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定之學,包括小乘、大乘、密乘及其所攝各宗各派的多種禪法、禪理,它精深博大,影響頗廣,在悠久的歷史背景、廣袤的地域上流衍傳播,深深滲透於東方尤其是東亞諸國的傳統文化之中。
禪作為佛教建立的根據,旨在通過內向性調心的鍛鍊,究身心世界之秘奧,如實認識自已,開發本性潛能,迸發出超越性的般若智慧,解脫以生死為中心的一切系縛,根本解決人本性中絕對自由之追求與客觀現實的矛盾,達到常樂我淨的涅槃彼岸,從而淨化人心,莊嚴國土。它集中表現了東方文明的特質,堪稱東方古代智慧的最高成果,被譽為東方文明的精萃。
若對佛教禪定之學進行全方位的研究,會發現它牽涉東方文化的各個層面,又牽涉氣功、人體科學、心理學、醫學、物理學、生理學、行為科學等多種新老科學。
若從東西方文明比較的角度,審視佛教禪學的價值,會發現它不限於認識自我和實用於社會生活方面,而有其更為深刻的內涵:禪的宗旨、路線和方法,實牽涉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出發點和歸宿。
在禪看來,人類文明的出發點,應是如實把握自性,解決以生死為本的人生諸苦。人類文明的終極歸宿,應是使每個人都達到永享極樂的涅槃境地。這一目標的實現,可以運用簡而靈的禪法,直接從自我調心人手,由自主其心而達主宰世界,由自淨其心而實現自身生命的變革。
禪,作為東方文明的精粹,已受到愈來愈多西方人的關注,在西方社會和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佛教禪學從方法論、哲學觀到禪的具體操作技術,在人體科學、自然科學、醫學、心理學、體育、文藝、教育、企業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有其實用價值,大有精華可繼承,大有潛力可挖掘,古老的禪學精華將在中華文明的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