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和西德統一時,經濟差距有多大,為何至今仍沒追上

2020-12-13 多邊形的歷史

德國投降之後,為了懲罰德國發動戰爭,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四國共同佔領了德國。而且德國首都柏林也是四國瓜分的。可以說整個德國被這四個國家完全瓜分了,從地球上消失了。不過由於美蘇關係惡化,英法美三國佔領的地方和蘇聯佔領的地方後來都分別成立了國家。這就是東德和西德的由來。這兩個國家成為了冷戰對抗的前線,使用的制度也完全不同,德國開始了分裂的日子。1990年,趁著東歐劇變,東德加入了西德,德國正式統一。兩德當時統一了,但還是有些問題沒有解決,比如經濟的差距。

兩德之間的經濟差距在統一之前就有了。我們先看一下兩德的大致狀況。西德面積為24.8萬平方千米,人口6000多萬。東德面積10.8萬平方千米,人口1600多萬。在這些方面東德是不如西德的。當然在其他方面東德和西德也有差距。

西德成立之後,發展相對較快。70年代,德國出現「經濟奇蹟」。到統一前,聯邦德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第四大國,貿易第三大國。1989年德國人均GDP高達1.78萬美元,數據想當靠前。再看一下東德。在當時的整個社會主義國家裡,東德的發展速度可以說都非常快,是整個東歐裡面經濟最強的。1989年東德人均GDP為1.18萬美元。東德當時的GDP總量也是世界前十。

看完這些數據我們能發現,東德和西德當時的差距並不是非常明顯。而且東德和西德都是世界前十的經濟體,說明經濟總量還是很大的。1990年的德國人均GDP為2.23萬美元,1991年為2.34萬美元。雖然增長緩慢,但並沒有因為統一而下降,這也說明兩德的懸殊並不大。表面上的這些數據是沒有問題,不過實際上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整個德國,東部聯邦州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西部的約73%,財稅收入也明顯低於西部。這個差距在德國統一的時候也是這些,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縮小太多。為消除差距,德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徵收支援東部建設的「團結稅」、定期舉行東部州州長會議等。雖然說差距在不斷減少,但還是存在的。可以說經濟的差距是最明顯的。

到目前位置,德國已經統一了三十年,但經濟上的差距還是很明顯。不得不說德國人民確實為統一付出了巨大代價。

相關焦點

  •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東德、西德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二戰納粹德國戰敗投降,蘇聯以及美、英、法分別從東西兩線對德國實行佔領。根據雅爾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本來分裂成四個佔領區,如下圖所示。後來,美、英、法三國的德國佔領區合併。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其實和錢有關
    在蘇聯模式的半個世紀統治中,東德的經濟極度落後,大批青年選擇離開東德自謀出路,這也是推動兩德統一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因為東德人迫切的想要改變現狀,就像今天的烏克蘭人想回歸歐洲一樣,他們天真的以為只要向歐洲靠攏自己就能實現富裕,而90年代的東德人同樣認為,自己加入西德就能和西德人一樣富足。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
    因為柏林在歷史上就一直是德國的首都柏林從15世紀開始就一直是德國的首都,具有非比尋常的歷史地位,可以說是德國人心中無可替代的精神家園,是德國精神的象徵,德國統一後遷回柏林是對德國精神的一種回歸,得到了大多數德國民眾的支持。
  •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分為東德和西德,這對現在的德國有何影響?
    德國在憲法中承認沒有任何領土尚未加入德國,這個最強大的,西方和東方的夢魘,事實上遭到了永久性的懲罰,東德和西德的建立讓德國為了統一,為了取悅列強,不得不含淚吞下苦果。在統一後,東德西德經濟水平的差距,工業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重新的建立,讓東德的經濟產業經歷了摧毀,活躍到停滯的過程,每年幾千億馬克的經濟補貼,甚至在西德引發了統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的談論。
  • 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會對後來世界產生哪些影響
    由於在統一之前,不論是聯邦德國還是民主德國,都是其所在陣營除美蘇以外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這樣的兩個國家重新統一,使德國成了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經濟實力名列前茅的國家。因此兩德的統一不論對歐洲還是世界都影響巨大。
  • 德國統一30年間,向東德援助了2萬億歐元,如今東德發展如何?
    兩德統一時,東德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公共設施不足,主要包括道路、橋梁、鐵路等等。據統計,僅統一後的頭4年裡,聯邦政府就向東部地區投入400億馬克用於公路擴建修繕、通信現代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到2000年前,原東部地區的電話普及率、通信數位化程度就已經達到或超過西德地區水平。
  • 西德比東德富裕得多,為何統一後的德國,卻把首都定在東德地區
    由英、法、美聯手控制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叫做西德。由蘇聯控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則被稱為東德。在兩德統一之前,西德和東德都各自設立了首都。兩德統一後,德國則將首都定在了東德地區的柏林。我們知道,二戰之後的西德,受到了西方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扶持,其綜合國力是遠遠超過蘇聯管控的東德。那麼,為什麼兩德統一後,德國卻要把首都定到相對落後的東德地區呢?
  • 地圖看世界;西德在兩德統一中付出的代價
    1989年8月,匈牙利政府改革打破了籠罩歐洲44年之久的「鐵幕」,受匈牙利開放邊境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的「新思維」思想的影響,同時相較於西德,東德人民的生活還是大大不如,東德局勢急劇變化,自同年五月起,大批東德人通過匈牙利外逃至西德,10月初,萊比錫等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放寬出國旅行的限制等。
  • 兩德統一30年,「窮親戚」東德徹底融入西德這個「有錢人家」了嗎?
    「我剛從義大利搬到西德城市圖賓根上大學時,德語水平剛剛夠叫杯咖啡,但那時感受到的社會價值觀和文化上的震撼,某些地方甚至沒有後來從圖賓根搬去德勒斯登感受到的大。」Angeli向《鳳凰周刊》形容,東西德之間的社會文化差異尤為明顯,遠非經濟指標所能表達。「同一場呼籲大家接納難民的演講,在東德受到的質疑和指責也比西德要多得多。」
  • 二戰後東德政府領導人是出於什麼考慮,放棄政權,與西德統一的?
    東德政府領導人之所以放棄政權併入西德,主要是因為東德和其他東歐國家一樣,各方面都深受蘇聯影響,例如東德的社會經濟就遠遠落後於西德。毫不誇張的說,蘇聯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東德的未來。此外東德自然資源比西德差了不止一丁半點,畢竟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集中在西德地區。
  • 兩德統一後,20萬精銳東德人民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切都是必然
    上世紀末東歐局勢驟然變化,很多東歐國家改旗易幟,有的則是分裂,而東西兩德也在劇變中實現了統一,兩德統一也成了東歐劇變中的一個典型案例,當然,無一例外劇變後這些國家都從共產主義走向了資本主義,這標著西方陣營的勝利與蘇聯的「衰弱」。1990年10月3日,分裂近半個世紀的德國再次統一,東德併入西德,東德人民軍也隨著被被取代。
  • 當初東德領導人是出於什麼考慮,放棄政權,與西德統一的?
    1949年5月23日單方面宣布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為免被動,蘇聯匆忙在德國蘇佔區成立東德,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時間是10月7日。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領導人改變思路,認為東德之所以人心不穩定,是因為經濟和民生不理想,在西德進一步靠攏北約,並成為後來歐共體(歐盟前身)最活躍成員之一後,蘇聯不惜血本扶植東德,使後者成為蘇聯東歐集團經濟最發達、人均收入最高、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
  • 當年西德為何要定都小城波恩,而不是西柏林、慕尼黑或法蘭克福呢
    為了安全起見,完全沒辦法顧及它的大小了 首都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它的地位非常特殊,既是全國凝聚力的展現,更是國家正常運行的重要標誌。但是,不管是哪個國家選擇首都,都會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可進可退,有險可守那是最理想的,其次便是交通、發展、經濟等方面的考慮。
  • 朝鮮和韓國會最終統一嗎?
    德國被分割成東西兩塊,東德和西德並存了46年,雖然由於所屬的陣營不同,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在政治上是對立的兩派,但是民間的交流還是相當頻繁的。東德有300萬人口移民去了西德,佔了總人口的15%,而經濟比較發達的西德也有50萬人口,去了東德。柏林圍牆並沒有阻擋兩德人民的交流,互動的腳步。
  • 德國統一背後:無數個意外構成的政治奇蹟
    依據「東方政策」促成的《基本條約》只是現實外交的產物,並非為統一而打造,條約曾在西德議會遭遇強大阻力,一直拖到第二年5月份才被議會批准。即便到了80年代中期,西德從內心認同「東方政策」的人還是僅限於少數熱心人士,就算是他們也沒想過這跟統一有什麼關係。
  • 1990年,東德重歸西德,蘇聯為何一言不發?原因其實很簡單
    而德國之所以會被一分為二, 主要是因為在二戰結束的時候, 德國作為戰敗國, 被蘇聯等大國佔領, 後來幾個國家佔領的區域主動合併在了一起, 也就是西德, 而蘇聯佔領的區域也就是東德, 所以西德和東德的對立, 實際上也就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
  • 東德的最後盛宴:40周年大閱兵,兩月後就崩潰了!
    兩人緊緊擁抱,嘴對嘴親吻……這是當時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之間的禮儀方式。為何表達友好和親密需要嘴對嘴親吻呢,令人費解,至今我也想不明白。當時昂納克77歲,他從1971年上臺開始執掌東德,已經過去18個年頭了。如果沒有意外,他將幹到死為止,或者直到他不想幹為止。
  • 90年代蘇聯解體後,東西兩德可以統一,而南北朝鮮為何無法合併?
    在巔峰時期,蘇聯力壓群雄,在世界許多國家之內都有自己的駐軍和機構。然而,在1989-1991年之間,蘇聯走向了解體之路,開始在全國各地撤走自己的軍隊和機構,其中就包括德國和朝鮮。蘇聯勢力的減弱,意味著德國和朝鮮擁有相對自由,獲得了國家統一的大好時機。
  • 東德併入西德後,西德人歧視過東德人嗎?你怎麼看?
    就我經歷而言,在柏林看到有許多海報是取消東德人的,戲稱他們為"Ossi"(德語Ost是東邊的意思)。比如下面這張非常有名的海報「Zonen-Gaby」,是諷刺東德人沒有香蕉吃,拿黃瓜當香蕉了,在柏林的一家餐廳Tiergarten-Quelle見到過。
  • 本是同一個民族的朝鮮和韓國為何分裂至今
    直到這天晚上10點南朝鮮方面與中國人民志願軍之間的金城戰役才結束,所以南朝鮮方面實際上就沒參與板門店談判,南朝鮮代表自然也就沒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在法律意義上朝、韓雙方至今仍處於交戰狀態。1991年9月17日第46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朝鮮和韓國同時加入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