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浙江大學數學學院的蔡天新教授,同時是一位詩人,在得知美國女詩人路易斯·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後,他從衣櫃的抽屜裡找出了一件古董。
1998年暑假,和國內出版社的朋友商量著編輯一套美國當代詩選。蔡天新當時就向美國各地的十幾位詩人們寄出了一批郵件,希望他們授權,在中國翻譯、出版他們的詩歌。這其中就包括1993年獲得普立茲獎的路易斯·格麗克女士。「我認為她是繼伊莉莎白·畢肖普之後,最優秀的女詩人。但是她的詩歌當時尚未被翻譯成中文。」
不久,蔡天新就收到了一封來自威廉士文理學院的信箋,是路易斯·格麗克的親筆回信。
在獲得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年)後,格麗克才前往耶魯大學教書,此前她是威廉士學院的高級講師,「格麗克女士同意無時間限制地授權我們出版她的詩歌。」
2005年,蔡天新主編的這套詩集正式出版,「不過較當初的計劃有點變動,後來我們出的是世界現代詩,不僅僅局限美國詩人。」
不過在這套《現代詩110首》(藍卷)中,仍然收有路易斯·格麗克的詩歌《榆樹》。翻譯者也是一位女詩人,周瓚,「格麗克的詩歌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令人驚奇的清澈,塑造的形象極其鮮明,要麼荒涼虛無,要麼鬱鬱蔥蔥,每個細節的安排都是為了打動讀者。」
榆樹
格麗克【美】
一整天我嘗試把欲望
和需求區分開來。現在,在黑暗中,
我只為我們,建造者,樹木的
種植者,感到羞澀的悲哀,
因為我一直穩定地看著
這些榆樹
並且見到那產生
扭曲的過程,靜止不動的樹
就是折騰,於是我明白了
除了纏繞的形態之外,不會有別的形式。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