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錦州道交口西側的稻香村關門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
想不起來這家是不是打著老北京的字號,不過在印象裡,北京好像只有「稻香村」一家做老味糕點。
然而,人家稻香村的金字招牌,正兒八經的老家是蘇州。
網友 jlr介紹說:
天津稻香村是否在八十年代後就消失了。現在的稻香村從糕點樣式看,應該是北京的連鎖店。北京的稻香村,可能只是古時有,到八九十年代又復名的,只知北京有桂香村。天津的稻香村是南味店,例如現在的花生糖,芝麻糖過去叫「南糖」,還有家常烙等蘇式點心,這些當然是稻香村的拿手貨。天津的稻香村很多,我僅見過北大關,和平路(南市),和平路(長春道),濱江道,這四處稻香村。
▲圖為北京稻香村的點心。
顯然北京不是吃點心的最好選擇,實際上,在北方人吃點心這個事情上,天津如果說第二,估計沒有地方敢說第一。
據說,清末民初紫禁城內的糕點師傅都來到了天津,各色各樣的點心鋪子就這樣起來了,真正的宮廷點心都悄咪咪的來到了天津。
▲天津白皮兒,這個精緻度很宮廷
只要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你隨便去拉一個問問,他都能張口給你列不下於5種的傳統天津老味糕點,天津人從小吃到大的那些,可能別地兒還真沒見過。
至少江米條、核桃酥這兩樣,跟著少馬爺的相聲,讓天津人「津津樂道」。
▲ 天津點心:江米條
天津人喜歡按照時令吃東西,春天的野菜,夏天的果子,秋天的海貨,冬天的鍋子。
時令糕點也得預備著,比如,就連新冠病毒都沒攔住老天津人去排隊買元宵……
除了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初五的粽子和八月十五的月餅也很重要。
天津的元宵與南方的湯圓不同,是用江米麵搖出來的。端午節的粽子,分為兩種:一為江米、小棗、豆沙、蜜棗等和葦葉包的:一為酥皮兒的一種,用白面做成糖三角形狀再烤,叫爐粽子。爐粽子也有豆沙、棗泥和甜鹹之類的餡兒。中秋節的月餅,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基本上就是百果、五仁、麻餅(月餅上全是芝麻,中間有紅點兒,很像麻將牌裡的一餅)等餡兒的;還有改良月餅,月餅表面跟鹿皮賽的,每個月餅都有單獨的紙包裝:都非常甜。
天津也有南味點心,南方點心固然精緻秀氣,充滿小資,過去也是有身份的貴族才能享用,但天津的點心更像是北方人的性格,豪爽大氣,餡料十足,就連點心渣,都吃的有滋有味,經過數百年來的更替,也更讓尋常百姓喜愛。
有人把天津的點心分了三大類,所謂宮廷、清真和西點。
很有宮廷代表性的就是「薩其馬」,因為這是滿語,清兵入關後才進入北京的,松香軟糯,很上癮的那種。
清真點心首推西北角。
清真點心不會那麼油膩,選用的都是芝麻香油,味道太誘人,我就不仔細描述了,以免大家看的太餓……
槽子糕,天津人叫「爐元兒」。爐元兒色澤濃鬱,入口鬆軟清香,聽說乾隆慈禧很愛這口兒哦……(又進入了宮廷了。
清真點心,還有牛舌餅(不是牛舌頭做的……)
一種椒鹽酥皮餡餅,一口酥掉渣,椒鹽的加入又讓肉和香油的口感不那麼膩,美妙……
西點是舶來貨,張愛玲在天津都吃得滿心歡喜,這位小資鼻祖的最愛,在如今的起士林樓下隨時能買到。
拿破崙就是起士林裡很受歡迎的一款糕點,一層酥皮一層奶油,軟軟的奶油配上酥脆的外皮,口感豐富,甜膩適中,香酥適宜……不說了我餓了。
▲ 起士林拿破崙,圖片來源天津旅遊局。
另外,天津人還有一種「白皮兒」是老少皆宜,自吃送禮都可以的。
| 一塊白皮兒嘗到的是記憶的味道 |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那個年頭物質匱乏吃不起點心,對於家裡的每個老輩人來說,只能逢年過節之際,去換糧票去買一些點心渣。
@百家號 五美合意
和著開水打成一碗「點心糊」,或是就上一杯濃濃的熱茶。
時過境遷,如今的點心渣根本不值一提,但它卻包含著老一輩人難以抹去的復刻記憶。
@媒體a評論員
改革開放之後,經濟飛速發展。那時候的白皮兒,已經成為了大家走訪親戚時,最常送最拿得出手的必備禮物。一到過年的時候,滿大街的自行車車把上掛的都是點心匣子,可拉風了。
@天津發布
尤其是咱天津的老例兒,姑爺節。兩盒像樣的白皮點心,一層八件一層槽子糕。拿紅色尼龍繩那麼一捆,姑爺們在老丈人面前一拿出手,絕對有面兒!
到了90年代,天津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吃白皮長大的。濃濃的香油味,一口咬下去酥到掉渣,軟糯甜香。
那時候只要肚子餓了,爺爺奶奶總會拿幾塊白皮給我們吃,兩三口一塊下肚,連嘴邊的渣渣也要舔乾淨才滿足。
長大之後,卻很少能吃到正宗的白皮了。
| 天津點心老字號 |
天津衛比較有名的糕點店有祥德齋、四遠香、四品香、大慶來、大天津、玉生香、江南食品店和桂順齋。現在,桂順齋、四遠香、祥德齋等字號在市面上還能看到,外來的稻香村在天津也開了不少家。其他的老字號基本已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大橋道、五福、欣樂等新的字號。
傳 統 類
桂 順 齋
地址:和平區和平路101號(福安大街口)
營業:08:30-20:30
擁有80年歷史的桂順齋是天津最知名的清真點心鋪,深受馬連良、馬三立的喜愛。天津人逢年過節的最高禮遇就是拎兩盒桂順齋的白皮兒點心。
天津人告訴我一定要去和平路的總店——分店都是二廠出品。一進店能聞到濃濃的香油味,這是清真點心的最大特點。
推薦薩其馬,綿密緊實,蛋奶味濃鬱,最得《光緒順天府志》記載的「味極美」之妙。此外,槽子糕也好香,一口下去滿滿香油味。
大 橋 道
地址:河東區津塘公路幹部學校對過(幹部學校對面)
營業:08:00-20:30
▲ 圖為大橋道七緯路店。
大橋道是另一家與桂順齋媲美的名店。相比它更受老人小孩的喜愛:點心更軟和。
他家的雪糕和湯圓最知名,尤其是湯圓,內餡多有創新:奶油、巧克力、咖啡……還有最近的網紅鈣奶湯圓。不過它的白皮兒點心餡倒是傳統,大多較甜,需要配茶食用。如果你和飽妹一樣不嗜甜,可以嘗嘗清香百果餡和玫瑰餡。
冠 生 園
地址:濱江道205號財神道商廈1樓(濱江商廈旁)
營業:09:00-21:00
雖說冠生園是從上海到天津的,但最老的衛嘴子也認天津冠生園。老天津人最喜歡他家的綠豆糕。
雖然口感上不是南方那種綿軟溼潤的綠豆糕,但飽妹試吃,絕沒有一般綠豆糕的單薄香氣和乾澀,而是濃鬱猛烈的綠豆香與入口即化,酥酥的,配得上「全天津最好吃的綠豆糕」。
穆 記 糕 點
地址:紅橋區歡慶西胡同同民族樓底商(清真寺對面)
營業:08:00-13:00
推薦這家的時候飽妹十分忐忑。因為推薦它的天津人說「真的很怕它太火了。」是的,即使不怎麼見宣傳,這家每天只開半天的清真點心鋪前永遠排滿人:三米開外就聞到香油香。
到這家點心鋪要說「天津點心黑話」。一位大爺反覆糾正我,槽子糕大名叫「爐元兒」,就是爐子烤的蛋糕。這家爐元兒顏色比別家都深,咬起來緊實綿密,似乎加了特殊香料。
此外,牛舌餅也很有特點。椒鹽外有種清爽的辛香,別家店是吃不到的。
牆裂推薦五仁白皮兒!內餡是上好的花生芝麻核桃杏仁瓜子仁!那種香甜改變了飽妹的三觀——畢竟我曾是個堅決不吃五仁月餅並把朋友按吃和不吃五仁來劃分的人。
欣 樂 糕 點
地址:和平區榮業大街32號增1號新世界花園底商
(永安醫院對面)
營業:09:00-19:00
欣樂也是天津人從小吃到大的店。天津人一看到裡面穿白褂撥算盤的營業員就覺得親切。他家的果珍月餅最有人氣,「餡大,沒有不新鮮的油膩味」。
不過國營老店總是很任性,要堤防它長時間放假——有時候說「三顧欣樂」也不為過。
蛤 蟆 吐 蜜
地址:南開區鼓樓東街165號(老城博物館斜對面)
營業:09:00-18:00
蛤蟆吐蜜開在遊人聚集的鼓樓——雖然我對這種店不太信任,但這家點心確實驚豔到了我。
店員小夥告訴我,蛤蟆吐蜜是一種比一般點心更高級的「小貨兒」,在一段時間失傳後又重出江湖。這是行程當中吃到的唯一熱乎乎的點心——飽滿豆沙與酥脆表皮在滾熱中達到了和諧的高潮。
上過舌尖的祥禾餑餑鋪
如今它已然成為天津最炙手可熱的點心鋪,除了天津人,大批來自北京甚至河北的客人遠道而來。
西 點 類
起 士 林
地址:和平區浙江路33號2-4樓(音樂廳對面)
營業:08:30-18:30
來自德國的起士林是中國最早的西餐館,也擁有最早的西點鋪,最大特點是麵粉和黃油純正。
黃油餅乾是其首創,兩片酥脆的椰絲餅乾之間厚厚一層黃油內餡,還裹了一層細砂糖——第一口下去的確驚豔,但如果沒有咖啡,吃半塊就膩了。相比之下蝴蝶酥和馬蹄酥甜而不膩,奶香濃鬱,層層酥皮卷緊,絕不掉渣。
還有一種方角麵包,皮厚而脆,中心微溼,好吃到挑剔傲嬌的上海女張愛玲都對它讚不絕口,稱它是「是普通麵包中的極品,與美國加了防腐劑的軟綿綿的枕頭麵包不可同日而語。我姑姑說可以不抹黃油,白吃。」
五 福 西 點
地址:榮業大街與慎益大街交叉口
營業:09:00-20:00
和百年老店起士林相比,五福是後起之秀。天津人對它褒貶不一。飽妹特意去嘗了他家招牌奶油泡芙和銅鑼燒。雖然後者皮厚且幹算不上好吃,但奶油小泡芙外皮軟軟,奶油輕柔,就像吞下了一小團雲朵。
類似五福西點的還有不少,都是開在人流密集、小區附近,選擇這類糕點店有個秘訣,就是跟著大爺大娘買,對網紅糕點多長點心……
對了,理論上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也算是點心,反正天津人很少拿這兩樣當主食。
錦州道這家稻香村沒了,倒是有點小傷感——畢竟少了一種選擇,我扭頭就進了營口道的冠生園買二斤槽子糕墊墊……
天津的點心,還真的不是瞎吃呢,裡面這彎彎繞繞的名頭和文化,也是很有說法的。
以後說起北方有什麼好吃的點心,不要只想到稻香村了,人家蘇州人不樂意,我們天津人也不樂意,堵嘴的白皮兒它不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