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精神的時代內涵:行大道,求大同

2020-12-16 河南省友寶教育

18 世紀下半葉開始 , 隨著英國產業革命(技術革命)的興起,新興的資產階級、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沿著資本擴張的道路,逐漸形成了強勢的西方文化,並不斷自我膨脹,產生了殖民主義、種族主義、文化沙文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以至於霸權主義,其所造成的種種危害逐漸顯現。西方學者反思 :「我們徵服自然和讓自己更舒適的偏拗、狂熱的衝動,已使地球的生態系統遭到汙染並面臨崩潰。我們再不能這樣下去了。」「現在該是從這種偏執中覺醒,反省我們的根本問題的時候了。生活意味著什麼?我們究竟為什麼活著?」出版了諸如《塞萊斯廷預言》《帝國》等著作,希望摧毀「資本主義本身」和「帝國主義的邪惡」。這種反思實際上就是中國學者提出的「文化自覺」,即「就是每個文明中的人對自己的文明進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在對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礎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與自身文化的關係。」進而達到「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即包容各個獨立國家,而又高於各個獨立國家的「大同社會」。但這需要東西方的思想融合達到「更高的層次」以產生新文化。

當前,世界的大環境是各種文化正在「史無前例的大接觸、大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全球化」;發展大勢是「合作共贏」「世界一體」。人們的認識會隨著生活條件、社會關係、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開始反思過往,進入「文化自覺」。於是發現「人類除了有競爭和破壞的本能,還有通過『仁慈』與合作來保持生存的本能。或許只有到了逼近深淵的『最後時刻』,人們才會被迫去摸索一條合作之路。」「多元一體」的世界格局已經露出曙光。費孝通先生指出:「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理想,就是要實現一個人類和平共處並共同發展的世界,不同文化之間不應是互相衝突的,而應是相互協調的。這就要培養能完成這一使命的人。北京大學即有這樣的傳統,從『五四』運動開始,它在近代已經起了很好的作用,她最早吸收了馬克思主義 ;她提倡兼容並包,求同存異,……反對霸權,反對控制他人 ;她提倡世界大同,……」 「世界大勢已到這個程度,我們不能逃在這個世界之外,自然隨大勢而趨了。」 於是中國智慧發聲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這種自己好也希望別人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理念,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因為人們希望「結束國力不均的國家間的衝突,確定各國間的平等」。可以預見,中國智慧將引導人類向互信互助、交流互鑑、平等協商、合作共贏之路進發,毫無疑問,這是通向「天下大同」的共產主義之路。

學校的任務是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今天社會發展大勢如此,我們就要關心「怎樣去培養出善於在文化多樣性的世界裡能和平共處、並肩前進的 21 世紀的人」。所以,西南聯大合作、包容、自己好也希望別人好的精神,正是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需要的。費孝通先生希望 「北京大學要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不僅要繼續培養出蔡元培時代能兼容並包、進行綜合發揮,還要能接上本土五千年的歷史、有開闊胸懷的大學者。」我以為這也是費老對所有中國大學的希望,抑或是對所有學校的希望,而絕不局限於北京大學。

相關焦點

  • 只存在了八年的西南聯大,為什麼這樣被人懷念?
    ;不太好說的,是無形的,那就是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如何凸顯某種高貴的精神氣質。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晚年接受採訪,談及西南聯大師生「堅持抗戰的決心」,「精神上,覺得中國可以站起來」。堅信中國不會亡、中國人能夠站起來,正是這種民族自信,支撐著西南聯大以及無數內遷大學的師生。
  • 新書上架|翻開這套「西南聯大三部曲」 看陳寅恪馮友蘭朱自清怎麼...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西南聯大在艱難的時代條件下,辦學八年,培養了楊振寧、鄧稼先、汪曾祺等多個領域內的精英人才,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一段傳奇。這樣的一所大學,從創立之初時,東奔西走,輾轉多地,且物資短缺,沒有教室、宿舍、辦公樓,只有核心靈魂一大批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大師雲集,用他們富足的精神、自由的靈魂、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學識修養製作出一堂堂精彩內容照亮了莘莘學子求學之路。西南聯大的教授到底是怎麼上課的?比如陳寅恪是怎麼講歷史的?馮友蘭是怎麼講中國哲學的?朱自強是怎麼講文學的?很多人並不清楚。
  • 王鶴棣周也《我們的西南聯大》,這怕不是顏值最高的民國劇!
    汪曾祺畢業於西南聯大,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在昆明先後待了七年,還寫了一篇散文《七載雲煙》,詳細記錄當年在昆明的情況。 這七年,汪曾祺先生是這樣評價的:「使我成為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作家——不是另一種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聯大。」
  • 80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還在懷念「西南聯大」
    如果說中國大學要編纂一部書,那麼西南聯大必然是要被印在封面上的。著名人類學家克羅伯曾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天才成群地來?於西南聯大而言,那便是因為這是民族的氣節與國家的需要。80年過去了,提起「西南聯大」,我們依然百感交集,熱淚盈眶,滿懷敬意。但西南聯大的歷史,卻開始於一場浩大而悲壯的搬遷。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下在長沙組建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
  • 穿越30年時光,聽馮友蘭先生憶西南聯大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原作建立於1946年西南聯大正式結束之際,矗立於原聯大校址——今天的雲南師範大學校內。在清華大學校園主幹道西側的青草坡上,有一座複製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體主看面朝向昆明所在的西南方向,正面刻有馮友蘭先生撰寫的碑文,背面鐫入抗戰期間參軍學生之姓名,共計834人。
  • 「小茶說說」聞一多:西南聯大的熊孩子,鐵定又逃課泡茶館了吧
    前段時間無意間在某平臺刷到2018年很火的紀錄片《西南聯大》,在第二集裡有一段旁白是聞一多在西南聯大時寫給妻子高孝真的信,令人動容,頓時覺得聞一多真的太會撩了…信裡這樣說:「本來應該戒菸,但因煙不如茶好戒,所以先從茶戒起。
  • 張吉福在大同大學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11月3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吉福來到大同大學,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全校師生上思政課。大同大學黨委書記弓永華主持。大同大學本真樓報告廳內氣氛熱烈,900多名師生代表共同聆聽宣講。張吉福以《勇擔時代重任 放飛青春夢想 在新徵程上奮力書寫絢麗多彩的人生篇章》為題,向廣大師生作了宣講報告,他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黨的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 為什麼儒家思想治理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無法實現?
    上觀新聞2020-01-12 06:16刊登了《中國傳統之治③|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大同理想講了兩千多年,為什麼在儒家思想長期佔統治地位的情況下,始終無法實現,到晚清時期反而處處挨打?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有大同理想,談修齊治平。《大學》第一章,天天有人引用,這裡我也完整複製粘貼一次。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王鶴棣新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官宣 演繹「無畏」青春
    昨日,演員王鶴棣現身活動現場,並正式官宣了下一部即將主演的新劇《我們的西南聯大》,作為一部勵志青春歷史革命劇,它講述了硝煙瀰漫之下,一群有識青年知識救國、譜寫抗戰史詩的徵程,回顧歷史激勵當下。隨著經驗的不斷增長和演技的不斷提升,尋求新突破的王鶴棣將目光投向了這部《我們的西南聯大》,投入到懷揣理想、堅定信念、不畏艱難困苦拯救民族危亡的歷史洪流之中。為此王鶴棣也表示:「小時候,貪玩淘氣,學習成績並不優異,讓爸爸媽媽也是操了很多心。此次想要通過自己扮演的這個角色,去體會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自己的生活,傳遞屬於這部劇和角色的正能量」。
  • 西南聯大穿破鞋的化學老師,走路聲音很大,晚上嚇到回宿舍的女生
    一日晚上,西南聯大的一位女生在回宿舍的路上,聽到身後有腳步聲,不免心生恐懼,不料一回頭,竟然是穿著破鞋的化學老師曾昭掄。一、穿破鞋的教授,嚇到學生曾昭掄出生於湖南湘鄉,乃是曾國藩弟弟的曾孫。為了保存文化的火種,眾多文化學者和學生長途跋涉,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聯大,曾昭掄也在其中,並且在化學系任教。在化學系教學期間,曾昭掄開設的專業課程最多,此外,他還經常給學生分析國際形勢,講解軍事學方面的知識,能文能武,深受學生的喜愛。一天晚上,西南聯大的一個女生要回宿舍去。
  • 王鶴棣《我們的西南聯大》官宣 挑戰正劇演繹無畏青春
    昨日,演員王鶴棣現身了騰訊影業之夜的活動現場,並正式官宣了下一部即將主演的新劇《我們的西南聯大》,作為一部勵志青春歷史革命劇,它講述了硝煙瀰漫之下,一群有識青年知識救國、譜寫抗戰史詩的徵程,回顧歷史激勵當下。
  • 今日薦書:《西南聯大英文課》,用笨方法學英語!
    陳福田主編的這本《西南聯大英文課》,我前後花了兩個多月才把它精讀一遍。其實所謂的精讀,無非是通過英譯漢和背單詞的方式學習英語,這種最笨卻受用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在此推薦給希望在短期內提升英語水平的朋友。
  • 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中國古人的大同理想
    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民族,不管經歷怎樣的時代變遷,多嚴重的政局動蕩,它都能開疆拓土,融匯四方,不斷凝聚成一個廣土眾民的中華大一統的共同體。其原因即在於它有著人文化成、懷柔四方、協和萬邦的天下主義關懷,這即是中華文明的本質特徵與價值理想。
  • 西南聯大畢業,戰時譯情報,詩譯英法唯一人的他到底有多牛?
    1938年,17歲的許淵衝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師從聞一多、錢鍾書、葉公超、吳宓等學貫中西的大學者。聯大是一座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所名校組成的大學,在戰勢危急的情況下,一路西遷,最終在西南邊城昆明駐紮。
  • 西南聯大:教授唐蘭上課,只朗讀詞集,大呼兩聲「好」,便講完了
    唐蘭在西南聯大,教宋詞選讀這一門課時,他從來就是什麼也不講,而是專門捧著一本詞集,給學生們朗讀。每當念到好的時候,他還要大呼一句「真好!」而唐蘭叫好後,學生們都以為他終於不念了,要說些什麼欣賞之語時,唐蘭卻還是繼續念下一首,反反覆覆直到下課。
  • 禮運大同篇
  • 「原創」大同思想和鄭和文化
    如果結合國際國內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對這個節日的內涵進一步挖掘提高,彰顯鄭和下西洋偉大創舉中的世界大同思想,在不斷拓展「鄭和文化節」內涵和發展空間的進程中,吸引更多中外遊客紛至沓來,把雲南特別是昆明的文旅康養產業推上一個新高度。
  • 嘉興日報專版刊登:準確把握豐富內涵 傳承弘揚新時代禾商精神
    如何準確把握新時代禾商精神的豐富內涵,怎樣理解新時代禾商精神的重要意義,新時代的嘉興企業家如何傳承弘揚禾商精神,這些既是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實踐課題。今日,嘉興市委統戰部、嘉興市工商聯聯合本報,邀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對「新時代禾商精神」進行深度解讀。
  • 孔子講的「大同」與「小康」到底指的是什麼?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 一條西南大道,見證北海樓市發展的心酸史
    北海市西南大道,被稱為北海市最寬的道路,是北海市東西走向的主幹道,在北海大道限制貨車行駛的情況下,西南大道稱為了北海市貨運車輛進出城的主要道路。不過作為主幹道,目前西南大道還存在中間修好,兩頭斷頭的情況。 西南大道作為北海市主幹道,樓盤也是非常的多,特別是近年來,更是眾多樓盤紛紛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