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貧困治理中加強心理扶貧

2021-01-12 大眾網

  當前,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取得了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但是,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在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中,出現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符合中國實際,也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了可借鑑的方案。從心理學角度扶貧扶智扶志、助脫貧防返貧,基層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可以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關注貧困治理中的心理問題

  在脫貧攻堅的社會實踐中,關於貧困心理的研究已有很多積累,並從最初在個體層面關注貧困人口的心理健康、認知特徵、決策行為等問題,逐步拓展到從個體、家庭、政策、文化等不同層面關注貧困治理中的心理問題。

  在個體層面,研究發現了一系列現實存在的貧困人口的典型心理特徵,如相對剝奪感、依賴心理、焦慮、自卑、封閉、懼怕風險、缺乏生機、缺乏信心、懼怕競爭等,以及貧困造成決策上的管窺、短視、冒險等問題,而這些非理性決策又會進一步加劇貧困,形成貧困的惡性循環。

  在家庭層面,研究發現貧困家庭往往存在家庭結構不完整、家庭關係不穩定、重男輕女、早婚早育等現象。貧困戶更看重消費支出,認為支出太多導致家庭貧困;而非貧困戶更看重收入,認為收入不夠才導致家庭經濟狀況欠佳。歸因不同,脫貧、致富的意識和行動差別很大。貧困家庭往往不重視教育,對教育的投入意願極低,這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難點。

  在社會和文化層面,我國的扶貧政策經歷了「救濟扶貧—改革扶貧—開發扶貧—攻堅扶貧—綜合扶貧—精準扶貧」等階段的轉變,貧困的責任主體經歷了由內到外、從個體到社會的轉變過程,貧困人口的心理狀態相應經歷了羞慚內疚、自我排斥、自我接納及合理化等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甚至出現了「爭當貧困戶」或「求貧」心理。由於貧困人口在長期貧困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固有心智模式,貧困文化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如果不能改善脫貧人口的精神狀態,遇到發展障礙則極易返貧;如果不能引導和培育積極社會心態,遇到具體問題則極易引發矛盾糾紛乃至社會事件。

  貧困的影響是多層面的,扶貧舉措也要從多個層面發揮作用。在貧困治理中,不僅應重視物質扶貧,還應重視心理扶貧。在心理扶貧中,不僅應關注個體層面的心理問題幹預、心理健康促進和決策能力提升,還應關注政策、文化、區域脫貧富民和鄉村振興的整體環境塑造。

  加強社會治理中的社會心理服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方面,明確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貧困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對於貧困治理和社會治理有重要意義。

  貧困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中央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的建議中,明確提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其中包括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問題衍生的複雜社會問題,無論是個體層面的心理健康問題,還是貧困導致的社會矛盾問題,都是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具體問題。貧困問題不是個人問題,貧困心理也不是單純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消除絕對貧困後,相對貧困還將長期存在,相對貧困人口也有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有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人們的心理需要越來越豐富和多樣化,這是貧困治理和社會治理必須尊重的客觀事實。

  社會心理服務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社會治理是一種現代化的執政理念,與傳統的社會管理思路有很大不同。社會治理所倡導的多元主體共治、民主協商、精細化治理、化解社會矛盾等,越來越強調對個體和群體心理規律的把握和遵循。無論是貧困治理還是社會治理,都需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把握不同群體的心理需要,將社會心理規律與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相結合,通過不同層級的心理服務來滿足老百姓的心理需要,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並最終體現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就是將上述社會心理服務的具體舉措體系化,是在社會治理的背景下,在個體、組織、社會、文化等層面,基於民眾的心理需要,通過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等手段提供心理服務、引導社會心態、全方位加強心理建設,旨在有效提高個體心理健康素養、提升組織健康發展效能、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因此,從脫貧富農和鄉村振興的長遠目標出發,應當推動基層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探索貧困治理中的心理扶貧舉措

  針對貧困人口的典型心理特徵,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內蒙古庫倫旗等地把社會心理服務的研究成果運用於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中,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心理扶貧舉措。

  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模式。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重在培養幼兒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的科學早教意識和能力。心理團隊研發了針對這兩個群體的培訓課程,實施了「親子共讀幹預項目」,在幼兒園建設「兒童成長測評試點園」,在疫情期間推出「心理溝通」線上課程,這些工作模式的核心目的都是提升家長和教師的科學早教意識和能力。截至目前已有1500個家庭、數百位教師接受培訓或參與項目,在科學早教、親子共讀、溝通能力等心理素質方面均有顯著提升。

  鄉村居民心理能力提升模式。居民心理能力提升是很艱巨的挑戰。心理團隊從細處入手,重點關注具體扶貧舉措、貧困人口可持續發展行為的改進和提升。心理團隊運用心理學原理改進了「愛心超市」的積分及兌換規則設計、服務流程設計及效果評定,將打分點設計得更注重外顯行為和客觀可見的改變,更便於扶貧幹部向貧困戶解釋說明。經過設計改進,「愛心超市」扶貧舉措的效果更好了。針對貧困人口存在的短視和管窺等決策心理特點,心理團隊開發了可用於評估可持續勝任力和綠色意識的測量工具,正在開展調研和實驗,將在此基礎上形成有針對性的幹預和培訓方案。

  身心健康一體化促進模式。通過規範化培訓,讓鄉村醫生在做好農民身體健康「守門人」的同時,又能夠承擔農村弱勢群體精神家園的守護者職責。心理團隊開發了農村居民心身幹預系統,集成到全科室心身健康工作站中,通過可攜式儀器,既能夠測量血壓、心電、尿樣,也能監測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病等,實現對農村居民心理問題的預防和治療,推動身心健康一體化。

  應急管理心理援助模式。聚焦於重點人群或特殊人群,將心理服務與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矛盾糾紛化解等具體需求相結合,探索和實踐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中的應急管理心理援助模式。心理團隊協助庫倫旗在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建設了知行心理工作室,面向有矛盾化解需求、法律訴求的群眾,開展訴前心理疏導和心理援助。依託心理工作室,面向庫倫旗政法系統、教育系統、婦聯繫統等,結合工作職責培養心理服務隊伍。長期目標是搭建「一室兩網三級」的應急心理服務模式,「兩網」指網際網路和人才隊伍網,「三級」指按照不同心理需求,開展心理教育與科普、心理諮詢與輔導、心理治療三級服務。

  上述心理扶貧舉措是社會心理服務的具體手段,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最重要的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實現一定區域內有限心理服務資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實現心理服務需求與供給之間的有效銜接,實現心理服務舉措與基層社會治理舉措的有效結合,用新理念、新方法解決貧困治理中的難題,真正從人民的心理需要出發,創新社會治理實踐,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可借鑑的中國方案。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社會治理背景下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究」(19ZDA358)、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項目「鄉村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與示範: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KFJ-FP-2019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作者簡介

  姓名:陳雪峰 工作單位:

相關焦點

  • 李保東:分享亞洲經驗,鞏固減貧成果,加強後疫情貧困治理
    李保東:分享亞洲經驗,鞏固減貧成果,加強後疫情貧困治理 2020-12-15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光磊:扶貧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
    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著力解決好精神層面的問題,激發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所在。  堅持扶志為先,由「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貧困人口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脫貧攻堅歸根結底是改變人的過程,唯有貧困群體從思想上樹立「我要脫貧」的意識,才能有效激發脫貧主動性和積極性。
  • 多維貧困理論及測度方法在中國的應用研究與治理實踐
    摘要:多維貧困理論及測度方法最近若干年在國際上比較流行。中國理論界及實務部門也進行了研究和借鑑。本文對近年來中國理論界運用多維貧困理論和方法對中國貧困問題展開的研究進行系統梳理,特別對我國政府部門在貧困治理工作中如何體現多維治理的情況進行了總結。
  • 心理疏導強心智,月湖區扶貧扶智助力脫貧攻堅
    通過心理潛能激發遊戲,以輕鬆愉快的方式,給其強有力的心理暗示,讓所有貧困戶認識到自身潛能,增進了主動奔小康的思想意識。四幫就是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加強後續幫扶。在「志智雙扶」中,廣大幫扶幹部和「第一書記"要實時掌握貧困戶最新狀況,對待貧困群眾要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一對一融進去,真正走進他們內心,準確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把脈問診、對症下藥。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解放思想 習近平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明確寫道: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 什麼是意識和思路的「貧困」?
  • 中國扶貧方法論|扶貧幹部:從「雪中送炭」到「錦上添花」
    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雷明在接受《中國報導》記者專訪時說。2014年4月,《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印發,全國組織80多萬人逐村逐戶開展貧困識別,共識別出12.8萬個貧困村、2948萬戶貧困戶、8962萬名貧困人口。這一體量表明,我國貧困人口多、致貧原因複雜,扶貧思路註定不能是大水漫灌。
  • 河南經協:做好「山水」文章,打好生態扶貧攻堅戰
    生態扶貧是在一個戰場進行的生態建設與扶貧攻堅兩場戰役,是「雙贏」之策,要在山水上做文章,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河南經協根據我省生態扶貧工作要點指示,認真落實我省1931萬畝國家級公益林和480萬畝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
  • 夏津因地制宜開展社會治理扶貧工作
    鄭保屯鎮黨委書記王冬說,網格員在手繪的過程中,熟悉了網格情況,憑藉這張手繪網格信息圖,疫情期間鄭保屯村在兩小時內完成了全村人員地毯式無縫隙全摸排。「近年來,我們根據縣情因地制宜開展社會治理和扶貧工作,探索最有效的方法推進社會治理和扶貧工作,努力用管用又好用的辦法解決群眾最關心關注的問題,用最實際、最有效的方法帶領群眾脫貧,給群眾送去實實在在的幸福。
  • 2020年醫保扶貧工作總結扶貧工作總結
    (五)補齊兩個短板,不斷提升醫療保障扶貧效能。一是做細貧困人口待遇保障,全面落實自治區健康扶貧政策和固原市商業健康大病保險、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政策,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不低於90%或年度個人自付不超過5000元。
  • 新化縣:「健康扶貧」領域專題治理獲點讚
    近年來,該縣紀委監委把健康扶貧列為衛生健康系統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緊盯突出問題動態清零,深入開展健康扶貧領域「百日攻堅」和「基本醫療扶貧」專題集中治理工作。「全村110戶貧困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籤約率100%。」黃古村支書劉東勇說道。
  • 泰國學習中國脫貧經驗 希望加強兩國扶貧合作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敏):泰中國際扶貧合作與經濟發展研討會18日在曼谷舉行。與會的泰國各界代表表示,中國如期兌現扶貧承諾、扶貧攻堅成就舉世矚目,中國脫貧經驗值得學習借鑑。本次研討會由泰中記者協會、泰中文化經濟協會聯合主辦。
  • 婦聯和婦女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婦聯一直是我國覆蓋人群最廣的群眾組織和人民團體,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具有獨特的政治、組織和工作優勢;在新的歷史時期,婦聯組織積極相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注重發揮婦女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特作用,為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的創新、治理路徑的探索、治理工作的落地等,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財富,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 統籌推進後扶貧時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當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有機銜接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重點難點問題。比如,深度貧困地區安全飲水條件較差、義務教育保障水平較低、基本醫療水平偏低等;同時,幹部駐村壓力大、產業扶貧短效化、就業扶貧形式化以及「一兜了之」等現象都是真實存在、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針對這些重點難點,可以借鑑脫貧攻堅中的成功經驗,加強制度保證、資金支持和成效認定。另外,二者的有機銜接還應從短期和長期兩個維度進行考量。
  • 國外扶貧立法模式評析與中國的路徑選擇
    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監督制約機制,是後脫貧時代貧困治理的必然之舉,「有利於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自我約束力、保護貧困者的合法權益」。一直以來,我國扶貧工作中既有很多經驗可以總結,也有很多教訓值得汲取。由於立法不完善,權力濫用和資金監管等問題在扶貧工作過程中屢屢出現,從學者對325起典型案例的綜合分析看,「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點多面廣,直接侵害困難群眾切身利益,啃食他們的獲得感」。
  • 湖南教育扶貧「成績單」亮眼,貧困地區孩子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
    三湘都市報5月12日訊(記者 黃京)作為全國「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花垣縣教育發展脫貧考核連續3年位居湘西州前列,2019年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55%,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在新化縣,堅持把發展教育作為推動全縣扶貧事業的「一號工程」來抓,用「教育扶貧」這把「金鑰匙」開啟全縣脫貧摘帽之門;從2017年至今,湘陰縣共比對數據25萬餘條,修正數據3.21萬條,確保了無一例貧困學生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回顧 搬走的是貧困 遷來的是幸福
    這一成績是我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的結果。如今,全省上下正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全面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哪些人要搬遷  在伏牛山、太行山、大別山「三山」地區,我省有25.97萬貧困人口生活在大山深處。
  • 「線上扶貧」!海澱對口支援地區貧困勞動力享免費培訓
    「趙主任您好,北京農林科學院關於玉米種植、蔬菜大棚等課程都上線了,咱們受援地的貧困勞動力可以免費學習。」近日,內蒙古敖漢旗就業服務局培訓中心負責人,接到海澱區人力社保局職業能力建設科工作人員丁遐打來的電話。
  • 銅陵市扶貧開發局
    7.抓好貧困戶精準退出和貧困人口醫藥費合理報銷工作。結合2020年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全面開展大排查大規範,對信息系統中標註為「脫貧不享受政策」的脫貧戶進行核實,識別不準的予以清退。識別「脫貧不穩定戶」並進行標註,對貧困戶分戶子女信息進行採集錄入和統一管理。
  • ...辦: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不意味著扶貧工作結束 未來五年是「過渡期」
    會上,有記者提問,大量的扶貧資源投入還會持續多長時間?如果以後沒了這些資源的支持,脫貧人口會不會面臨較大的返貧風險?對此,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表示,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決定性成就,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集中了大量的資源,投入到貧困地區,解決了多少年來沒有解決但想要解決的問題。
  • 精準扶貧 - 政府信息公開 - 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網站
    ——扶貧力量不斷充實。扶貧攻堅合力逐步加強,形成了政府、市場、社會關注扶貧、參與扶貧、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為扶貧開發的實施增添了信心和決心。(二)金融扶貧工程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密切協作,進一步擴大扶貧資金來源渠道,充分發揮金融扶貧的重要作用。引導和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增加貧困地區信貸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