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羅氏(Roche)已與Dicerna公司合作開發RNAi抑制劑RG6346(DCR-HBVS)。在2020年美國肝病研究年會(AASLD2020)上,研究人員公布了HBV-RNAi抑制劑RG6346在人體臨床1b/2a期試驗數據,試驗結果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且導致血清B肝表面抗原水平顯著和持久下降(下圖:來自羅氏公司關於RG6346)。
B肝在研新藥RG6346,1b/2a期,表面抗原持久顯著下降
該研究藥物以往名稱為DCR-HBVS,現已更名為RG6346,主要基於B肝病毒siRNA(RG6346)靶向病毒基因組抑制HBV基因表達。siRNA能夠同時抑制多個HBV基因,使用專有肝靶向RNAi技術(GalXCTM),具有獨特的「四環路」摺疊設計;通過靶向B肝病毒基因組的S開放閱讀框來抑制HBV基因表達。2020年美肝會上,研究人員介紹,在導致進行性肝損傷進而進展為肝硬化、肝癌方面,慢性B肝病毒感染無疑是最主要原因。
現有慢性B肝治療方案中,核苷(酸)類似物則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新療法開發藥物,主要目的是有限療程來實現血清B肝表面抗原持續丟失,達到功能性治癒即臨床治癒。AASLD2020上,由香港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對B肝在研新藥RG6346發表最新試驗數據,數據指向評估RG6346在人體第1b/2a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慰劑對照包括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在健康受試者中的單劑量遞增研究(A組,n=30,RG6346:安慰劑=2:1;劑量為0.1毫克/千克、1.5毫克/千克、3毫克/千克、6毫克/千克及12毫克/千克);第二,在未使用核苷類藥物治療的慢性B肝患者中,進行單劑量研究(B組,n=8;RG6346:安慰劑=5:3;劑量為3毫克/千克);第三,在給予研究藥物RG6346前,已接受過核苷類藥物且獲得病毒控制超過12周的慢性B肝患者,進行多劑量研究(C組,n=18;RG6346:安慰劑=2:1;3組用藥劑量分別為1.5毫克/千克(C1),3毫克/千克(C2),6毫克/千克(C3),療程共4個月)。
其中B組和C組的受試者均為B肝e抗原陽性者(大三陽),B肝表面抗原水平大於1000 IU/mL,或B肝e抗原陰性者的表面抗原水平大於500 IU/mL;B組中,還需符合血清HBV-DNA大於2000 IU/mL,谷丙轉氨酶(ALT)大於或等於35 U/L (男性) 或大於等於30 U/L (女性)。結果表明,RG6346在健康受試者中表現出良好安全性,且具有近似劑量比例的血藥峰濃度(Cmax)。
RNAi抑制劑RG6346,採用皮下注射給藥劑型,所有受試者在完成4個月給藥後,C1自基線至112天的B肝表面抗原平均下降是1.39 log10 IU/mL;C2自基線至112天的B肝表面抗原平均下降是1.80 log10 IU/mL;C3自基線至112天的B肝表面抗原平均下降是1.84 log10 IU/mL(在C3中,仍有2/4未達到第112天終點)。
C1至第168天平均B肝表面抗原最大下降是1.71 log10 IU/mL,C2至第140天是1.88 log10 IU/mL,C3至第140天是1.88 log10 IU/mL。截至本研究完成時,研究人員觀察到總體B肝表面抗原最大下降是2.7 log10 IU/mL。在至少完成第112天治療的患者中,有80%受試者實現了平均B肝表面抗原下降大於1.5log10IU/mL,60%受試者實現B肝表面抗原下降小於100 IU/mL,並且上述結果是建立在無論受試者為e抗原陽性或陰性的前提下。
在C1登記為期最長的受試者,第336天至第448天的B肝表面抗原下降維持在2 log10IU/ml之上。在未使用過核苷類藥物的慢性B肝患者中,單劑量RG6346給藥後的第57天,導致B肝表面抗原下降1.01 log10 IU/mL。數名受試者表現出和免疫應答增強作用一致的可自行緩解的谷丙轉氨酶升高,研究人員在病毒標誌物減少與總體肝功能維持,也能夠解釋上述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沒有觀察到使用RG6346後,發生嚴重不良事件或劑量限制毒性。其中,B和C組常見不良反應為皮下注射部位的輕度反應。從整體試驗數據觀察,B肝在研新藥RG6346符合安全性,且無論對e抗原陽性或陰性者,給藥後均能夠促使受試者的B肝表面抗原大幅下降和持續性調降。以上研究數據和結論,已發表在AASLD2020,由香港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評估說明HBV RNAi抑制劑RG6346在1b/2a期試驗,總體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可導致血清B肝表面抗原水平顯著及持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