按照協議退出了德國的領土的,然而美國人以保衛德國的名義還駐紮在德國,為了尋找繼續駐軍的理由,美國人為製造了歐洲和俄羅斯嚴重對立的政治假象,深深的傷害了德國的利益。

盎格魯人的平衡戲碼,在現在的德國領土上還在上演,聯邦德國時期美國政府對德國政治的掌控,讓他在議會制度的德國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德國經常改變的,不穩定的外交政策,就是背後美國政治力量牽扯的原因,可以說德國再次統一三十年過去了,德國事實上在政治上還要承受西德時期的自由世界掌控。

美國人前幾年對德國政要監聽的醜聞,他堅持在通訊領域的領導地位,就是為了保持在德國的控制力,德國是歐盟的經濟火車頭,控制了德國,就控制了事實在經濟上對美國霸權威脅最大的歐洲地區。

3.經濟上的付出

東西德的分裂,是德國人民永遠的疼,然而他們也是幸運的,看看世界其他地區政權分裂的狀況吧,德國抓住時代的機會造成的統一,是可遇不可求的。

蘇聯的態度其實是德國統一重要的指標,畢竟統一是以西德接納東德的模式展開的,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對戈巴契夫的蘇聯給予了大量的援助,對蘇聯的食品援助考慮到蘇聯經濟的窘迫,是以聯邦補貼的方式操作的,德國為此付出了數億馬克。

在統一後,東德西德經濟水平的差距,工業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重新的建立,讓東德的經濟產業經歷了摧毀,活躍到停滯的過程,每年幾千億馬克的經濟補貼,甚至在西德引發了統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的談論。

當然,我們看到的是德國人民的遠見,西德的主流民意始終是願意犧牲來換取經濟結構的重新打造,是願意補貼東德人民的生活的

二.柏林圍牆的建立,冷戰第一線

1.柏林圍牆現象

1961年柏林圍牆的建立,蘇聯對柏林的封鎖造成的西方世界大規模的空運,西方能力的體現,這些都是在德國的領土發生的,德國人民做為主人,靜靜的看著佔領軍們的表演。

柏林的人民一夜之間發現,妻子再也回不去父母家了,住在不同地域的兄弟姐妹,再也沒有方法聯繫了,柏林圍牆這個政治鬥爭的產物,建立在德國人民的血淚上。

德國冷戰期間大量的文學作品,都是以柏林圍牆的建立為故事的構成因素的,西方世界的攝影展中,東西德國人民在牆的兩側絕望而麻木的眼神在照片中,那麼的讓人窒息。

柏林圍牆造成的傷害,在德國統一後很久還存在,那些死在蘇軍槍下的翻越柏林圍牆的勇士們,他們的墓碑前,有大量民眾自發敬獻的鮮花。

2.冷戰第一線:被犧牲的德國對現在德國軍事政策的影響

冷戰中,美蘇大量的軍事計劃,都是沿著被分割的兩德邊境線展開的,德國人民在雙方統帥的計劃表中,都是註定被犧牲的對象

現在很多的反映冷戰的遊戲,都以戰車跨過柏林圍牆作為象徵意義存在,蘇聯強大的陸軍突擊,北約的防衛政策是以中子彈遲滯作為最終計劃的,那麼那些德國人民呢?中子彈難道能區分士兵和平民嗎?

蘇聯的在核力量下的裝甲行進,是實戰性質很濃的訓練科目。俄國人也不是善男信女,大量的核武器摧毀北約的有生力量,撕開北約防線的缺口,讓蘇軍裝甲部隊行進,是蘇聯大縱深穿插理念的體現。

美蘇雙方對於德國在熱戰中的定位,都是犧牲品,德國統一後,一方面釋放善意,建立和俄羅斯正常的關係,用能源等手段建立和俄國的合作,同時又強調波蘭在北約中的地位,想讓波蘭承擔可能的第一次俄國人的攻擊,就是在兩德時期被驚嚇引起的

三.東西德實際情況的差異,德國統一建設的經驗

1.五十年瞬息的改變

從1945年德國實際上分裂到1990年德國再次統一,五十年左右的割裂治理,深深的影響了幾代人的生活。蘇聯的工業體系和西方有本質的不同,雖然在重工業方面俄國人可以勉強跟上西方的標準,但是輕工業和商業,蘇聯的水平欠佳。

德國人民是智慧的人民,東德的工業水平在華約的框架下是很高的,現代軍事雜誌中,都記載了東德產的AK系列質量高於蘇聯製造,但是蘇聯的經濟模式中,計劃經濟的陰影,實際上也影響了東德的經濟發展。

兩德統一後,很多西德的企業主對東德工人的基本能力讚不絕口,但是他們的缺乏主觀能動性也讓企業主們驚訝。東德的每個人做什麼,都是蘇聯計劃委員會安排好的,他的整個體制和西德大大的不同。

統一的德國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改變生產者的觀念,東德的經濟水平長期落後於西德,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基礎上,近年來才逐漸好轉。

2.德國戰敗的悲慘使他們對世界政治產生了不同看法

德國人既不甘心淪為盎格魯體系的附庸,又對俄國與生俱來的擴張主義戒懼重重,德國倡導的多極化的世界,就是他出於自身地位的考慮。

德國在軍事投入上受到了統一的時候莫斯科條約的限制,他的部隊數量,武器種類事實上不足以保護自己,所以德國在外交上必須更加的靈活。客觀的講,德國經濟的飛躍有國防投入低,依賴美國保護的因素,但是這是一把雙刃劍,他的代價是缺乏自衛能力,主權不完整。

美國現在要求德國提高國防支出,在北約的框架下承擔更多的責任,問題來了,北約的敵人俄羅斯,又是德國能源重要的供給國,事實上,蘇聯是德國統一最大的推手,而柴契爾夫人是希望維持德國分裂的。

在衡量東西方的對手時,德國以後估計運用軍事力量的能力是沒有了,那麼經濟做為武器,外交做為武器,就更考驗德國人民的智慧了。

結語:

德國長達五十年的分裂,他作為冷戰第一線被雙方都看成犧牲品的事實,讓統一後的德國低調務實,將精力更多的投入在了經濟發展而不是軍事外交中,冷戰造成的東西方德國人民思想的差異,兩德社會結構的不同,都是統一的德國花費了巨大的代價慢慢的整合的。

東德出身的默克爾成為了德國戰後在任時間最長,政績最好的總理,說明德國從分裂的陣痛中慢慢的恢復了過來,他由於經濟上的成功,成為歐盟中的第一強國,軍事上的羸弱,經濟上的強大,讓他不得不轉化普魯士時期以來軍事鬥爭決定一切的政治思路。

德國面臨的複雜局面是東西德分裂的遺產,是冷戰和二戰失敗的遺產,有些問題從來只是隱藏而不是解決了,德國未來的光明需要更高超的政治智慧。

參考資料:

《德國史》

《世界通史》

《冷戰中的歐洲》

相關焦點

  •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東德、西德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二戰納粹德國戰敗投降,蘇聯以及美、英、法分別從東西兩線對德國實行佔領。根據雅爾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本來分裂成四個佔領區,如下圖所示。後來,美、英、法三國的德國佔領區合併。
  • 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向各戰勝國都賠償了多少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就是因為嚴苛的賠款,導致民族情緒高漲,希特勒才得以乘機上臺。那麼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向各戰勝國都賠償了多少錢?古往今來,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都是司空見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就是因為嚴苛的賠款,導致民族情緒高漲,希特勒才得以乘機上臺。那麼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向各戰勝國都賠償了多少錢?
  • 西德比東德富裕得多,為何統一後的德國,卻把首都定在東德地區
    二戰之後,德國被戰勝國集團瓜分成兩塊地區。由英、法、美聯手控制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叫做西德。由蘇聯控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則被稱為東德。在兩德統一之前,西德和東德都各自設立了首都。兩德統一後,德國則將首都定在了東德地區的柏林。我們知道,二戰之後的西德,受到了西方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扶持,其綜合國力是遠遠超過蘇聯管控的東德。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
    因為柏林在歷史上就一直是德國的首都柏林從15世紀開始就一直是德國的首都,具有非比尋常的歷史地位,可以說是德國人心中無可替代的精神家園,是德國精神的象徵,德國統一後遷回柏林是對德國精神的一種回歸,得到了大多數德國民眾的支持。
  • 二戰後東德政府領導人是出於什麼考慮,放棄政權,與西德統一的?
    東德政府領導人之所以放棄政權併入西德,主要是因為東德和其他東歐國家一樣,各方面都深受蘇聯影響,例如東德的社會經濟就遠遠落後於西德。毫不誇張的說,蘇聯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東德的未來。此外東德自然資源比西德差了不止一丁半點,畢竟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集中在西德地區。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可以有國防軍,而日本只有自衛隊
    作為二戰的兩大發起國和策源地,德國和日本推行的法西斯戰爭,給歐洲和亞洲人民帶來的災難可謂相當深重。不過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多行不義的德日軸心國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向同盟國投降。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二戰之後,德國被戰勝國瓜分為了兩個國家。由英、法、美聯手控制的是聯邦德國,又叫做西德。而由蘇聯控制的是民主德國,也就是我們說的東德。1947年,美國正式通過了「馬歇爾計劃」,對戰爭中被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了經濟援助和協助重建。作為遭到破壞最嚴重的國家,德國其實也受到了大力扶持。
  • 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會對後來世界產生哪些影響
    西德與東德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會對後來世界產生哪些影響?一,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那1991年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的獨立可能不會成功。因為正是德國出於自身的國家戰略利益及向世界展示統一後的自身力量的考慮,率先支持這兩國獨立,導致西方其它國家不得不跟進,這兩國才獨立成功。
  • 二戰後以色列建國,德國賠了多少錢?
    剛建國時,以色列有78萬猶太人,可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移居以色列,截止1951年末,以色列共有149萬猶太人。 地少人多,更重要的是財政緊張。截止1952年3月,以色列在一年半以前所存的2310萬英鎊全部花光。以色列要養活這麼多人口,似乎只有一個辦法——找德國要賠款。 統一的德國不復存在,分為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東德)。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其實和錢有關
    實際上,德國能再次過成一家是整個國際環境促成的,英法蘇波等國都得到了好處,波蘭和當時苟延殘喘的蘇聯也都得到了德國不再提出領土訴求的承諾,對德國遷都柏林不會產生大家以為的那種猜忌。至於說波恩捨不得自己的家鄉從首都將為普通市,人口只有30萬的小城有誰會在乎呢?
  • 東德和西德統一時,經濟差距有多大,為何至今仍沒追上
    德國投降之後,為了懲罰德國發動戰爭,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四國共同佔領了德國。而且德國首都柏林也是四國瓜分的。可以說整個德國被這四個國家完全瓜分了,從地球上消失了。不過由於美蘇關係惡化,英法美三國佔領的地方和蘇聯佔領的地方後來都分別成立了國家。這就是東德和西德的由來。
  • 淺談德國古董收音機
    一代名機Siemens 百寶箱M57眾所周知的是,二戰後的德國是分東西的(東德,西德),這些品牌之所以大家耳熟能詳,一方面,是因為其做工,質量都是上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作為資本主義企業,實行市場經濟,所有的產品都是需要上市面向更大的市場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擁有軍隊,而日本只能成立自衛隊
    第四,消滅一切和納粹有關的法律、機構、組織和制度,在文化生活中消除一切和納粹有關的影響。第五,成立賠償委員會,這一委員會負責德國對同盟國的戰後賠償問題。從以上的5個要點我們就能看出,同盟國對德國的戰後處置是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規劃和方案。1945年5月,德國籤署投降書,二戰歐洲戰場以盟國的勝利而告終。美英法蘇四國軍隊按照雅爾達協議的規定分區佔領德國本土。
  • 兩德統一後,20萬精銳東德人民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切都是必然
    由陸、海、空三軍組成,後來又增加了邊防軍,在1981年左右達到20萬人的巔峰,在1990年兩德統一後,這支由蘇聯精心打造的軍隊,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來著「西方世界」的「威脅」,東德人民軍的誕生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不再被不允許擁有軍隊,所以當時的東德只有人民警察,用於維護社會秩序,當然了,西德的情況也差不多。
  • 「德國足球永恆瞬間」東德爆冷贏西德,卻一腳將西德送上世界之巔
    在那屆德國本土舉辦的世界盃中,東西德都可以把自己視作贏家,西德最終拿到了大力神杯,而東德在小組賽中擊敗了日後的世界盃冠軍,史稱「冠軍的攻克者」。在那場政治色彩濃重的比賽中,誰都沒想到東德能拿到分數。賽前,鑑於西德實力上的絕對優勢,德國媒體一致認為,相比輸贏,西德能贏幾個球才是更有趣的賭注。
  • 德國統一30年間,向東德援助了2萬億歐元,如今東德發展如何?
    不但GDP比不過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勞動生產率只有聯邦德國的百分之三十,職工收入只有聯邦德國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聯邦德國10年至15年,對外欠債近百億美元,東德對於西德是全方位的落後。當兩德統一後,聯邦德國開始了對原民主德國地區的輸血援助。第一步就是對原東德地區進行私有化。
  • 東德Baade-152噴氣式客機,二戰德國出口轉內銷產品
    前言二戰中後期德國戰局持續惡化,特別是1943年之後美英對德國本土戰略轟炸持續升級,P-51以及P-47的全程護航令德國空軍無力攔截。雖然將80%的空軍部署在西線及本土,但依然擋不住盟軍勢如破竹般的戰略大轟炸,同時東線戰場在庫爾斯克會戰結束後,德軍完全失去戰略制空權。
  • 地圖看世界;西德在兩德統一中付出的代價
    1989年8月,匈牙利政府改革打破了籠罩歐洲44年之久的「鐵幕」,受匈牙利開放邊境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的「新思維」思想的影響,同時相較於西德,東德人民的生活還是大大不如,東德局勢急劇變化,自同年五月起,大批東德人通過匈牙利外逃至西德,10月初,萊比錫等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放寬出國旅行的限制等。
  • 德國統一背後:無數個意外構成的政治奇蹟
    此後半個多世紀內,該帝國兩次挑起世界大戰,也因此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被肢解,並在四年後演變為民主德國(下稱東德)和聯邦德國(下稱西德)兩個獨立國家。 西德1949年5月23日頒布的《基本法》前言中強調:「全體德國人民仍然要求,在自由的自決中完成德國的統一」。
  • 1990年,東德重歸西德,蘇聯為何一言不發?原因其實很簡單
    大家在歷史書上可能會了解到,柏林圍牆建立於1961年冷戰時期, 這堵牆曾經把德國分割成了兩個國家, 一個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也就是東德, 另一個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也就是西德。而德國之所以會被一分為二, 主要是因為在二戰結束的時候, 德國作為戰敗國, 被蘇聯等大國佔領, 後來幾個國家佔領的區域主動合併在了一起, 也就是西德, 而蘇聯佔領的區域也就是東德, 所以西德和東德的對立, 實際上也就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