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玉文化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能代表東方文明嗎?

2020-12-14 御東行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玉文化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它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一筆。

現今學者認為,古人是在製作石器時發現玉比一般石頭要硬,用它來加工其他的石器,可以有更好的效果。而玉本身有著不同的色彩光澤,晶瑩剔透,十分讓人喜愛,慢慢的人們就用來做成各種裝飾品。

內蒙古興隆窪遺址、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瀋陽新樂遺址和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中國最早的真正玉器,大概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差不多距今8000年前。玉文化伴隨著中華文明,一直綿延至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石器時代早期,由於開採技術、加工技術都沒有形成規範,部族中只有權利地位最高者才能佩戴和使用,如族長、祭師等,後又發展成為圖騰和各類器具,例如祭祀用的祭器等。這樣的環境變化,使得玉成為了權力地位、財富神權的象徵。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7000至4000年前,玉被認為是有神力的,能夠通靈,因此每逢重要時間或重大事件,祭師們在祭祀時用的禮器都是用玉做的,他們相信,以玉特有的質地、造型、花紋,再加刻特殊符號,能讓他們與祖先溝通,獲得祖先的庇護。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夏朝對玉十分崇尚,從二裡屯夏朝王都遺址出土的大量玉斧、玉鏟以及祭祀用的禮器,大多都是用白玉,青玉等製作的。商朝最出名的除了莊重的青銅器外,玉和玉器的發展也不比青銅器差。

在商朝初期,玉的發展很粗糙,沒有形成規模。而至商朝晚期,卻已經開始按照用途來分別製造玉器了。玉匠工人們開始使用大量的和田玉,按照青銅器的樣式製造實用的器皿,圓形雕刻更是讓商朝的玉文化與青銅器文化齊驅。

發展至西周時期,由於受到嚴格的宗教制度影響,玉器樣式大多都沒有夏商時的多變,形象也顯得很呆板。不過這時期開創了雕刻鳥和獸面形態的玉,故而也從另一方面發展了玉雕刻工藝。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的諸侯爭霸,思想上的百家爭鳴,使得玉文化更是光芒萬丈。這一時期,和田玉大量出現在中原地區,學者們將古代禮學和玉結合在一起,用玉來表達禮學,將各種的傳統觀念表現在玉的各種特徵上。

發展到後期,出現了由許多玉片組成的玉佩,這是當時難度最大的工藝。儒家思想也是在這個時期,將一些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進行了道德化和生活化,提倡君子以玉來表現德行,使得這時期佩玉之風大盛,各路王侯將相會將玉佩戴在腰上,來顯示自己是有德之人。這一時期雕琢的玉很是精美,後世亦難出其右。

圖片來源於網路

漢代玉的發展不僅繼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精華,還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玉文化,從而奠定了我國的玉文化基調。漢代將玉分為四大類:禮器、陪葬用玉、裝飾用玉和陳設擺放用玉。

漢代的玉,不僅是活人要用,死人,更是要用。在漢代的墓中,不少都用玉璧來裝飾墓磚、墓牆,甚至還有金縷玉衣。這種墓葬手法,將玉能通靈,可以讓靈魂通天的觀念,發揮到了極致。

除了陪葬用玉,漢代的玉器工藝代表還有陳設用玉,這些玉具有很強的寫實主義。用圓雕或高浮雕的手法,刻上各種動物的形態,體現了漢代的豪放藝術特徵。但是在裝飾玉和禮器的雕刻上,卻有著衰落之象,完全不及陪葬和陳設用玉。

魏晉南北朝時期,修道成仙的思想,再加上煉丹脫胎風氣大盛,吃玉成為大部分人買玉或找玉的目的。玉文化的發展在這時期出現低潮。這時期的玉大部分都是漢代風格,難得的創新就是出現了玉環和玉盞。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美術價值和禮儀觀念已經開始消失。而隋朝的出現結束了玉文化的低潮,這時期的玉,雕刻精美,質地溫和,金的使用更是和玉相互襯託。

唐朝是玉文化的小高潮,除了繼承前朝的特點,還吸收了西域的藝術特徵。三品以上的官會按照不同的官職授予不同質地的玉帶,是官階的象徵,也是對玉的喜愛和崇拜,唐朝玉的使用越來越追求精緻華美。

到了唐朝晚期,玉逐步進入了實用階段,從虛幻的象徵性器物,走向了貼近生活實用的工具。這時玉的物理特徵開始被發現,同時對玉的真正審美也從這個時期開始了。

宋朝,由於民族間的相互徵戰,各個地方的經濟、文化交往繁密,從虛幻象徵意義到實用性的過渡,玉的發展也繁榮起來。

明朝時期,玉越發精美,玉器的禮儀作用越來越少,與世俗越來越近。追求吉祥富貴,將生活的點滴融入玉,使得玉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樂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清朝玉文化,達到了真正的玉文化高潮,隨著翡翠進入人們視野,各式各樣用玉做成的茶具、酒具已不再稀少。玉器的製作更是吸收了雕刻、作畫的手法,將多種玉器工藝結合起來使用,使當時的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境界。

之後,玉不僅被用作觀賞和器具使用,還開始被王公貴族把玩,有了「人養玉,玉養人」的說法,玉的神秘色彩逐漸消失。乾隆對玉的痴迷帶來一波玉器收藏的高潮,而真正擁有玉的也只是達官顯貴,王公貴族。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

到了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玉的開採、加工和銷售同樣也是被計劃的,即統購統銷。直到改革開放,玉才開始逐漸市場化,結束了幾千年來被壟斷和管制的狀態,開始走向每一個普通民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參與到玉的買賣、加工和收藏當中。

中國玉文化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源遠流長,是東方文明的象徵。

相關焦點

  • 古玉的古樸自然美,是東方歷史文化的物證代表之一
    古樸是一種美,精緻是一種美,簡潔是一種美這些都是古玉的真美特徵。古玉的拙樸自然美,是東方歷史文化的物證代表之一。今後文化藝術品的強者一定產生在中國,因為我們有任何文明不可替代的古玉藝術品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獨一無二,它產自中國是珍貴稀少國寶。
  • 古老中華玉文化,才是中國工匠精神
    回顧中國歷史,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玉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上萬年。玉文化大約有一萬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化,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奠基石。今天國家開始提倡《大國工匠》什麼是大國工匠精神?應該就是中華玉文化理所敢當然啦!
  • 華夏與世界文明起源:以玉祭文化為標誌,以古良渚玉器為核心
    美麗洲:良渚文化古都遺址全貌世界各大古文明肯定是同源的——筆者曾經已有專文發表過。本文是要著重以祭玉文化為主線來闡述:華夏文明的發端與發展;華夏大地上古文明的核心與放射。不言而喻,玉祭文明與玉器乃是幾千年來,作為「玉之魂」傳承至今,而良渚文化的玉祭則成為華夏文明的突出標誌與核心,傳播於世界各古老文明,其功在千秋萬代。一,華夏文明的發端與發展:新石器時代的華夏文明肇始於現廣大的東北的遼蒙等地區的農牧社會與東南地區的農漁社會。
  • 是什麼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東方元素影響到世界動漫文化多少?
    近年來,我們總能在外國動漫作品中看到越來越多的屬於我們的東方元素出現,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世界的關注目光?神秘而又充滿魅力的東方元素又影響到了世界動漫文化多少?」早在我們拋出發問之前,中國動畫協會會長金國平先生就曾經坦言評價過中國動畫,用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一句來形容過。如此沉重而又值得反思的一句話,我們從中悟到了什麼,現如今的中國動畫又走上了什麼樣子的道路。
  • 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素未謀面,卻是似曾相識的故人
    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東徵萬裡,來到帕米爾高原,山脈高崇得仿佛不可逾越,他便以為這裡已經是東方的盡頭,於是揮師南下印度河。那時候的中國正是東周的尾聲,戰國時代的白熱化階段,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的唯一一次邂逅的機會就此擦肩而過。希臘的古典文明時期,中國正經歷東周的禮崩樂壞。
  • 從分裂到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導言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在其綿延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繁衍生息。從各自發展到兼容並包,從一域之地到分久必合,演繹了無數文化與地域的傳承與孕育。最終得以匯聚成浩瀚厚重的「中華文明」。上古時代的中國還不能叫做中國。
  • 蓋婭傳說 X 梅蘭芳 | 究極東方,傳播中國文化之精粹
    ,代表了時尚的趨勢。在本次發布會上,蓋婭傳說與"梅蘭芳」品牌達成合作共識,究極東方追求極致的東方之美、東方神韻、構建極致的東方場景之美,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底蘊,以最極致的美去呈現出來。蓋婭傳說與"梅蘭芳」品牌未來將致力於將優秀的中國經典藝術IP立體化並轉化為獨特的服飾美學,以時尚的視角展現在世界的舞臺上。在助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與傳承的道路上,共建良好的跨界合作模式。
  • 古玉,未來一定是古玩藝術品投資項目中最捧的一隻黑馬
    古代皇帝妃子們自己喜歡的古董字畫玉石手串之類就是屬於我們今天說的古玩範疇之內,代表皇家貴族擁有的財富,比如商代婦好墓光出土玉器就有750多件不同朝代的玉雕品種這個事實足夠證明古代人很早就有收藏的習慣。證明中華玉文化是唯一可以將歷史文明這根紐帶連結在一起的。
  • 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人喜歡「玉」?而其他民族喜歡「金銀珠寶」?
    這句話並不是絕對的,西方文化中也有喜歡玉器的,譬如墨西哥的瑪雅文明(已消亡),還有紐西蘭的毛利人。但是,在人類社會起源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華文化是跟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世界早期的四大文明發源地更重要的一點,其他的三大文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化、古埃及文化和古印度文化都已經消亡;留存在我們印象中的,只有那金光閃閃的黃金面具或者金碧輝煌的佛教寺廟。
  • 漢語「出口」:蘊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力量
    漢語詞彙的大量「出口」,是時代場景變遷的映射,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見證,為世界了解中國開啟一扇窗戶,也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舞臺蘊蓄深沉而堅定的力量。據統計,16至20世紀《牛津英語詞典》共收錄漢語借詞245個,像Confucian(儒家)、longan(龍眼)、kungfu(功夫)等早已為人所熟知,而未進入詞典的漢語借詞更達千餘個,內容涵蓋衣食住行、思想哲學、文化藝術等多方面。這些借詞是中華文明的代表,也是中外交流的歷史見證。
  • 良渚玉上的神徽象徵著什麼?代表了先民的個性,也是一種氣節
    2019 年7月6日,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總數達55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
  • 學者:中華文化才是世界之源
    《山海經·海內西經》有此記載:「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喬,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欄」。書中所描述的崑崙山又高又大,而且在周圍還有許多特別的裝飾物,但是如今的崑崙山顯然並不具備這樣的特點。
  • 收藏能學習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收藏可以留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收藏即是悟道,通過學習了解才能認識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偉大,才發現耗盡一生心血收藏的寶貝,原來屬於整個社會,自己不過是把她從歷史塵埃中揀起來抹去灰土,暫行保管而已。以物證史以史證物,民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遠勝於國有博物館的珍品?這是歷史的疑問?
  • 良渚文明後續如何?中原文明為何崛起?首席專家王巍話「中華文明...
    王巍說,國際考古學有三大課題——人類起源發展,農業起源發展和文明起源發展,而正因為連綿不斷,中華文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類社會發展的連續過程。「不但國人希望了解,國際學界也希望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王巍表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原生文明之一,搞清它起源發展的過程、背景、動力、機制、特點,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對世界文明研究的貢獻。」
  • 禪,是東方文明的精萃
    佛教禪定之學,包括小乘、大乘、密乘及其所攝各宗各派的多種禪法、禪理,它精深博大,影響頗廣,在悠久的歷史背景、廣袤的地域上流衍傳播,深深滲透於東方尤其是東亞諸國的傳統文化之中。禪作為佛教建立的根據,旨在通過內向性調心的鍛鍊,究身心世界之秘奧,如實認識自已,開發本性潛能,迸發出超越性的般若智慧,解脫以生死為中心的一切系縛,根本解決人本性中絕對自由之追求與客觀現實的矛盾,達到常樂我淨的涅槃彼岸,從而淨化人心,莊嚴國土。它集中表現了東方文明的特質,堪稱東方古代智慧的最高成果,被譽為東方文明的精萃。
  • 玉的功效
    此外,"玉"可以給人帶來內心、心靈上的寧靜,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物質的社會,是個煩躁的社會,通過很長一段時間佩帶"玉"和把玩"玉"後,人和"玉"相互間都有了濃厚的感情,"玉"成為人們永遠信賴的朋友,成為人們精神上的寄託,人們可以達到心靈上的平靜,內心的完美,人們的品格、氣質和品德不斷地得到提高、升華。
  • 2006年的《中華小子》,為何能在動漫中獨樹一幟?這四點很重要
    《中華小子》的劇情比較單一,基本也就是打怪救世界的調調。故事時代背景為17世紀的明代,地點河南,最終boss叫黑狐王。這個大boss為了統治世界而弄得百姓不能安寧。
  • 黃如青靛色的古代玉,對研究漢代玉文化是重要參照物
    歷史上的帝王將相都對黃玉情有獨鍾,而今天我們能看到的眾多玉文化遺存中更是有很多古代黃玉沉穩雅致的身影,從而更深切地代表著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黃玉其實說白了它代表我國古代皇權的一種象徵。上圖這些古代黃如青靛色的古玉,對研究漢代就使用和田黃玉是重要參照物。
  • 【歷史文化】高堯 ‖ 壯美大渡河: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
    【歷史文化】高堯 ‖ 壯美大渡河: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 2020-06-0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文化的大一統
    中華民族大一統是文明的大一統、文化上的高度統一集中。要想弘揚中國文化,那麼我們必須明白什麼是中國文化,這其中又包含哪些含義。現在一談到中國文化,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大家自然都會想到與文化相關的元素,兵馬俑、龍圖騰、旗袍之類的,當然這是中國元素的重要內容,但這不是中國元素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