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生》:無法選擇父母,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2020-12-15 柿子樹下說情感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參加真人秀《旋風孝子》時,陳喬恩已經36歲了,但回憶起童年,她的表情總是不自主地恐慌,在講述與母親的相處時,她說從來沒有和母親一起呆過六天五夜,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甚至她還會下意識地回頭看,生怕母親突然出現。

民國才女蕭紅,父親在她的筆下是個沒溫度的冷血動物,九歲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脾氣暴躁,偶然打碎一隻杯子,他就要罵到使人發抖的程度。後來就連父親的眼睛也轉了彎,每從他身邊經過,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針刺一樣;他斜視著你,他那高傲的眼光從鼻梁經過嘴角而後往下流著。」家中大辦喪事。蕭紅還不解事,沒心沒肺地玩樂。她把缸蓋子掀下來,頂在頭上,搖搖擺擺去找祖父,走到後門,迎面遇上父親,父親一腳把她踢飛,落在灶前的火堆上。

童年的不幸,讓她變得孤僻、敏感,逃婚以後的蕭紅兩度做母親,有過一兒一女。女兒送人,兒子出生沒幾天夭折,自己也最後孤獨一人死在異鄉的醫院裡。

美國心理學博士蘇珊富沃德伯說: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著我們一同成長。

家庭就是孩子成長的土壤,所有你處理不好的家庭問題惡果,都會事無巨細地體現在孩子身上。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心理學家金尚的《重啟人生》,是作者在熟讀國內外有關創傷及原生家庭創傷著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實踐總結出了系統性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走出原生家庭陰影。

作者金尚是心理學家,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創始人,2020年被評為中國心理人才庫「註冊心理教育專家」,她的心理類文章和課程,獲得全網88萬粉絲的熱贊。

這本書不同以往的著作,它更關注實際操作和實際運用,用通俗易懂的事例做引子,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實操,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普羅大眾讀本。

原生家庭受傷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個關於愛與恨的心理衝突,本書將從三個方面幫助大家《重啟人生》,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我們愛的所有人,都是為了愛自己。

創傷事件不僅會對親身經歷創傷事件的當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還會繼續以某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當事人的後代,對即便沒有經歷過那些事件,甚至對那些事件一無所知的後人,也會產生深遠的甚至破壞性的影響。

電視劇《歡樂頌》中,五美之一的樊勝美,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可內心早已是千瘡百孔,因為哥哥的不爭氣,父母的不斷索取,讓她給哥哥買車買房,還要養育侄子,當她被剝奪的身無分文,父母還要埋怨她沒本事。

當看到王柏川的付出和真心時,她也在不知不覺覺中活成了父母的樣子,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王柏川身上,家裡出事,她找王柏川、父親住院需要錢,她找王柏川,買房子沒有她的名字,她埋怨王柏川.......

樊勝美的原生家庭就像童話故事灰姑娘的12點以後的魔法,即便你穿上了美麗的水晶鞋,和王子翩翩起舞,但一過時間,就被打回原形。

書中作者提出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第一階段,重建安全感虛擬愛之療法;

第二階段,哀悼失落的童年,臣服當下;

第三階段,消除內疚感,重建清白感;

第四階段,消除羞恥感,重建價值感;

第五階段,尋找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人生的痛苦也許千差萬別,但內在的模式卻大同小異,從書中這些活生生的案例中,你也許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並覺察到自己正在「運行」的人生模式。

虛擬愛之療法

阿米爾說:信念是有益的,但它不具有真理性。

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固執地覺得自己的生命是在仇恨中誕生,在痛苦中長大,那麼他的一生就會使痛苦、焦慮、抑鬱的一生,女性多伴發焦慮憂鬱症,男性則多伴發犯罪性行為。

書中作者提到哈洛把剛出生的小猴子放進籠子,然後放進去兩個假母猴,一個假的母猴是用鐵絲做的,胸前掛著一個奶瓶,24小時提供奶水,另一個假的母猴是用絨布做的,摸起來非常柔軟和舒適。

所有參與實驗的小猴,幾乎在所有時間裡,都依偎到絨布媽媽身邊,小猴只有在飢餓難耐時,才會跑到鐵絲媽媽那裡喝奶,但只要一吃飽,就會馬上回到絨布媽媽懷裡。

當哈洛把一些非常恐怖的大蜘蛛、老鼠、蟑螂玩具,放到小猴們籠子裡,小猴子害怕極了,立即跑去依偎在絨布媽媽懷裡,慢慢地才安靜下來。

當哈洛把絨布媽媽轉移到另一個籠子,繼續用恐怖玩具嚇小猴,但小猴無論怎樣害怕,都不會奔向鐵絲媽媽,而是眼巴巴地望著另一個籠子裡的絨布媽媽,如果看不到,他們就會蹲在地上,團成一團,戰慄、吃手指、搖擺、尖叫.....

恆河猴的實驗告訴我們,沒有愛,人活不久。作者總結:愛是生理需求。

虛擬愛之療法,就是通過設定程序,把一個有創傷的故事,替換成一個充滿愛和溫情的故事,讓來訪者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在愛中誕生,在愛中成長。

內在關係模式的各種療愈之法

書中指出人類幼年時與養育著之間形成的互動關係模式,最終會內化到我們的心靈深處,會成為我們的一種內在關係模式。

一個女人,小時候父親不務正業,並且喝酒後經常打她和母親,這個女人成年之後,找了個老公,也同樣是不務正業,經常酗酒打人,女人忍無可忍,離婚後,後來重新找了個老公,過不了多久,也會酗酒打人,並且把她打得遍體鱗傷。女人忍無可忍,又離婚了,這個女人痛苦地說,我怎麼這麼命苦.....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潛意識即命運。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說強迫性重複即命運,心理治療師艾瑞克伯恩說人生腳本即命運,韓國精神科醫生樸用喆說情緒習慣即命運。心靈作家李欣頻說,人類木馬程序即命運......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人類的所有情感、思維、行為、心智等都要從養育者那裡通過互動習得。父母是我們最重要的關係來源,因此人類的內在關係模式,就是命運,6歲之後人生所經歷的人和事,不過是6歲之前所形成的內在關係模式的翻版。

因此作者建議我們,人的一生,過盡千帆,林林總總,總會遇上一些不如意、不順利、不愉快的事情,只有當我們療愈了自己,把所有的力量拿回來,內心充滿了大地母親、宇宙父親、滿滿的人類集體意識的愛,我們便不再到處尋求愛,因為我即是愛的存在,愛的本身,所以把自己療愈,才能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支持!

幸福的鑰匙在自己手裡,只有療愈自己,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做到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你才能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

相關焦點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了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創傷,並選擇自我療愈,到底怎樣才能幫助我們走出代際創傷、療愈身心靈呢?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高校心理教師金尚的心理學專著《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一書,向我們介紹了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療愈代際創傷的方法。
  • 《重啟人生》: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之法
    於是,修訂後的這本書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家庭陰影》。這本書是她在原生家庭代際創傷的自我療愈中,自己一步一步地總結出來的。她表示,自從開始思考這個療法,並運用到自身,直到真正完全地療愈自己,大概花了五年時間。這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專門寫代際創傷的著作,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內容、療法等,都有詳細的論述。
  • 《重啟人生》: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很多上了熱搜的案例,追蹤溯源,幾乎都是關於親生父母和原生家庭,童年治癒和親情之痛。已經成年,仍突圍不了原生家庭的孩子;已經衰老,卻無法靠近親生孩子的父母。為何最愛的人,相愛相殺?這種問題,如何破?《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這本書,可以為我們答疑解惑。
  • 《重啟人生》:療愈內在的小孩,活出真正的自我
    哪怕孩子非常優秀,父母依然會在情感上"虐待"和"忽視"。最近讀到金尚寫的《重啟人生》這本書,其中對於"代際創傷"以及療愈方法做了詳細的說明,實用性和實操性強。你也許無法選擇你的原生家庭,但是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讓我們一起來找到打開心門的鑰匙。
  •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自我療愈,重啟人生!
    文|繼芳翎馨最近看了《心靈奇旅》,感覺與本書《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之妙。很多時候,我們在成年之後感覺到自己一無所成,是因為自己一直都生活在父母安排、控制的人生之中,我們好像沒有辦法改變自己此刻的遭遇,並不斷地為父母加注在我們身上的鎖鏈束縛著前行的軌道。
  • 張栢芝:走出原生家庭,自我療愈、重啟人生
    最近在讀《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忍不住就想到了張栢芝。也曾有過灰色的童年,也曾一路跌跌撞撞,卻從未停下追逐幸福的腳步。正如《重啟人生》作者金尚所說:我們不能選擇原生家庭,卻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 在原生家庭受的創傷如何自我療愈?88萬人熱贊的方法是什麼?
    這本《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的書是國內第一本研究代際創傷的專著,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療法等,都有詳細的論著。特別是如何療愈這一塊論述的尤為詳細。書中的各種療法操作性很強,是受創者可以直接使用的乾貨。這些療法曾得到全網88萬粉絲熱贊,10000人親測有效!那麼代際創傷怎樣形成的?如果發生後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 療愈童年創傷和父母關係自我療愈的方法,讓愛流動起來
    檢視和父母關係的四個象徵當有人問起:「你和父母關係好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好啊」,「可以啊」,「挺好的」。下有幾種徵兆和信號,可以作為參考來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和父母關係健康良好?(以下四種全是沒有真正成熟的表現)1、你是否對父母所說的一切都言聽計從(已是成年人)?
  • 《重啟人生》:解開原生家庭的枷鎖
    但是,卻不是那麼清楚為什麼家庭的影響能夠非常的長遠,甚至可以延續很多代,能夠變成家族的特色。在《重啟人生》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作者是著名的心理諮詢師金尚。她通過研究大量的國內外有關創傷及原生家庭創傷著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和實踐總結一套系統性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
  • 有關於自我療愈(下)
    上一期為大家分享了《關照痛處、自我療愈》,今天為大家分享十種親測有效地自我療愈方法!廢話不多說,上方案!「記錄」是我每日都會做的事情。記錄生活、想法、情緒的過程也是一種釋放。不需要大篇幅的記錄,不用計較文筆如何,記下飄入腦中的想法即可。當你在工作的時候,突然想到下班後還要讀50頁書。
  • 《重啟人生》|五大階段心靈治癒法,找到生與愛的希望
    文/小知悅讀站人生沒有重來,每一個人的人生或許早已經做好了標記,但是我想人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願意,人生一直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是看你有沒有去為自己的人生而行動。本書作者是金尚,她是心理學碩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更是高校心理教師,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創始人。
  • 心理學:人生中處處是選擇,教會孩子選擇是父母教育的重要課題
    35歲的她不免感慨:上學的時候,處處為了父母滿意,沒有自我,近幾年來,她才真正感覺到擁有了自我,自己做決定了才感覺到很幸福。可見不會選擇的孩子,不容易有幸福感。長久的把孩子保護在大人的羽翼之下,不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孩子長大了也無法自主做出選擇。02如何教孩子正確選擇?
  • 失戀分手的你不要害怕,請給自己一場自我療愈
    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關於分手之後的自我療傷,失戀以後最正確的做法是什麼,這本書,能夠陪你走過那段悲傷的故事,陪你走過那段黑暗的路,它像路燈一樣,照亮你前行的道路。希望分手的你,失戀的你,能看一下這本書。這本書叫做《療愈分手之痛》,希望你能給自己一場自我療愈。一是作者概述了療愈之路包括三個主要方面:一是善待自己。
  • 被父母虐待:不必原諒不必和解,用五步療愈法走出創傷,重塑自我
    4.自我認知,人際關係,價值觀改變:內疚、愧疚、恥辱、自責,無法信任別人,無法建立親密關係,對人生消極、絕望,感到活著沒有意義,感知不到生活的樂趣。深受原生家庭創傷困擾的孩子,最應該原諒、和解、寬容的其實是「內在的自我」。改變固執的父母幾乎不可能,但是通過正確的方法,改變自我,重建自信,卻完全可以努力做到。
  • 為什麼知道自己心理疾病的原因卻無法自我療愈呢?
    【問題1】 為什麼知道自己心理疾病的原因卻無法自我療愈呢? 一般來講已經知道自己有這種心理上的問題且知道具體原因,為什麼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來克服它呢,例如我自身患有餘光恐懼症,且大概了解自己為什麼這樣,可是卻好不起來,而且很多年了。。。 宋楊:這說明你是假裝知道,而假裝知道並不會帶來「療愈」的作用。症狀看起來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實際不然。
  • 《正面管教》:孩子面對父母的打罵選擇無視,其實他是在自我保護
    他也許會把那個房間搞得亂七八糟,因為他自己也很生氣,但是不敢對父母發火,他就會選擇對物品發火。4.自我放逐,你們是不是看過很多小孩就像小混混一樣,而父母也會說這孩子根本管不了,說啥都不聽,太愁人了,汗,要不就這樣吧,不管他了,愛怎麼就怎麼樣吧。
  • 父母的一句「對不起」,可以療愈孩子的半個人生
    父母的道歉,可以療愈半個人生「我想跟你說,我都不怪你,」他開始哭起來,「只怪我們當時不懂得如何處理,想不到那麼多,我不怪你,我想告訴你,所有的問題都與你無關。」等不來父母的道歉,你可以做什麼?對有些父母來說,向孩子道歉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他們能看到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對另一些父母來說,向孩子道歉難如登天。
  • 自我療愈五步法
    我們的飲食產生的能量、思想、情緒、印記、業障、靈魂等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健康,其實我們可以化解這些能量。我們需要尊重身體的規律,學會與身體對話,開啟和充分發揮疾病自我療愈的潛能。我分享過《形成疾病的原因》與《人體的自我療愈》有所講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細了解。今天分享《自我療愈五步法》是給有緣人提供的一項簡單的自我療愈方法。方法簡化為五步進行自我療愈,如果能相信並堅持去做其效果甚佳。
  • 成年人的自我療愈
    所以,最終的自我療愈,還是需要自己來完成。人生路上總是充滿荊棘叢,稍微不慎就會滿身傷痕。我們一路上的磕磕絆絆,都來自於選擇。每一次選擇,都決定了未來生活的走向。前陣子,朋友華華給我發來一段語音,大致意思是這樣的:當初因為剛結婚,孩子還小,擔心年輕做不好領導安排的大項目,現在後悔不已。
  • 做自己的心理療愈師:重啟人生,從自愈系書寫開始
    一重啟人生,沒有什麼不可以前不久,熱播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收官,有人歡喜有人遺憾,但結果已經不再重要,姐姐們在節目中不斷挑戰自己,突破自己,在舞臺上展現自我,發光發熱的樣子,對她們來說就已經是一種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