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在微信群裡發了一個連結,要求群友幫忙點讚或砍一刀,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人都不會理會;但如果他先發一個紅包,再提出要求,即使紅包金額很小,幫忙的人數也會增多。當他人為我們做了一件事情,或送給我們一些好處時,這種贈與會造成我們內心的愧疚感,形成人情債,從而會讓我們願意主動去回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
在《影響力》一書中,西奧迪尼博士介紹了「互惠」概念。當服務員遞給顧客帳單時不給薄荷糖,顧客將主觀地依據服務水平給小費。而如果服務員給了一顆薄荷糖,小費則增加3.3%;如果給了兩顆,小費則破天荒地增加約20%。這是一種互惠,顧客得到了服務員的贈與,必然會想著以相同的方式進行回報。這時候根本不需要贈送貴重的東西,小禮品就足夠。運動衫、暢銷書,甚至像一支筆這樣簡單的東西就能建立互惠關係。當然,也不僅僅局限于贈送禮物,還可以贈送服務。
有一家銷售課桌椅的公司是這樣做的:他們提出免費為幼兒園提供清潔消毒服務,園長很開心地接受了,在清潔的過程中他們把幼兒園裡已經損壞的課桌椅和存在安全隱患的課桌椅做成了一張統計表,匯報給園長,同時告訴園長,他們可以提供優質的課桌椅。園長看到他們公司的人忙前忙後,辛辛苦苦地做清潔,再看到他們的報價很合理,而且自己也確實有這樣的需要,所以比較容易地就答應了。
西奧迪尼在互惠原理一文中還提到了使用「拒絕-退讓」策略。如果你想買套房子,對方出價是150萬,你的心理價位是120萬,那麼你絕不能出120萬。在談判中,彼此都會預設一個空間,如果你的第一出價是120萬,那麼對方會認為你的底線在130萬或更多。這個時候,如果死咬住120萬,很可能談判就會告吹。所以合適的做法是,先出100萬,看看對方的反應,然後慢慢讓步。這就像兩人坐蹺蹺板一樣,你抬一次腳,我抬一次腳。
使用「拒絕-退讓」策略有一個注意點,就是你的第一個要求必須合理。一旦對方覺得你的第一個要求不真誠,那麼它就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比如你說你要50萬買這個房子,對方可能直接拂袖而去……
有一天我正在街上走著,迎面過來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他問我要不要買幾張舞臺劇的票,30塊錢一張。我婉言拒絕了。他說:「既然你不想買舞臺劇的票,那要不要買幾塊這樣的巧克力呢?一塊只要5元錢。」於是我買了兩塊。這是一個相互讓步的過程,也是互惠原理中「拒絕-退讓」策略在生活中的簡單運用。
總之,互惠原理概括起來就一句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