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創傷猶如世界末日!13個自我療愈方法 幫助管理情緒重現

2020-12-18 騰訊網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該如何讓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有過不快樂的童年、與父母關係欠佳、人際關係經常不良、反覆出現親密關係困難、或長期以來人生觀黑暗的你,一定要試試看13個自我療愈方法,幫助管理情緒重現的方法。

CPTSD患者情緒重現 猶如世界末日

對於難以承受的童年遺棄感受,情緒重現是極為擾人的退化情況(杏仁核綁架),一旦卡在情緒重現中時,恐懼、羞恥或抑鬱,便可能掌控了你的感覺。

情緒重現有著一些共同的現象:你會覺得很渺小、脆弱、無助;一切都覺得很困難;當下感覺人生非常可怕;被他人看見,會感到極其痛苦的脆弱;你的電池好像沒電了。在最糟的情緒重現裡,你會覺得世界末日馬上就要發生在你身上。

當你困在情緒重現中,你就是在重新經歷童年最糟的情緒,一切都令人難以承受和困惑,尤其是因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情緒重現,鮮少有視覺成分。

杏仁核綁架是腦部的情緒記憶部分有強烈的反應,壓過了理性的腦部部位。被引發4F反應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的人,他們的大腦頻繁地有這種反應,以至於小事也能引發恐慌感受。

13個自我療愈方法 幫助管理情緒重現

以下的清單列出了13個實用步驟,可以幫助管理情緒重現:

對自己說:我正在經歷情緒重現。

情緒重現把你帶到沒有時間感的內心,讓你感到無助、絕望、身處險境,如同你的童年。但是,你正在感受的這些感覺是過去的記憶,現在已經無法傷害你。

提醒自己:我感到害怕,但我沒有危險!我現在很安全。

記得你現在是處於安全的當下,遠離了過去的危險。

承認自己有界線的權利和需求

提醒你自己,你不必允許任何人錯待你;你可以自由地離開危險的情境,並且抗議不公平的行為。

安慰鼓勵的對內在小孩說話

你的內在小孩需要知道你無條件地愛他, 知道當他覺得迷失或害怕時,可以尋求你的安慰和保護。

破解傷痛永恆的想法

在兒時,恐懼和遺棄感覺像是永無止盡,安全的未來是難以想像的。但記得,這個情緒重現會過去,就像它以往種種總是會過去一樣。

提醒自己現在是處於成人的身體中

提醒自己,有你兒時所沒有的盟友、技巧和資源可以提供保護(覺得脆弱渺小是情緒重現的一個徵兆)。

重回你的身體

恐懼會使你過度用腦地擔憂,或是麻木和放空。

A.溫和地告訴自己的身體要放鬆:感覺你的每一個主要肌肉群,溫柔地鼓勵它們放鬆(緊繃的肌肉會傳送錯誤的危險信號到你的大腦)。

B.深深地、慢慢地呼吸(憋氣也會傳送危險信號)。

C.放慢。急躁會使你的大腦開啟逃反應。

D.找個安全的地方,去放鬆和舒緩自己:用毯子包住自己、抱著枕頭或填充動物玩偶、躺在床上、躺在衣櫃裡、泡澡,或是小睡一下。

E.感覺你身體的恐懼,但不做反應。恐懼只是你身體的一股能量,只要你不逃避它,它就無法傷害你。

抗拒內在找碴鬼的誇大和災難化

A.使用思考中斷法,去停止找碴鬼沒完沒了地誇大危險,和總是計劃控制無法控制的一切。拒絕羞辱、仇恨或遺棄你自己。把自我攻擊的憤怒,用來對找碴鬼不公平的自我苛責說:不!

B.使用思考取代法和思考修正法,記住一連串你的優點和成就,去取代負面思考。

允許自己哀悼

情緒重現是釋放陳舊壓抑的恐懼、傷害和遺棄的機會,可肯定並且安撫內在小孩過往無助且絕望的經歷。健康的哀悼能把你的眼淚轉化成自我憐憫,也能把你的憤怒轉化為自我保護。

培養安全的關係和尋求支持

需要的話,花些時間獨處,但不要讓羞恥感隔絕你,感到羞恥不代表你就是可恥的。教育你的親密他人,什麼是情緒重現,並請他們幫助你在情緒重現時,用談話和感受去度過它。

學習辨識會引起情緒重現的誘發因子

避開不安全的人、地方、活動和會引發情緒重現的心智活動。如果誘發因子是無可避免的,就用這些步驟練習預防措施。

搞清楚情緒重現了什麼經歷

情緒重現是發現、肯定、療愈過往受虐和遺棄傷口的機會,它們也能指向你未滿足的發展需求,並且能使你有動機去滿足那些需求。

對緩慢的復原過程要有耐心

現在你需要時間去降低腎上腺素的運作,以及未來需要很多時間,去漸漸降低情緒重現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真正的復原是漸進的過程,常常前進兩步就後退一步,而非一蹴可及的救贖幻想。所以,不要為了情緒重現的發生而打擊自己。

相關焦點

  • 《聽見她說》楊紫:想回到過去殺自己|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
    所以,長大之後的你,該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呢?一、童年心理創傷對成年後的自己有哪些影響人們總是認為童年是一個了解自我、與父母形成安全依賴關係、探索自身潛力的階段,更是一個被鼓勵要自愛的階段,而這對我們未來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至關重要。
  • 童年創傷的3種分類和7步自我療愈方式
    童年,也許是因為首次攝入世界的影像,才對任何傷害感觸很深;也許是因為年齡小,才那麼無助和無法承受。比如在母親懷孕的時候,期待要一個男孩子或者是要一個女孩子,而和自己期待的結果不一樣,可能就對區別對待;再比如,期待孩子可以學習成績很優秀,期待孩子可以不淘氣且很聽話等,一旦孩子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樣,父母就會批評、指責、打罵,給孩子造成心理的創傷。因此,這樣的事情如果在孩子的整個童年都持續的發生,那麼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包括她對這個世界和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 在原生家庭受的創傷如何自我療愈?88萬人熱贊的方法是什麼?
    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年後的心理,行為都深受童年經歷的影響。一句話,成年不幸福,是因為童年不幸福。心理學上確實一直認為:原生家庭很重要,因為每個人對世界的初步理解是在原生家庭裡建立的。6歲前與養育者形成的關係互動模式會影響成年後的認知和行為。比如人際關係。童年時期在關係中獲得滿足,孩子就會渴望更多的關係。
  • 如何從童年創傷經歷(ACEs)中痊癒?——8個科學方法
    我們可以把壞的表觀遺傳變成好的表觀遺傳,以實現自我救贖。如今,研究人員已驗證出一系列充滿希望的方法,來幫助創建新的神經元(稱為神經發生),使這些神經元之間產生新的突觸連接(稱為突觸發生),激發新的思維模式和反應模式,使得未連接的大腦區域重新建立連接,並重置應激反應模式,減少使我們致病的炎症發生。
  • 教你四步驟,療愈你的童年創傷
    幸運的人用童年療愈一生的創傷,不幸的人用一生療愈童年的創傷。童年,並非無憂無慮,每個人在童年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創傷,而這些創傷影響著成年後我們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以及方方面面。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無意識中強迫性重複童年時最糟糕的經歷和體驗。
  • 療愈童年創傷的4個步驟:讓生命越來越輕鬆幸福
    、工作、財富、家庭的各個層面,讓我們不停的陷入創傷的限制,重複創傷的模式。 其實,療愈童年創傷,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我們帶著一點耐心、一點愛心、一份堅持。 以下療愈童年創傷的四個步驟,就像一扇療愈童年創傷的大門: 打開那扇門, 看見問題, 直面問題, 解決問題。
  • 療愈童年創傷和父母關係自我療愈的方法,讓愛流動起來
    我們就像是個行星,圍繞著父母這顆太陽運轉。我們是小的,他們是大的。我們不僅送媽媽身上吸允了乳汁,還吸收了她對於生命、關係、工作、金錢等等的的態度、信念和恐懼。檢視和父母關係的四個象徵當有人問起:「你和父母關係好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好啊」,「可以啊」,「挺好的」。
  • 童年創傷?看心理「催眠」如何幫助療愈
    治療目標:近期目標:改善睡眠,改善情緒。中期目標:處理創傷,接納自我。在催眠的場景中也安排了一些改善情緒的技術,共有三個步驟,首先是和大自然的充分融合,然後運用吐納技巧釋放壓抑的情緒,最後用能量技巧增強正氣。
  • 4種跡象,代表你有還未療愈的童年創傷,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童年時代是生命在不斷再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人類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再生過程中永遠生存下去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強迫性重複」,它指的是一個人會不斷的去重複自己童年時期的創傷體驗,實際上是源自於潛意識裡想要「改寫過去」的需求。也就是說,當我們童年的創傷,如果在成年後還未曾獲得療愈,那麼,它就很有可能會在我們的生活裡不斷地重複出現。
  • 內在創傷如何快速修復?《輕療愈》:情緒釋放療法幫你快速治癒
    這種方法很安全並且很高效,目前在治療恐怖症、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改善情緒、破除思維慣性方面,已經有過無數案例。索尼婭來自佛羅裡達州,她在財務上遇到了一些問題,前去治療。在交談過程中,作者發現她的主要問題來自童年的創傷。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了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創傷,並選擇自我療愈,到底怎樣才能幫助我們走出代際創傷、療愈身心靈呢?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高校心理教師金尚的心理學專著《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一書,向我們介紹了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療愈代際創傷的方法。
  • 被父母虐待:不必原諒不必和解,用五步療愈法走出創傷,重塑自我
    在書中,她利用案例加理論,向我們科普了原生家庭和代際創傷的定義、範圍、類型、影響等,並提出許多獨特的療愈觀點和方法,譬如:面對父母帶來的創傷,不必原諒不必和解,可以採用虛擬愛之療法及內在關係療法。根據有關數據,在我國,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童年遭受過軀體虐待;每5個女性、13個男性中,有一個遭受過性虐待;67.1%的家長曾在情感上虐待過孩子。原生家庭創傷在生理和心理都有一系列功能失調表現。
  • 經受童年虐待的兒童,成年後依然痛苦,通過三個方法自我療愈
    這個問題我自己很難回答,但童年的創傷會影響了我一生。我曾經無意中靠近某個人,他的微笑,他的腳步,他的味道,讓我想起我二年級的老師,一連串的記憶湧上心頭教室,下課的鈴聲,一起嬉戲的同學們。觸摸到這些記憶及它們帶來的感覺時,我就接觸到我內心的小孩。感覺實在沒有那麼美好。
  • 「 如何走出被背叛的情感創傷?」|​自我療愈指南
    有的人會把憤怒外化對別人的攻擊,而有的人會將悲傷內化成為自我的攻擊和否定。因為背叛而自我攻擊和否定的,正如經典港版的《神鵰英雄傳》中出演黃蓉的演員翁美玲,鍾靈毓秀,一雙大眼睛令人難忘,最後也為情自殺讓人唏噓不已。
  • 10月5-7日 |身體的智慧—啟動自我療愈的本能
    提到心理創傷,我們就會想到戰爭,洪水,地震、火災及空難等等,其實心理創傷遠遠不只是這些強大的事件。還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長期經歷到的忽視、情緒虐待、軀體虐待或者暴力,都會促進心理創傷的形成。現實生活中出現困境或病痛,正代表我們有著想要回頭療愈童年時代創傷的念頭,而這念頭往往是當事人意識不到的。正因為有了這個念頭,現實生活中才有許多不順心或路障出現,換句話說,我們目前生活中的痛苦,其實就是我們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恢復覺知,回溯源頭來解決自己孩提時候的創傷。
  • 生命之美 |《生物能呼吸與深度創傷療愈》國際認證導師班
    若此時來個急剎車會怎樣?必定在身體裡造成強烈的「湍流」,給內在造成混亂。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除了有關於情緒和智力的哺乳類腦與人類腦以外,還有和動物一樣的爬蟲類腦(保護機制,猶如警報系統),當感到危險時,爬蟲類腦會最快做出反應:戰鬥/逃跑/僵直,調動身體中的大量能量。
  • 療愈 |《花的冥想》覺知情緒,釋放情緒壓力
    情緒是開啟幸福人生的黃金之鑰,從童年起,我們便開始學習壓抑情緒的本能反應,不敢讓自我和情感真是流露。
  •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自我療愈,重啟人生!
    《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其實是一本自我救贖、自我療愈的書籍。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很多人都以此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為長大後的自己無法真正地看到自己喜歡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尋找藉口,總覺得童年得不到滿足,長大後就必然有缺陷,需要別人償還這種虧欠,但在看完《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後,我認為人還是需要自我救贖、自我療愈。
  • 白大衛:療愈內在小孩,做個好伴侶
    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讓自己回到了6歲的狀態,體會當時自己的情緒,和內在小孩對話。經過多年的療愈和探索,他的內心終於變得開放、平和,與父母的關係也變得更好。他變得熱情、好奇、有創造力,用一顆赤子之心,體味這個世界上最精微的美好和感動。現在,白大衛擁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夫妻倆關係親密,經常分享彼此的內心世界。
  • 《重啟人生》: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之法
    在其中,她提出了「」代際創傷五段療法「」和「」虛擬愛之療法」。後來,她在此書的基礎上,聽取專家的建議和意見後,進行修訂,並且她自己親身實踐並得以康復,使這個理論更加嚴謹和完善。於是,修訂後的這本書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家庭陰影》。這本書是她在原生家庭代際創傷的自我療愈中,自己一步一步地總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