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具的各種「燒」

2021-01-20 盛禮典藏生活館

中文名  日本茶具

日文名  ティーセット

日本茶具


著名煎茶道「小川流」的創史人可進在其著作《飲茶說》一書中曾談到:「茶具無論新舊漢和重要在於可以活用。茶具的優劣要看是否起到了給茶提味的效果。茶具終究是一種消費品――充分利用它,然後使之自然消亡:這就是煎茶道的美學意識。」


涼爐


涼爐主要是用來煮水的。為了沏茶首先要有開水。因此涼爐自然就成了茶具之首。煎茶道講究"活火熟湯"。按照這個要求涼爐也被不斷改良,發展至今。同時還為了滿足隨處可以作茶這一要求,涼爐也不斷趨向於輕便,而且隨處可以點火燒水。

在煎茶道最盛行的時期,曾大量進口過中國的涼爐,並視為珍品。傳說其興起人就是江戶時代初期人士--- 隱元禪師。其中主要是用白泥製成的白泥涼爐潔淨高雅被人們愛用至今。照片上介紹的這個涼爐還配有荷葉形的蓋子,這是為了防止風把爐灰吹起。這種帶蓋子的涼爐並不普及,但是一般都不是日本造的。


茶杯


在日本,談到茶具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茶杯。由此可見茶杯在茶具中所佔的地位。人們第一次把欣賞煎茶道時首先為其茶杯之小和茶量之少而吃驚。追求小而精這一點在日本煎茶界早有共識。可以說,在當時是為了確立煎茶道的獨特的特徵。為什麼要使用小茶杯,各說不一。有人認為是使用了現成的酒杯,而有人則認為是受中國的工夫茶的影響。

茶道具


茶釜,就是茶事中燒水用的鍋、壺,在茶人的手中,創造出了千姿百態的藝術珍品。日本的蘆屋、天明、京都,是三大茶釜產地,"xx蘆屋""xx天明"名字的茶器,就是產自這兩個地方的名物。據說茶釜沒有兩個是完全重樣的,全部是手工製作,和勞斯車一樣。松永久秀的"平蜘蛛"就是非常名貴的茶釜。

茶入,是盛濃茶粉的小罐。茶事中要點兩種茶:濃茶與薄茶,前者濃稠如粥,後者濃度近似咖啡,其中濃茶是茶事的關鍵。因此茶入也是最為重要的茶道具之一。茶入最早來自於中國,據說是中國人盛放火藥的容器,也有說是中國人盛頭油用的(有名的"初花"茶入據說就是楊貴妃用過的油盒,)。茶入分為"唐物"和"和物",戰國時期,主要還是使用從中國少量進口的"唐物"茶入,因此十分珍貴,擁有一定級別的名唐物茶入,是武將身份和權勢的象徵。即使到了江戶幕府,茶入仍是地方大名與將軍家關係疏近的證明物。蓋只有德川一族或者譜代重臣,才有將軍下賜的名貴茶入也。

茶碗,顧名思義,喝茶的碗也。這是茶道具中品種最多、價值最高、最為考究的一種,甚至被作為所有茶道具的代稱。茶碗是陶製的,因此直接體現了日本陶器工藝的最高成就,非常著名的"樂窯"、"織部窯"、"志野窯"出產的茶碗,就是在名茶人的直接指導下,由能工巧匠生產出來的極品和物茶碗。除了和物茶碗外,茶碗的另外兩個重要來源是中國的天目山建安窯和高麗國。前者被稱為"天目茶碗",是茶道中最早使用的茶碗,十分名貴,但隨著利休等人逐漸將茶道引向樸拙自然,天目茶碗不再流行,現在已經極少使用。而高麗茶碗實際上就是高麗民間的飯碗,十分簡單粗糙,但在利休等大茶人眼裡,卻恰好體現茶道的本質,因此被大量的使用。高麗茶碗的代表是井戶茶碗。


除了茶釜、茶入和茶碗外,茶道具還有:

壁龕用: 掛軸、花入(插花瓶)、香盒

燒水用: 風爐、地爐、爐灰(墊在炭下起爐底作用的草墊子)

添炭用: 炭鬥(烏府)、羽帚、釜環(可裝卸的茶釜把)、火箸、釜墊(墊在釜下隔熱用的)、灰器(盛灰的)。

點茶用: 薄茶盒,茶勺,茶刷、清水罐,水注(就是帶嘴兒的水壺),水勺、水勺筒、釜蓋承、汙水罐、茶巾、絹巾、茶具架等等

林林總總數十種,涉及陶器、漆器、瓷器、竹器、木器、金屬器皿等等。可以說茶道具集中反映了日本手工業的總體成就。

從鎌倉至室町(1336—1573)時代,日本出現了著名的「六大古窯」:瀨戶、常滑、信樂、越前、丹波、備前,並成為當時各地的制陶中心。回顧其歷史珍品,從高貴的「瀨戶」、豪邁的「常滑」、質樸的「越前」、沉穩的「丹波」、活力的「信樂」,到堅固的「備前」,都凝聚著千年的泥土氣息與無數陶工的智慧與汗水。 

1、常滑燒 

「常滑燒」是六大古窯中資格最老、規模最大的窯,位於愛知縣知多半島西海岸常滑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在灰陶時代的平安末期,其主產品是罐和甕。鎌倉時代開始生產樸素且堅固的大型日用雜器,起初在燒制時全然不用釉料,技法被稱為「自然釉」燒製法。到了江戶時代,人們巧妙地利用當地陶土含鐵量多的特點燒制出了朱泥燒、白泥燒、火色燒等陶製品,奠定了現代陶製品的基礎。 

獨特之處:充分發揮陶土豐富優質的特性,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鐵分燒制出的紅色的朱泥,作為常滑燒的代表作而聞名天下。 



2、丹波燒 

十分有名的丹波燒,產自日本兵庫縣筱山市立杭地區,生產的陶器、炻器亦稱「立杭燒」。

起源於平安時代末期。桃山時代(1568—1603年)以前通常採用「穴窯」,穴窯時代「丹波燒」又稱為「小野原燒」,主要產品是貯藏米或水用的大型無釉陶缸陶甕以及粉碎穀物、豆類的擂缽,後期生產大型酒器以及桶、盆、盤等日常用品。

江戶初期進入階梯窯時代,稱為丹波燒或立杭燒。1978年被正式命名為「丹波立杭燒」。

獨特之處:16世紀引進朝鮮式腳踢式轆轤等製作陶瓷的新技術並傳承至今,使用含鐵量豐富的紅褐色陶土和被稱作「赤土部」的丹波燒獨特釉料。



3、瀨戶燒 

瀨戶窯是六古窯中唯一的釉陶正宗產地,也是受中國陶瓷文化影響較深的窯廠之一。起源年代於鎌倉時代,位於愛知縣瀨戶市。 

瀨戶的陶瓷業發端於鎌倉時期,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 ,加藤四郎作為道元禪師的隨從來到明州(寧波)天童寺,在中國學習了5年制陶技術,歸國後在尾張、瀨戶等地建窯。因當地不產松樹,遂將寧波的龍窯改造成不用松油作燃料也能達到高溫的「饅頭窯」, 成功燒出當時日本獨一無二的掛釉陶器,釉色豐富,器體堅實,幾乎不吸水,具有中國青瓷風採。 

獨特之處:其中瀨戶市的「赤津燒」被譽為日本六大代表性陶瓷之一。「赤津燒」陶瓷的特點是釉料色彩相當豐富,具有代表性的品種有「黃瀨戶」、「志野」、「織部」等。 


4、備前燒 

備前燒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位於岡山縣備前市一帶。由於集中於該市伊部地區,又名「伊部燒」。 

備前燒所使用的陶土取自於稻田裡的泥土,含有很高的鐵成分。因此陶器在1200攝氏度的高溫下連續燒幾天,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的顏色。因緻密度極高,又有「落地不碎」的美譽。 

獨特之處:它的特色在於不上釉、不繪彩,完全靠火炎和技巧來製作陶瓷。室町以後,隨機性釉色改變的「窯變」技術,成為備前燒的一絕。但19世紀後,人們喜歡色彩鮮豔、上了釉的陶瓷後,備前燒才漸漸被遺忘。 


5、越前燒 

越前燒歷史悠久,一般認為從平安時代就開始了製作,二戰後,著名的東方陶瓷學家小山富士夫等把越前燒列為「日本六大名窯」之一舉,並將之命名為「越前燒」。 

越前窯主要的燒制地點是福井縣丹生郡越前町的宮崎地區、織田地區,通常建在山坡的斜面上,呈隧道狀。以生產由薪灰形成所謂「自然釉」的陶罐和甕為主,成品多為茶褐色,與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獨特之處:越前燒的特點是古樸天然,形態厚重,表現為高溫燒制後,薪灰自由地流布在陶器表面,隨意,渾樸,帶著大地的特徵,這種自然釉擁有非常好的手感。 

6、信樂燒 

發端於12世紀後的近江國(滋賀縣)甲賀郡信樂鄉的信樂窯,受常滑窯的影響,燒制甕、罐和擂缽之類的中世紀陶器。到室町時代,為了適應茶道藝人的嗜好轉而發展茶陶,有「茶陶信樂」之稱。 

明治時期(1868—1911年),按照陶藝家藤原銕造的造型,生產各種陶塑狸(貉)工藝擺件。1951年,昭和天皇臨幸信樂町時,曾受到鋪天蓋地陶塑狸「歡迎」,天皇感動之餘,賦詩讚嘆,一時傳為佳話。從此,信樂窯的陶塑狸一夜成名,成為信樂燒的代名詞。 

獨特之處:信樂粘土屬於典型的玄武巖風化的一次粘土,原土顆粒較粗。正是各種粗細不同的粘土,造就了信樂陶多樣的面貌。 信樂燒」的特點可以用「緋紅色」、「自然釉」、「焦痕」、「雹眼」等來概括,這也是判斷其品質的標準。


此次日本之行,為大家探訪了日本不同地區的茶具,以下僅展示部分。


更多關於日本茶具的精品之選,歡迎找姑娘諮詢。

↓↓↓↓↓


 


相關焦點

  • 茶具太多分不清?圖解各種茶具的功能
    要想泡出一壺好茶,好的茶具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剛剛開始喝茶的朋友,看到那麼多五花八門的茶具肯定是摸不著頭腦,不知該怎麼選擇,茶具複雜多樣,有些是必備的,但是有些茶具一般情況下並不需要。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各種茶具的功能及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茶具。
  • 各種茶具的發展史
    各種茶具的發展史明、清時期,有影響的青花瓷器產地還有江西的吉安、樂平,廣東的潮州、揭陽、博羅,安溪,四川的會理,雲南的玉溪,福建的德化等地。青花瓷器不僅國內珍愛,而且遠銷國外,特別是日本,因「茶湯之祖」珠光氏特別喜愛這種茶具,後來青花茶具在日本又定名為「珠光青瓷」。
  • 微民俗 | 日本茶具
    日本茶道起源於中國,興盛於唐宋,衰於清朝。其程序複雜、禮法繁多,講究精心禪境。茶具是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對茶道器具極為講究,茶道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還有「和物」與唐物﹑高麗物之區別。戰國時代,就把來自中國的茶具視為寶物,如果獎賞給立功的武士一個茶罐,武士就會欣喜得如同獲得了一座城池。
  • 柴燒粗陶11頭茶具套裝 手工粗陶 中式泡茶壺陶瓷整套茶具禮盒裝
    人類一開始只知燒制低溫的陶,後來才慢慢學會燒至高溫的瓷。"陶",廣義的是指所有的陶瓷, 也就是指所有黏土或黏土混合物經成形、燒制而成的各種製品。"瓷",是指較高溫燒成的製品。通常習慣上的分法是指坯體含氧化鐵成分較高,成暗紅色狀,燒成溫度在1250℃以下者為陶。坯體含氧化鐵成分較少,呈白色狀,燒成溫度在1250℃以上下者為瓷。
  • 日本原產美濃燒 │ 好的餐具茶具,新年小確幸
    而至於美濃燒本身,不必多說,1300多年來作為人們廣泛使用並且喜愛的器具,是每個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次新增了一堆美濃燒茶具,小杯小碟什麼的,風格是比較精緻和怎麼說呢。。。。比較女人那種。本期這一堆都為日本原產,不是某寶那些國內產的日式哈。
  • 茶具紫砂壺分類
    ,而色精一燒就氧化,所以灌漿壺說是水泥壺也可以。這是比較典型的陶執壺今天日本非常流行我們今天用的非常流行的茶具基本上都是執壺而不用提梁壺,這有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一些文人雅士覺得提梁壺等級低上不了臺面,今天也是這樣認為的。
  • 日本古茶具:博物館裡的茶道軌跡
    這些古代茶具,基本存放於私人美術館和博物館中,所以要想在日本一次看完珍貴的茶具文物,幾乎完全不可能,主要是因為私人博物館開放時間不確定,並且也沒有規律可循,全看管理者的安排。但日本的眾多博物館中的古代茶具,是我們尋訪茶道發展道路的重要佐證,所以還是儘量去開放的博物館參觀了一批珍稀茶具,包括難得一見的曜變天目。
  • 日本人喝茶嗎,他們用茶具喝茶嗎?
    其實不只是中國如此,在日本飲茶同樣受人們的喜愛。日本人喝茶自然也要用茶具,日本茶具種類極其繁多,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茶具的種類單一,陶瓷器、漆器、鐵器、銅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陳設架、茶爐,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稱為茶具,但日本人常說的茶具則專指飲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壺、茶入、花入(插花的壺或筒)、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
  • 2020功夫茶具,整套茶具推薦指南
    茶喝得簡單些,自在些,舒服些,心生愉悅,愉悅了禪在道在,當然茶好才是真的好,好茶也要茶具好。1基礎茶具 我們使用頻率高的幾個茶具茶壺/蓋碗:主要用於泡茶。(我喜歡用茶壺,蓋碗易燙手)公道杯(茶海):用於均勻茶湯、分茶。品茗杯:用於喝茶。茶漏(茶濾):用於過濾茶渣茶盤:用於成放茶具、排水。
  • 京都清水燒可愛又有趣,日本旅行最佳伴手禮
    京都,可能是最能代表傳統日本文化的地方了。在通往清水寺的路上會經過朝日堂,這個售賣瓷器的小館不僅是一個店鋪,更像一個日本手工藝的博物館,瓷器、布藝、繪畫都可以在這裡看見。走入後院還可以俯瞰京都老城的風景,沿著石階往下走會來到美器工坊,還可以進行陶芸體驗。
  • 觀天下 | 仁清茶具裡的人性折射
    日本人最喜愛的五種茶碗名品中,「京燒茶碗」創燒的時代距離今天最近。他憑藉職業敏感力,將蒔繪應用於陶器,燒制出能反映江戶時代初期氣息的的茶碗、茶壺等茶具和用於裝飾茶室的「三具足」:香爐(包括香盒)、燭臺和花瓶,其美學範式與我們今日經常接觸到的日本茶具已經相去不遠了。
  • 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具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具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漢王褒《僮約》中的「烹茶盡具」記載,意思是說烹茶前要將各種茶具洗淨備用。《茶經》中,陸羽把採制所用的工具稱為茶具,把燒茶泡茶的器具稱為茶器,並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而究其大類,可分為壺、碗、盞、杯「四大器」。現代人所說的茶具,更多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茶具的產生與我國喝茶歷史有關。
  • 【東西】居家使用的正宗日式茶具是怎樣的?
    今天娜娜要來給大家普及一下一套有日本特色居家常用茶具是怎樣的。首先,娜娜老溼要告訴大家,所謂有日本特色的居家茶具都是從日本的茶道演化而來的。這個是廢話,因為中國也是一樣的。日本的茶道也是從中國傳過來的。說起日本茶道,那簡直就是一個深坑啊,怎麼填都填不完,不僅僅禮儀繁瑣,而且流派眾多,其實主流日本茶道是抹茶,但常用的茶具卻來自另外一種流派:煎茶。
  • 日本文化|日式茶道的十種茶具
    日本,這個簡素到極致,又帶著超複雜符號系統的國度,以四季為審美準則,
  • 陶瓷茶具的種類及特點 茶具分類介紹
    茶具分類介紹茶具一般是陶器和瓷器,但類型也不相同,景德鎮的茶杯製造商今天說,一般陶器和瓷器的茶具分類。陶瓷茶具的種類及特點一、白瓷陶瓷茶具景德鎮的白瓷茶具最為著名,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陶瓷茶具也各有特點。早在唐代,「假玉器」就被稱為白瓷。
  • 日本陶瓷的發源地有田燒,原來也受中國景德陶瓷技術的影響很深
    有田燒自16世紀中期在豐臣秀吉攻打朝鮮的時候,從朝鮮帶回制陶匠人李參平,現在被尊為有田燒鼻祖。李參平發現有田周圍有大量的適合燒制陶器的白瓷礦,這種白瓷泥細膩隔離性好適合燒制陶器,有田燒由此發展起來成為日本陶瓷的發源地。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史上空前流行茶會的時代。據說茶道成立在室町幕府後期,由村田珠光創始。除了知名的茶具本身已具備相當的價值,在織田信長用茶具做為給家臣的獎賞之後,進而使茶具身居美術價值,甚至和武將地位掛鈎,使得茶具成為當時不可忽視的貴重品。正因為如此,戰國武將留下了許多與茶具相關的悲喜劇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瀧川一益。隴川在討伐武田家之後,因功獲頒上野國的領地與關東管領的官職,然而他卻嘆息說寧可拿到名茶具「小茄子」。
  • 日本茶具受追捧 收藏價值何在?
    近些年來,日本的茶具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內收藏愛好者的追崇,其身價也是與日俱增。
  • 宋朝傳統茶具—星空碗,「超前」文物,被日本奪去,成國之重寶!
    宋朝傳統茶具—星空碗,「超前」文物,被日本奪去,成國之重寶!。中國是飲茶大國,也是產茶大國,自然也是茶器大國,遠在中國的宋代就有一種茶器完美的顛覆了傳統的所有茶具,它猶如夜空中最閃亮的星照耀了整個宇宙,此物便是傳說中的南宋《天下第一碗曜變天目盞》,來,咱先上幾張照片給大家過過目。曜變天目盞又被後人稱之為碗中宇宙,仿佛有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
  •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我們都知道,日本人一直以自己的文化傳承千年為榮,但是卻對於自己的文化其實大多數來源於中國感到難以啟齒,並且認為大多數文化都是他們自己原創,但是中國考古發現卻屢次打臉,比如,日本人挖出繩文時代的建築物,認為是自己原創,但是中國南方的明堂卻證明很可能是日本傳統建築神社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