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愈童年創傷和父母關係自我療愈的方法,讓愛流動起來

2021-02-15 愛與覺悟終結一切業力


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是一生中最基礎、最重要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是我們第一份關係。我們的身體都起始於他們的身體。我們就像是個行星,圍繞著父母這顆太陽運轉。我們是小的,他們是大的。我們不僅送媽媽身上吸允了乳汁,還吸收了她對於生命、關係、工作、金錢等等的的態度、信念和恐懼。

檢視和父母關係的四個象徵

當有人問起:「你和父母關係好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好啊」,「可以啊」,「挺好的」。下有幾種徵兆和信號,可以作為參考來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和父母關係健康良好?


(以下四種全是沒有真正成熟的表現)

1、你是否對父母所說的一切都言聽計從(已是成年人)?比如:可能已經30歲了,還是對父母要求的一切都言聽計從。

2、完全去違背父母的要求。你的父母讓你做這個,你偏要做這個,你總是或經常按照相反的方向去做父母告訴你的意見。

3、你不和父母聯繫,切斷和父母的聯繫(連接),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有的人不想再見自己的父母,不打電話。
第二種方式:有的人則是形式非常的正式,可能一周打一次電話,問一下父母:「過的怎麼樣,我很開心,你們一切都好,然後就把電話給掛了,其實沒有真正連接。 

4、你仍然期望你的父母有一天會改變。你期望父母有一天對你說:「我很愛你」,或對你說:「我明白了曾經傷害你有多深,我對此很抱歉」。這種期許也表明你沒有真正成熟。如果你是成年人,就是完全接納父母本來的樣子,同時將自己本來的樣子完全敞開,對家庭和父母心存感激和愛。

在內心深處,我們永遠對父母雙方忠誠,「我永遠是你們的孩子」。對於給我們生命的父母,我們心底自然流動的只會是愛。怨氣只是在這之上的膚淺一層。與父母關係的成長,需要你打開心,真實面對你的複雜情緒,淨化這些怨氣,並且智慧地看到真相,而不再陷在那個孩子的受傷中。

 自我療愈與父母關係的創傷(療愈童年的創傷)

                             

                          ——摘自《鏡子法則——讓愛流動》

 

第一步:寫下這些年來對父親或母親的感覺、想法。

如:你對父親或母親「決不原諒」的心情,就像發洩怒火一樣的話也可以。

原諒你父親的目的,不為別的,是為了你自己得到解脫和自由。


第二步:寫下「感謝父親或母親的事情」。

第三步:寫下「請父親或母親原諒的事情」。

『先從形式入手,心情會自己跟上來的』

第四步:表達。【微信公號:愛與覺悟終結一切業力】

也許,這是你一生中最需要你拿出勇氣的時刻,我現在要求你做的,可能對你來說,是最不情願的事情,做與不做由你自己決定。

告訴他們感謝他們的話和希望他原諒的話。沒有真實感覺的話,把你剛才寫的「感謝父親或母親的事情」和「請父親原諒或母親原諒的事情」那兩張紙念給他聽,念完後馬上掛斷電話也可以。

第五步:寫下「我當時應該如何對待父親」。

這不是要你後悔你過去如何對待父親或母親,它能讓你找到你對待丈夫或孩子的提示。

第六步:每天,在自己的心裡,對你的丈夫和孩子默念100遍「謝謝你們」。

第七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實中無需採取行動。

例如,自己被虐待時,第一個反應就是要保護自己。所以我們需要在現實中儘量保護好自己,同時改變自己的內心。

第八步:寬恕。


所謂"不能寬恕",就是執念於過去種種,責備某個人的一種心理狀態。

當我們責備別人時,內心得不到平靜。這不僅是自費力氣,還會使我們的內心頓起波瀾。這種狀況越是持久,我們將越是痛苦。

遇到這種事情,我們只能選擇"寬恕"或是"不寬恕"。

如果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曾經給我們帶來了厭惡感,那麼我們可能選擇"不寬恕"這個人。這就是說,我們允許過去的種種束縛住自己。我們以過去的遭遇為由,拒絕享受平靜的人生。


我們還可以選擇"寬恕"。通過寬恕,我們的身體和靈魂都會得到解脫。這樣我們才能擺脫過去的枷鎖,迎接平和健康的人生。
所謂"寬恕",並不是讓我們認可或是忍受對方的行為,也不是讓我們一邊厭惡對方一邊忍耐。所謂"寬恕",就是要鬆開對過去種種的執念,停止對對方的責備,選擇那一瞬間的心靈平靜。

第九步:接納自我放下執念。


也許你還是會認為自己永遠也無法寬恕某個人。

這時候,請不要責備自己,不要認為"不能寬恕別人,我真失敗",或是"我這樣的人得不到幸福"等等。

請你理解自己的傷痛,請你接受現實的自己。也許,現在的你還沒有作好準備,請練習接受自己的種種現狀。
首先要寬恕自己,這在心理學被稱為"接受自我"。接受傷痛中的自我,寬恕那個不能寬恕他人的自我。只有接受了自己,才能慢慢地學會寬恕他人。
在這個基礎上,請嘗試解讀自己緣何執念於此。所謂執念,就是內心的"深信"。

 

附:接受父母法引導語NLP



這個練習非常簡單但非常高效有威力,經常操練有助於接受父母,完成聯結。

 

建議在每晚臨睡前,閉上眼睛,想像父母兩人就在自己的面前。然後轉身面向其中一位,通常是先對爸爸做。先鞠躬,鞠躬時頭手完全放鬆,代表完全臣服。然後默默對父親在心中說話:

爸爸,你是我唯一的爸爸,也是最有資格做我爸爸的人,我完全接受你為我的爸爸,也接受所有因此而需要付出的代價,也請你接受我為你的孩子。 

生命經由你和媽媽傳承給我,其中已包含所有我需要的愛,力量與支持。就算我有其他的需要,亦能夠運用你給我的在其他地方取得。 

我會運用你給我的去建立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我會做很多好事,讓你以我為榮。 

我已經(當我準備好的時候,我會)建立自己的家庭,把生命傳下去。我會好好地照顧我的家人,讓孩子很好地成長。 

爸爸,我把你放在我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好讓你每天都看到我的努力與成果,也好讓我每天都感受到你的愛,力量與支持。 

爸爸,謝謝你,爸爸,我愛你!

 

(與母親聯結時,把爸爸改成媽媽,媽媽改成爸爸)

往期內容:

▶   生命能量的交換

▶   揭示生命奧秘,疾病與健康的本質(大全)

▶  提升能量 | 在靜坐中修復生命能量

▶   靜坐、站樁是中國文化的寶藏

▶   超級簡單的補氣術——站樁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養生

▶   是負面情緒,還是經絡不通?

站在愛的角度看清一切事物的真相

長按識別二維碼

修 行 人 的 公 眾 號

修行路上給予你更多的啟示與幫助

相關焦點

  • 在原生家庭受的創傷如何自我療愈?88萬人熱贊的方法是什麼?
    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年後的心理,行為都深受童年經歷的影響。一句話,成年不幸福,是因為童年不幸福。心理學上確實一直認為:原生家庭很重要,因為每個人對世界的初步理解是在原生家庭裡建立的。6歲前與養育者形成的關係互動模式會影響成年後的認知和行為。比如人際關係。童年時期在關係中獲得滿足,孩子就會渴望更多的關係。
  • 教你四步驟,療愈你的童年創傷
    幸運的人用童年療愈一生的創傷,不幸的人用一生療愈童年的創傷。童年,並非無憂無慮,每個人在童年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創傷,而這些創傷影響著成年後我們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以及方方面面。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無意識中強迫性重複童年時最糟糕的經歷和體驗。
  • 《聽見她說》楊紫:想回到過去殺自己|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
    所以,長大之後的你,該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呢?一、童年心理創傷對成年後的自己有哪些影響人們總是認為童年是一個了解自我、與父母形成安全依賴關係、探索自身潛力的階段,更是一個被鼓勵要自愛的階段,而這對我們未來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至關重要。
  • 童年創傷猶如世界末日!13個自我療愈方法 幫助管理情緒重現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該如何讓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有過不快樂的童年、與父母關係欠佳、人際關係經常不良、反覆出現親密關係困難、或長期以來人生觀黑暗的你,一定要試試看13個自我療愈方法,幫助管理情緒重現的方法。
  • 《重啟人生》:無法選擇父母,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心理學家金尚的《重啟人生》,是作者在熟讀國內外有關創傷及原生家庭創傷著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實踐總結出了系統性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走出原生家庭陰影。
  • 療愈童年創傷的4個步驟:讓生命越來越輕鬆幸福
    其實,療愈童年創傷,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我們帶著一點耐心、一點愛心、一份堅持。 以下療愈童年創傷的四個步驟,就像一扇療愈童年創傷的大門: 打開那扇門, 看見問題, 直面問題, 解決問題。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這種創傷事件不僅會對親身經歷的當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還會繼續以某種潛移默化地方式影響當事人的後代,代際創傷就這樣形成了。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了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創傷,並選擇自我療愈,到底怎樣才能幫助我們走出代際創傷、療愈身心靈呢?
  • 愛的療愈,療愈關係也療愈自己
    就像所有的一切都要回到起源,自卑的源頭是愛的缺失,而解除自卑的方法,就是把缺失的愛找回來。因為小時候愛的缺失,我們就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信任。第一、我們對於自己的不信任,自我貶抑,自我懷疑;因為父母的愛代表著信任、肯定、鼓勵和支持,而不被愛,則會感受到被懷疑,被否定,被批評以及被嫌棄......這些糟糕體驗,就形成了我們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 被父母虐待:不必原諒不必和解,用五步療愈法走出創傷,重塑自我
    在書中,她利用案例加理論,向我們科普了原生家庭和代際創傷的定義、範圍、類型、影響等,並提出許多獨特的療愈觀點和方法,譬如:面對父母帶來的創傷,不必原諒不必和解,可以採用虛擬愛之療法及內在關係療法。,最黑暗的心靈感受,結合多個案例以及幾百種心理學理論,把自己的理解和實踐相融合,進行對比和總結甄選,建立起來的創傷系統治療方法。
  • 幸福歸來—關係療愈線上訓練營(開營視頻)
    ,是什麼在顯著破壞著我們的關係2、美好關係的基礎——自愛如何看到更多的自我價值,更好地愛自己和欣賞自己3、關係中的自由與承諾如何在關係裡不討好,不將就,維持活力並建立與伴侶的平等關係我們將有機會體驗家族系統排列,全方位的學習過程,針對性地釋放隱含動力和無意識的家族忠誠
  •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自我療愈,重啟人生!
    《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其實是一本自我救贖、自我療愈的書籍。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很多人都以此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為長大後的自己無法真正地看到自己喜歡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尋找藉口,總覺得童年得不到滿足,長大後就必然有缺陷,需要別人償還這種虧欠,但在看完《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後,我認為人還是需要自我救贖、自我療愈。
  • 4種跡象,代表你有還未療愈的童年創傷,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蕭伯納在《父母與孩子》裡寫了這麼一句話。童年時代是生命在不斷再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人類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再生過程中永遠生存下去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強迫性重複」,它指的是一個人會不斷的去重複自己童年時期的創傷體驗,實際上是源自於潛意識裡想要「改寫過去」的需求。
  • 《重啟人生》:療愈內在的小孩,活出真正的自我
    最近讀到金尚寫的《重啟人生》這本書,其中對於"代際創傷"以及療愈方法做了詳細的說明,實用性和實操性強。你也許無法選擇你的原生家庭,但是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讓我們一起來找到打開心門的鑰匙。據統計,大部分"80後"、"90後"在小時候曾經挨過父母的打,或多或少給"80後"、"90後"留下了心理創傷。03 如何療愈代際創傷療愈代際創傷需要經歷五個階段。
  • 經受童年虐待的兒童,成年後依然痛苦,通過三個方法自我療愈
    (為了便於理解,本文採用第一人稱寫作)探討童年受虐的問題,感覺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熟悉又刺心的話語迎面撲來。「我每次考不好試,都會被爸爸罰跪,跪到膝蓋紅腫而痛;我犯點小錯也會被媽媽打,經常被趕出家門,在夜色裡躲在角落裡獨自哭泣。現在,我處理不好關係,無法承擔相應的責任,無法正常表達愛。怎麼會這樣呢?」「我缺乏自信,對自己不滿意。
  • 張栢芝:走出原生家庭,自我療愈、重啟人生
    正如《重啟人生》作者金尚所說:我們不能選擇原生家庭,卻可以選擇自我療愈。《重啟人生》是國內第一本研究代際創傷的專著,它對於原生家庭創傷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具體影響、相關療法等都有詳細論述,尤其注重實用性、可操作性,有很多「乾貨」,拿到手就可以直接操作運用,很適合個人成長療愈之用。一個人和原生家庭之間的剪不斷理還亂,張栢芝就是很好的註解。
  • 《重啟人生》: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之法
    這本書是她在原生家庭代際創傷的自我療愈中,自己一步一步地總結出來的。她表示,自從開始思考這個療法,並運用到自身,直到真正完全地療愈自己,大概花了五年時間。這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專門寫代際創傷的著作,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內容、療法等,都有詳細的論述。
  • 生命之美 |《生物能呼吸與深度創傷療愈》國際認證導師班
    生物能呼吸律動運用深長、有聯結的呼吸方式,激活神經系統中被困住的能量,讓戰鬥/逃跑/僵直等機能的自我保護策略能夠順利完成,即啟動自我療愈本能。這是一種溫和、可靠的創傷療愈方法。我們的潛意識信息、限制性信念,甚至曾經被遺忘的傷痛,這些都儲存在細胞記憶中。
  • 失戀分手的你不要害怕,請給自己一場自我療愈
    這本書叫做《療愈分手之痛》,希望你能給自己一場自我療愈。一是作者概述了療愈之路包括三個主要方面:一是善待自己。很多人從童年開始,就一直把別人放在第一位,總是去照顧別人的感受,尤其是從小需要照顧父母感受和情緒的孩子,他們已經在多年的關係互動中養成了掩飾自己真實感受和表達真實需求的習慣。在最哀傷的此時此刻,要學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 自我療愈五步法
    非常感謝大家能來聽關於《自我療愈五步法》的話題。 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環境、業力、醫療、自我保健。健康就是人與自然的一種平衡關係。我們需要尊重身體的規律,學會與身體對話,開啟和充分發揮疾病自我療愈的潛能。我分享過《形成疾病的原因》與《人體的自我療愈》有所講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細了解。今天分享《自我療愈五步法》是給有緣人提供的一項簡單的自我療愈方法。
  • 怎麼療愈不被父母認可的童年創傷?
    「我總感覺爸爸對我叔叔家的孩子比對我好,他經常跑去叔叔家聊天,對堂姐堂弟也很溫和和關心,會給他們買好吃的好玩的,對我總是一臉嫌棄和冷漠的樣子,也很少買東西送給我,他和他們的關係比和我的關係親密。」還有的同學、朋友會羨慕我有一個好媽媽,可是我卻覺得是我媽不好,甚至懷疑她不愛我。」「我和男友準備訂婚,雙方父母見面時,我爸媽在男友父母和男友面前說我各種不好,比如懶,不太會做家務,也不太懂得人情世故等,讓婆家人包容我,同時該批評我的時候就批評。還誇男友的父母把兒子養育得這麼好。我父母的話語給我的感覺好像有人肯娶我,就是我天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