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日本女性攝影師的「時代的洞察」|2020集美·阿爾勒

2020-12-14 澎湃新聞

2020(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將於2020年11月27日在廈門開幕,展覽持續至2021年1月3日。本屆集美·阿爾勒將會展出26場展覽。6場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精選展覽、10場聚焦華人優秀年輕攝影師的「發現獎單元」展覽、1場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日本女性藝術家的「日本影匯」展覽、1場呈現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攝影探索與發展的「中國律動」展覽、4場「無界影像」展覽,1場「致敬攝影大師」展覽、1場「藏家故事」展覽、2場「在地行動」展覽一同亮相廈門。

時代的洞察——日本寫真的現在

學術主持:笠原美智子

策展人:榮榮&映裡

「日本影匯「 單元展覽:每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關注一個亞洲國家的攝影境況。繼印度(2019)、韓國(2018)、印度尼西亞(2017)之後,今年集美·阿爾勒將聚焦日本,由石橋財團Artizon美術館副館長笠原美智子女士擔任學術主持,榮榮&映裡策劃,展覽《時代的洞察-日本寫真的現在》展出了川內倫子、片山真理、山城知佳子、志賀理江子四位活躍於國際藝術舞臺的日本女性攝影師的作品。本展覽被納入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和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聯合舉辦的「2020 日中攝影文化交流季」項目。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川內倫子、片山真理、山城知佳子、志賀理江子。

川內倫子、志賀理江子、山城知佳子、片山真理。毫無疑問,她們都是當今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30歲出頭到步入半百,年齡和履歷上雖略有參差,卻都已各自確立起了絕不會混同於他人作品的獨特風格,不過這四位藝術家的確也有著共通之處:作為藝術家,她們都在事業起步後較早的階段就受到了關注和好評而出道。並且,她們都有意地利用相機「記錄」的基本機能,並且都在此基礎上,對相位做非常細微地「錯位」調整,創造出了既根植於「當下」記錄又無可置疑的獨特世界。儘管她們都從各自不同的視角和興趣點出發進行創作,但作品的原點都根植於她們各自的日常生活。通過作品,個人的視角得到同時代人們的共鳴進而普及,很快作品就成為了象徵一個時代的圖像。

——學術主持:笠原美智子

石橋財團 Artizon 美術館副館長

學術主持

笠原美智子

現為石橋財團Artizon美術館副館長。1957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1983年獲東京明治學院大學社會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攝影碩士,1989年至2002年任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策展人,2002年至2006年任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策展人。2007年至2017年任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總策展人。

策展作品包括:《愛的身體:愛滋病時代的藝術》(2010年);《關於你的身體:日本當代攝影》(2008);《石內都:母親的2002-2005年,未來的痕跡》,受2005年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委託(2006年巡展至東京都寫真美術館,2007年巡展至雪梨新南威爾斯藝廊);《年度MOT展:實際生活,當代日本女性作品》(2005年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城市關係:可持續發展》(2003年首爾美術館《2003年城市網》項目中擔任客座策展人);《尋常/非常:日本當代攝影》(2004年,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國際旅遊展);《景觀:當代日本攝影》(2002年);《黑暗中的吻:日本當代攝影》(2001年);《美國視角:寶麗來收藏中的攝影作品》(2000年);《愛的身體——反思攝影中的裸露與裸體》(1998年);《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及其同時代的人》(1997年);《超越記憶的性別:當代女性藝術家的作品》(1996年);《臨界景觀》(1993年);《邊界/無邊界:日本當代攝影》(1993年);《邊緣地帶的美國文獻》(1991年);《探索未知的自我:當代女性自畫像》(1991年)《拉茨格·莫霍利·納吉和新視野》(1990年)。

著作:《1991-2017性別視角下的攝影論文集》,裡山社,2018年版;《戰爭照片:歷史與意義》,載於《戰爭背後的政治》,東京青丘社2004年版;《作為對抗時代的壁壘的攝影》,東京青丘社,2002年版;《裸體背後的政治》,東京築摩書房,1998年版。

策展人

榮榮&映裡

中國攝影藝術家榮榮與日本攝影藝術家映裡自2000年開始合作。 他們的攝影作品在展現兩人共同創造的獨特、感性世界外,也表達了對傳統手工照片和暗房技術進行持續探索及拓展的堅持。榮榮&映裡備受關注的作品,如《富士山》、《自然》、《六裡屯》和《妻有物語》等,將人與生存環境、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作為主題,也是對從死亡和廢墟到重生和超越的視覺敘事的充滿詩意的沉思。

2007年,榮榮&映裡在北京草場地國際藝術區創辦了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這是中國第一個由藝術家自資創立的攝影藝術中心,同時也是一個開放互動的國際性交流平臺。2008年起,榮榮&映裡啟動了「三影堂攝影獎(TSPA)」活動,旨在鼓勵並挖掘中國最具潛力的攝影藝術家。2015年,榮榮&映裡創辦的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與法國阿爾勒攝影節合作主辦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2016年,榮榮&映裡獲得世界攝影組織頒發的索尼世界攝影獎「攝影傑出貢獻獎」,以表彰他們為亞洲乃至世界攝影界帶來的貢獻。

參展藝術家

川內倫子

1972年生於日本滋賀縣,現在千葉縣生活和工作。2001年,川內倫子在Little More出版社同時發行的三部曲攝影集《Utatane》,《HANABI》和《HANAKO》。2002年,她憑藉《Utatane》和《HANABI》獲得了第27屆木村伊兵衛寫真獎。其他知名攝影集包括2004年Fiol出版的《AILA》、2005年Foil出版的《The eyes, the ears》《Cui Cui》、2011年Aperture聯合其他四家出版公司出版的《Illuminance》 以及2013年Aperture及其他兩家出版公司發行的《Ametsuchi》 。川內倫子曾獲得2009年美國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USA)無限攝影獎(Infinity Award)、2012年第63屆文化部年度新人獎、以及第29屆攝影之城東川獎國內藝術家獎。

川內倫子參與了國內外眾多群展並舉辦多次個展。她的主要個展包括2005年在法國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辦的「AILA + Cui Cui + the eyes, the ears」;2006年英國倫敦攝影家畫廊個展;2007年瑞典哥德堡Hasselblad中心「AILA + the eyes, the ears」;2007年巴西聖保羅現代藝術博物館「Semear」;2008年日本靜岡縣萬吉雕塑花園博物館「Cui Cui」;東京大都會攝影博物館「Illuminance, Ametsuchi, Seeing Shadow」;2015年熊本當代藝術博物館「河流擁抱了我」(The river embraced me)。重要的群展包括2004年法國阿爾勒「Rencontres d'Arles」;2006年西班牙馬德裡「Foto Espana」;2006年日本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Collection of the Fou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2010年英國布萊頓攝影雙年展「新文獻(New Documents)」;2011年美國紐約日本協會「拜拜貓! ! !當代日本藝術的天堂與地獄」(Bye Bye Kitty!!! Between Heaven and Hell in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t);2011年加拿大蒙特婁「蒙特婁攝影月」(Le Mois de la Photo à Montréal);2017年倫敦V&A博物館皮克泰國際攝影獎(Prix Pictet)以及2017年法國蓬皮杜梅茨中心「自1970年以來的新藝術視野(A new vision on art since 1970 )」。

2018年,她在Aperture和其他兩家出版社出版了最新攝影集《光暈》。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作品圖

川內倫子,選自《光暈》系列,2016年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在幽暗中,一切都像塵埃一樣朦朧

在零度以下的世界裡,真理猶如一道微光

它轉瞬即逝,這個殘酷的現實

塵、雪、雨、鐵碎,一切都是圓的

鳥糞落在汽車的引擎蓋上

也是如此,沒有分別

星系和渦旋波具有相同的形狀,這並非偶然

渴望看到美好的事物

敬畏存在但看不見的事物

懷揣著無數交織盤錯的情緒,向前邁步

在遠處一個閃亮星點光源的指引下

我被帶到一個幽暗的地方

進入時,天空下起了雪

以為是雪,原來是椋鳥的糞便

低頭看,雪落地上

我以為這是天賜之雨

也是悲傷的雨

一圈美麗的光暈在遠處可見

——川內倫子自述

片山真理

1987年出生於日本埼玉並成長於群馬縣。2012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研究生院美術研究系綜合藝術專業。由於先天性四肢疾患,9歲時她便雙腿截肢。此後,她用手工縫製的作品與施以裝飾的假肢創作自拍像。自2011年起她開始創作「高跟鞋項目」,其中她本人作為歌手以及模特穿著為假肢特製的高跟鞋登臺表演。

主要展覽:2019年「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威尼斯),「Broken Heart」(英國倫敦White Rainbow);2017年「無垢與經驗的攝影——日本當代攝影vol.14」(日本東京都寫真美術館),「on the way home」(日本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2016年「六本木交叉點展2016:我的身體,你的聲音」(日本東京森美術館);2013年「愛知三年展2013」(日本愛知納屋橋會場)等。她的首本畫冊《GIFT》於2019年由United Vagabonds出版。獲得2019年「第35屆攝影之城東川獎新人作家獎」及2020年第45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作品圖

片山真理,選自《on the way home》系列,2016年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攝影是一個生理動作。我的座右銘就是無論自己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都要按下快門。每次我拿著沉重的相機,都能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存在以及它的局限。即使我感謝我的身體,我仍然無法愛它的全部,如果一定要坦誠地說明自己的感受,我只能說除了厭惡之外沒有其他。但奇怪的是,一旦我的身體進入攝影,厭惡的感覺和拍攝的艱辛瞬間成為過去,被永恆的時間所取代了。這種印象就像我家鄉的風景,恆古不變,不能更改。這裡沒有痛苦,幸運,喜歡或者厭惡,所有我曾有過的想法和立場似乎都微不足道了。

——片山真理自述

志賀理江子

1980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2000年從東京工藝大學攝影系退學赴英國留學,並於2004年畢業於倫敦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自2008年以來,她一直在日本宮城縣工作和生活。儘管經歷了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她依舊積極創作。

2012年,志賀理江子在宮城縣仙臺媒體中心舉辦了個展「螺旋海岸」(Rasen Kaigan)。她還參加了2015年波士頓美術館的展覽「新覺醒」(New Wake)以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15年新攝影」展(New Photography 2015)、2019年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展覽「人類的春天」(Human Spring)。志賀曾獲得2008年木村伊兵衛寫真賞和2009年紐約國際攝影中心無限攝影獎。她的藝術實踐以個人實地創作的攝影作品為中心。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作品圖

志賀理江子,選自《螺旋海岸》系列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2008年我搬到北釜居住並成為當地的攝影師。這個小村莊位於日本東北部,臨近太平洋的地區,有一百多家住戶。這裡的歷史、生活和人們……這些東西本身,對於在日本土生土長的我而言是一個聞所未聞的世界,一切都是那麼新鮮,讓人驚喜。我在北釜村聽了許多村民口頭講述的歷史。他們給我講述了各種各樣的事情。這與我自身內部的複雜社會性和世界觀交融在一起,構成了作品的主題。

——志賀理江子自述

山城知佳子

1976年生於日本衝繩,日本影像藝術家。2002年畢業於衝繩縣立藝術大學環境造型專業。使用影像和照片以其出生地衝繩為主題進行創作。

其近年來的主要展覽有:「亞太釀酒基金會特出藝術獎2018」(新加坡美術館,2018 年大獎提名),「一代又一代:傳承的記憶與當代藝術」(美國猶太現代美術館,2016-2017年),「七個日本房間」(義大利 Carispezia基金會,2016-17年),「創造的起源·誘拐/兒童」(日本東京千葉由美子協會新宿觀景室,2016年),「愛知三年展2016年」(日本愛知縣舊明治屋榮大廈,2016年),「第八屆亞洲太平洋三年展」(澳大利亞QAGOMA ,2015-2016年),「東亞女性主義: FANTasia」(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2015 -2016年),「森林美術館MAM項目018:山城知佳子個人展」(日本東京森美術館,2012-2013年)等。

主要書籍有:《循環世界·山城知佳子的藝術》(千葉由美子協會專刊,2016年),《山城知佳子》(千葉由美子協會專刊,2012年),《MAM項目018:山城知佳子》(森美術館專刊,2012年)等。主要獲獎經歷有:第64屆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ZONTA獎(2018年),寺田倉庫支持的亞洲藝術獎 2017 大獎(2017)等,另參加日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2017)。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作品圖

山城知佳子,《土之人》,視頻截圖,2017年,單頻道高清視頻裝置,26分鐘,與2016年愛知三年展合作。

圖片由千葉由美子協會提供

《土之人》描繪了人們偶然出生的地方,隨著一隻鳥在空中落便的場景,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如何展開。鳥類的糞便中含有水果種子,它們飛到很遠的地方將種子撒在目的地的土地上。種子是由詩歌組成的。人們撿起種子,傾聽著種子內發出的詩歌呢喃。這些人通過大自然聽到了過去的聲音,了解過去同樣生活在這片土地但無法看到的其他人。同時,他們獲得了生活的智慧和技能。這一景象表明了一種共存關係,它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平等地分享智慧來維持生存和未來。我希望創作出一些作品,通過克服特定的地域、宗教和種族造成的差距來探索根本性的生命關係。而且為了表現這些作品,我一直都十分努力地在每次創作中都重新學習技巧和方法。

——山城知佳子自述

原標題:《四位日本女性攝影師的「時代的洞察」|2020集美·阿爾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亮點頻出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不僅是攝影業界的盛會,更是面向公眾的藝術嘉年華。11月27日,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正式啟動,帶來26場精彩展覽,呈現來自法國、比利時、新加坡、立陶宛、美國、日本以及中國等各國共87位藝術家的作品,展出約2000件攝影、影像裝置、影像出版物等各類作品。今年國際攝影季亮點頻出,給市民朋友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2018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
    38年來,Madame Figaro雜誌一直與世界上最優秀的攝影師們攜手合作,並且不僅限於時尚系列。2017年起,Madame Figaro中文版在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節季創立了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致力於表彰與鼓勵當年度參與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的優秀女性攝影師。
  • 徐曉曉獲得2020集美·阿爾勒優秀女性攝影師獎
    2020集美·阿爾勒優秀女性攝影師獎於今天在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揭曉。藝術家徐曉曉憑藉作品《飲馬長城窟行》奪得該獎項,獲得三萬元獎金。(因疫情原因,藝術家徐曉曉本人無法來到現場,其策展人魯小本代替其領獎。)
  • 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11月27日開幕
    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11月27日開幕展覽持續到2021年1月3日,將帶來26場展覽,呈現海內外87位藝術家作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攝影季由攝影評論家、策展人顧錚擔任藝術總監,將展出26場展覽,呈現來自法國、比利時、新加坡、立陶宛、美國、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等地共87位藝術家的作品。攝影季將於今年11月27日在集美開幕,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1月3日。
  •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兩項大獎揭曉 得主均為女性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文/圖 記者 陳滿意 通訊員 林志傑)昨天下午,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舉行發現獎頒獎典禮,攝影家沈綺穎捧走10萬元大獎;28日揭曉的優秀女性攝影師獎,徐曉曉憑藉作品《飲馬長城窟行》拿下3萬元獎金。本屆攝影季,女性展現的獨特魅力最為亮眼。  受疫情影響,今年法國攝影節停辦,原計劃在法國展出的「年度阿爾勒」有6場精選在集美·阿爾勒首秀。
  • 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啟幕 「法國阿爾勒」精品「首秀」
    中新社廈門11月27日電 (記者 楊伏山)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27日在廈門集美正式拉開帷幕。今年法國攝影節受疫情影響而停步,原計劃在法國展出的「年度阿爾勒」6場精選展覽移師到此「首秀」。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阿爾勒國際攝影節停辦。
  • 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將於本周五開幕 26場展覽集中亮相
    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舉行新聞發布會。天下集美 供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宗琴 通訊員 陳豔) 光影築夢,不改初心。昨日,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舉行新聞發布會。展覽作品出自法國、比利時、新加坡、立陶宛及中國本土等87位藝術家之手,展期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  2015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首次落地,迄今已成功舉辦五屆。
  • 《醞釀一個「在地計劃」——從影像創作到現場布展》|集美·阿爾勒...
    這場展覽囊括了六位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在其中,除了三位主創帶來的「閩城」與「閩山」之主題作品,所有藝術家們將特別為展覽以「水」和「故鄉」作命題創作,共同以水文聯繫起十二萬平方公裡的記憶。他們不僅帶來作品,更把自身投入到這場關於故鄉的認知試驗中。
  • 開幕周活動全揭曉|2020集美·阿爾勒11月27日不見不散!
    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即將於11月27日在廈門三影堂攝影中心開幕往屆講座現場圖17:00 - 17:30 集美·阿爾勒女性攝影師獎頒獎典禮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免費入場往屆女性攝影師獎現場圖18:10 - 19:10脫口秀喜劇表演—「集美·阿爾勒,廈門來瘋吧!」
  • 胡塗:觀展記—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麥可·沃爾夫(Michael Wolf):巴黎街景( Paris Street View),2010年很多人會比較關注這次活動的兩個大獎,優秀女性攝影師獎和集美·阿爾勒發現獎,不過我個人並不在乎,因為不同評委的欣賞口味差異極大,而每個人的判斷角度也不太一樣。
  • 一周影像資訊丨《時代》新封面聚焦川普政府;日本攝影師鬼海弘雄...
    《時代》雜誌新封面直指川普政府《時代》2020年10月19日的新一期紅色為主的封面名為「零號病人」(Patient Zero),本期雜誌報導聚焦了川普確診新冠,以及其試圖重返競選活動一事。雜誌於10月8日的一篇報導,標題即為: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被確診COVID-19,這正迫使他面對自己個人以及政治上的脆弱性。
  • 策展人專訪(下)|「集美·阿爾勒發現獎」提名展
    2020(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將於2020年11月27日在廈門開幕,展覽持續至2021年1月3日。本屆集美·阿爾勒將會展出26場展覽:6場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精選展覽、10場聚焦華人優秀年輕攝影師的「發現獎單元」展覽、1場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日本女性藝術家的「日本影匯」展覽、1場呈現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攝影探索與發展的「中國律動」展覽、4場「無界影像」展覽、1場「致敬攝影大師」展覽、1場「藏家故事」展覽、2場「在地行動」展覽一同亮相廈門。
  • 第六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完美收官!
    1920-2020年間關於廈門的照片,並精選、展出其中的300餘張。通過一張張老照片,廈門人百年來的生活細節、時代特徵被逐一「還原」,再次彰顯了「攝影」作為紀錄媒介無可替代的強大力量。攝影季的連年舉辦,在推動東西方文化融合與發展的同時,也折射出集美作為百年學村和時代新城的兼容並蓄、國際視野和時代精神,讓國內外進一步認識集美,對於進一步彰顯人文集美文化魅力、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具有重要意義。
  • 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閉幕
    作為本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閉幕前的收官活動,此次展覽通過線上、線下公開徵集了萬餘張1920-2020年間關於廈門的照片,並精選、展出其中的300餘張。通過一張張老照片,廈門人百年來的生活細節、時代特徵被逐一「還原」,再次彰顯了「攝影」作為紀錄媒介無可替代的強大力量。  伴隨著元旦假期的結束,1月3日,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圓滿落下帷幕。
  • 2020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5位攝影師共獲大獎
    原創 光圈×晟怡 Aperturist光圈 收錄於話題#藝術24#光圈24近日,世界紀實攝影最高獎「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公布了今年獲獎的5位攝影師,分別是巖波友紀(日本)、安德烈斯·卡多納(哥倫比亞)、薩比哈·奇曼(土耳其)、蘿拉·坦塔維(埃及)和馬裡蘇·埃塔爾·加西亞(
  • 東流不作西歸⽔ 13位當代攝影師的中國河流攝影展
    展覽「東流不作西歸⽔」 與坐落在塞納河畔的瑞⽶耶⽇修道院相呼應,此次展覽「東流不作⻄歸⽔」* 聚焦於中國河流,展示了13位當代攝影師對中國河流的視覺觀察。從中國傳統國畫的傳承,⾄那些桃源鄉般的景⾊在時間的⻓河中浮沉反覆到現今加速現代化的過程及其對⾃然和環境的影響,視覺上的敘事喚起我們對江河⼤川的記憶。
  • 日本攝影師蜷川實花為菅田將暉等26位美男子拍下性感瞬間
    菅田將暉人民網東京12月23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導,將女性雜誌《Oggi》中的人氣連載整理成冊的寫真集《壞男人》將於2020年2月14日發售。該作品是攝影師、電影導演蜷川實花為當紅的人氣演員和歌手們拍攝的特別寫真集。
  • 國內十大知名攝影師,2020年四川十大著名攝影師
    很多網友都在紛紛議論,2020年來了,成都有哪十佳攝影師,過去的都讓他過去吧,一切從來過,其實說實話,目前沒有對成都,乃至乃至全國對攝影師這個行業進行排名,所以說,不存在十大攝影師排名,所有的攝影師排名都是網友自發自動發布的,都是代表自己對攝影技術攝影師的個人崇拜羅列的,今天我也對這些攝影師進行羅列一下
  • 日本第一位女攝影師:71歲重新工作,97歲失戀,100歲辦影展
    1914年,笹本恆子出生在日本一個普通家庭。但從小恆子就有很多夢想,給自己做了多種的職業規劃。當時的日本,很少有女生出去工作,絕大多數女生都是讀書畢業後直接嫁人,過著一成不變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恆子偏不。
  • 盤點 | 攝影史上15位傑出女性攝影師
    但是,一些有著強大信念和熱情的女性攝影師,不僅使攝影從刻板印象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更讓它在藝術領域達到了更高的境界。今天,我們很榮幸為大家介紹其中15位傑出代表。△ © Annie Leibovitz她是世界上報酬最高的攝影師之一,也是第一個在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畫廊舉辦攝影展的女性攝影師。萊博維茨以獨特的人像攝影風格聞名於世,被評論家們稱為"攝影師中的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