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寶寶出生了,一家人歡喜不已,而媽媽的產程,可沒有就此結束。娩出寶寶之後,媽媽還需努力娩出胎盤,產程才告一段落,產後修復的路程也隨之開始了。
惡露是每個產婦媽媽都要面對的傢伙,看起來像月經,卻比月經周期長得多。很多樂觀的產婦媽媽調侃道:「惡露大概是積攢了十個月的月經吧」。
惡露雖然不是月經,卻和月經的形成有相似之處。惡露看起來淋漓不盡很煩人,卻也可以反映媽媽的身體恢復情況,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幫手。
惡露排不淨,可能有3個原因
36歲的小華剖腹產一個8斤大閨女,懷孕到生產,小華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感嘆歲數大了想生個孩子都費勁。
月子期間,小華是說什麼也沒力氣下床活動了,除了每天上廁所,其餘的時間都躺在床上,連吃飯都在床上解決。
產後42天的檢查,被小華一拖再拖。眼看都生完60天了,惡露還淋漓不盡,小華心裡有點害怕,拖著虛弱的身子來到了醫院。
醫生嚴肅地批評了小華,作為高齡產婦,本身子宮收縮能力就有所下降,產後一直臥床,身體很少活動,更不利於惡露的排出,這樣偷懶可是拿身體開玩笑。
惡露是怎麼來的
我們常說的月經,是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和更新,排出了血液,和多餘的組織碎片。
惡露的成因和月經相似,是在胎兒出生以後,媽媽子宮裡殘留的血液和細胞組織,在慢慢排出。
月經幾乎每月都會有一次,但惡露不同,惡露只有在生娃後才會出現,排出惡露的時間大約需要4~6周。
第一周的血性惡露,排量很大,夜用衛生巾都很難兜住,顏色呈鮮紅色;第二周的漿液惡露顏色變深,量減少;第三周以後顏色逐漸變淡,最後終於變成白色、慢慢徹底消失。
惡露排不淨的原因
產後惡露的排出,也從側面反映子宮恢復情況。惡露有規律地變淺,最後排淨,說明媽媽恢復還不錯,如果產後42天惡露依然不淨,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媽媽們產後42天的檢查不要落下。
▼ 子宮收縮不良
這種情況在高齡產婦、產後少運動的媽媽身上比較常見,主要是因為生產的過程消耗媽媽太多體力,月子裡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和活動,導致子宮收縮乏力。
▼ 子宮內膜炎症
出現炎症不僅惡露不盡,排出的惡露還有異常的腐敗氣味。惡露作為血液,應該是帶有血腥味的,如果惡露發臭,可能是出現了炎症,媽媽要及時就醫。
▼ 胎盤組織殘留
這是醫生也最擔心的情況,所以媽媽們一定要重視42天產檢,明確告訴醫生惡露的情況。如果體內有胎盤組織的殘留,哪怕只有一小點,也會導致流血不盡。
出現殘留的可能性非常小,一般只有胎盤無法順利娩出的產婦,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醫生手剝胎盤的時候,會幫助媽媽清理得乾乾靜靜。
做好4件事幫助排出惡露一身輕鬆
惡露排不淨,不光煩人,更重要的是不健康。媽媽們產後注意休息,做好自我防護,幫助排出惡露。
1)定期產檢
按時的產檢,不僅可以評估當前孕媽媽和寶寶的身體情況,對於一些妊娠期併發症起到早發現早治療的作用,也可以減少產後出現各種問題,防止病理性的惡露不盡。
2)母乳餵養
產後哺乳有助於改善激素的分泌,刺激產婦媽媽子宮收縮,起到幫助排出惡露的作用。媽媽的乳汁是寶寶最好的餐食,哺乳也是有助於媽媽身體恢復的運動。
3)清潔衛生
產後排出惡露,媽媽的衛生巾、內褲、產褥墊都很容易弄髒,一定要做好清潔工作,衛生巾2小時更換一次,內褲、產褥墊及時清洗換新,防止細菌滋生而帶來炎症風險。
4)下床活動
媽媽們在月子裡不要偷懶,一定要多活動,產後第二天可以先扶床走一走,以後慢慢增加室內散步的時間。活動身體可以幫助子宮收縮,還能預防產後高血壓,對健康有益。
【孕育島寄語】
生娃的過程,從來都不會因寶寶的降生而結束。產後的身體恢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今日話題】
媽媽們的產後惡露多久排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