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原來北京有這麼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快來看看你知道幾個

2020-12-13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ID:leyoubj】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提到非遺,你會想到什麼呢?小北的第一反應就是古早的傳統技藝。

作為一個隨便一腳踩下去就是豐富厚重的歷史的城市,北京,更是有著無比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的每一項都積澱著歲月的痕跡,也飽含著老北京的記憶。

今天,就讓小北帶領大家,一起來打開歷史之門,了解一下這些飽含滄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料器,古稱「琉璃」,是在中國傳統玻璃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種工藝美術品。

一個噴燈、一把鑷子、一根彩色料棍,就是製作料器最基本的行當。料棍在火中融化,趁還未凝固,藝人用鑷子塑形,很快,閃著神秘光澤的花朵就呈現出來了。

和陶瓷的燒制相比,北京料器的每一絲變化都可以看得見。它依賴火候,更依賴人工,沒有草稿,更無模具,全由藝人即興創作,所以更不會有完全一樣的第二件~

所謂京作,主要指北京地區生產的以宮廷用器為代表的家具,是硬木家具製作的一個流派,與「蘇作」、「廣作」並稱中國硬木家具三大流派。

其工藝風格融入了「蘇作」和「廣作」的製作技藝,造型風格介於蘇作家具和廣作家具之間,比蘇作家具要寬大,比廣作家具更為精巧,風格雍容大氣、絢麗豪華,體現了濃鬱的宮廷文化。

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京作硬木家具已經成為極具中國家具藝術特色的傳統技藝,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歷史的發展,也成為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劇裝戲具作為京劇舞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種豐富齊全,技藝規範考究,做工縝密精細,用料高檔、風格雍容大氣。

相較於其他劇裝戲具製作的個體商戶,北京劇裝廠最大的優勢在於技術。像是被稱為「燕京八絕」之一的「京繡」,因為北京的國都史已近900年,歷代王朝都會從全國各地招募能工巧匠到京城為宮廷服務獻藝,久而久之,形成了濃鬱的「京作」地方特色。

始於宮廷,京繡在用料、針法、配色上都有很濃厚的皇家風範。用料較為奢侈、配色較為誇張、大膽,尤其是大量的金色、黃色,都是京繡的藝術風格。

老北京流傳過一句話:「頭頂盛錫福,身披瑞蚨祥,腳踏內聯升。」用來形容生活體面、講究。當時,無論是來華公幹的外賓,還是四九城裡的百姓,都以擁有一頂盛錫福的帽子為榮。

盛錫福創始是在一九一一年,由劉錫三是在天津創始。產品用料考究、做工精良、形成了其精良的皮帽製作工藝。

如今的盛錫福,不僅建立了中國的首家帽文化博物館,推動老字號帽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嘗試與中國高校聯合設計帽飾產品,貼近現代大眾生活,走出一條老字號的新思路。

金漆鑲嵌髹飾技藝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在封建時期屬於宮廷藝術。其藝術內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蘊十分豐厚。

「金漆」與「鑲嵌」工藝的結合稱之為「金漆鑲嵌」,是中國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多以象牙、獸骨、玉石、螺鈿、大漆以及金銀等名貴材料為主,再經過雕填、刻灰、等多道工藝製作而成。

北京是中國歷史上重要漆器產區,金漆鑲嵌產品題材十分廣泛,工藝門類繁多:鑲嵌類層次清晰,彩繪類色彩豔麗...每一種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藏品~

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是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用於古代書畫珍品修復還原。

許多有年代的書畫作品大多是用墨色作於紙、絹上,經過裝裱之後加以收藏,十分難以保存,裝裱修復技術是傳統書畫得以流傳的一個重要手段。

古舊字畫在傳世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損害,如果不及時修復,就會影響古舊書畫的壽命和藝術價值,讓朽爛而毀之一旦。可見古字畫裝飾修復技藝的重要性~

數來寶又名順口溜、溜口轍、練子嘴,流行於中國南北各地。最初是藝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鋪門前演唱索錢。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過程。

快板藝術最早的表現形式也來源於數來寶,北京話把急快而有節奏的念唱稱為「數」,「來寶」即來錢,「數來寶」就是一說就來錢的意思。

數來寶唱詞靈活多變,俏皮有趣。經高鳳山先生改革,使之演變成為快板這種新型的表演形式,登上了大雅之堂,更為群眾所喜愛。

北京故宮作為官式建築營造技藝的典範,形成了完美的建築藝術。這種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不僅保持著故宮古建築的原貌,而且直接影響著整個中國古建築營造技術的發展。

傳統上,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畫、裱糊」等八大作,其下還細分了上百項傳統工藝。從材料、用色到做法,都要嚴格遵循營造則例,代表最高等級的紫禁城無疑是這一整套營造技藝的登峰造極之作。

紫禁城雖然已經建成了600年,但今天的工匠們建造和修繕古建築時沿用的仍然是古人的技藝,古老的建築技藝延續著這座龐大建築群的生命力。

以上只是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如今,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也

面臨著嚴重的傳承危機

希望能有越來越多得年輕人可以了解到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之處

加入到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

相關焦點

  • 不看不知道,原來北京有這麼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快來看看你知道幾個
    作為一個隨便一腳踩下去就是豐富厚重的歷史的城市,北京,更是有著無比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的每一項都積澱著歲月的痕跡,也飽含著老北京的記憶。今天,就讓小早帶領大家,一起來打開歷史之門,了解一下這些飽含滄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 你知道拉美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亡靈節、探戈舞之外,拉美國家其實還擁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對象國的文化常識是學習一門外語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今天小西就帶著大家一起去感受這片土地獨有的魅力~Argentina菲勒特彩繪(El fileteado porteo)是一項裝飾性藝術,於20世紀初誕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歐隆克——雅庫特英雄敘事詩卡魯斯儀式舞蹈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
  • 一張圖看懂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朝陽區以多彩文化著稱,文化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成為公眾了解朝陽區歷史的一大途徑。
  • 說白了,就是槓桿原理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二十二期...
    二十多年前,永川人自己也糊塗過,認為是古人多寫了三點水,才搞得如今形音相悖,於是果斷改名「松既」,把那三點水給去掉了。可古人表示此鍋不背:古鎮依長江而建水流湍急,兇險萬狀,這股惡水向來被稱為「溉(ji)水」,《康熙字典》裡都是有註解的。原來古人沒寫錯。永川人祖祖輩輩也沒讀錯。
  • 北京工美集團合作蔚縣剪紙業 張家口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添新光芒!
    蔚縣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及豐厚的文化底蘊,蔚縣剪紙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非常好的群眾基礎和產業技術。北京工美集團是全國工藝美術行業龍頭企業有強大的設計團隊和較好的銷售渠道,兩者產業優勢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一定能夠實現合作共贏。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佛教...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非物質文化遺產——搖叫
    無論說起「搖叫」還是「中原搖鼓」,好多人都不知道是啥東西。但是你如果比劃一下,一搖會響的泥制玩具,大都若有所悟的說:「小時候見過,在廟會見過!」之所以取名「搖叫」,大概是因為一搖就叫喚吧。民間玩具搖叫,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有的地方叫泥響、鳴蟬。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了!紹興這些文化遺產,你知道幾個?
    ,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今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13日)將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為主題,聚焦非遺在人民大眾健康生活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南國明珠,夢裡江南。擁有2500年建城史的紹興古城,至今留存有眾多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資源,絢麗多彩,特色鮮明。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等出席。
  • 永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班開班
    7月14日,永靖縣召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班。
  • 探尋宜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旅
    「以前沒有別的文化活動,不像現在,有電視啊,網絡啊!」話匣子一打開,餘祖禮頓時滔滔不絕起來,地花鼓特別受歡迎,「那時候,我們穿著草鞋,下雪下大了,腳上凍著冰凌,都出血了,大家還要去看表演。」「上一代人不做了,我們就繼續接班嘍。以前的師傅就說,這個小娃子搞得很好。」餘祖禮7歲學藝,12歲出道,就開始打地花鼓。
  • 濟南排名前十的特色小吃,第2種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吃過嗎?
    濟南最有名的十大特色小吃,第2種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吃過嗎?山東濟南,一向被稱作是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泉城,然而這裡除了山,泉和夏雨荷,還有非常多的美食值得品嘗,濟南最有名的十大特色小吃,不知道大家都吃過幾種呢?
  • 瀋陽市渾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成立
    (程景亮)旨在團結服務非遺文化傳承人和相關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瀋陽市渾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於11月24日成立。非遺項目——滿族傳統搓背技藝傳承人、遼寧舉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德勝當選為會長。渾南區委統戰部副部長童丹、渾南區工商聯主席趙勇為商會授牌。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紙技藝
    傳統工藝全手工製作的竹紙品質好,採用天然材料和自然工藝,環保無汙染,不添加甲醛和染色劑等有害物質,顏色、氣味都是自然的。而且耐存放,能夠適應各種氣候,在南方不發黴,在北方不變脆,使書畫作品的魅力得以長久保存。但傳統竹紙無法與工業紙張比生產效率和價格,所以在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中不佔優勢,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竹紙了。
  • 歙縣杞梓裡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再添新裝備
    走近一看,原來是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在發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所需的道具設備。據該鎮文化分管領導方娟敏介紹,此次發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類項目所需道具是世行貸款安徽黃山新農村建設示範實施項目,此項目旨在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村莊環境和周邊生態和諧統一,現代生活與歷史文化和諧統一。
  • 花兒 唐卡 堆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系列展北京開展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系列展「青海西寧花兒與少年」本月在恭王府博物館開展。本次展示月活動以「河湟遺韻·西陲安寧」為策展主題,來自西寧湟中、湟源、大通的400餘件靜態非遺展品和8000餘件文創產品,全面展示西寧賢孝、青海花兒、湟中堆繡、湟中農民畫、河湟皮影、湟中陳家灘傳統木雕、湟源陳醋釀造技藝、河湟刺繡、宗喀唐卡等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 非物質文化遺產「常熟花邊」走進中學課堂[圖]
    商中堯攝    東方網3月19日消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是一個老話題,更是一個亟待給出解決辦法的新課題。  最近,常熟市中學將當地的花邊藝術引入美術課堂,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喜愛程度,超出了學校和老師的預料。新學期,記者走進江蘇省常熟市中學,聽聽老師和學生們怎麼說。
  • 「非物質文化遺產」般的顏值金城武在娛樂圈有多少迷妹?
    說起金城武,現在的90後00後或許了解不多,他們更多喜歡「小鮮肉」,不過金城武年輕的時候妥妥的一枚小鮮肉,放到現在也得頂級流量的級別。只是歲月對這位仙子另有安排,所以在那個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年代,金城武的出現驚豔的那個時代。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是民族和國家凝聚力的重要所在。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