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精品粉彩花鳥紋將軍罐賞析
清晚期 粉彩花鳥紋瓶
將軍罐,—種罐式。因寶珠頂蓋形似將軍盔帽而得名。初見於明代嘉靖、萬曆朝,至清代順治時根本定型。清康熙朝最盛行。罐身為直口,豐肩,斂腹,平面砂底,附寶珠頂高圓蓋。
此件將軍罐的器型高大挺拔、豐碩俊美,器物外壁粉彩等多種手法進行裝飾,逐漸被人們當作擺置觀賞的陳設器。在清代後期至民國時期,將軍罐大量生產,可以算得上當時婚禮嫁妝所必備之物。
此罐現藏上海合卿閣。胎體潔白,釉質肥潤,筆畫嫻熟細緻,功力深厚。畫一鳥唱枝頭紋飾,給人一種吉祥如意之感,線條流暢,色彩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明清期間罐器之一,其蓋頗似將軍的頭盔,故而得名。將軍罐始見於明嘉靖、萬曆年間,至清順治之氣根本定型,盛行於康熙朝。其器形體巨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見種類為青花、彩色器,此外還有黃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將軍罐的器型呈現於明末,明末的將軍罐,器型較為矮、拙。到了清代順治期間根本定型,外型為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部漸收,多為平底無釉,通體渾圓,器型巨大。康熙期間,是將軍罐廣為盛行的期間,這時的外型,將渾圓的罐體展肩提腹,拉長頸部,收緊圈足,使得將軍罐的外型顯得挺立向上,氣魄雄偉。因為將軍罐的外型受人喜歡,因此不論是官窯仍是民窯都大量地燒造,特別是民窯的製作,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以老大眾膾炙人口的體裁為主,有戲劇人物、花鳥山水,這些體裁紋飾對比煩瑣,在小器物上很難展現,而巨大的將軍罐,則能夠將這些體裁全部地展現出來,深受廣闊大眾的認同。
藏品特徵:粉彩瓷器採用傳統的粉彩畫法,並多以宋、元、明、清以及近代名畫為題材。作品在造型、線條、光線、色彩等方面都汲取了近代畫的風格特點。清晚期粉彩瓷器傳世較多,所以價位都不是很高,非常適合大眾收藏者的口味。在這些作品中也不乏畫工精美,製作精良的作品。我們從這些作品身上,同樣能夠感受到粉彩粉潤柔和、低調而嫵媚的獨特魅力。在近些年的拍賣會場上,清代晚期的粉彩瓷器已經越來越受到收藏家們的喜愛。
專家評述:這一對粉彩花鳥紋的將軍罐,這個胎跟這個彩不是一個年代的,它這個胎是清代晚期的,清代晚期仿康熙(的),彩呢比這個胎呢時代還晚一點,應當是(二十世紀)早期,所以我們一般像這樣的器物呢,我們就按照(二十世紀)早期的作品來評論它,他這對將軍罐呢,我們專家團經過慎重的考慮,給出的是一個市場參考的指導價位,是怎麼估出來的呢,一般像這種畫的是花鳥紋的,又比較精細的,又是立件,如果單個的一件在市場上應當是價格不高的,但是它如果成對,成雙成對的價格就要相對高一些,所以專家團經過慎重的考慮,認為不可多得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