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中肌

2021-02-12 疼痛醫學分享交流平臺

點擊關注---每日壹文---傳送知識!本微信公眾號宗旨:傳播知識-傳遞正能量!

優盤和平板電腦版本講課-操作視頻資料

以下內容來自網絡,觀點並不代表本平臺認可,在此發表只為大家學習交流!平臺不負責解釋。

                                                                                                             

概述

主要的功能是:在固定時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內旋;後部使大腿伸和外旋,這兩塊肌肉是我們平時生活中走路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勢的重要肌肉。

原理:在走路時,保持軀幹正直,髖相對固定,在提腿跨步時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縮抬高。

鍛鍊的基本動作:如站立側踢腿,側臥負重踢腿,可以發展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力量。

臀中肌症候群

為發生於臀中肌的肌筋膜炎,臀中肌位於髂骨翼外側,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後1/3肌束為羽翼狀,在下端集中成短健止於大轉子外面及其後上角,為主要的髖關節外展肌,並參與外旋及伸髖關節。站立時可穩定骨盆,從而穩定軀幹,特別在步行中單是著地期尤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軀幹活動如彎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產生勞損,尤其是突然改變體位時,更易損傷。臨床表現為腰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動時皆痛,勞累、陰涼時加重,有一半的患者感到大腿擴散痛,少數可感小腿不適,有的患者感到肢體麻、冷和蟻走感,症狀為慢性發作。體檢時,可發現臀中肌有壓痛點,可有痛性筋束,壓痛點可為一個或多個,可在臀中肌前、中、後部出現。按壓激痛點時可出現局部及擴散區痛,直腿抬高時患側可出現臀部及大腿痛,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臀中肌症候群影像學表現

患者女,41歲,左側臀部疼痛1個月餘,加重伴活動障礙2d,體檢時,在臀中肌肌腹部及大轉子區有明顯壓痛,並可捫及條索樣物,直腿抬高試驗陽性。CT檢查示左股骨大轉子外上方出現點、條狀鈣化灶,後行MRI檢查示左臀中肌形態增粗,呈明顯長T2異常信號,增強掃描出現斑片狀明顯異常強化,擴散張量成像示左臀中肌FA值、ADC值均較對側升高。患者口服活血化瘀藥物並行理療10 d後症狀明顯好轉,複查MR示左臀中肌病變明顯好轉。臀中肌起於髂嵴外側,止於股骨大轉子,在日常活動中如行走、下蹲、彎腰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容易受到反覆的應力牽拉從而引起該處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反應,產生相應疼痛症狀,即稱臀中肌症候群,女性相對多見。由於系慢性勞損所致,肌肉走行區尤其股骨大轉子旁常出現鈣化,MRI可敏感顯示臀中肌肌肉水腫改變,脂肪抑制序列尤為明顯。本病例增強掃描後患側臀中肌明顯強化,可能與炎性介質釋放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環改變有關。DTI可從微觀上通過水分子擴散的方向和程度反映肌肉的更多信息,本病例患側臀中肌因水腫導致細胞外間隙增寬,故ADC值升高;以往研究表明,肌肉損傷後由於肌纖維的損傷、撕裂其FA值會降低,而本例患者患側臀中肌FA值較對側升高,推測是因為臀中肌症候群並非明顯外傷所致,未發生肌纖維的斷裂,僅出現了無菌性炎性水腫所致,所以DTI對肌肉的病變可起到一定的鑑別作用。近年來臀中肌症候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若認識不足,易誤診為其他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症候群等,從而延誤治療,影像學檢查特別是MRI檢查可敏感反映肌肉的形態學及功能學方面的信息,是診斷臀中肌症候群的重要手段。

老年全髖置換者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訓練

臀大肌、臀中肌的生物力學作用髖關節是身體重力和外展肌的作用支點,它們之間的動力平衡對維持骨盆水平位置及正常行走步態起著關鍵作用。由於股骨頭中心到臀中肌力臂矩較其身體重心的距離為短,臀中肌在維持骨盆平衡中處於劣勢。有試驗證實,當單腿站立時,站立腿臀中肌所承擔的負荷是體質量的2.5倍。在股骨偏心距最適宜的情況下,保持臀中肌肌力,髖關節獲得最大外展功能,最小的關節面應力對股骨假體及與骨交界面間產生最小的軸向力矩和內翻應力,對髖臼杯的作用力量也能顯著減少,延長襯墊壽命,臀中肌在髖關節功能恢復中起到重要作用,使用較小的外展肌肌力即可平衡骨盆,改善行走時的步態,減少發生Trendelenburg陽性徵的機會。股骨偏心距每增加10mm,可減少外展肌用力10%;對髖臼杯的作用力量也減少了10%,在股骨偏心距不變的情況下,增強臀中肌力,可以改善周圍軟組織張力,使髖關節更加穩定。臀大肌起點固定時,拉力方向是由前外下向後內上,使髖關節後伸並稍外旋。止點固定時,拉力方向由後內上向前外下,使軀幹和骨盆向後傾斜,維持直立姿勢,增強臀大肌肌力對維持站立姿勢,減輕腰背肌的負荷,穩定骨盆和髖關節有著重要意義。

臀中肌,臀大肌在步態和維持關節穩定的作用步行能力的恢復對THA後的老年患者有著重要意義,其表現為:①患者置換後早期離床下地,可有效避免併發症的發生。②行走能力的逐漸恢復,擴大了老年患者的活動範圍,提高了生活質量。③正確的行走步態,避免了腰背肌的代償性活動,減輕了脊柱與腰背肌的負擔。正常人在步行時為了減少能量的消耗,身體各部位要儘量維持正常活動範圍的運動,減少重心移動[15],而臀大肌、臀中肌肌力是恢復行走功能的關鍵。臀大肌為下肢最大的肌肉,在人站立,行走中起重要作用。首先,在行走的支撐期,臀大肌具有穩定骨盆的作用,臀大肌無力,骨盆就會後傾,重心前移,出現臀大肌步態;其次,在步行中,臀大肌與腓腸肌,股四頭肌協同向加速的功能,臀大肌無力,必定伸髖無力,患者常表現為足在地面蹭著行走,形成託拉步態。人在行走中重心要上下移動,形成一個正弦波,移動的範圍約為2.5cm,保持這種正常移動範圍的正是臀中肌。臀中肌無力,那麼無力側在支撐期,骨盆就會向對側傾斜,就會出現臀中肌步態;另外,臀中肌無力還會增加髖關節關節作用力,導致假體間聚乙烯襯墊的磨損,從而降低了假體的使用壽命,患者行走時會出現疼痛。本文目的就是通過有針對性的加強臀大肌,臀中肌的訓練,觀察THA後患者功能恢復狀況,THA後Harris評定中,訓練組在關節疼痛,功能得分高於對照組(P<0.05),隨訪結果顯示,訓練組行走功能恢復好,30例患者均未出現跛行與行走疼痛。這表明從置換後早期就重視臀大肌、臀中肌的訓練,對患者的行走功能恢復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就顯得更為重要。

相關焦點

  • 臀中肌 臀小肌
    臀中肌起於髂嵴緣下兩橫指,髂前上棘到髂後上棘的弧形線上,它覆蓋了整個髂骨翼的外側,它位於臀部外側面的淺層,向下呈貝殼樣附著於股骨大轉子的外側面,我們常把它均勻的分為前中後三束進行論述。臀小肌臀小肌位於臀中肌的深面,在臀部的後外側,它起於髂嵴緣到股骨大轉子連線的中上1/3的弧形線上,它如貝殼樣止於股骨大轉子前面。臀中肌和臀小肌都位於髂骨翼的外側,都形如扇貝,都止於股骨大轉子,我們根據它們的解剖和相同的功能把它們分為三束,統一論述。
  • 論臀中肌、臀小肌的重要性
    臀小肌臀中肌雖然是短小的肌肉,但是其有著重要的功能,我們很多人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臀大肌上,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臀中肌、臀小肌的功能解剖
  • 腰痛肌原來是這塊肌(臀中肌)
    3、走路呈Trdenlenburg步態  骨盆的穩定在我們的行走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們眾所周知的是臀中肌是我們的骨盆穩定肌,其實對側的腰方肌是和該側的臀中肌起到一起維持骨盆穩定的作用。而很多人由於長時間座位或者很少做外展動作,我們的穩定肌臀中肌肌力就會減弱,導致對側腰方肌過度收縮從而出現損傷。
  • 臀中肌的功能解剖
    臀中肌解剖位置臀中肌功能臀中肌主要作用於步態周期,特別是在開始接觸地面和步態周期的支撐中期階段。臀中肌負責保持骨盆的姿勢。臀中肌的力量控制可能是實現高效的跑步生物力學模式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臀中肌部分負責作用於下肢的穩定機制,這也將有助於下肢各部分的排列的一致性。患者繼續進行步態循環並進入支撐期。
  • 臀中肌引起的問題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對臀中肌的認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的地方請批評指正謝謝。臀中肌位於人體的臀部,講的俗一點就是在屁股上,用醫學術語講《髂骨的背面》,臀中肌前上部位於皮和闊筋膜張肌下面,後下部位於臀大肌的深面,這時臀大肌的前緣和闊筋膜張肌的後緣與髂嵴緣會出現一個「三角形    」這個三角形的深面就是臀中肌,這個位置臀中肌的上面被闊筋膜所覆蓋。
  • 臀中肌勞損
    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的活動如行走、下蹲、彎腰等動作,臀中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日久容易損傷,出現局部肌肉的攣縮、結疤和粘連,使活動受限
  • 臀中肌應用解剖
    臀中肌前上部位於皮下,後下部位於臀大肌的下面,為扇形闊肌,其前方為闊筋膜張肌,後方為梨狀肌,全肌呈扇形。起自臀前線以上,臀後線以前的髂骨背面,髂嵴外唇,止於股骨大轉子尖端的上面和外側面。       臀中肌整個肌肉收縮可使大腿外展;在一腿負重時,對固定髖關節起重要作用。當大腿被固定時,則使骨盆側傾;受臀上神經(L4~S1)支配。.
  • 下背痛的元兇可能是臀中肌?教您幾招預防臀中肌勞損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針對骨盆問題、髖關節穩定、膝痛、踝關節扭傷等的康復訓練中都會見到臀中肌的影子。在《觸發點療法》一書中也提到:臀中肌在所有可能導致下背部疼痛的肌肉中位列榜首。可見,臀中肌是多麼的重要。
  • 臀中肌訓練
    接著上一期的內容,我們今天講一下關於臀中肌的訓練方法。肌肉的訓練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牽伸,第二類是肌肉收縮的訓練。首先我們講一下怎麼牽伸臀中肌。之前已經講過臀中肌的相關解剖,對於牽伸,主要是把起止點距離拉長。臀中肌的牽伸,我們可以分為前束和後束牽伸。
  • 臀中肌,美腿翹臀的關鍵!
    前不久,我講了講如何找到你的臀大肌,以及臀大肌的高效訓練方法↓我們知道,臀部除了臀大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臀中肌:如果說,臀大肌決定了你臀部的整體圍度和飽滿度;那臀中肌,就是你臀部挺翹、視覺顯腿長的關鍵了!所以今天,就來講翹臀的重點——臀中肌!—— 你為什麼要練臀中肌?
  • 臀型不美麗,請練臀中肌!
    先來了解一下臀中肌?臀中肌位於臀大肌的深層,起於髂嵴外側,止於股骨大轉子,為羽狀肌。:臀中肌在收縮時能外展和內旋大腿,是髖部主要的外展肌之一。單腳站立時,臀中肌能夠保證骨盆在水平方面的穩定,對於維持人們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功能,關係極大。臀中肌是深層肌肉,在跑動過程中,它的主要作用起穩定作用,在腳觸地的過程中,它可以緩衝骨盆向異側下方運動的力量。這種對骨盆運動的反做用力可以防止髖部的過度搖晃。
  • 如何高效訓練臀中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臀中肌 主要的功能是臀中肌起點:起於髂骨翼外面。止點:止於股骨大轉子。臀小肌起點:起於髂骨翼外面。臀中肌、臀小肌起止點一致,因此將臀中、臀小肌的功能合併在一起進行敘述。臀中肌臀小肌絕大部分的肌肉纖維均位於髖關節的外側,因此其圍繞著髖關節這個軸的功能就呼之欲出了。近固定時,使大腿外展。
  • 鍛鍊臀中肌是讓臀形更飽滿?不,臀中肌對健康的意義比外形更重要
    那麼對於一些有經驗的朋友們來講,他們知道在練臀之時不能總是鍛鍊臀大肌來達到翹臀的目的,還要鍛鍊臀中肌來達到修飾臀部兩側的目的,從而讓臀部變翹變飽滿。但是,我們應該知道,鍛鍊臀中肌的目的可不僅僅是讓臀部形態變得好看,它的還有著更為強大的功能。從功能上來看,臀中肌主要負責髖外展與外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臀小肌也會起到輔助作用。
  • 練臀要練臀中肌?看完你就明白!
    鍛鍊臀中肌的好處臀中肌是負責你髖關節動作的重要肌群,常練臀中肌可以提高你髖關節的旋轉能力,另外它還可以提高臀部以及骨盆的穩定性。如今年輕人常常久坐,這會是臀部肌肉失去活力甚至萎縮,通過鍛鍊臀中肌可以增強臀部、膝蓋、腰背部的供能,甚至減緩腰背部的疼痛臀中肌的位置在哪
  • 為什麼說臀中肌,是臀肌中的戰鬥肌?該如何鍛鍊?
    相信大家都知道,臀部最主要的肌群就是臀大肌,而除了臀大肌之外還有兩個小的肌群分別是臀中肌和臀小肌,可能很多人對這兩個肌群都不太重視,畢竟練臀的動作和練腿的動作很多時候是一起的。何必多此一舉刻意去練一塊像臀中肌這種非常小的肌群呢?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 下肢肌肉傳導疼痛-臀中肌
    臀中肌的主要功能是外展髖關節,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做髖關節外展的活動,因為我們路不像螃蟹那樣橫著行路的。但是,我們平時 的站立,走路,臀中肌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穩定骨盆不要歪向對側。當我們單腿站立或走路的單腿支撐時,臀中肌就要發揮它的穩定作用了。臀中肌短縮,會引起什麼樣的症狀呢?
  • 臀部疼痛|梨狀肌與臀中肌的故事
    臀中肌起於髂骨翼外面,止點於股骨大轉子,臀中肌後部位於臀大肌深層,為羽狀肌。臀中肌:由臀上神經(L4~S1)支配。在人體站立時可穩定骨盆,從而穩定軀幹。(3)臀部梨狀肌體表投影處可有條索樣變或瀰漫性腫脹的肌束隆起。(4)患側下肢直腿抬高在60°以下疼痛明顯,超過60°時疼痛卻反而減輕。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1)疼痛可放散至大腿外側,可出現下肢痛麻,但一般不過膝部。(2)勞累、受涼後症狀加重。(3)在臀中肌附著區域,可觸及臀中肌呈條索狀痙攣。
  • 臀中肌步態全解及康復訓練
    當一側臀中肌受損者行走時,其處於擺動相的健側骨盆下降,軀幹向患側(支撐側)彎曲。同時,患側肩關節下掣來代償;由於骨盆下降使擺動相下肢相對延長,其髖、膝關節屈曲及踝關節背伸角度相應增大。雙側臀中肌受損時,其步態特徵為行走時上身左右交替搖擺,狀如鴨子,故又稱鴨步。
  • 如何訓練你的臀中肌
    而臀肌中的臀中肌(Gluteus Medius),也是屬於比較重要的,特別是在維持姿勢的平衡穩定上。(如圖)臀中肌在骨盆的一側位於髂嵴下方,上方的三分之一被臀大肌給覆蓋,下方直接連到股骨大轉子的側面。要找到臀中肌很簡單,雙手放在臀部兩側髂嵴下方。單腿平衡並外展另一條腿。可以感受到外展腿的肌肉收縮,這是你的臀中肌。因為這塊肌肉擁有一些功能,讓其在身體平衡和一些日常行走中有比較大的作用。
  • 你知道臀中肌有多重要嗎?你知道瑜伽老師怎麼形容臀中肌嗎?
    如果你接觸過解剖,你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保髖護髖首選臀中肌」;如果你健身關注體型,你一定知道這樣一件事:「如果臀部後側很豐滿,兩側卻是塌陷的,影響臀形,那是臀中肌不夠發達引起的,需要鍛鍊臀中肌」;如果你關注儀態,想要坐立行走都儀態萬千,你一定知道,「走路時骨盆左右甩動,是因為臀中肌無力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