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顏色淺黃
雖然新生兒吃的僅有母乳和配方奶,但排出來的大便卻有很多種。寶寶大便的質地和顏色天天都會改變,讓爸媽很擔心,以下是大便的一些狀態:
粘稠、黑色或深綠,胎便:新生兒第一次排出的大便。
顆粒狀,黃綠色或棕色,過渡期的大便,出生後3、4天。
不成型、凝乳狀或不規則狀,淺黃、芥末色或淺綠色:母乳餵養寶寶的大便正常狀態。
稍微成型,淺黃、淺棕到深綠:人工餵養寶寶的大便正常狀態。
排便頻繁、水狀,顏色偏綠:寶寶有可能是腹瀉了。
硬,顆粒狀,粘稠或有血絲:寶寶可能是便秘了。
黑色:鐵質造成的。
紅色條紋:直腸有裂縫或者對奶過敏。
粘稠,綠色或淺黃色: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感冒病毒。
大便顏色淺黃髮白是怎麼回事
人們的大便情況是非常重要的,關於大便方面的知識也有很多,但是平時是不注意這些情況,如果大便顏色發白的後果嚴重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也都是非常想了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大便顏色發白的後果。
大便次數、性質、氣味的改變均可反映疾病,尤其判斷消化道疾病意義更大。
次數改變:大便次數突然減少並且大便乾燥稱為便秘;大便次數突然增多或突然變稀同時內容物有變化稱為腹瀉。
性質改變:嬰兒大便除變稀外,如出現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大便伴小兒排便時哭吵,大多是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大便如為淘米水樣、排便無腹痛、病兒快速出現脫水、抽搐、休克則可能是患了霍亂病;大便呈湯樣可能為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海水樣大便為金葡萄腸炎;豆腐渣樣大便為黴菌性腸炎;大便中混有寄生蟲診斷是一目了然的,但是蟲蛹肉眼是看不見的,用顯微鏡檢查大便中的蟲卵可以診斷腸道、呼吸道、膽道部位的寄生蟲病。
顏色改變:大便呈白色,並伴全身黃染、騷癢是膽道梗阻表現;綠色稀便常為嬰兒受涼或添加輔食不當所引起的食餌性腹瀉;大便像赤豆湯樣暗紅色伴惡臭,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果醬色大便為腸套迭或阿米巴痢疾;柏油樣黑便在排除服鐵劑和大量食用動物肝血之後可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呈鮮紅色血液為直腸或肛門出血性疾病。
氣味改變:嬰兒大便酸臭加重並帶有較多泡沫是飲食中含糖或澱粉類過多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過度發酵引起;大便突然變惡臭,如臭蛋樣氣味是飲食中蛋白質比例過多引起;大便腥臭伴油膩感為脂肪類飲食過多;大便惡臭且量又多,伴消瘦是腸吸收不良綜合症表現;重腥臭大便由腸癌引起在極為罕見。
嬰兒大便異常可診斷的疾病還有很多,以上列舉幾點供年輕父母們在觀察嬰兒大便時參考。大便輕度異常父母可以自己判斷有否疾病;如果明顯異常應立即去醫院請兒科大夫診治。
上面講述了有關大便顏色發白的後果,希望它的答案可以帶給大家幫助,大便顏色症狀就會反應了某些疾病的發生,所以當自己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就應該多去了解這方面的醫學知識,及時的去找好的治療方法,多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還有身體的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