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卓琪
「我給你發個位置,你跟著導航上來就能看見。」「來了快坐!給你留好大桌子了。」25日端午節,天剛蒙蒙亮,位於濟南南部山區的花築·南山寂照民宿的老闆劉吉運就開始忙活起來。早在半月前,這裡的29間房就已全部訂滿,所以此時的繁忙,劉吉運是做好準備的。一天下來雖人不挨凳,電話幾乎沒斷過,但他心裡卻踏實、樂呵。
房間半月前就已訂滿
想吃炒雞得「預約」
25日早上5點半,劉吉運匆匆開車出門了。除了如往常一樣去鎮上買菜,村民家收山貨外,他還特意去地裡割了幾把艾草,摘了一筐桃子,準備送給即將入住的客人。「端午節得要吃粽子。」說著,劉吉運又折回買來了粽子,蜜棗的、八寶的,各種口味來點,怕顧客不合口,想的也周到。
採購了一圈,劉吉運回到民宿時天已大亮,此時顧客的早餐也開始陸續出鍋。雞蛋、蒸包、鹹菜、粥,地道樸實的農家飯加上專程買來的粽子,顧客吃的滿足,劉吉運也高興。早上8點,劉吉運在匆匆填了幾口飯後,就開始為中午訂餐做準備。妻子掌勺,他就在一旁打下手,擇菜、剁雞,哪需要人手劉吉運就補到哪裡,說是老闆,其實更像是後勤部長。
「我們端午節的房間半個月前就訂滿了,實在不好意思。」劉吉運擦了擦手上的水,接起電話解釋道。近一個星期,劉吉運沒少接到想要訂房的電話,由於房間早已排滿,他只能不好意思的回絕,讓顧客下次一定早點訂。「最早的顧客在五一期間就開始訂房了,還有的聽說假期沒房間了訂24日的,晚上下了班直接就趕過來住。」也正因為民宿的搶手,劉吉運的一天都可以用「閒不住」來形容。
上午10點半,劉吉運的電話也是一個接著一個。「一天下來百十個電話,百分之九十都是顧客打來的。」而這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離不開訂餐。「住宿的遊客基本都是一日三餐在店裡吃,一到飯點點餐的特別多,炒菜顧不過來,大桌子也不夠。」說著,劉吉運又收到了兩份訂單。「尤其是南山炒雞,幾乎每桌必點,我們都是現吃現殺,加上燉需要火候,人多了真得提前兩三天訂菜。」
「想吃頓他們家地道的炒雞,得預約!」看著老闆馬不停蹄的寫著菜單,一旁邊等待的顧客笑著說。
80%來的都是回頭客
既是客人亦是朋友
顧不上多聊,劉吉運就要先去把處理好的雞先做上,避免顧客久等。「一頓午飯能吃上十六七隻雞。」劉吉運玩笑著說,同行都是問要不要嘗嘗店裡的炒雞,而他卻給老顧客說,點的菜夠了炒雞要不就別點了。
上午11點,民宿最忙的時刻到來了。妻子廚房炒菜,兒子「前臺」點菜、記帳,劉吉運也不得閒,招呼客人、安排車位、燒水、上菜,整個餐廳隨處都是他的身影。「來,劉老師兒,這是我從家裡給你帶的茶葉,你嘗嘗怎麼樣。」看到眼前老顧客,劉吉運樂開了花,忙說客氣,一行人談笑著進了屋。
花築·南山寂照民宿從2018年5月試營業至今已有兩個年頭,在這期間劉吉運憑著他淳樸的性格和誠信經營的信條,收穫了良好的口碑,回頭客也是一波接一波。「來我們這的遊客大部分都是看到朋友圈或者朋友介紹過來,來了一次覺得不錯,之後就帶著朋友、家人一塊過來,久而久之都是回頭客,佔了得80%以上。」劉吉運一邊說著,一邊拿出手機翻看,許多顧客都已和他加了好友,要來就提前打聲招呼,訂房訂菜。「現在我和很多顧客都已經熟了,有時候他們來了會給我帶點茶葉、酒,但房錢飯錢一點也不少給,就像朋友一樣,來了捎點東西給你,也不圖啥。」
招呼完一桌,劉吉運趕忙拿來了袋子拾起了早上剛摘的大黃桃。「顧客想著我,我自然也不能怠慢人家。」於是劉吉運就準備了兩提山貨放在了一邊,「等走的時候,讓他們帶回去嘗嘗。」他總說,只有這樣真誠待人,不管多遠都會有顧客願意來。細數過去,十幾桌客人劉吉運幾乎每桌都能聊上兩句。
「太可惜了,訂晚了。」又是一桌老顧客想來住宿,卻發現房間已滿,只好中午在劉吉運這吃頓飯解饞。「我在旁邊酒店定好房間了,但是晚上還是來你這吃飯,給我準備個燒烤爐吧。」對話中,老顧客表示晚上還會再來。
在摸索中前行
不斷滿足顧客新需求
24日因為一場雨,劉吉運本以為會有很多遊客因此退房,心裡還有些忐忑,卻沒成想雨過天晴,氣溫適宜的端午節這天人氣爆棚,除了住宿的顧客外,還有很多慕名來就餐的,連院子裡原本乘涼的小石桌,也被暫時安排成了餐桌。這樣的情景,不禁讓劉吉運回想起了2016年民宿剛啟動那會兒。
「當時南山這邊幾乎沒有民宿,我也是從來沒聽說過。」據劉吉運回憶,2016年在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下,通過村裡的第一書記的幫扶,村集體有了20萬的產業扶貧資金。「那個時候想投資民宿,但大家都沒有概念,我也不懂,因此走了很多的彎路。」劉吉運說,最開始他的民宿都是由老房子改造的,並且只有客房,後來隨著顧客的增多,無處就餐、娛樂就成了問題。也是從那時花築·南山寂照民宿開始了一段漫長的改造之路。
在這期間,劉吉運一直在摸索中前行,顧客的建議就成了他最好的風向標。顧客感覺沒有地方就餐,就建餐廳,缺少娛樂項目,就創造娛樂項目。直到2018年5月份,經過一番話改造,花築·南山寂照民宿開始了試營業。
隨著這兩年不斷積攢的人氣,如今的花築·南山寂照已經步入了正軌。「現在我們有29間客房,可單戶租也可以單棟租,標間、大床房都有,裡面還有餐吧、酒吧等,最多可容納70人同時入住。」同時在這裡,顧客還可以體驗採摘、垂釣、登山、BBQ等等項目,內容豐富了,顧客自然也就多了。
下午1點左右,民宿前臺有幾名外地遊客正辦理入住,劉吉運熱情攀談著。與電話預定不同,他們是通過APP線上直接訂房。「今年我們正式入駐了攜程,這樣外地的遊客也能知道我們這裡。」除了擴大受眾外,這也是為了讓顧客及時掌握房源信息避免像之前一樣跑空,「有平臺擔保,顧客住的能更放心。」劉吉運說。
收入比去年增加一半
想用民宿帶動村脫貧
下午3點半,在送走了餐廳最後一位顧客後,劉吉運終於吃上了午飯,10分鐘的時間饅頭下肚,劉吉運也算是坐下來歇了會兒。緊接著他還要去幫著收拾餐盤,再去民宿區看看顧客有無需要的。
檢查完房間的消殺情況,已是下午四點半。走在石板路上,隨處可見劉吉運親手種植的花草和果蔬。「顧客看到了花心情也會好,果蔬也是天然沒打藥的可以免費吃。」由於疫情原因,花築·南山寂照民宿今年四月中旬才重新開張,但是劉吉運卻十分想的開,在這期間種花種菜,時刻等待著顧客的到來。「也正因為暫時停業,我才有更充足的時間提升民宿的環境,改造的更好。」
劉吉運常說,他們民宿地方雖小但是卻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有好山有好水,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遊客也越來越多。「現在日子一年比一年過的『亮堂』,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一半。」劉吉運表示,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們給民宿裡安了空調、電視,還打算再建設二期,增加三棟檔次高端些的民宿。
說到這裡劉吉運充滿了感謝,「政府扶持民宿,民宿也要帶動村脫貧。」據了解,每年民宿還都會把當年扶貧資金二十萬的百分之十,也就是五萬八千塊錢返還給村集體,村集體再把這些錢的大部分用於貧困戶的穩定脫貧。此外劉吉運還聘請了本村的村民在民宿幫忙,解決了就業難問題,也有了收入來源。
「現在村裡種地的少了,我們就包下村裡的25畝荒地,付租金給村民,在上面種果樹供遊客免費採摘。」同時,劉吉運還請了村裡三位貧困戶來幫忙照看,每人一年8000元工資,助他們脫貧。
下午5點,劉吉運又開始忙活起晚上的飯來,一天對於他來說忙碌卻也充實。「下一步我還想把水庫的水引上來,在民宿間流動,形成循環。」「停車場也得再改善一下」「外面的坡陡,我準備把它加寬。」劉吉運設想著,對於未來的民宿,他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