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全球的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這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
在2019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全球十大空氣汙染城市中,中國的城市就佔了7個,我國空氣汙染面臨著嚴峻形勢。
經過實驗研究證明,PM2.5可導致皮膚老化和色斑,而霧霾所攜帶的重金屬也會造成皮膚傷害,如導致皮膚過敏,發生接觸性皮炎、皮疹,導致屏障功能受損、過度角質化,甚至產生皮膚癌變等。
英敏特專門針對中國做過多項調查。其中一項調查發現,中國61%的消費者表示對PM2.5的關注,55%的消費者表示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抗汙染產品。另一項調查發現,30%的中國消費者購買過抗汙染的化妝品,而40%的消費者表示有意願或興趣進一步了解試用這些產品。
這麼說的話,消費者對「抗汙染」化妝品的需求應該極其廣闊的。但小編在天貓上以「抗汙染護膚」關鍵詞搜索,搜索出來的產品卻不多。基本上是以Fresh、倩碧、蘭芝、嬌韻詩、資生堂、Dior、雅詩蘭黛等國外大牌為主,本土「抗汙染」美妝品牌很少,在銷量上更是不容樂觀,大部分月銷量是幾筆的甚至為零的。
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其實在前些年,尤其是從2013年開始,國內「抗霾」化妝品一度風靡,很多以「抗霾護膚」概念的新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但2015年新的廣告法出臺後,裡面有列出五種虛假廣告形式,其中有一種是「虛構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效果」的虛假廣告。例如,某款化妝品宣傳能夠抗PM2.5或霧霾,但又沒有國家相關檢測機構的驗證來佐證其防霾功能,則有可能涉嫌廣告虛假宣傳中的「虛構使用商品的效果」。
自此之後,很多宣稱能「防霾」的美妝產品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近年來,另一種「抗光學汙染」的化妝品,即「抗藍光」產品火了,藍光的能量雖弱於紫外線,但卻可直接穿透皮膚真皮層對皮膚造成直接傷害,藍光主要來源於電腦、手機、螢光燈,LED燈等等,用戶連續使用高亮度屏幕3小時相當於暴曬太陽1小時。
在小紅書上,小編搜索「抗藍光護膚」關鍵詞,有1萬+篇筆記,搜索「抗藍光眼霜」,有3萬+篇筆記,可見大家對於抗藍光的注重,尤其是眼睛,每天要對著手機和電腦,光輻射是非常大的,長此以往,眼部周圍的皮膚就會暗沉長色斑,逐漸衰老。
在消費需求的催化下,市場上美妝品牌緊跟潮流,推出抗藍光化妝品,其中以雅詩蘭黛抗藍光眼霜最為出名,在去年雙十一,這款抗藍光眼霜在預售36分鐘便以告罄,成為預售首日預售數量最多的單品,單品的成交額突破2億元。
不過據了解,雅詩蘭黛抗藍光眼霜並不是真的可以抵禦藍光,而是針對藍光造成的皮膚損傷進行修復。眼霜中含有ChronoluxCB™,白天可以對抗自由基,夜間可以修護藍光損傷,能夠有效修復藍光帶來的肌膚損傷。
值得商家注意的是,《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第四十三條中對化妝品功效宣稱管理規定:化妝品的功效宣傳應當有充分的實驗或者評價數據支持。
因此,不管是防霾產品還是抗藍光產品,品牌商們入局都需謹慎,在宣傳概念時,最好能出具相關檢測機構的證明,否則容易變成虛假宣傳,影響品牌的聲譽,便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