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2021-01-14 創史人

導讀: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創史人」,今天筆者將繼續帶領大家,走進中國考古發現最新現場,見證中國歷史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一直以自己的文化傳承千年為榮,但是卻對於自己的文化其實大多數來源於中國感到難以啟齒,並且認為大多數文化都是他們自己原創,但是中國考古發現卻屢次打臉,比如,日本人挖出繩文時代的建築物,認為是自己原創,但是中國南方的明堂卻證明很可能是日本傳統建築神社的源頭。

再者,日本文化中的服飾文化,甚至於音樂,舞蹈,美食這些最基本的元素,其實都來自中國,更有學者稱日本文化為一種洋蔥頭文化,看起來十分豐富,實際上卻什麼都沒有,當然這些只是偏激的說法,實際上日本古代和中國古代的文化交流一直十分頻繁,這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綜合國力的強盛。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

1987年,中國考古隊在陝西寶雞意外的發現了盛唐地宮,這就是唐代著名寺廟——法門寺的地宮,可以說這座地宮當中應有盡有,又很多著名的文物,比如釋迦牟尼的佛骨舍利,這在世間都是罕見的文物,除此之外,法門寺地宮地下金碧輝煌,體現出了盛唐非凡的瑰麗和大氣。

除了佛骨和地宮本身,地宮內部埋藏的金銀器就有將近120多件,這應該是唐代的皇帝為了迎接佛骨的到來,特地奉獻的,這些文物都體現出盛唐時期,中國器物文明的精妙絕倫,唐代在中國歷史上算是最不拘泥於形式的朝代,唐代的器物很多都有仿造印度或者胡人器物的構思,體現出盛唐包容,開放的氣度。

出土世界最早茶具

值得一提的是,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一套世界最早的茶具,這套國寶茶具做工精美,有一些顯得十分的華麗,而大部分則顯示出很樸素的質地,應該是唐代把喝茶和佛教結合在一起的結果,中國是最早喝茶的國家,茶葉基本上可以說是中國最具有代表特色的飲料,後來中原地區的茶葉愛好也滲透給了藏族同胞,茶馬古道因此繁榮。

到了近代,紅茶因為英國人而風行歐洲,成為歐洲人對於中國的一種印象,實際上中國古代的茶葉也經歷過很多變化,比如唐宋尤其喜愛新鮮的茶葉,但是明代以後卻開始盛行曬乾後的發酵茶,所以唐代的茶具和今天的茶具還是有很多的區別的。

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另外,這套茶具最大的特點,就是像日本茶具,之所以為什麼會那麼相似,這是因為日本茶道其實完全傳自中國,這也證明了日本茶道源自中國,雖然日本人一直強調自己的文化具有獨特性,但是事實上,日本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太過深遠,根本無法驅除。

然而,筆者還是想說一句:國人還是不應該因此而沾沾自喜,中國沒有茶道,其實不是因為中國文化失傳,也不是因為中國文化進步而退化掉一些東西,日本茶道本質上和任何時代的中國茶道都是有區別的,我們都知道日本茶道規則繁複,如果喝過茶道都知道,日本人甚至在喝茶前還有個欣賞茶杯的過程,某種意義上,日本茶道是儀式,而不是中國意義上的喝茶,所以,日本茶道源自中國,但是屬於日本,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古建築的藻井很可能來源於印度,甚至於很多建築基座——須彌座的形式都受到印度影響,中國古代的節日諸如盂蘭盆節,都是外國的東西,並非源自本國,難道我們就應該說這些東西不屬於中國,這些東西早就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用來傳承,用來發揚的,而不是用來炫富的!

好了, 本期就到這,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百家號「創史人」,下期更精彩!

單選|我們應不應該抱有把別國文化當做電冰箱的心態?

相關焦點

  • 日本古茶具:博物館裡的茶道軌跡
    但日本的眾多博物館中的古代茶具,是我們尋訪茶道發展道路的重要佐證,所以還是儘量去開放的博物館參觀了一批珍稀茶具,包括難得一見的曜變天目。目前國內尚未發現完整的曜變天目碗,而號稱已經能做出曜變效果的仿製品,都和真正的曜變差別很大,這也是日本的「曜變三絕碗」格外受陶瓷界重視的原因。中國的陶瓷學者葉喆民在他的《中國陶瓷史》中說,據他所知,當下考古挖掘所發現的碎片,很多號稱是曜變碎片,雖然有色彩變化,但是能不能稱為曜變還難說。
  • 茶文化與中國陶瓷茶具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同時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制瓷歷史,陶瓷藝術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演變,以物態的面貌呈現著文明的發展歷程。其中陶瓷茶具在我國的陶瓷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載的不僅僅是一種手工技藝,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部縮小了的陶瓷文化發展史,又是歷代審美文化的一個絕佳載體。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及利用茶樹的國家,而且還在漫長的茶葉利用進程中產生了獨特的茶文化。我國古代的茶文化經歷唐宋發展到明清,已經達到非常成熟的程度。中國的茶文化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華,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禪悟境界,融匯成中國茶道的基本格調與風貌。中國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時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通過茶事活動,引導個人在凝心品飲美的享受過程中完成品格修養,實現和諧安樂之道,是中國茶道的核心。
  • 帶你認識真正的日本茶道
    說起茶的起源,一定會追溯到中國。古人說:「百姓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曲茶」。茶葉最早發源於中國,而中國人對茶的喜愛也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當然日本對現代茶文化的發展也是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的。那麼中日兩國的茶文化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呢?聽小編給你講講吧!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摘要]日本飲茶之風已興起七百多年,才由村田珠光從中悟出『道』來。至千利休時,日本茶道的體系始告完成。中國沒有日本的那種茶道,中國自唐以來,即稱「茶為食物,無異米鹽」。千利休說:「茶道的技法以臺子技法為中心,其諸事的規則、法度有成千上萬種,茶道界的先人們在學習茶道時,主要是熟記、掌握這些規則。並且將此作為學習茶道的目的」(《南方錄》)。從千利休那裡流傳下來並漸趨定型的日本茶道,在茶室建築、茶具、烹點技法、服飾、動作乃至應對語言等方面,無不規定得很細緻。
  • 中國茶與日本茶:誰更講究?真正區別在哪裡?
    中國和日本,都有喝茶的傳統。一,中國茶和日本茶的來源中國茶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嘗百草。據傳說,神農嘗百草常有中毒現象,中毒後用茶葉解毒,這個傳說裡「茶」是作為服用藥品存在的。先有「荼」這一類苦菜,後發現了同有苦味的「茶」,因為苦味相同而同用一個「荼」字。直到唐代陸羽才從「荼」字中減一筆變成了「茶」字。所以後人以為「茶」起源於唐代。日本茶的歷史要晚於中國。據文獻記載,在公元729年,聖武天皇在奈良御殿上向百僧賜茶,茶是隨著遣唐使進入日本的。公元801年,日本的最澄和尚攜茶種回到日本,種植在比睿山。茶後來成為日本貴族僧侶嗜好的飲品。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千宗室也曾經撰文論證過中國的《茶經》對日本茶道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但是我們接觸過中國的茶文化後,再去比較一下日本的茶文化,就會發現兩者的差異簡直太大了,如果是同一種起源,又或有傳承關係,那麼為何產生了這種天差地別呢?
  • 知道「中國」兩字最早出自哪裡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就有答案
    寶雞——中國的青銅器之鄉,這裡以窖藏青銅器眾多而出名。在寶雞市的青銅器博物院裡,其第一展廳就通過大量窖藏出土青銅器的展示,展現寶雞青銅器之盛。這座展廳面積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260件。從大約4000多年前直到秦漢時期,我國都在廣泛使用青銅器製品,尤其以周代的青銅器最精美,而寶雞作為三千多年前周人的故土,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也是不足為奇的、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收藏中,最重要、最傳奇的藏品非何尊莫屬。這是件1963年出土於寶雞一處民宅後院的「破玩意」,因代為保管的村民不明白文物價值甚至將它棄於廢品收購站。
  • 日本文化|日式茶道的十種茶具
    茶道在日本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除了飲茶時的行為禮儀之外,茶道的藝術還延伸到茶室的邊邊角角。茶室中各種茶具,不僅為茶道愛好者所愛,在收藏家眼裡也是炙手可熱的寶貝。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在日本茶室裡的,十種常見的茶具。
  • 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在日本茶道包含著多少中國文化?
    即為"茶道",從廣義上講這種茶道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深刻的飲食文化。但是它又不僅僅如此,在"飲茶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它逐漸與中國的儒、釋、道三家產生融合,吸收了他們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慢慢的"茶道"文化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 各種茶具的發展史
    各種茶具的發展史明、清時期,有影響的青花瓷器產地還有江西的吉安、樂平,廣東的潮州、揭陽、博羅,安溪,四川的會理,雲南的玉溪,福建的德化等地。青花瓷器不僅國內珍愛,而且遠銷國外,特別是日本,因「茶湯之祖」珠光氏特別喜愛這種茶具,後來青花茶具在日本又定名為「珠光青瓷」。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史上空前流行茶會的時代。據說茶道成立在室町幕府後期,由村田珠光創始。九十九發茄子儘管織田信長把家臣訓練成迷戀茶道的「瘋子」,但其實織田信長本人也相當喜愛茶道與茶具。
  •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內部刻「中國」二字,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而陝西寶雞被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作為周秦王朝發祥地,迄今為止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數不勝數,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今天我要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村民賣到廢品收購站的東西,後來竟然是國寶。事情回到1963年6月,陝西寶雞賈村鎮村民陳堆因老屋住不下,於是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而院子的後面就是土崖。
  • 日本茶具的各種「燒」
    著名煎茶道「小川流」的創史人可進在其著作《飲茶說》一書中曾談到:「茶具無論新舊漢和重要在於可以活用。茶具的優劣要看是否起到了給茶提味的效果。茶具終究是一種消費品――充分利用它,然後使之自然消亡:這就是煎茶道的美學意識。」涼爐涼爐主要是用來煮水的。為了沏茶首先要有開水。因此涼爐自然就成了茶具之首。煎茶道講究"活火熟湯"。按照這個要求涼爐也被不斷改良,發展至今。
  • 法門寺國寶,唐代金銀器,世界最早的陀螺儀,比歐洲早10個世紀
    陝西寶雞法門寺珍寶圖賞:【鎏金雙蛾紋銀香囊】唐僖宗供奉,直徑12.8cm,鏈長24.5cm,重547克,為存世唐代香囊中迄今發現最大的一枚,香囊囊蓋、囊身各作半球狀,上下對稱,以子母口相扣合,一側以鉸鏈連接,另一側則以勾環相連。香囊兩件,均為鎏金銀質,一大一小。
  • 盛唐宮廷失傳刺繡針法重現西安
    要不是1987年法門寺地宮的勘探,「蹙金繡」這一世界頂級刺繡方法可能就永遠存在於文字和後世人們的想像中了。 武則天等皇帝供奉於法門寺地宮的蹙金繡實物出土共五件,分別是絳紅羅地蹙金繡袈裟、拜墊、襽(lán,同襴,古代一種上下衣相連的服裝)、半臂、案裙,是為捧真身菩薩特製的微形衣物,也是地宮內保存最完好的絲綢織物。
  • 山西古寺出土一座神秘地宮,一個蝴蝶結難倒4國專家,至今無人能解開
    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佛教已經成為了影響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與伊斯蘭教、基督教並列其中。 跟後面兩大宗教相比,佛教的影響範圍主要在世界的東方,其中就包括偌大的中國。
  • 法門寺地宮意外被發現,出土一文物,揭開武則天真正愛的人是誰
    起初因為發現了火骨舍利而眾所周知。史料中也有關於法門史的記載,唐朝法門史迎來鼎盛時期,當時成為黃家寺,地位突出。這裡曾開過7次塔,引進佛骨,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法律文史》原名「雅育王塔」,後唐高祖李淵被修改為賢明。
  • 盛唐蹙金繡
    ▲唐代蹙金繡服飾活化藝術品細節要不是1987年法門寺地宮的勘探,「蹙金繡」這一世界頂級刺繡方法可能就永遠存在於文字和後世人們的想像中了。武則天等皇帝供奉於法門寺地宮的蹙金繡實物出土共五件,分別是絳紅羅地蹙金繡袈裟、拜墊、襽(lán,同襴,古代一種上下衣相連的服裝)、半臂、案裙,是為捧真身菩薩特製的微形衣物,也是地宮內保存最完好的絲綢織物。
  • 微民俗 | 日本茶具
    日本茶道起源於中國,興盛於唐宋,衰於清朝。其程序複雜、禮法繁多,講究精心禪境。茶具是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對茶道器具極為講究,茶道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還有「和物」與唐物﹑高麗物之區別。戰國時代,就把來自中國的茶具視為寶物,如果獎賞給立功的武士一個茶罐,武士就會欣喜得如同獲得了一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