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中肌和臀小肌位置相近,形狀大致相似,功能大致相同,故一起論述。
臀中肌
起於髂嵴緣下兩橫指,髂前上棘到髂後上棘的弧形線上,它覆蓋了整個髂骨翼的外側,它位於臀部外側面的淺層,向下呈貝殼樣附著於股骨大轉子的外側面,我們常把它均勻的分為前中後三束進行論述。
臀小肌
臀小肌位於臀中肌的深面,在臀部的後外側,它起於髂嵴緣到股骨大轉子連線的中上1/3的弧形線上,它如貝殼樣止於股骨大轉子前面。
臀中肌和臀小肌都位於髂骨翼的外側,都形如扇貝,都止於股骨大轉子,我們根據它們的解剖和相同的功能把它們分為三束,統一論述。
臀中肌臀小肌的共同功能
臀中肌臀小肌,把此兩肌按前中後均勻的分為三束,
前束的功能內旋,屈曲,外展。
中束的功能外展
後束的功能後伸,外展,外旋。
此二肌短縮上固定可以外展髖關節,下固定可以降低同側骨盆。
神經支配
受腰4到骶1神經的臀上神經支配
病理分析
1,肌肉功能學
根據臀中臀小肌的起止點及其位置分析,此二肌縮短可以導致同側的骨盆降低,髖關節的外展屈曲及伸展,內旋和外旋,故可以導致同側骨盆低,導致骨盆上口以上的同側側線被動拉長,它下方通過筋膜和髂脛束相連續,故可導致膝關節X型腿,此二肌短縮可以引起同側骨盆側面,骨盆上面,大腿外側及膝關節外側的疼痛。此二肌無力可表現為肌肉萎縮無力,有時同側骨盆增高,和髖關節外展功能障礙。
2.肌肉神經學
此二肌受L4-S1的臀上神經支配,臀上神經同時支配了闊筋膜張肌,梨狀肌,故它們的損傷可導致腰骶部和相應支配肌肉區域的放射性疼痛及其不適。
3.弓弦力學
在面積較大的肌肉或形如扇貝或羽狀肌特別是單關節肌,如斜方肌,三角肌 胸大肌臀大肌臀中臀小肌,它們各肌束既有相互協同的功能又有相互拮抗的功能,故我們往往把它們分束進行論述,臀中臀小肌的前束可以外展屈曲內旋髖關節,中束外展髖關節,後束後伸外旋外展髖關節。此二肌是單關節肌,不僅對髖關節和骨盆的穩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樣也參與了髖關節的各種功能,特別是外展功能,故它們的損傷無論是短縮或有力不僅造成了同側髖關節的穩定性降低及其損傷,同時也會造成骨盆及對側髖關節的穩定性降低及其損傷。
4.關節代償原理
根據此二肌的功能,表現在矢狀位冠狀位水平位的髖關節位置的改變,故它們可以導致膝關節踝關節骨盆及其脊椎在矢狀位冠狀位水平位的關節代償性改變。
5.肌肉平衡理論
此二肌短縮,可以導致髖關節外展內旋屈曲後伸外旋,引起其功能相應拮抗肌的損傷及其疼痛不適,特別是在本二肌中前束和後束的功能內旋屈曲和後伸外旋是相反的,也是相互拮抗的,故單束(前後束)的損傷也可以造成其同一肌肉中相拮抗的前束或後束的損傷。
6.肌筋膜原理
此二肌屬於肌筋膜之側線,故可引起同側肌筋膜線路部位的疼痛及其不適。也可以導致其對側相互拮抗線路的側線疼痛及其不適。在走路時,此二肌的功能正常很好的維護了髖關節及其骨盆的穩定性,減輕了行走時身體左右搖擺的幅度,此二肌的短縮可以導致髖關節外展,同樣可以引起核心線和對側側線的被動拉長。此二肌短縮可以下拉同側骨盆,導致同側骨盆上口以上的組織被動拉長,可以通過髂脛束上提同側骨盆上口以下的側線,同側骨盆降低可以使對側骨盆被動升高,對側骨盆上口以下的側線被動拉長,對側骨盆上口以上的側線被動縮短。可以下拉同側腹三肌,可以使脊椎向同側屈,可以產生脊椎S型和C型代償等臨床表現。
7.根據募集順序及運動模式
此二肌損傷短縮時,人體在行走外展時,此二肌將首先被募集產生損傷,此二肌無力時,患者在行走外展時會以脊椎對側屈代償性髖關節外展行走。在行走時會出現脊椎及其骨盆的左右搖擺,產生相應的運動模式紊亂和生物力學改變。
靜態評估:
站立位,此二肌短縮有力時,髖關節外展位,同側骨盆降低,腰眼較對側低,脊椎有時會發生相應的C型和S型的代償,如有X型腿的,前束短縮可有髖關節屈曲內旋表現,後束短縮可有髖關節外旋後伸表現。
動態評估:仰臥位,屈髖向對側肩壓陽性
仰臥位,伸膝,足背屈,髖主動及被動內收角度不能到達30度或產
生疼痛及緊張。必要時做前束和後束精確動態評估。
觸診:側臥位,屈膝外展抗阻,在股骨大轉子上方觸及此二肌肌腹。
治療方法:
1,針刀療法臀中肌:在髂嵴緣下兩橫指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的弧形線上取5-6點,用針刀韌針或圓利針直刺到骨面,在貼骨向股骨大轉子方向針刺。
2,針刀療法臀小肌:在股骨大轉子到髂嵴緣連線的上1/4和下3/4的弧形線上取3-5點直刺至骨,貼骨劃刺向股骨大轉子方向進針。
3,側臥位,在此肌腹上做推法按法及揉法。
4,仰臥位,固定骨盆,做髖關節內收,拉伸二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