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之間做生意上面的來往,往往是很容易會出現問題的,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從消費上面來說,有人熱衷與買東西找熟人,把掙錢的機會讓給熟悉的人,而有的人則是買賣來往一律不和熟人打交道,這兩者之間造成的懸殊差別都是吃一塹長一智得來的,有的人找熟人買東西得到過幫助,所以以後買賣都會想著對方,而有的人則是從中被坑蒙拐騙過,所以對此懷有牴觸情緒,這些都是可以正常理解的。
有個怪象,在農村好多人不去熟人商店買東西,什麼原因造成的的呢?
何為熟人?找準你和熟人之間的真實關係
農村親戚都是很多的,七大姑八大姨親戚之間錯綜複雜,有很多人就特別自以為是的,把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甚至是一面之交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太過於理想化,這就造成了一種期望值過高的心理,在購買對方東西的時候,會暗自比較,如果對方沒有給予一個非常明顯的折扣,那麼就會錯誤地認為對方不把自己當成親戚關係看待,這是非常錯誤的。
親戚同樣分為親疏有別,遠近不同,很直系的親戚關係自然而然的購買東西會有很大的折扣,甚至不掙錢,往裡面賠一點錢都可以,但是太遠的親戚能給你一個公平的價格,穩定的質量保證,這就是很不錯的事情了,如果你自己要求太多,那麼肯定失望越大,找準自己的親戚定位,你是什麼關係,決定了你所受到的折扣待遇。
殺熟和不理解是不去熟人店裡買東西一個直接原因
我們不可否認的一件事情就是,確確實實存在一種農村熟人之間的殺熟生意,至於為什麼坑熟人,第一熟人要面子,被發現了不會揭穿他,第二熟人好騙,你相信他,他才能騙你騙得得心應手,騙誰都是騙,誰會放著一個如此好騙,而且不會出現麻煩後果的人,選擇來欺騙那?
我中學時候有一個朋友,在鎮上開了一家漢堡店,開業之後我每次消費都會選擇去他那裡,錢給誰掙都是掙,能互助的當然首先朋友,在他那裡購物一年多,我從來沒有看過帳單問過價格,唯一一次出現意外的發生就是,我和發小前後不同去漢堡店買吃的,然後中午有約在一起吃,而買的東西有恰巧一模一樣,一起吃的時候無意間發現,我比他多花了7元錢,當時我還安穩自己說是,我的食材和分量比他的好,這個能理解。
朋友諷刺我太容易相信人,於是我們先後電話打給他訂餐,要的東西還是一模一樣,這次我比朋友多花了10元錢,果然人心一旦去考驗,後果如此難堪,我並不是心疼這一年多花的錢,我只是想起每次去他店裡面,他熱情地招待,微笑的面孔,以及和我一起回憶上學時候的事情,那真摯的笑臉是如何給我呈現出來的。他是不是在我每次在我購物過後,都會心裏面暗罵一句,這個傻子。
綜上所述,熟人購物關鍵就是信任和理解,以及兩者之間人品的一種考量,一方有問題那麼以後永遠都是問題,但是如果兩個人互相互助那麼這種親戚友情就會非常有趣可愛。
我是農村小小李,喜歡我的回答就給我一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