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做好一碗「溫州味」 徐小蓮的早餐店成了網紅店

2020-12-21 溫州新聞網

  一份早餐,喚醒一座城市活力,見證一座城市的小康生活。在溫州,糯米飯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早餐。

  夏日清晨六點,溫州市區九山河畔街角早早排起長隊,大家等待的就是這份「溫州味」。在這裡,徐小蓮的「九山飯糰」早餐店一開就是28年。她每天凌晨三點起床,把浸泡了半宿的糯米一勺一勺舀出來,倒進蒸籠。燒開水、炊米飯、備食材、磨豆漿,等待第一籠噴香的糯米飯出鍋……一刻也不能停歇。

  「做好這碗『溫州味』,我們不敢馬虎。」徐小蓮說,雖然今年突發疫情,但早餐生意不受影響,不少客人還巴望著她的早餐店早點開張。「好吃」「價格實惠」「記憶裡的古早味」,聽到大家一致好評,徐小蓮擦掉沾滿糯米的手,笑眼相迎。看著大家幸福地吃著早餐,徐小蓮又笑了,「幸福生活靠雙手打拼,也期待未來會越來越好。」她欣慰地說。

  凌晨四點:糯米香

  凌晨相見,今年58歲的徐小蓮,臉上卻絲毫不見倦容。她個子不高,兩手袖套、頭戴圍兜,早已在案邊準備各色早餐,麻利的手速讓人跟不上。「年輕人,你們要不要再休息會兒。」她反倒笑著問。

  走進徐小蓮的早餐店,你會感覺有點「擁擠」。一邊是廚房,另一頭緊挨著兩三個小餐桌。湊近案頭看看,各式食材整潔分明。

  「可都是新鮮的!」談起早餐,徐小蓮又神色認真,她對食材選用有自己的堅持,製作時間也要掐準:凌晨三點起床買來豬肉、大頭菜、香菇一起熬製肉躁,榨菜佐料一併調好,接著重新泡軟油條、炸至鬆脆,寸腸切片裝碗備著,肉鬆、香蔥盛好放在一旁……

  凌晨四點,第一屜糯米噴香出鍋了,打破寒夜的寧靜,聞著心頭一暖。

  「讓早起的人吃上一口熱乎飯,我們總得更早點。」她的話也讓人心頭一暖。

  幾十年如一日,徐小蓮的這股趕早勁兒,就沒停過。她的早餐店長期駐紮在九山巷弄,張眼望去,附近少年宮、小學、初高中、老年大學連片。

  在溫州人心中,一口糯米飯,一勺豆漿,是清晨味蕾最熟悉的記憶。1992年,溫州市區九山一帶便學生密布,不少早餐小販出沒。彼時,徐小蓮才30歲,家住附近的她看到了生計希望,便開始嘗試學習製作糯米飯。

  「雖然那時年紀輕,手法不熟練,但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每天都精力充沛,幹不累也動作快。」一開始從事早餐生意,徐小蓮還有點侷促,她起早貪黑,先在家裡煮好糯米,再帶到校門口販賣。令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拙略手藝」竟受到不少顧客認可。

  生活在點滴成就和欣喜間延展。徐小蓮說,從那時起,她便開始投入更多精力研究如何做好一碗地道的溫州糯米飯。10多年前,她和丈夫租下沿街店鋪,開始齊心販賣早餐,精心改良可外帶的糯米飯糰。街坊鄰居認準了徐小蓮的手藝,生意也跟著走。

  「老闆娘,給我來兩個飯糰,老樣子,帶走!」正回憶著,這天的第一位客人上門了。掐表看時間,5點24分,夏夜剛亮,原來葉師傅在附近菜市場上班,十多年就好吃徐小蓮手裡這碗糯米飯。「早點吃了有力氣幹活,再過會兒來買就要排隊咯。」他說。

  早上七點:天光早

  徐小蓮是地道的溫州人,家就住在離店鋪不遠的九山湖畔馬宅巷。對話間,她操著一口純正的溫州腔,也讓來往顧客倍感親切。

  「天光早!」(溫州話意為「早上好」)6點10分,太陽露出金邊,夏日甦醒,街巷煙火氣漸濃。

  此時,徐小蓮的早餐店前人氣聚攏。她笑臉迎著,對大家不停說著「早上好」。走在巷子邊看看,沿街店鋪可不少,麵店、煎餅鋪……但悉數未開張,只有徐小蓮的早餐店持續飄著熱氣。

  「阿蓮,來份糯米飯不要蔥。」隔壁家的王老伯早起鍛鍊,每天來準時吃早餐;「孩子快遲到了,來個飯糰帶走。」陳老師常帶孩子上學經過;「對著單子,外帶十份!」附近跑腿小哥說,清晨總會接到這裡的單。

  不一會兒功夫,店門口隊伍越排越長。徐小蓮來不及搭話,加快了手速。她左手攤開熱毛巾,鋪上糯米,右手拿著勺,迅速加進榨菜、脆油條、臘腸,再淋上肉躁,撮點肉鬆和蔥沫,一顆鹹蛋黃,塞到放不下,最後蓋上糯米包陷,跟變魔術似的,揉搓按壓成團。「別著急,封袋前再澆點肉汁,更入味!」才三十秒,她就做好了一份熱騰騰的糯米鹹飯糰遞上。

  「賣了快三十年,閉著眼睛都知道怎麼做。」分量足、味道實在,這是徐小蓮自己的堅持。她的糯米飯標價四元、五元、六元,只是區分不同大小,佐料種類卻一致,「溫州糯米飯配料講究比例,少一種,味道就差了。我們寧願吃點虧,也不能降低標準。」她又頭頭是道。 

  用顧客的話說,徐小蓮是「大方」。客人說要加點肉沫,她就多舀兩勺;少點糯米,就多塞點佐料補齊。半小時不到,滿滿的肉躁換了第二碗,第一籠糯米就快見底。「後面的人別著急,飯還多著呢!」她熱絡地招呼起來,又麻利地將新的糯米加進蒸籠。

  早上7點到9點,是徐小蓮最繁忙的時期。掐表趕路的上班族、晨起鍛鍊精神抖擻的市民、匆匆經過的學生……幾乎同一時期,湧入這家早餐店的小小窗口,顧客一撥換一撥,但一碗糯米飯下肚後,每個人的神色變得滿足而幸福,都留下了相似的評價,「好吃」。

  中午十二點:家鄉味

  等到十點,本以為過了早飯點,徐小蓮可以歇歇,但店門口長龍依舊。十一點,顧客開始稀稀拉拉,但剛說句話,又有人上門,她還是離不開這方寸灶臺。

  午時,還有人吃早餐?這個點,更多的人是來尋「味」的。

  「十幾年來沒變過。」何奶奶以前家住附近,就常帶著孫女來吃早點,現在搬走了,孫女也長大了,時而懷念這份糯米飯,「我也是看著小蓮長大的」,她感慨;隊伍後頭,李師傅接過話茬,「這就是從小時候的味道。」從江西來務工的楊佳文則不住地扒飯,這是我印象最深的「溫州味」。

  「更多的時候,別人認得我,我不認得別人。」說這話的時候,徐小蓮終於得空抹掉額頭的汗。持續8個多小時,她不敢吃東西不敢上廁所,一直站著,「人家上班上學等著,我們總不能耽誤時間。」

  很多人眼裡,開早餐店,利潤高。但在徐小蓮眼裡,這些都是「辛苦錢」,薄利多銷,平凡的堅持,只是為了養家糊囗。

  幸運的是,近年,她的早餐店經過20多年的堅守,默默出了名,頻頻出現在電視節目,各大美食推薦平臺中,成了一家「網紅店」。市民前來打卡拍照,將這份「溫州早餐」發布到網絡,又吸引不少網友前來合影。

  「我們都是普通人,之前早餐店的畫面登上央視,還是朋友告訴我們才知道。」談起《早餐中國》拍攝的花絮,徐小蓮更顯靦腆,不知攝製組為何找來,只覺得大家拍攝辛苦。

  原本,徐小蓮的早餐店每天營業到中午,現在客人不斷,有時候要一直開到下午兩點才歇停。為吃上這口特色溫州早餐,不少市民不遠千裡趕來,排隊等候最長超過兩小時。「不是不想客人來,也是不想他們太辛苦了。希望人人能輕鬆吃到這份『家鄉味』。」她說。

  當被問到為何不增加人力,擴張店鋪時,徐小蓮又擦擦手,視線放遠,滿是感慨。「我年齡也大了,精力大不如前。手裡這碗飯還一直做著,也是有感情。」面對各式標榜,她不敢說自己家是地道的溫州糯米飯,每家口味不同,只希望對得起像家人一樣的老食客的信任和依戀。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28年,做好一碗「溫州味」 這位溫州大姐的早餐店成了網紅店!
    在這裡,徐小蓮的「九山飯糰」早餐店一開就是28年。她每天凌晨三點起床,把浸泡了半宿的糯米一勺一勺舀出來,倒進蒸籠。燒開水、炊米飯、備食材、磨豆漿,等待第一籠噴香的糯米飯出鍋……一刻也不能停歇。   「做好這碗『溫州味』,我們不敢馬虎。」徐小蓮說,雖然今年突發疫情,但早餐生意不受影響,不少客人還巴望著她的早餐店早點開張。「好吃」「價格實惠」「記憶裡的古早味」,聽到大家一致好評,徐小蓮擦掉沾滿糯米的手,笑眼相迎。
  • 溫州最有名的16樣早餐!
    溫州糯米飯,又稱炊飯,是溫州經久不衰的老網紅早點。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做法大有講究。首先要將提前一天泡好的糯米隔水蒸熟,等到需要的時候盛一碗,再澆上一大勺提前熬好的肉湯,湯中浮動著許多肉末和香菇。@i鹿城溫州的粥相比較某些地方而言更加濃稠。猛火煮開,小火慢熬。白粥配小菜是溫州本土經典的吃法,粥店櫥窗裡有各式各樣的小菜,蘿蔔條、鹹鴨蛋、鹹帶魚、鹹菜豆腐乾等等。
  • 桃園眷村等網紅早餐店在購物中心的進退思考
    聯商網消息:最近,《聯商網》報導了兩則有趣的新聞:一則是《街邊店大升級 杭州網紅早餐遊埠豆漿或開進嘉裡中心》,另一則是《桃園眷村上海4家門店「停業」,它怎麼了? 》,兩個同賣豆漿油條的早餐店,一開一關,在購物中心一進一退,構成了一幅別有意味的生圖。
  • 軟糯香甜溫州味.
    日常飲食裡它是一碗鄉愁的糯米飯一把糯米糅合著溫州的人情風俗裹起萬般滋味米塑師傅葉朝光,是八字橋松糕店的第四代傳人,從小就受家庭環境薰陶,是個米塑好手。米塑以前其實叫壽桃,後來為了雅致,才改名叫米塑。以前人們迎神拜佛,生老病死,都離不開壽桃。夫妻婚後若是久不得子,就會用壽桃來向菩薩求子;得子後,又會用壽桃來還願,感謝菩薩;孩子滿月、周歲了,也要向街坊四鄰發壽桃,圖個吉祥。它與麵塑唯一的差異就在於原材料的選擇。
  • 這一碗師承獅城的砂鍋粥,卻有著來自溫州的家鄉味道
    也許煮粥人難尋,但在這漫漫杭城,一家砂鍋粥店,也許是最好的慰藉。「千歲福粥」便是一個這樣的地方。「熬一碗好喝的粥,是對好米的最高獎賞。」▲三鮮一品粥熬一碗好粥,少不了品質上乘用心挑選的原材料。作為一個溫州老闆,對於海鮮食材更是近乎苛刻的執著。
  • 溫州早餐店竟能這麼小清新?!糯米飯一月3000碗!免費吃天光啦~!
    (詳情見二條~ )在溫州美食界摸爬滾打的這些年,食堂君發現溫州人對待中飯和晚飯都很是講究總是問我哪裡好吃看到哪裡有逼格又好吃排隊排上幾小時也要去吃但唯獨早餐這件事上缺乏儀式感最近食堂君迷上一家公司樓下的早餐店。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去樓下吃一頓美美的早飯第一次來這家店的時候食堂君還真是有點被這家藏在小巷子裡的早餐店驚喜到。
  • 溫州:沒有一碗豬髒粉能走出這裡,所以老劉來了!
    長人餛飩鋪(解放街店)地址:解放街195號(鼓樓街路口)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6:30-22:00推薦指數:★★★★傳說「長人餛飩」源於1930年左右,當時樂清人陳立標來溫州以餛飩攤開始經營,沿街叫賣
  • 接連轍店!「早餐界的愛馬仕」桃園眷村怎麼了?
    油條8元、豆漿10元、燒餅20多元,開在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只和大牌做「鄰居」……6年前,桃園眷村憑藉著不走尋常路的打法吸引眾多消費者和餐飲同行的目光,並因此獲得了國民小吃升級的標杆品牌、「早餐界的愛馬仕」等美稱。  不過,如今這個曾備受矚目的網紅品牌正深陷多地撤店的輿論漩渦。
  • 一碗豆漿賣10元,曾經火爆的桃園眷村,如今卻大面積關店!
    在2014年,上海泰州路商場LV專賣店旁邊,開了一家早餐店,這家早餐「與眾不同」,面積400平米,這可是比一家普通的火鍋店還大,一般街邊的早餐店面積都是40平米左右。  除了面積大,這家早餐店裝修可以說是豪華,雙層玻璃房,街邊美景盡收眼前,在寸金寸土的泰州路,這麼一家有格調的早餐店就開業了。  店裡賣的東西比較簡單,一根油條8元、一碗豆漿10元、一個燒餅25元,一個飯糰28元,一開業這家店就火爆了全網,成為了最早的網紅餐飲店。
  • 一開口就是「老溫州人」了 英國網紅Alex說溫州美食
    一開口就是「老溫州人」了 英國網紅Alex說溫州美食 2020/12/09 00:06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1124
  • 食研室 | 起個大早,只為一碗溫州糯米飯
    為了吃一碗家鄉味的溫州糯米飯,我曾不惜時間坐了兩個小時的車去一個溫州小飯館,結果到的時候,早點已經過點不供應了,悲傷瞬間逆流成河
  • 網曝全國最美味的20種網紅早餐,看你喜歡哪一個?
    在這個網紅盛行的時代,連小吃都要變成網紅才可以啊。小編搜羅了20種全國最美味的網紅早餐,都吃過的絕對是資深吃貨!!
  • 這家網紅小清新俘獲我的心了~
    廿九本是台州的一家網紅手作店凡是混跡吃貨圈的都會被迅速圈粉而一些店內的老顧客一直催促店家能將這極致手藝帶來溫州造福溫州小哥哥小姐姐們~人生百味讓你念之不忘的廿九味瞬間治癒你們這些小仙女的少女心!添加店主微信更能享受特價哦~↓↓↓
  • 一朝一食,一起來品嘗清晨的第一口溫州味道
    溫州糯米飯,又稱炊飯,是溫州經久不衰的老網紅早點。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做法大有講究。首先要將提前一天泡好的糯米隔水蒸熟,等到需要的時候盛一碗,再澆上一大勺提前熬好的肉湯,湯中浮動著許多肉末和香菇。@i鹿城溫州的粥相比較某些地方而言更加濃稠。猛火煮開,小火慢熬。白粥配小菜是溫州本土經典的吃法,粥店櫥窗裡有各式各樣的小菜,蘿蔔條、鹹鴨蛋、鹹帶魚、鹹菜豆腐乾等等。
  • 溫州有家開了33年的餛飩店,很多人排隊就為了吃一碗!
    在永嘉源頭村深處有家鮮為人知的餛飩鋪,吃過的人都說這是方圓十裡內一絕。「小餛飩」是有「大味道」的,國慶期間一天要做10斤皮、煮160多碗,下午3點就賣完了,之後陸陸續續還有50多人來,卻沒嘗到一碗。再撒幾片蔥花和蝦皮,添幾絲紫菜和榨菜,澆上一大勺熬爛的肉末湯,便是正宗的溫州餛飩了。
  • 杭州這家早餐店,憑一碗豆漿火出圈,天天排長隊還有人坐飛機來喝
    杭州的餐飲業非常發達,街頭巷尾,各個檔次的餐館一應俱全,幾乎每一家餐館門口都排長隊,即便是一碗普通的豆漿,也會引來大批的擁躉者。杭州有一家早餐店,憑一碗豆漿火出了圈,天天排長隊,還有人坐飛機來喝。這家早餐店名叫遊埠豆漿,他家的招牌就是一碗普通的鹹豆漿,這家店已經在杭州開了20多年了,有很多老杭州人,周末特地跑到他家吃一碗豆漿,鹹豆漿是他家最吸引人的特色,鹹豆漿裡的料特別豐富,有蝦皮兒,油條丁,香蔥和榨菜,各種食材混合在一起味道特別出眾。他家鹹豆漿的泡法都是有講究的,而這鹹豆漿的味道也非常不錯。
  • 只賣煮泡麵的網紅店,北京也有了
    還成了網紅?這家店專煮進口泡麵,共四五十種可以現場加料,把泡麵煮成包裝袋上的賣相推薦單品曾拌麵+肉多多套餐  不倒翁海鮮面+芝士煎蛋  高冷先生預估人均44元不僅選面對標網紅,店內環境也是ins風,能拍出小清新的風格。有不少網紅小姐姐來打卡了。店裡的泡麵有四五十種,價格13到35元不等,架子上都有手寫標籤。不知道怎麼選的話,可以請老闆幫忙推薦。
  • 「口碑江湖封神榜」揭曉 溫州40家市井美食店上榜
    上榜的既有百年老店也有新銳餐廳  記者發現,此次上榜的40家溫州美食神店,有傳承百年的老店,有斬獲無數好評的新銳創意餐廳,還有人氣爆棚的蒼蠅館子,但每一家都是煙火氣十足的市井小店。  長人餛飩、縣前頭湯圓、清江嫂三鮮面、守英豬髒粉、雙生娒鑊溜兒……這些溫州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被美食老饕們點名上榜。
  • 溫州糯米飯居然可以這麼吃!
    是無數溫州人惦念不忘的美味早餐。它通常被盛在不鏽鋼碗裡,粒粒晶瑩剔透、充滿嚼勁的白糯米,加入爽脆可口、香氣四溢的油條碎末,淋上鹹鮮適中肥而不膩的肉碎兒湯,再撒上一點蔥花,組合成一碗別有風味的溫州糯米飯。再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豆漿,就成了無數溫州人惦念不忘的美味早餐。
  • 首家「漢潮糕點主題店」!把徐州老味變新潮網紅!
    對此,長輩們的回答是:胖王爺的桂花蜜三刀,是從80年代回歸的徐州老味。而將這口正宗的徐州老味帶回的正是70多歲的張師傅。張師傅曾是徐州國營食品廠的糕點師,在那個時代,徐州國營食品廠製作出來的蜜三刀,承載了老一代徐州人對傳統糕點的記憶,也見證了徐州糕點的巔峰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