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網絡維權:以善良的名義製造新的受害者

2021-02-15 半月談

孕期辭退、職場性騷擾、家庭暴力……當遇到悲慘經歷,面臨線下維權耗時費力、渠道不通暢、司法程序難進入的時刻,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通過網絡發聲為自己募集影響力和社會支持。在一些女性通過網絡維權成功之際,也有越來越多的反轉事件侵害著公眾的社會信任度。

女性網絡維權所引發的網絡暴力,正在「以善良的名義」製造出新的受害者。

1

今年8月29日,微博用戶梁某發表長文《愛你,才要強暴你》,描述了一個「房思琪式」的「愛情故事」——梁某在被男友羅某強暴後,出於心理上的自我保護,選擇了接受羅某的愛意。該事件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單,男友羅某因輿論壓力過大,半年內搬家3次,其家人每天都在忍受著人肉搜索和網絡謾罵的雙重壓力。然而事件結果發生驚天反轉。9月6日,梁某發表了道歉聲明稱並未遭到強姦,發文指控系分手事宜處理不當。這不是孤例。半月談記者對近5個多月來的女性網絡維權事件進行梳理後發現,有多例涉及虛假或誇大事實維權,並造成較大社會影響:5月,廣州一位母親在微博控訴,患有哮喘病的女兒被老師體罰導致送醫院急救。後證實女兒吐的「血」實為化妝品和水;8月,四川一女孩委託他人代為發微博維權,控訴父母長期對自己家庭暴力,後證實女孩因被父母沒收手機,心生不滿,進而在網絡上發文控訴……類似的眾多反轉事件,讓許多網友頭腦一熱,投入大量精力和感情加入「口誅筆伐」。最終卻是一出出鬧劇,既無法對被攻擊對象的真實人生負責,又加劇社會信任的消耗,嚴重擾亂網絡文明生態。長期致力於性別平等相關案件的律師萬淼焱認為,女性網絡維權當事人謊言頻現、反轉事件頻發、道德底線被一次次突破的後果,就是女性在現實維權困難重重的境況下,在網絡上的維權空間也被不斷擠壓。

2

如今,人們對基於性別的侵害存在著激烈的情緒。然而,懷著「保護女性合法權益」「為弱者發聲」的心態,不加甄別便加入女性網絡維權事件當中,對另一方當事人進行攻擊、「人肉」的行為,並不可取。萬淼焱認為,維權主體只看到了以往女性網絡維權的高成功率,而忽視了真正維權時所需要面對的審視、質疑以及後續引發的社會信任喪失等一系列後果。在今年9月發生的一起「某演員涉嫌猥褻女子被刑拘」的熱點事件中,相關微博的評論區內出現了許多「又是仙人跳,坐等反轉」「女的想出名」等內容。作為該女子的支持律師,萬淼焱目睹了網絡上針對被害人的二次傷害讓該女子陷入崩潰的全過程。「這說明虛假維權造成的社會信任坍塌,已經開始對受害人造成真實傷害。」萬淼焱說。

11月19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在向居民宣傳反家暴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反歧視法研究中心主任何霞認為,幫助女性進行網絡維權的輿論是一把雙刃劍:「輿論所產生的壓力機制是社會治理當中的一個環節,但單方言論所引發的網絡暴力不容忽視。為受害者的發聲永遠不該停止,但不能以善良的名義製造出新的受害者。」違法成本過低是虛假網絡維權的重要原因。萬淼焱直言,遏制女性虛假網絡維權,首先需要建立健全規制辦法,要將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當中關於散布虛假消息、誹謗等法律條文執行起來,加大對虛假信息發布主體的處罰力度。作為女性網絡維權的協助者,律師、媒體、心理專家、社工等充當的角色尤為重要。就像患者找醫生治病一樣,不能因為與患者共情就放棄專業的判斷。女性維權的協助者在進一步介入之前,要理性甄別受害者的陳述是否可靠,對真正的受害者傾注資源和精力,對於虛構或誇大事實的則勸告其放棄指控。

3

女性為什麼選擇網絡維權?因為線下維權的實踐推進困難。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佟新認為,很多女性維權典型案件,包括性侵、家暴等均屬於私人領域範疇,這種傳統觀念裡需要「關起門來」解決的事情,在我國的法律實踐當中,進入司法程序的困難很大。「有的女性選擇網絡維權,其實只是為了利用輿論引發關注,進而迫使對方停止對自己的侵害。」何霞認為,女性選擇通過網絡進行維權,原因之一就是現有的救濟措施和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在女性維權案件發生的領域,認定標準、舉證責任、證明標準、幹預措施及職能部門間的聯動都亟待完善。線下女性維權面臨著時間拖沓、經濟成本偏高的問題。2019年7月,北京一位白領因懷孕「被離職」而進行網絡維權。在此之前近兩年的時間,她先後向北京朝陽區仲裁委提請了5個勞動仲裁,勞動爭議仲裁需要申請人舉證,但證據往往很難獲取。由於提交的多是聊天記錄、郵件截圖等電子證據,沒有原件或未經公證,許多證據不予採信,導致其加班費和工資申請大部分被駁回。性別維權法律實踐的真實困境迫使女性尋找新的發聲渠道。自2018年起,幾例影響較大的女性網絡維權案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推動相關保護機制建立健全,似乎為女性的維權困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可能。「在網絡上發聲的女性所受到的傷害,屏幕另一邊的女性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女性們在產生共情的同時,很容易形成輿論的合力,從而推動事件的解決。」萬淼焱說。

點擊下圖,訂閱半月談

↓↓↓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12期  原標題:《女性網絡維權掉入「狼來了」陷阱》

半月談記者:梁姊  | 編輯:張曦

相關焦點

  • 女性網絡維權引發的網暴 誰是新的受害者
    在真相大白之後,可能受欺騙的網友也會感到委屈,但是,那些被輕信者傷害的受害者,又能找誰去說理呢? 網絡維權是柄「雙刃劍」。人們既不可能徹底杜絕「虛假維權」,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正當維權所產生的誤會。面對網絡維權的弊端,因噎廢食無疑是不可取的。只有建立起一套基於社會共識的規範,才能防止網絡維權在群情激奮下滑向極端。
  • 中青報:網絡維權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執行正義」
    然而,網絡維權的結果並非總是如此。如果將網絡維權的正面意義,比作為弱勢群體照亮前路的光,那麼網絡維權「誤傷無辜」的風險,便是與這道光相伴相生、難解難分的影。因此,充分發揮網絡維權的正面意義,限制其負面風險限制,防止維權滑向極端,無疑尤為重要。網絡維權相比於線下維權最大的特徵,就是對社會輿論與公眾情緒的充分運用。
  • 「頭條」投訴、舉報應接不暇,遭萬盈睿邦矇騙的受害者們的維權之路...
    ——我已加入「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權保護計劃——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在上篇報導中,我們了解到了萬盈睿邦的現狀與公司背景,本篇報導中,我們將關注的是萬盈睿邦的受害者與維權人們。
  • 讓網絡謠言受害者「社會性復活」
    而現在這個詞隱含個人遭遇網絡暴力後,深陷社交被阻斷、社會聲譽被傾軋的困境。受害者的生活完全被打斷,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正常。吳女士就因此身患抑鬱症,她和男友接連被公司勸退,自己找工作連連受阻。這些受害者,輕則被謾罵、被解僱,重則抑鬱甚至自殺。在此,筆者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是對那些無視他人權益、傷害他人卻覺得無所謂的法盲、「巨嬰」,網絡平臺應該給予嚴厲打擊。據相關新聞報導,超市老闆郎某在接受採訪時,反覆說「我就是開個玩笑」,毫不關心這個「玩笑」如無底漩渦般吞噬他人的痛苦。
  • 雙十二網絡購物如何維權
    雙十二促銷又來了,小夥伴們又開啟了買買買的裡程,在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產品或者是與宣傳不符的產品,這個時候不光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消耗了你的金錢,也影響你的情緒,維權之路雖然漫長,但你若懂得法律,卻非常便捷。
  • 畢節人容易上當的15種網絡騙局公布,不要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受害者嘗到了甜頭、一旦上鉤後,就需要完成連續任務,數額達到一定規模,騙子又會以各種系統故障、帳戶凍結等理由,誘導其向詐騙帳戶再度匯錢。很多受害人直到被騙子「拉黑」後才發覺上當受騙。最為惡劣的是,當詐騙團夥騙取完受害人的現金後,還會誘導受害人通過各大銀行和網絡金融平臺借取小額貸款,進一步榨取受害人的錢財。
  • 遭遇虛假髮貨可以這樣維權!
    遭遇虛假髮貨可以這樣維權!如今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購物的樂趣,但這種便利不同於傳統線下購物,付款後消費者並不能第一時間拿到商品,這在某種程度上滋生了部分商家通過虛假髮貨非法獲取利益的亂象。如果在網購過程中遇到賣家虛假髮貨,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呢?我們來看實操案例��
  • 聚焦學習丨最全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匯總
    11、網絡購物詐騙:犯罪分子通過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網店,在事主下單後,便稱系統故障需重新激活。後通過QQ發送虛假激活網址,讓受害人填寫個人信息,實施詐騙。12、低價購物詐騙:犯罪分子發布二手車、二手電腦、海關沒收物品等轉讓信息,當事主與其聯繫,以繳納定金、交易稅手續費等方式騙取錢財。
  • 網絡租房平臺跑路再添受害者
    條形碼持續關注了網絡租房平臺跑路的新聞,其中就包括"城城找房"。同樣是通過這家公司租房的王先生看到新聞之後,立即聯繫房東,房東這才發現,自己已經兩個多月沒有收到網絡中介平臺打來的租金了。租戶 王先生:「當時通過網絡上的信息,看到都市條形碼的時候,偶然看到這個信息,當時驚了一跳,這個過程中我主動聯繫房東,房東當時還不知道。」王先生以前在廣東打工,今年有了回省內發展的想法,通過"城城找房"租住了現在的房子。今年8月籤訂了租期為一年的合同,並向平臺支付了三萬多元的費用。
  • 男子提醒鄰居降噪反被打,網絡維權又遭單位解僱:影響不好
    導語:網絡時代到來以後網絡維權越來越常見。對於普通人來說,網絡維權成本低、見效快。涉事人員礙於輿論壓力不僅要公平公正的解決問題,還要儘可能速度地解決問題。但也有些死豬不怕開水燙的人,就算受害者把施暴者曝光到網上,施暴者不僅不悔改,還會給受害者穿小鞋,處處給人使絆子。
  • 喝「水靈子能量水」能治病:青島宇宙水靈子公司虛假宣傳被罰
    宣傳廣告此外,青島宇宙水靈子公司在沒有「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醫療器械網絡銷售備案憑證、 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醫療器械網絡交易服務第三方平臺備案憑證」的情況下,假借抗擊疫情的名義,蹭熱度並且還大量的發布在權威媒體上,衛計委在《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標籤說明書管理規範》第六條提到但凡是小分子團水、負氧離子水、宣稱具有保健功能的涉水產品等都是虛假宣傳。
  • 「電信詐騙宣傳」最全電信網絡詐騙知識
    6.網絡購物詐騙。騙子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淘寶店鋪,一旦事主下單購買商品,便稱系統故障,訂單出現問題,需要重新激活。隨後,通過QQ發送虛假激活網址,受害人填寫好淘寶帳號、銀行卡號、密碼及驗證碼後,卡上金額即被划走。
  • 「淨網2020」這60種電信網絡詐騙,你一定要知道!
    、虛假網店實施欺詐。11.網絡購物詐騙:犯罪分子通過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網店,在事主下單後,便稱系統故障需重新激活。後通過QQ發送虛假激活網址,讓受害人填寫個人信息,實施詐騙。16.發布虛假愛心傳遞:犯罪分子將虛構的尋人、扶困帖子以「愛心傳遞」方式發布在網絡上裡,引起善良網民轉發,實則帖內所留聯繫電話是詐騙電話。
  • 性別偏見與集體行動:以「虛假指控論」及「自我受害者化論」為例
    第四節、性別偏見:以「虛假指控論」為例 即便承認MeToo運動本身並非群氓狂歡式的「輿論公審」,質疑者仍然可能持有這樣的擔憂:性侵擾指控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比例的虛假指控,MeToo運動在鼓勵性侵擾受害者公開傾訴自己遭遇的同時,豈非不可避免地同時鼓勵了更多虛假指控的出現?
  • 牛奶咖啡維權,反被質疑抄襲中島美雪,網絡維權究竟應不應該
    牛奶咖啡最開始的幾條維權博文中,大多都是含沙射影,沒有指明維權的對象,在何洛洛遭遇網友的輿論圍攻時依然不曾開口明示,只是提出維權。這樣的行為原本並沒有什麼錯誤,但何洛洛粉絲認為這是牛奶咖啡在刻意將矛頭對準了自己的偶像,部分粉絲對牛奶咖啡有一些意見。為了維護何洛洛,他們還指出牛奶咖啡的《明天你好》像日本歌星的一首歌曲,認為牛奶咖啡沒有資格維權。
  • 直播售假風波頻起 專家建議完善維權和問責機制
    「而若主播在直播間帶貨,售賣的是其他品牌方商品,其身份屬於《廣告法》中規定的廣告發布者或廣告代言人,如果主播只是介紹商品客觀情況,並未用自己的名義或者形象進行推薦,那麼主播應認定為廣告發布者;如果主播通過自己的名義、形象進行推薦、證明,可能會被認定為廣告代言人。」朱奕奕進一步向記者介紹。
  • 打著微商名義的傳銷,讓微商們血本無歸!
    10萬代理維權,摩能被指「傳銷」        據了解,黑龍江、四川、廣西等權威媒體都報導過摩能國際旗下棒女郎虛假宣傳、微商坑朋友的事。棒女郎的批號是「陝衛消證字【2010】第0068號」,其實只是屬於消毒產品,根本就治不了任何病,但卻宣稱具備各種藥品才具有的功效。       而隨著棒女郎產品虛假宣傳、忽悠代理的內幕被披露,越來越多的微商參與到維權行動當中來。
  • 中消協公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
    防疫產品消費維權問題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個別不法經營者銷售「三無」、假冒偽劣口罩。二是在微信群以代購或團購口罩的名義實施詐騙。三是趁機哄抬口罩、防護服、測溫槍等防疫用品價格。四是個別電商平臺商家通過「砍單」、捆綁搭售、以銷售口罩為名誘導消費者下載APP等不良營商手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五是個別電商平臺商家開展預售,但實際所售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產品發貨不及時,引發消費者不滿。
  • 虛假宣傳、超範圍手術屢禁不止 上海醫美套路調查
    包裝套路深「當初就是衝著『三甲醫院』的名號才去的時光整形,跟我承諾百分之百能做好,結果現在我的下巴凹陷畸形,去醫院維權卻多次遭到醫院工作人員的攻擊。」受害者小晨向記者展示了其在醫院維權期間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上海時光整形外科醫院的工作人員不僅對小晨進行言語上的辱罵,還多次做出了推搡、拉扯、搶奪手機的舉動。
  • 網絡謠言傷人,真的沒「法」管?
    如果編造、散布虛假信息構成網絡謠言,造謠者、傳播者和網絡服務提供者都可能會承擔相應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謠言受害者身陷旋渦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9.4億。網絡謠言等不良甚至違法信息不時出現。2020年發布的《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顯示,66.6%的被調查者經常遇到網絡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