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世紀下半葉開始 , 隨著英國產業革命(技術革命)的興起,新興的資產階級、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沿著資本擴張的道路,逐漸形成了強勢的西方文化,並不斷自我膨脹,產生了殖民主義、種族主義、文化沙文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以至於霸權主義,其所造成的種種危害逐漸顯現。西方學者反思 :「我們徵服自然和讓自己更舒適的偏拗、狂熱的衝動,已使地球的生態系統遭到汙染並面臨崩潰。我們再不能這樣下去了。」「現在該是從這種偏執中覺醒,反省我們的根本問題的時候了。生活意味著什麼?我們究竟為什麼活著?」出版了諸如《塞萊斯廷預言》《帝國》等著作,希望摧毀「資本主義本身」和「帝國主義的邪惡」。這種反思實際上就是中國學者提出的「文化自覺」,即「就是每個文明中的人對自己的文明進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在對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礎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與自身文化的關係。」進而達到「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即包容各個獨立國家,而又高於各個獨立國家的「大同社會」。但這需要東西方的思想融合達到「更高的層次」以產生新文化。
當前,世界的大環境是各種文化正在「史無前例的大接觸、大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全球化」;發展大勢是「合作共贏」「世界一體」。人們的認識會隨著生活條件、社會關係、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開始反思過往,進入「文化自覺」。於是發現「人類除了有競爭和破壞的本能,還有通過『仁慈』與合作來保持生存的本能。或許只有到了逼近深淵的『最後時刻』,人們才會被迫去摸索一條合作之路。」「多元一體」的世界格局已經露出曙光。費孝通先生指出:「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理想,就是要實現一個人類和平共處並共同發展的世界,不同文化之間不應是互相衝突的,而應是相互協調的。這就要培養能完成這一使命的人。北京大學即有這樣的傳統,從『五四』運動開始,它在近代已經起了很好的作用,她最早吸收了馬克思主義 ;她提倡兼容並包,求同存異,……反對霸權,反對控制他人 ;她提倡世界大同,……」 「世界大勢已到這個程度,我們不能逃在這個世界之外,自然隨大勢而趨了。」 於是中國智慧發聲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這種自己好也希望別人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理念,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因為人們希望「結束國力不均的國家間的衝突,確定各國間的平等」。可以預見,中國智慧將引導人類向互信互助、交流互鑑、平等協商、合作共贏之路進發,毫無疑問,這是通向「天下大同」的共產主義之路。
學校的任務是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今天社會發展大勢如此,我們就要關心「怎樣去培養出善於在文化多樣性的世界裡能和平共處、並肩前進的 21 世紀的人」。所以,西南聯大合作、包容、自己好也希望別人好的精神,正是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需要的。費孝通先生希望 「北京大學要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不僅要繼續培養出蔡元培時代能兼容並包、進行綜合發揮,還要能接上本土五千年的歷史、有開闊胸懷的大學者。」我以為這也是費老對所有中國大學的希望,抑或是對所有學校的希望,而絕不局限於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