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如果考到漫畫類高考作文,審題立意如何突破?
有幾位同學說,覺得漫畫類作文有些難。理由是語言表述較少,要靠看圖猜意思,覺得緊張。
要是不出這樣的題就好了。希望能再講講漫畫類高考作文如何破解。
漫畫類題目仍有出題可能
確實,就大多數地區採用的全國捲來說,可能性不大,因為去年三套卷子就有一套是,今年此種形式的可能性降低了,但是其餘地區,真不好說。
漫畫類高考作文試題,確實讓許多同學不適應,儘管是讀圖時代,也還是希望卷子上字多一點,讓人心安。
讀懂漫畫的步驟
在寫作步驟上,漫畫作文確實和其他作文有區別。其他作文是斟酌文字,而漫畫作文則要求大家觀察漫畫。
要看標題,看主體,看相關的注釋。這一種圖文結合的形式,讓許多同學感到不習慣,往往會影響文章的審題立意。
經過了這一環節之後,就基本一致了。
比較關鍵的,是一定要看得懂漫畫。
平時看漫畫無所謂步驟和套路,但是在考場上還是有一些操作規程,才能好把握些。就仿佛你有了遊戲攻略,膽氣會壯=些是一樣的。
首先是要按照漫畫的規律先看構圖。漫畫中的形象有時候是人,有時候是物,要把主體辨認清楚,看看他們到底是處於哪一種狀態。
如果是單幅的漫畫,就要搞清楚布局。儘管漫畫是一目了然的,但你想把漫畫的內容表述成文字,以此生發文章,卻需要有順序。
如果是組圖的漫畫,一定要把順序搞清楚,因為寫作的邏輯,往往也要遵循漫畫順序。
經過這兩個步驟,有了對漫畫的大體把握。下一個環節是審讀漫畫的細節——也就是審題。
由於漫畫是以線條來表現人和物傳遞主題的,大家還要能通過這些特殊的元素,如誇張的表情,動作提示的旁白,漫畫的題目等來揣摩主題。
就漫畫論漫畫,不脫離漫畫,先把握漫畫的寓意。如2010年的那4隻貓,一定要先是就貓論貓,最好不要一下子跳轉到社會現象。凡事要有步驟,小貓吃小魚兒有頭有尾。吃魚,還是吃耗子?這事情搞清楚了再往下推進不遲。
在以上由粗到細感知漫畫的基礎上,要完成提煉主題的過程。漫畫的特點往往對現實生活進行一些喜劇化荒誕化的表現。
特別是一些諷刺性的漫畫,越是誇張的地方,往往越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越是作者要諷刺的中心。
這時候各位同學就要脫離漫畫聯繫生活現實。通過漫畫的感性形象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最好能揭示出人生社會的普遍規律和哲理。
理論的表述環節是很簡單的,重要的是如何去操作。
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例子來看看。
漫畫類作文題除了諷刺,也有歌頌。
漫畫類的作文題。大家往往會覺得以諷刺為主,但是也有寓意歌頌的。
如大家都熟悉的2019全國卷的「你們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就是以歌頌為主的。
諷刺類漫畫高考作文的審題立意
然題材限制,更多的漫畫類的作文題目,確實是以諷刺為多。
往上追溯,如上個世紀1996年的《截錯了》一一題,即使到了今天,也有其現實意義。
下面就以這副圖為例子,來說一說。
這幅圖,是一特寫的手,可謂一目了然。多生的第6根手指沒有截掉,反而截掉了大拇指。
在此基礎上探討寓意。這是一幅靜態的畫,我們看不到患者的痛苦,但是可以想像。
還有為什麼截錯了,問題出在哪一環節,根本原因是什麼,是接下來要探討的任務。
再看下一幅圖,這一場景,有動感有情緒。
各位在把握基本的構圖之後,一定要「讀」出人物的表情。議論文寫作的簡略繼續可能僅僅是冰山表面的內容,但是淹沒在水下的部分,你也一定要掌握,不然哪裡會產生浮力呢?
病床患者手裡的病例,其實也是提示性的文字,這場景現實生活中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但你不能就此質疑漫畫的真實,因為漫畫本來就是一種誇張的手法。
你若真的去質疑,並且以為這是創新,那將絕對是誤入歧途。
不過,也確實有創新的角度。創新是相對的。
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題,就是提供了這兩幅漫畫而後問考生,更喜歡哪一幅。
不敬業,馬馬虎虎,會釀成大錯。——這兩幅畫說的道理都是一樣的,該如何選呢?
大多數考生所能做到的,就是圍著一幅圖打轉轉。
道理說得再充分,但只說共性,絕對構不成更喜歡哪幅畫的理由。
當年的一高手,更喜歡《截錯了》。文章寫到:
更喜歡《截錯了》,是因為它符合西方美學。英國哲學家休謨在《人類理解研究》中講人類的全部知識分為兩類,一類是印象,一類是觀念。印象是人們正在經歷某種事情時,身心所感知到的強烈的情緒活動;觀念是體驗過後人們對該事物的再認識,是一種不強烈的情緒活動。醫生的驚訝、護士的表情,甚至病人身上衣服的褶皺都有表現,這就屬於印象範疇,能夠給人以強烈的情感共鳴。
這一段文字,裡面有兩個詞,看起來很平常,卻用的非常高級,不是一般同學所能達到的境界。哪兩個詞呢?「印象」和「觀念」!大家可以仔細體會一下,這其實玩的是哲學,在讀圖的這一環節可能和別的同學是一樣的,但是觀念上卻有了質的提升。
如果不玩西方的哲學觀念,還可以發掘中國的美學觀點。
比如,喜歡《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可以這樣寫:
我更喜歡《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因為它是簡約的,正是以少少許勝多多許。
以更多的留白,實現了言在意外。「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心中的一枝寒梅,蘊含了全部故鄉的消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想像中燭光下淡淡的談話,匯聚了所有思念的情緒……
同樣的充滿在畫面中那一隻無言的手,其背後是受傷的人,受傷的心。單純的意象是可以傳神的,何必非要去濃墨重彩,何必非要,眉眼清晰,纖毫必現?
以更簡潔的筆,喚起更多的思考,豈不是更值得?
這樣大家就可以看到,喜歡哪一幅圖無可厚非,最關鍵的是,你要說出讓人信服的理由。
除了要讀懂每一幅圖,更要能夠由實入虛,生發出精彩的議論。
2020年模擬題舉例
先看圖。這是由4幅圖構成的組圖,講述高考後,一同學由於考得不錯,叔叔要獎勵他,他拒絕了更有意義的旅遊騎馬,竟然只想要個陀螺,好轉移以往被爸媽「抽」的慘痛歷史,此言,令叔叔目瞪口呆。
在讀懂題的基礎上,再來尋找寓意。
此漫畫諷刺的,是家庭教育影響了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分數上去了,靈魂扭曲了。
這到底值還是不值?結合當下熱點題材,可以想到家風家訓,可以想到教育,想到成才。
這篇漫畫中最核心的是什麼呢?「陀螺」「抽」,這相當於語言表述題的關鍵詞。把這樣的詞結合人物的境遇,再藉助漫畫形象的特點,挖掘出象徵意義。
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抓住陀螺的象徵意味,連標題都很好取:
如:《拒絕陀螺人生》《分數不是成才全部,陀螺不是生活的樣態》
能藉助形象化的陀螺,講清楚「教育」「成才」,一定是高分作文。
高考語文,複習越往後,越要比拼格局見識,以及精細入微的把控力
高考語文,從基本格式到行文邏輯,辯論稿寫作如何實現高分突破?
如果2020年高考作文涉及疫情,這五個核心主題及素材保你有備無患
高考語文,傳統文化+時事熱點,這樣備考作文,衝刺高分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