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股票不寫了,周日再說,我這星期前面4天賺的錢今天都跌回去了,體驗極差。
今晚說點輕鬆話題,給大家寫一件最近發生在我家的事。
7月初我家老二出生,嬰兒吃的快餓的快,一天差不多餵10次母乳,睡不了整覺。之前有個段子,說股民睡眠就像嬰兒一樣,半夜睡醒了哭,哭累了再睡。就是那個樣子的。
結果沒幾天物業說接到樓下投訴,半夜嬰兒啼哭擾民,影響睡眠。我們承認確實有孩子哭,但剛出生的嬰兒都這樣,大人也沒辦法。
物業一聽確實是這麼個事,就說互相理解吧。
大人能理解,孩子不懂啊,繼續哭,然後樓下繼續投訴,物業繼續找我們,我們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解釋,循環往復。
有人可能會說是不是隔音問題啊?全國房價雖然天差地別,但建房成本都是1500-2000元左右,縣城房子水泥蓋的,北京房子也是水泥蓋的。要說起來我們家是地採暖,木板下面鋪了暖水管和防水層,比一般房子還要稍微厚一點。
但夜深寂靜時嬰兒放聲啼哭,聲音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透牆。再加上樓下住戶強調自己有精神衰弱,睡眠不好,所以被吵醒是有可能的。
老婆建議不睡主臥了,晚上把孩子放到客廳沙發,她睡客廳地墊上。睡了兩天,我心疼老婆孩子,讓她們搬回去。
「那樓下再投訴怎麼辦?」
「別管了,實在不行讓他們報警,警察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當晚孩子又哭,樓下又投訴,物業又來,我們繼續機械的解釋。
終於有一天樓下給物業發出了類似於最後威脅的通牒,可我連報警都不怕,還有啥好擔心的,隨便了。
結果第二天晚上樓下12點左右的時候開始咚咚咚的捅樓板,聲音還挺大,我們全家相視而笑,原來這就是報復,那好吧,能讓對方消消氣也好。
於是對方就天天捅,有時候我們全家在客廳聊天,主臥那邊沒人,一到點也咚咚咚的捅。丈母娘生氣的說對方沒事找事,我攤攤手說惹不起。
這裡插個小背景。有一天我老婆在家聽到有人打罵孩子,大人罵聲尖銳,孩子慘叫也很穿牆,老婆當即就用手機錄了下來,然後發給樓上鄰居,提醒他們夫妻兩注意一下是不是保姆在家虐待孩子。結果樓上鄰居回覆說帶全家在外地玩,孩子不在家。老婆這才反應過來,是樓下親媽在教訓孩子。
自從那件事後.我們就知道樓下的女主人是個暴脾氣,沒事不招惹。
……
日子就這麼過著,樓下連著捅了幾十天樓板,我們習慣了,但時間久了有其他的鄰居受不了,在業主微信群裡抱怨X樓幹嘛天天半夜敲牆,影響睡眠休息。
我和老婆看了也不知道說啥,因為說了也沒用,樓下那一家子是租戶,沒在業主群裡。
抱怨的鄰居發現說了幾次沒人理睬,半夜咚咚咚也沒停,終於有天晚上受不了,跑到對方家拍門喊話,大概說了1-2分鐘就回家了,樓下鄰居始終沒有開門,只是給物業報警說有人在門口威脅他們家安全。
物業大概明白是啥事,但他們也解決不了,派了保安在門口站了半小時就回去了。
我和老婆說經過這麼一折騰,樓下可能就不敲了,老婆搖搖頭說未必。
結果第二天晚上12點,那熟悉的咚咚咚還真又來了,老婆朝我努努嘴,意思是她猜對了。
沒過幾分鐘樓道那裡就傳來了巨大的怒吼聲,又有鄰居去樓下那戶拍門了,這次動了真火,除了大聲斥罵,還用力敲擊戶門,動靜之大可能整棟樓的人都聽的到。
就這樣持續了5-10分鐘,樓下鄰居依然不開門,依然是給物業報警,說趕緊來保護安全。
保安到的時候,看到門上的木屑掉了一地。
……
這下算是把事情鬧大,樓下的業主可能也覺得不管不行了,就在業主群裡商量怎麼辦。我說我們不會故意製造噪音擾民,但嬰兒啼哭控制不住,如果樓下覺得不滿意可以報警。別的沒啥好說的,鬧了這個把月的,我也沒什麼耐心。
最後樓下業主和租戶溝通,租戶男主人承諾以後不會再捅樓板子了,這事就算揭過了。
事後我和老婆交代,孩子半夜哭的話儘量抱起來到客廳哄,不哭了再回去睡,其餘的不用管,我們心裡不虧就行。
之前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說花上萬元租房的都是些什麼人,我這也算是提供一個樣本了,我們這個戶型月租金2.5萬左右,在北京已經算中等偏上水平,但依然躲不開這些狗血的鄰裡摩擦。
寫這事沒啥隱喻,也不是想說明啥道理,就周末扯閒篇,你們看了圖一樂呵完事。
……
之前有網友問拼多多雙十一有沒活動,當然是有的,今晚就正式啟動了。依然是百億補貼,不多介紹了,優點就是便宜。這次活動值得關注的商品清單如下,裡面都是拼多多內部精選雙11全網爆款,官方花費巨額補貼投入,價格全網最低,覆蓋手機、數碼、美妝、電器、海淘、運動、家居、美食等各個類目。
點擊小程序進入拼多多百億補貼雙十一必買清單,幾乎涵蓋所有類目:
我今晚之所以提早半個小時發,是因為iphone11在23:00有一波優惠券可以領,所以早點通知,想買的網友還能搶一波。拼多多的iphone11簡配版(沒有充電頭和耳機線),補貼後128G價格是4289元,趕上整點領券的特備福利活動,4499元買128G iphone11簡配版還送一個Airpods2,庫存有限,靠緣分搶。
另外交易中發生糾紛,在後臺留言「拼多多投訴+訂單號」,會有專門客服通道處理,已經有上千網友試過了,基本上都能有個合理的解決。
蘋果專區入口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