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鱗屑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
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溼,浸漬發白,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溼潤、潮紅的糜爛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
好發於足緣、足底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鱗屑角化型
好發於足跟、足緣部。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皮膚乾燥、角質粗厚、脫屑,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數患者由糜爛型、水皰型轉化而成。
腳氣是很多人都是有個一個問題,其實腳氣就是真菌感染的一種皮膚疾病,大多數人都是有腳氣的,只不過輕重不同而已,但是其實對於腳氣我們的很多飲食都是可以幫忙治療的。
南瓜:民間多視之為「發物」。明.李時珍就曾指出:「多食髮腳氣。」《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腳氣,於此最屬不宜。」清代食醫王孟英也說:「……,腳氣痞悶,皆忌之。」
雞蛋:根據清代食醫王孟英的經驗,腳氣患者忌吃雞蛋。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雞蛋「多食動風阻氣,……腳氣皆不可食。」
鴨肉:根據前人經驗,患有腳氣之人,不宜多吃鴨肉。如清代食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痞脹腳氣,皆忌之。」《飲食須知》亦云:「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患腳氣之人忌食之。」
甜瓜:根據古代醫家經驗,患有腳氣病者應當忌吃甜瓜。如《孫真人食忌》中早有記載:「患腳氣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隨息居飲食譜》中也說:「凡虛寒多溼,……腳氣,皆忌食。」
荸薺:又稱烏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腳氣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醫黃宮繡在《本草求真》中指出:「烏芋,蓋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氣勿食,食則令人每患腳氣。」
白酒:俗稱燒酒,為一種烈性酒。明.李時珍曾說:「燒酒,純陽之物,與火同性,過飲不節,殺人頃刻。」同時它還會導致B族維生素的缺乏,也包括維生素B1的缺失。所以,已患有腳氣病,即維生素B1缺乏症者,應當戒酒。
此外,腳氣病患者還應忌吃大蒜、蓴菜、蠶蛹、蝦子、螃蟹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