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買東西竟然不願意到熟人商店,這是為什麼?

2020-12-21 悠然見東山

去熟人店裡買東西時不好意思挑剔,怕得罪了熟人,有時候對貨物並不滿意,但顧忌面子只好勉強購買,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去不是熟人的店買東西。

鄰村某民企小公司芳姐,每年八月十五或者過年都需要購買好幾千塊錢的禮品送給客戶,當然了,農村的小建築公司跟城裡的大公司有質的區別,小公司即使給客戶送禮,也是有限的牛奶、煙和酒。

最初時,芳姐是到她的村裡小商店購買東西,意思是:反正買誰的都是買,就把機會給村商店吧,讓自己村村民掙錢比外村人掙去強點。

那年芳姐在村裡小商店買了有六千多塊錢的商品,等最後結帳時,商店老闆娘很認真的算了算6233塊錢,於是收錢時芳姐付款6233元,老闆娘連三塊錢的零頭都給收下了,這讓芳姐覺得心裡挺彆扭。

後來芳姐跟好友說起這個事時她這樣評論:你說吧,我也不差那三塊錢,可就是覺得老闆娘連聲客套的話都沒有,最起碼有句話,說三塊錢不要了,一個村的情誼,我還能真不給嗎?知道人家的態度也就行了。

於是從那年以後,芳姐買東西會開車到村前三裡之外的鎮上購買,鎮上有三個批發點,因為有競爭,他們把客戶當成了上帝,芳姐第一次去購買節日禮品時,老闆娘熱情的招呼著,等幾千塊錢的東西買齊了,老闆娘用電子計算機噼裡啪啦算出來以後,直接把最後的幾十塊錢給抹掉了,然後送給芳姐一個很大的不鏽鋼盆。

芳姐覺得特過意不去,那幾十塊錢非要給,人家鎮批發商場老闆娘說多購都有照顧,誰來買東西都是這樣,於是芳姐後來買所有的東西都會跑到鎮上這個批發商店,她說人家老闆娘的態度讓自己心裡暖和。

農民們花錢的態度是:能省一分是一分。普通村民買日常生活用品,他們也想在購買時聽到老闆這樣說:這是二十塊五毛錢的,您給二十就可以了。如果老闆娘不給抹零的話,自己村熟人也就不好意思爭取一下了,但如果是外村不熟的人,那就厚著臉皮說一句:五毛錢能不能給俺抹去?一般情況下會抹掉,老闆們為了挽留回頭客,他們會很痛快的說,好二十塊錢就行。

看吧,農民的思想很簡單,買東西時希望店家熱情周到,還能夠給自己優惠,而村裡商店沒啥競爭力,老闆大多是女性,對於這些小細節不是很看重,所以導致有不少農民不願意去熟人商店買東西,有時候農民們會騎電動車直接出去購買。

相關焦點

  • 在農村,很多人不去熟人的商店買東西,為啥?4個原因很真實
    可是有得必有失,農民外出打工掙的錢越來越多了是不假,但是外出打工就得背井離鄉,一年和家人也團聚不了幾天,在打工的這段時間會錯失很多東西,比如說孩子成長,父母變老等過程。有些人無法忍受與親人離別,也不願意錯過孩子的成長,就不想在外出打工了,所以就想著在農村開個商店賣點東西。在農村開商店賣東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能有個收入,也能陪伴家人。
  • 農村有個怪像,就是很多人不願去熟人的商店買東西,這是啥原因?
    其實,在農村確實有這樣的情況,好多人寧願去陌生人的商店也不去熟人的商店買東西,尤其是親戚家的商店。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第一,農村人大多比較實在,不好意思向熟人收錢,這反而讓對方有心理負擔。第二,農村人買東西大多有討價還價的習慣,從熟人那裡買東西,不好開口講價。在農村掙錢不容易,大家平時勤儉節約,這一習慣也表現在購物上,所以很多人買東西時都有討價還價的習慣,不管店主便宜多少錢,哪怕一兩塊錢,自己心理也有滿足感,覺得今天又省了一兩塊錢。但是如果在熟人那裡買東西,怎麼討價還價?一般人還真開不了口。
  • 有個怪象,在農村好多人不去熟人商店買東西,什麼原因造成的的呢?
    在農村好多人不去熟人商店買東西,這其中的原因,大致是這樣:一、不好講價。買東西的人,都愛講點價錢,俗話說的討價還價。在熟人的店裡買東西,一些人認為,礙於情面不好講價錢。現在市場上各家的經營思路和經營方法不同,為了爭取顧客盈門,想盡了各種銷售方法。
  • 有個怪象,在農村好多人不去熟人商店買東西,什麼原因造成的的呢
    熟人之間做生意上面的來往,往往是很容易會出現問題的,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從消費上面來說,有人熱衷與買東西找熟人,把掙錢的機會讓給熟悉的人,而有的人則是買賣來往一律不和熟人打交道,這兩者之間造成的懸殊差別都是吃一塹長一智得來的,有的人找熟人買東西得到過幫助,所以以後買賣都會想著對方,
  • 如何看待「買東西不去熟人店」?背後原因有四點
    買東西的人想要便宜實惠,賣東西的人總歸也要賺錢,正常情況下,人們買些小東西總喜歡砍砍價,一方面是有可能獲得實惠,另一方面則是心理上獲得一種「沾光了」的錯覺,雖然你也知道人家商店不可能賠本賣東西,但如果不講講價,仿佛自己就是不懂行情的傻瓜一般。
  • 在農村逛集市,這幾樣東西農民最好不要買,老人:誰買誰後悔!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逛集市,這幾樣東西農民最好不要買,老人:誰買誰後悔!作者:劉阿姨【首發百家、原創獨家作品】插圖:由圖庫提供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從過年到現在,已經不知道有多久沒有逛過集市了。心裡也特別懷念逛集市的心情,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對於農村人來說,逛集市也是大家補充日常生活物資的時候。在集市上也總能看到一些新鮮的東西,即便不買東西也要習慣性地逛逛集市。而且在集市上的商品質量也更是參雜不齊,一不小心就買到了假東西。
  • 茶油價格那麼好,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茶籽樹
    近些年,茶油的價格從原來10塊錢一斤,到20、35、50……到去年的70塊錢一斤,有很多地方還不只這個價。可是農村人看著這樣的價格,可為何就不願意去種植呢?種植從小苗到結果,管理得再好也要7~8年時間,還只是結果,還不是到豐產期。要到豐產,可能還要推後幾年才行。長時間的投入和人力去管理,這對普通的農村人來說,還真的很難去堅持。農村的情況比較特殊,經濟條件是制約農村,也是最現實的問題。
  • 做窗簾為什麼要找熟人?
    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他們買東西寧可選擇去陌生人的店鋪採購,都說找熟人買東西會有很多的小顧慮,比如說,擔心熟人會多要他的價格,擔心不好討價還價等等。其實不管是買賣窗簾還是製作窗簾,找到熟人才是最正確,最放心的選擇,同時你還能享受到很多在陌生人那裡享受不到的好處與方便,我相信此刻很多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為什麼?因此小編為大家歸類總結了以下幾點做窗簾為什麼要找熟人?
  • 為啥不願意去香港買東西了?竟比大陸還貴...
    曾幾何時去香港買東西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情,但是今天你要問問身邊人有沒興趣去香港購物,大家都搖頭了。我身為一個廣州人,去香港雖然沒有深圳那麼方便,但也是說走就走的事情。然而我已經好幾年沒去過香港了,也提不起興趣去。為什麼?大概就是這幾年的巨變讓香港失去了吸引力。
  • 上海日夜商店故事多
    在一次問卷調查中,24小時便利店,竟然成為熱愛上海的重要理由。可是40多年前的上海,一到晚上,滿世界都是墨墨黑,除了掛在天上的月亮,商店都早早關門了,霓虹燈更是稀罕。 日夜商店開張以後,很受歡迎,在店門口掛一盞燈,表示24小時營業。店裡除了備燈泡、常用藥等夜間需要的商品,又搞了很多便民措施,如在商店公告欄中張貼首末班車時刻表;製作「問路指南」,方便問詢的顧客;備打氣筒,為騎自行車的顧客免費打氣。商店附近有好幾家萬人大廠,工人下班換乘25路、8路,順便到店裡買點東西;商店對面的紡二醫院,病人及病人家屬更是商店的常客。
  • 農民不願種,消費者不願買,中國的有機農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這幾年來,食品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有機蔬菜和有機農業的概念也因此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事實上,有機農業的興起並不是近兩年才有的事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現在,有機農業已經有了近30年的發展歷史,只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有機農業在中國發展得並不順利。
  • 4棵能產1噸,城裡賣3元一斤,農民卻不願意種植,這是為何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農民看來種植的農作物總希望收穫的越多越好,產量高就可以賣更多的錢,這對於一些度過饑荒年代的人們來說,都有這樣的一個希望,當他們經歷過豐收的年份後,對於一些東西卻開始產生了反感,種植農作物的時候開始挑挑揀揀了。有一些農作物被嫌棄,甚至不願意種植了,這是為何?
  • 山裡一種植物很值錢,新鮮野生300元1斤,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植?
    導讀:山裡一種植物1斤300元,想買的買不到,想賣的賣不掉?真的好奇怪在山裡,總有很多有用的植物。當然,人們常說「無奸不商」,商人還是要賺錢的,只是拿出一部分利潤讓農民去採挖。其中一種植物,即便商人賺了差價,依然能夠賣到300元一斤,還是讓農民賺了不少錢。這種300元一斤的植物,其實以前是農村用了做「蛇藥」防身用的,一些農民要進山之前,就好搗碎它,用它的汁液塗抹衣物,在衣服的口袋裡也時常備著它。萬一不幸「中招」還可以進行處理。
  • 買牆紙還是找熟人,看了你就明白了
    有人說,到熟人店裡買牆紙不好討價還價,所以就有很多人寧可去找陌生人買家具也不願意相信熟人,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找熟人買牆紙,你能享受到很多陌生人那裡享受不到的好處與方便
  • 【攻略】這麼多商店,到底哪些東西值得買?
    遊戲中的商店還是蠻多的,各種積分兌換道具碎片也不少。很多萌新都在問這些商店什麼東西性價比最高,哪些值得買呢?今天就來說說這些值得購買的東西吧。 【神秘商店】首先是神秘商店,其中金幣的材料跟禮物都是推薦買的。
  • 農村免費安裝光伏發電,為何農民不願意?過來人:套路太深怕被騙
    但是為什麼農村裡面現在很多人家不願意安裝?有些人安裝了之後也說自己上當受騙。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而且更關鍵的是到了10年之後,怎麼說都是他有理,農民本身就是弱勢的一方。
  • 甘蔗人工砍伐費時費力,農戶卻不願意使用機器收割,這是為什麼?
    甘蔗人工砍伐費時費力,農戶卻不願意使用機器收割,這是為什麼?現在雖然是冬天,卻是一些水果最美味的時候,比如說是甘蔗。在中國的額很多地方都有入冬吃甘蔗的習慣,老人們說這樣可以讓你的牙口變得越來越好。這當然是迷信,不過甘蔗的硬度對於大多數人的牙口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
  • 男孩到商店買東西,老闆在他面前被三顆子彈爆頭,嚇得他癱軟在地
    據阿根廷Infobrisas新聞網站2020年7月30日報導,7月29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何塞·萊昂·蘇阿雷茲市,57歲的商店老闆馬塞力諾·盧奎在接待顧客的時候,忽然被3顆子彈擊中腦袋。據警方和司法部門表示,當時一名12歲的男孩正在店裡買東西,見受害人倒下後,他被嚇得癱軟在地。
  • 很少有人半夜去買東西,便利店卻依舊24小時營業,這是為什麼?
    然而,在一些大城市,如果我們在深夜外出,經常會看到一些便利店和超市仍然燈火通明,這就是所謂的24小時營業。在白天聽上去並不起眼,一旦夜幕降臨,那將顯得格外地親切。但是晚上出去的人少之又少,為什麼有些便利店還要24小時營業?存在即合理,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24小時營業的前世今生。首先24小時營業是從國外傳進來的。
  • 農民打工喜歡用蛇皮袋,塑料桶裝東西,專家不理解,為什麼
    在外面工作的農民朋友要回來了,大家幾乎都回到了鄉下家。去城裡過年的「逆春允」也在城裡度過了另一年。一年一度的春節模式現在也在進行中。城市的每個大站都到處都是人山人海的景象。回家的時候,拎著大包搬運多件行李,手裡拿著塑料桶的人總是很引人注目。許多城市人士和專家對這一現象也感到困惑。農民工回國的大包,為什麼提到塑料桶,最終使用,不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