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早產高風險的寶媽們往往會有一個困惑,究竟啥是胎動啥是宮縮?來來來,這裡有劉醫生的科普,還有我們寶媽的經驗分享哦!
圖 | 網絡
文 | 劉銘 顧卓榮
編輯 | 顧卓榮
胎動就是寶寶在宮腔內的活動。最早在孕7-8周時就可以在超聲探頭下觀察到寶寶的胎動啦。而到了孕中、晚期在超聲下可以觀察到寶寶的多種可愛活動,如身體(彎曲、驚跳、呃逆、呼吸、旋轉)、肢體(伸展、手觸臉部、手的張合)及面部和頭部(如轉頭、吸吮、打呵欠和伸舌)的多種活動。
對於寶媽自身的感受而言,一般到了孕中期開始感到胎動,大概在孕16-20周開始。最初感受到胎動往往被描述為「輕輕撲動」,如同一條小魚從腹中遊過般的感覺。在24-32周時胎動最為明顯且頻繁,32周後因為寶寶變大,能夠感受到胎動也會減少。不過每一位寶媽察覺胎動的時間點不一樣,通常經產婦比初產婦感受到胎動的時間更早,體型偏瘦的的寶媽更能感覺到胎動,肚皮厚的或羊水較多的寶媽則會比較晚才感受到胎動。
生理性宮縮(BraxtonHicks):從妊娠早期,子宮就可以出現不規則的無痛性收縮,這種宮縮的特點是稀發的、不規則和不對稱的。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這種宮縮的頻率和幅度也增加。但是一般來講收縮時持續時間不足30秒,宮腔內壓力通常為5-25mmHg。一般不引起痛感,也不伴宮頸擴張。
真性宮縮:真性宮縮是臨產時的徵兆,剛開始不規則,強度較弱,逐漸變得有規律,強度越來越強,持續時間延長,間隔時間縮短,到後期間隔時間在2-3分鐘,每次宮縮持續50-60秒。
胎動時腹部的局部可能會有脹或緊繃感,重點是局部的鼓包,不是整個腹部,而且腹脹的部位因胎兒的活動的改變位置不固定。
如果整個腹部均有腹脹感,而且時有時無,伴有腰酸下腹部墜脹感,甚至有時有尿意或便意則可能會是宮縮。
胎動的發生比較突然,是一下一下,子宮是軟的,孕媽媽一般不會有不適感;
宮縮是緩緩起來,子宮逐漸變硬,孕媽媽會有腹脹或者腹痛感,甚至伴有腰酸下腹部墜脹感。雖然有些子宮比較敏感的孕媽媽,胎動頻繁的時候可能會誘發比較弱的宮縮,但二者應該還是比較好辨別的。
「寶寶的胎動往往不是孤立的,不太可能持續很長時間。感覺寶寶在肚子裡經常將小屁股往外推,感覺就像是宮縮,但我知道它與生理性的宮縮還是有一定的區別:胎動專注於腹部一個局限的部位。但是宮縮,會讓我的整個腹部都會感到緊繃,而且持續至少30秒左右。一種簡單的區分方法是按壓感覺到動作的身體部位。是寶寶的活動,運動可能會停止。如果是子宮收縮,那麼腹脹感可能會繼續,並且我注意到它們會產生向下的壓力,它們不舒服,但肯定還沒有疼痛。」
參考文獻:
1.《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版。
2.UpToDate.Normalfetalmovement.2020.
微信公眾號:劉銘醫生
抖音:劉銘醫生
新浪微博:@劉銘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