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陶瓷彩繪雕塑,製造陶器的技術

2021-01-08 香薷手工坊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瓷器是中國最著名的手工藝術品之一,它有二千年以上的光榮歷史,它幾乎代表了中國的手工藝術品。研究祖國的瓷器工藝發展史,是當前史學工作者和工藝研究者的重要任務之一。由於過去封建統治者不重視手工業,手工業向來很少專書;士大夫們只把瓷器當作古董來賞玩,偶有記載瓷器的書,也多是些賞玩古董的雜記;他們觖乏史學的眼光,因此其記載往往根據想像和傅聞,絕談不上科學著作。再加上古董商的捏造事實,製作偽器,偽說和偽器的傳布,更把中國瓷器發展的稷索弄混亂了。所以單根據過去的記載和傅世的作品,我們是無法正確地、全面地認識中國瓷器發展史的。

瓷器

只是到了近年來,由於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發展,我們才看到了一部分具正的古代遺物,才洧辦法逐漸研究、認識中國瓷器發展史。可是由於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發展還不充分,它們之間也不曾得到很好的和至面的秸合,所以到現在為止,中國瓷器史的奧相我們認識的還是有限的。現在根據近年來考古學上的發現和較可靠的交獻記載,以及個人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先描寫出一個中國瓷器發展史的輪廓來。

中國瓷器史

器是從陶器發展來的,瓷器和陶器的區別,只是胎盾、釉藥和製造技術精粗的不同。就胎質說:陶器粗松,而瓷器堅緻;陶器近土,而瓷器近石。就釉藥說:陶器大半無釉,而瓷器一定有釉;陶器的釉粗陋,可有可無,而瓷器的釉精緻,越來越講究。就燒造技術說:陶器簡單,火候差;瓷器複雜,火候到家。一定要先掌握了製造陶器的技術,然後才能發展到掌握製造瓷器的技術;所以陶器的發明在前,而瓷器的發明在後。(以上論瓷器與陶器的區別)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才有的東西;中國在新石器時代,也有了陶器,而巳相當講究。中國遠古的陶器有一種紅色的,上面用黑槓兩種色料塗飾,或者畫上單純的黑色圖案;稍後還有用黃褐色襯底,再畫黑色圖案的:這種陶器就是所謂「彩陶」。它大概流行於華北的西部地區和東北的某些地方,其它地方也有這種陶器出士,但比較不普遍。在稍晚的時代,東部濱海地區又流行著一種黑色陶器,器薄胎網,鳥黑髮亮,製作比較精緻:這就是所謂「黑陶」。「黑陶」後來逐漸普及到其它地區,代替「彩陶」。「彩陶」和「黑陶」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兩種標準的陶器,此外還有其它種類的陶器,但比較的不重要。

殷代已是青銅器時代了,製造陶器的技術也有顯著的提高。殷代人已知道利用後世燒造瓷器的「白土」製造一種白色陶器,一般稱為「白陶」。他們還能製造塗有青黃釉的陶器。陶器上的圖案,也很精細。根據有些瓷器研究者的研究,「白陶」和「帶釉陶器」,就是瓷器的遠祖。又有研究者認為:釉藥的發明,和琉璃的輸入有關,這種說法,還待糙積研究。(以上論瓷器的前身一遠古陶器)

黑陶

從陶器發展到瓷器,有一個過渡的階段,那就是牛瓷質陶器的出現現。這種半瓷盾的陶器,可以算作最早的瓷器。它至少在漢代已有了,究其遠源可以上推到戰國,甚至可以上推到股代。這種瓷器.上面已經施有釉葤,釉色是青黃的,這就是「原始青瓷」。所謂「青瓷」,顏色並不是純粹的,具有黃、穩、青等顏色,但多少總泛出些青綠色來。

古人對於穩、青、藍三種顏色,往往分辨不清楚,一概稱為「青色」;後世人沿用古代記載上的稱呼,就叫這種瓷器為「青瓷」;實際上這種瓷器井不僰粹是青色的。然這種瓷器屬於一個系統,用「青瓷」的名稱來概括,也無不可。「釉」是一種矽酸鹽,輕火燒後,就成了光亮面。在釉裡加.上某種氧化金屬,經火燒後,就會顯現出某種顏色。如果加了氧化鋏,就能燒出不同程度的黃色;經過還原火,就成了不同程度的青色:這樣就制出了「青瓷」。所謂「青瓷」,就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種瓷器。在戰國時期,就已輕開始出現了一種火度燒得相當高的半瓷質青黃釉陶器,這已可算是「原始青瓷」。出土的地點在招興縣,所以最早的「青瓷」就是出現於浙江的一浙江可以說是中國瓷器的發祥地。

青瓷

從戰國時代起,大體上到元代為止,我們可以在瓷器史上劃出一個「青瓷時期」來;因為在這一個漫長的時期裡,主要的瓷器都是青綠色的,而且基本上屬於一個系統。但它的支派很多,燒造的技術不斷在發展,從古拙到精緻,其間有不少的階段。而且分布的地區極廣,南到廣東,北到華北,幾乎到處都有。各地區所出的「青瓷」也多有其地方特徵,大致可分為「南方青瓷」和「北方青瓷」兩個總系統。遠在漢代的時候,「青瓷」已糨分布到南北兩方。出土的實物說明:那時候的「青瓷」南北兩方還很少差別,大體說來,都是黃色中泛青穩色的,有的黃色較顯,有的青綠色較顯,大概純粹作青綠色的,這時還很難辦到。(以上論「原始青瓷」)

北方青瓷

大豹到漢未魏晉時代,「青瓷」有了發展,瓷性愈來愈強,釉色也逐漸漂亮起來。從這時候起,南北兩方的「青瓷」漸漸有了差別:大概北方的「青瓷」還帶有原始的性質,釉多作青黃色(也有較好的,顏色較青錄);南方則出現一種「標瓷」,作青自色,是浙江燒造的。三國時代出現的「南方青瓷」,釉色已顯現較深的綠色,施釉也厚,巳羥脫離了「原始青瓷」的階段,而進入「早期青瓷」的階段了。顯然無疑地,從這時候起,「南方青瓷」的技術已經超過了北方。「南方青瓷」在所謂「六朝」時代,緩慢地有著發展,到唐代就比較成熟了。(以上腧「早期青瓷」)

參考資料《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景德鎮陶瓷雕塑熊鋼如、洪秀明編著的《陶瓷雕塑》介紹了陶瓷雕塑發展的歷史、創作的基本知識、成型手法、裝飾特色等,涉及的內容多為陶瓷雕塑的製作,而文化內容甚少餘祖球、梁愛蓮編著的《景德鎮傳統陶瓷雕塑》,從藝術特徵、工藝特徵、分類、記憶方法和傳統文化幾個方面介紹了景德鎮的傳統陶瓷雕塑,偏重於陶瓷雕塑審美、成型、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在陶瓷雕塑的彩繪方面針對彩繪的具體種類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了介紹和論述,但只是作為裝飾手法的一小部分出現的。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陶瓷彩繪雕塑紋樣是表達社會文化觀念的又一載體,宗教、等級、審美、祈願等含義,使紋樣變得具體而豐富。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清乾隆粉彩果品蟹盤,盤的邊沿有一周印有淺浮雕纏枝蓮紋,盤內有蟹及核桃、荔枝、紅棗、石榴、花生等陶瓷彩塑製品,尺寸與實物大小一般,造型準確,彩繪真實,宛如真物。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
  •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陶瓷彩繪雕塑,藝術表現形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的造型樣式非常豐富,面對不同的表現對象、功能需要呈現出形態各異、尺寸不一、手法多樣的造型樣式。陶瓷彩繪雕塑和其他材質的雕塑一樣,都可以表現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種事物。所不同的是,它還得經過泥、釉、火等工藝程序,這就使它必須考慮造型的尺寸、線條的處理、動態重心的把握等問題,甚至在處理形體的凹凸起伏方面還要考慮最後施釉和彩繪的效果。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單色釉瓷質彩繪的轉變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景德鎮陶瓷雕塑在藝術上完成了從單色釉瓷質彩繪的轉變。這種由局部點綴到滿身施彩,倒也應了中國傳統彩塑「三分塑,七分彩」的說法。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彩繪顏料的發展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彩繪顏料的發展景德鎮出現較早的陶瓷雕塑加彩是在五代時期,主要是青釉點褐彩,這是加彩的雛形。這種褐彩的顏料是氧化鐵,用氧化鐵進行彩繪早在唐代的磁州窯、吉州窯等窯口就已經成熟。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彩與塑的關係彩瓷雕塑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陶瓷彩繪雕塑中彩與塑的關係塑繪結合,從原始社會的彩陶藝術便已有之,塑與繪幾乎是同時出現和發展的。景德鎮的陶瓷雕塑在歷史上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青白瓷雕塑,一是彩瓷雕塑。
  • 歷史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瓷土原料和釉色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彩與塑的承接關係無論是自然形的模造,還是人為非自然形的創作,都是物質形態的製造過程,彩與塑的關係必然以物質人為形成過程為基礎,來詮釋這種關係的意義。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像生瓷與仿生瓷
    像生瓷海螺乾隆年間為整個清代像生瓷的創作繁榮時期,成就也最為突出,像生瓷不像中國傳統的雕塑瓷,它在外觀上十分逼真,對於事物極盡所能地進行模仿,有西方雕塑和繪畫的特質,但是在種類上又不同於西方雕塑,所製品類均為日常生活中的農產品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材質肌理效果
    陶瓷肌理的產生,主要受控於操作者的實踐經驗,是操作主體有意識地控制作品表面的結果,如刻畫、鏤雕、堆貼、刮削、揉溼、點戳、拍擊、擠壓、模印、打磨、彩繪、浸淌等。除了這些人工形態的肌理外,還有許多仿製竹、藤、棕、草、金屬等自然形態的肌理效果。因此,肌理在陶瓷雕塑創作和欣賞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宗教陶瓷
    宗教人物雕塑是以宗教教義、故事和傳說中的神靈為題材創作、製作出來的。在歷史的發展中,宗教造像的昌盛與統治者的大力扶持、民眾的廣泛信仰有直接的聯繫。中國的宗教雕塑以佛教造像(觀音、菩薩、羅漢、釋迦牟尼、達摩等)和道教造像(王母、藥師、八仙、壽星、鍾馗)為主。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塑雕塑材料
    色彩的象徵意義與聯想分不開,其在不同文化與傳統中也有著不同的內涵。不同的色彩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在具有表情性的同時,還給人以如下感覺:冷暖感覺、膨脹感覺、輕重與軟硬感覺、華麗與質樸感覺、興奮與沉靜感覺、明快與陰鬱感覺。如紅色、橙色、黃色使人聯想到太陽和爐火的溫暖,綠色和藍色使人聯想到森林、藍天和大海;暖色調使人感到興奮、熱烈,冷色調使人感覺到寧靜、優雅、清涼。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研究,製作流程與方法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直至今天,景德鎮的陶瓷雕塑的製作依然是分工明確。往往一件製品的完成,要經過選料、塑形、翻制、印製、施釉、彩繪、燒制等若干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分工明確,有專人製作,可以說陶瓷彩繪雕塑是一個集體的結晶。因此,在制品底部或表面沒有工匠藝人之名,而是作坊號或帝王年號。這種官窯製品,工匠無權修改產品的造型.紋飾,嚴格按照官府提供的式樣、紋飾進行模仿製作。直到清乾隆以後,一些制瓷名家才開始書寫工匠名款。
  • 體驗彩繪陶瓷
    ●吳詩晗 (梅縣區麗群小學502班)  1月1日這天,梅州日報社在梅州足球文化公園廣場舉辦了讀者節系列活動,我非常榮幸去參加了這次活動,過上了一個意義非凡的節日。  來到活動現場,這裡人山人海,有「新華書店閱讀書香」活動,這裡的書籍琳琅滿目;有「書法家送春聯」活動,這些春聯寄予著新年的喜慶、希望;有精彩的歌舞表演,當我聽到《我和我的祖國》時,不禁感慨萬千,為祖國如今的安定、富強感到無比自豪;還有「猜成語」「趣味遊戲互動」「彩繪陶瓷」等等。  最令我難忘的活動是「彩繪陶瓷」。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動物雕塑和象生類造型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接著講陶瓷雕塑造型設計,創作動物雕塑其實跟創作人物雕塑造型一樣,通常要抓住三點:第一是外形把握精準;第二是對表現造型特點特徵的重點部位進行檢查
  • 新時代的陶瓷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陶瓷文化源悠久歷史、源遠流長。從夏商周秦漢,到唐宋元明清,每一個時代的個性與風採,無不深深烙印在當時燒制的一件件陶瓷作品之中,以至於中國的英文Chinese都是取義陶瓷。
  • 傳承與發揚|廣州陶瓷彩繪新高度
    廣州陶瓷彩繪是傳承廣彩瓷藝術精髓,在發揚傳統的基礎上極大地呈現了廣州彩瓷既富麗堂皇又清雅脫俗的藝術風格,並且在裴繼剛老師等藝術家的帶動下不斷推陳出新,吸收了粉彩、古彩、新彩等陶瓷藝術的精華特色,又結合新世紀藝術發展的各種新手法,在百花齊放中顯個性,在溫故知新中找新意。       何衛國老師一直是深耕於南粵大地上的藝術家,常年堅持創作推陳出新。
  • 中國陶瓷彩繪藝術家 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彩傳承人 吳學湘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彩瓷燒制技藝項目市級傳承人;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政協潮州市湘橋區第六屆委員會委員。吳學湘,自幼喜愛工藝美術文化,師從林若鑫、蘇森茂、蔡禧平。1988年起,他從事陶瓷裝飾彩繪工作,傳承潮州陶瓷彩繪優秀技藝,多件陶瓷作品在參加國家級、省部工藝美術專業展評活動中均獲金、銀獎項。
  • 日本陶瓷的發源地有田燒,原來也受中國景德陶瓷技術的影響很深
    李參平發現有田周圍有大量的適合燒制陶器的白瓷礦,這種白瓷泥細膩隔離性好適合燒制陶器,有田燒由此發展起來成為日本陶瓷的發源地。有田町很小也很寂靜,街道上只有古老的木製房子看不到行人,也少有飲食店鋪,只有一家很大規模的陶器商店,停車場四壁的牆上都是陶器的裝飾物,遠遠的就是醒目的黃色的看板和招搖的宣傳刀旗。和想像中的有田燒的清雅有些不符。多少有些土豪的味道。
  • 談陶瓷民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在我國老百姓有一個好傳統式,無論處在哪種時期、哪種境遇,都享受生活,實現人生價值、和睦、吉祥如意。因此,主要表現喜氣、幸福快樂的瑞祥主題,自古以來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個關鍵的主題和一個基礎的文化特點。民俗陶瓷是勞動者為考慮器用必須和審美觀必須而寫作的陶瓷工藝品。民俗陶瓷功能普遍,造型設計豐富多彩、裝飾設計方式絢麗多姿。
  • 中國原始陶器欣賞
    彩陶彩陶即在坯體上以礦物質顏料繪畫圖案,然後焙燒的陶器,多屬泥質紅陶。因其圖案經過燒制,故不易褪脫,這與先焙燒後畫圖案的彩繪陶不同。魚紋彩陶盆【半坡類型常見這種圓底,折腹部以黑彩繪出三條寫實的魚紋互相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