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推薦:影響世界的77部文學名著

2020-12-10 澎湃新聞

丹尼爾 田藝苗的田

俗話說:一日不讀書,沒人看得出;一周不讀書,開口會爆粗;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BBC曾邀請世界最著名的作者、學者、記者和評論家,每人選出5部影響歷史的作品。結果涵蓋33種不同語言撰寫的小說、詩歌、故事和戲劇。這些作品被認為:用不同的方式塑造了我們生活的世界。

其中,荷馬史詩《奧德賽》名列榜首,古老的史詩代代相傳,成為後世取之不竭的靈感之源。在公認的經典著作中,有些並不為人所知,卻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如《屠場》,直接導致了食品安全法的出臺等。

這不是最權威的清單,但它是一個引子,旨在引發思索與對話 —— 為什麼有些故事經久不衰?在誕生百年甚至千年後,依然能夠繼續產生影響和共鳴?

這份清單是通過選票排名決定,之後按字母順序排列。我們特別精選了其中的77部,也有中國作品名列其中。願你可以從這些具有價值的文學經典中,找到歷經時光洗禮的智慧和慰藉。

文章 / 丹尼爾 ID / MRDANIEL777

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讀一本好書

就是與一顆偉大的

心靈對話

NO.01

《奧德賽》

The Odyssey

荷馬

Homer

公元前8世紀

《奧德賽》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兩部史詩之一,和另一部《伊利亞特》,統稱《荷馬史詩》,延續了《伊利亞特》的故事情節。

全詩有12110行,敘述希臘軍隊將領、伊塔卡王奧德修斯在戰爭結束之後,歷經十年漂泊,返回家園的故事。

它是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奠基神話;偉大的角色,壯麗的敘事,迫使我們去質疑自身對探索、戰爭以及回家的意義,這些永恆話題的思索。

NO.02

《湯姆叔叔的小屋》

Uncle Tom’s Cabin

哈裡耶 • 持比徹 • 斯託

Harriet Beecher Stowe

1852

通過描寫湯姆叔叔等美國南方黑人奴隸的經歷,控訴了當時美國的奴隸制度,在當時的社會語境下引發了強烈的騷動,間接推動了廢奴運動的進行。

這是美國閱讀最廣的政治小說,是第一部公開討論奴隸制的殘酷、人類的剝削、不平等的法律體制、根深蒂固的父權制等主題的小說。

NO.03

《弗蘭肯斯坦》

Frankenstein

瑪麗 • 雪萊

Mary Shelley

1818

小說主角弗蘭肯斯坦是個熱衷於生命起源的生物學家,他懷著犯罪心理用屍體各個部分拼湊成巨大怪物,他緊追不捨地向弗蘭肯斯索要溫暖和友情。

接踵而至的更是一系列詭異的懸疑和命案… 強烈地重塑了我們在無情的現代化中對生與死的理解。

NO.04

《一九八四》

Nineteen Eighty-Four

喬治 • 奧威爾

George Orwell

1949

《1984》刻畫了人類在極權社會的生存狀態,有如永不褪色的警示標籤,警醒世人提防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

歷經數年其生命力益顯強大,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學經典之一。它抓住了極權主義和人類歷史的真相。

NO.05

《瓦解》

Things Fall Apart

欽努阿 • 阿契貝

Chinua Achebe

1958

《瓦解》從一個非洲人的視角描寫了一個奈及利亞部落被殖民化的故事,打破了人們對非洲的傳統印象,生動地寫出了文化衝突和誤解帶來的重大影響。

生動的描述,宏大的敘事,悲劇性的結局,被稱為 「非洲文學的裡程碑」。

NO.06

《一千零一夜》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民間故事

作於8—18世紀

又稱《天方夜譚》,是一部最早誕生於古波斯文明時代的故事和之後的阿拉伯時代的民間故事集。源於東方口頭文學傳統、於9世紀左右以阿拉伯文成書。

如同一口深不見底的井,從中世紀到現代,從作家到歌手到電影製作人,一直在此書的故事裡吸取靈感。

NO.07

《唐吉訶德》

Don Quixote

塞萬提斯

Miguel de Cervantes

1605-1615

作品描寫沒落紳士吉哈達,試圖用虛幻的騎士之道還世界以公正,三次出外行俠。經歷風車大戰、客棧奇遇等事變。屢遭慘敗,直至臨終之前才翻然醒悟。

書中這種將夢想融入生活決心的畫像,加深了我們對人類本質的理解。每個人體內都藏著堂吉訶德,無論是好是壞。

NO.08

《哈姆雷特》

Hamlet

威廉 •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1603

莎士比亞篇幅最長的戲劇, 講述叔叔克勞狄斯謀害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王位,並娶國王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哈姆雷特》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NO.09

《百年孤獨》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加西亞 • 馬爾克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67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作品融入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現實與虛幻,展現出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NO.10

《伊利亞特》

The Iliad

荷馬

Homer

公元前8世紀

特洛伊戰爭的光輝史詩,歐洲文學不朽名著。《伊利亞特》雕刻出英雄阿基琉斯和王子赫克託爾,共同演繹的為了榮譽與尊嚴的世紀大戰。

《伊利亞特》對思想和歷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時至今日,裡面人物的悲劇命運仍然困擾著我們,還有它對戰爭的悲劇看法。

NO.11

《寵兒》

Beloved

託妮 • 莫裡森

Toni Morrison

1987

《寵兒》取材於一段觸目驚心的真實歷史:女黑奴塞絲在攜女逃亡途中遭到追捕,因不願看到孩子重又淪為奴隸,她毅然扼殺了自己的幼女…

18年後奴隸制早已廢除,而被她殺死的女嬰還魂歸來,日夜懲罰母親當年的行為,往事如夢魘一刻不停的糾纏。1988年莫裡森因該書獲得普立茲獎。

NO.12

《神曲》

The Divine Comedy

• 阿利蓋利

Dante Alighieri

1308-1320

全詩為三部分:《地獄》《煉獄》和《天堂》,以長詩的形式,敘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個夢。

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名人的對話,反映出文化領域的成就和重大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也可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NO.13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eo and Juliet

威廉 •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1597

講述義大利貴族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誠摯相愛,誓言相依,但因兩家世代為仇而受到阻撓。他們大膽追求他們的愛情,不惜以命拼爭。

愛情力量使他們敢於面對家族的仇恨,敢於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戰。因而他們的死亡雖是生命的終結,卻在道德上取得勝利。終於使敵對的家族言歸於好。

NO.14

《吉爾伽美什史詩》

The Epic of Gilgamesh

佚名

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0世紀

這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學作品,是已發現最早的英雄史詩。所述各歷史時期,比已知最早文學作品早200到400年。

史詩主要講述了蘇美爾時代英雄吉爾伽美什的傳說故事,並匯聚了兩河流域神話傳說,共有3000多行。史詩所見最早版本是用楔形文字刻拉泥版上。

NO.15

《哈利波特系列》

Harry Potter Series

JK 羅琳

JK Rowling

1997-2007

當代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共7部。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舞臺,描寫主人公——年輕的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

第七本描寫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戰中,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這算是世上最暢銷小說系列。

NO.16

《使女的故事》

The Handmaid's Tale

瑪格麗特 • 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1985

故事用雙重敘事的手法,描述不久的未來,美國因戰亂及災禍而瓦解,極權主義取而代之,女性地位低落淪為雜役,少數仍具備生育能力的則被選為「侍女」,成為權貴的生產工具。

小說探討了女性在徵服中的主題,以及獲得個人主義和獨立的各種手段。

NO.17

《尤利西斯》

Ulysses

詹姆斯 • 喬伊斯

James Joyce

1922

小說講述詩人史蒂芬尋找精神上象徵性的父親,和布盧姆尋找兒子的故事。兩人都希望通過尋求「為父之道」來鞏固各自的身份。

通過對個人生活和精神的刻畫,展示了人類社會的縮影,英雄與懦夫的共存以及宏偉與沉悶的同現。作為意識流小說代表,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

NO.18

《動物莊園》

Animal Farm

喬治 • 奧威爾

George Orwell

1945

中篇小說講述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革命」,將壓榨他們的人類東家趕出農場,建立平等動物社會。

然而,動物領袖,那些聰明的豬們最終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成為比人類東家更加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該作品被公認為反烏託邦政治諷喻寓言。

NO.19

《簡愛》

Jane Eyre

夏洛蒂 • 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e

1847

這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英國孤女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

小說展示了曲折的愛情經歷,成功塑造了敢於反抗,擺脫舊習俗和偏見,爭取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形象。詩歌般的抒情對話對此後文學產生深遠影響。

NO.20

《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福樓拜

Gustave Flaubert

1856

長篇小說講述受過貴族教育的農家女愛瑪,瞧不起鄉鎮醫生的丈夫包法利,夢想著傳奇式的愛情。可兩度偷情非但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卻使她自己成為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最後積債如山,走投無路,只好服毒自盡。

這裡寫的是一個常見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筆觸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區域。愛瑪的死不僅是她自身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NO.21

《三國演義》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1597

描寫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間的歷史風雲,以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最終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NO.22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yevksy

1866

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製造了震驚全俄的兇殺案。

經歷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作品刻畫犯罪後心理變化,揭示俄國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NO.23

《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

簡 • 奧斯汀

Jane Austen

1813

小說描寫了鄉紳班納特五千金。二女兒伊莉莎白,在舞會上認識達西,但耳聞他為人傲慢,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最終解除偏見,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流行的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

NO.24

《水滸傳》

Water Margin

施耐庵

Shi Nai'an

1589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為宋朝徵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反映了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歌頌了英雄的反抗鬥爭和社會理想,也揭示了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成為後世中國小說創作典範。

NO.25

《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

列夫 • 託爾斯泰

Leo Tolstoy

1865-1867

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重大歷史事件。以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

作者將「戰爭」與「和平」兩種生活、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主題是肯定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基調是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

NO.26

《殺死一隻知更鳥》

To Kill a Mockingbird

哈珀 • 李

Harper Lee

1960

小說講述年輕人湯姆,被誣告犯強姦罪後,只是因為是黑人,辯護律師阿蒂克斯·芬奇儘管握有湯姆不是強姦犯的證據,都無法阻止湯姆有罪的結論。

此一妄加之罪,導致湯姆死於亂槍之下。雖然故事題材涉及種族不平等與強暴等嚴肅議題,其文風仍溫暖風趣。

NO.27

《藻海無邊》

Wide Sargasso Sea

• 裡斯

Jean Rhys

1966

作為《簡·愛》前篇,使用象徵等手法把人物心理發展及社會背景表達得淋漓盡致,通過主人公不幸遭遇,揭示帝國主義文化壓迫,是摧毀愛與信任的罪魁禍首。

書中表現出高超的寫作技巧和對殖民主義無情的揭露,使得《藻海無邊》一書無論思想藝術上,都無愧於《簡·愛》的姊妹篇。

NO.28

《伊索寓言》

Aesop's Fables

伊索

Aesop

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

《伊索寓言》中收錄300多則寓言,內容大多與動物有關。故事簡短精練,形象鮮明生動,蘊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會矛盾,或抒發人生領悟,總結日常生活。

該寓言集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係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係,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是西方寓言文學的典範之作。

NO.29

《老實人》

Candide

伏爾泰

Voltaire

1759

伏爾泰哲理性諷刺小說代表作,是其在66歲高齡的力作。結合第三人稱敘述手法,將讀者視角和思緒帶入主角各種經歷中,在過程中感悟主題所在。

作品巧用隱喻象徵的手法,讓該消亡的一切最終消亡,同時,展示了啟蒙運動思想家們理想的國度。

NO.30

《美狄亞》

Medea

歐裡庇得斯

Euripides

公元前431

歐裡庇得斯是「古希臘三大悲劇大師」之一,講述了遠古時期英雄時代,曾盜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拋棄妻兒後妻子美狄亞的悲劇故事。

作品著重刻畫美狄亞的復仇心理,對婦女的卑微地位和不幸遭遇表示深切同情。是古希臘悲劇代表作品之一。

NO.31

《李爾王》

King Lear

威廉 •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1608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講述國王李爾王退位後,被大女兒和二女兒趕到荒郊野外,成為法蘭西皇后的三女兒率軍救父,卻被殺死,李爾王傷心地死在她身旁。

作為莎士比亞的巔峰之作,將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更清晰、更透徹的表達出來,同時更關注人性、道德和哲理的思辨。

NO.32

《源氏物語》

The Tale of Genji

紫式部

Murasaki Shikibu

1021年之前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全書共54回,近百萬字。包含四代天皇,歷70餘年,涉及400多位人物。

反映了平安時代的文化生活和社會背景,在貫徹寫實的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もののあわれ)」思想。

NO.33

《少年維特之煩惱》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歌德

Goethe

1744

小說描寫少年維特愛上姑娘綠蒂,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

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

NO.34

《審判》

The Trial

弗蘭茲 • 卡夫卡

Franz Kafka

1925

小說敘述主人公約瑟夫·K在30歲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無罪,找律師申訴,極力加以證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屬徒勞,沒有任何人能證明他無罪。

法院是藏汙納垢的骯髒地方,整個社會如同一張無形的法網籠罩著他,最後被殺死在採石場,這就是官僚制度下司法機構對他的「審判」。

NO.35

《追憶似水年華》

In Search of Lost time

馬塞爾 • 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913-1927

全書以「我」為主體,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描寫,又是自我追求和認識的心路歷程,包含大量感想議論。

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的長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靈追索描寫、宏大的結人物刻畫以及構、細膩的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

NO.36

《呼嘯山莊》

Wuthering Heights

艾米莉 • 勃朗特

Emily Bronte

1847

19世紀英國文學代表作之一。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女友凱薩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報復的故事。

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鬥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體現了一種悽厲、恐怖、殘酷、神秘的不尋常的美學風格。

NO.37

《看不見的人》

Invisible Man

拉爾夫 • 埃裡森

Ralph Ellison

1952

長篇小說講述一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導的社會裡,飽受種族歧視,不斷尋找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的過程。

小說1952年出版後,在美國文學界和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1953年相繼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和「芝加哥保衛者」 獎,並被認為是經典的著作。

NO.38

《白鯨》

Moby-Dick

梅爾維爾

Herman Melville

1851

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莫比·迪克,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

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

NO.39

《凝望上帝》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佐拉 • 尼爾 • 赫斯頓

Zora Neale Hurston

1937

作品「凝望上帝」講述美麗活潑,充滿熱情而又敢於和種族歧視作鬥爭的黑人姑娘簡妮的故事。

描述簡妮離開家鄉,投奔外界的刻骨銘心的愛情和信仰經歷。穿插對於1920年代美國南方農村種族主義作鬥爭的故事,體現了追求自由、愛情和理想的勇氣和熱情。

NO.40

《到燈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維吉尼亞 • 伍爾芙

Virginia Woolf

1927

準自傳體意識流小說,以「到燈塔去」為中心線索,寫了拉姆齊一家和幾位客人在第一戰前後的生活經歷。把握住人們對理性與感性的困惑,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

《到燈塔去》這部小說包含了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對立和不和諧, 小說人物自身性格中的矛盾對立也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NO.41

《阿Q正傳》

The True Story of Ah Q

魯迅

Lu Xun

1921-1922

小說共分九章,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流浪僱農阿Q,雖然幹起活來「真能做」,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姓名都被人遺忘的故事。

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NO.42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劉易斯 •卡羅爾

Lewis Carroll

1865

《愛麗絲夢遊仙境》講述英國小女孩愛麗絲,為了追逐一隻揣著懷表、會說話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從而進入了一個神奇的國度,並經歷了一系列奇幻冒險的故事。

這是十九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荒誕小說之一。

NO.43

《安娜 • 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

列夫 • 託爾斯泰

Leo Tolstoy

1873-1877

作品講述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臥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莊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NO.44

《黑暗之心》

Heart of Darkness

約瑟夫 • 康拉德

Joseph Conrad

1899

《黑暗的心》記錄船長馬洛的非洲經歷,以及白人殖民者的故事——一個矢志將「文明進步」帶到非洲的理想主義者,後來墮落成貪婪的殖民者的經過。

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主義小說,作品中對人類文明以及人性這一主題,作了深刻的思考。

NO.45

《達洛維夫人》

Mrs Dalloway

維吉尼亞 • 伍爾芙

Virginia Woolf

1925

長篇意識流小說,描述主人公克達洛維一天生活和意識流動的軌跡,展示英國上流社會生活狀況,超越具體個人,探討有關人類命運和人生意義等更為廣泛的問題。

小說這些不同的抽象程式放到生命歷程的九個階段去加以考察,試圖由此獲得對人生的總體印象。

NO.46

《拉德茨基進行曲》

The Radetzky March

約瑟夫 • 羅特

Joseph Roth

1932

《拉德茨基進行曲》通過描寫特羅塔一家四代從1859年到1916年的經歷,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逐步衰落。

是對1813年前後,反拿破崙的奧地利統帥拉德茨基,和對哈布斯堡王朝往昔的頌歌。表達了作者對帝國的懷念,面對現實,深知帝國的「榮華」一去不返。

NO.47

《變形記》

The Metamorphosis

弗蘭茲 • 卡夫卡

Franz Kafka

1915

《變形記》中薩姆沙突然變成甲蟲,遭遇一系列家庭和生活變故的故事,是在物質極其豐裕、人情淡薄如紗時代裡,底層的小人物命運的象徵。

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圖、對金錢頂禮膜拜、對真情人性不屑一顧,最終被社會擠壓變形的現實,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真實的社會生活。

NO.48

《俄瑞斯忒亞》

The Oresteia

埃斯庫羅斯

Aeschylus

公元前5世紀

古希臘作家埃斯庫羅斯根據神話故事改編的戲劇,共三部,被稱為《俄瑞斯忒亞》三部曲,三部分別為《阿伽門農》、《奠酒人》、《歐墨尼得》。

講述的是一個可怕的血親之間冤讎相報的悲劇。

NO.49

《嚎叫》

Howl

艾倫 • 金斯伯格

Allen Ginsberg

1956

這本詩歌集,收有金斯伯格的43首佳作,包括《嚎叫》、《北京偶感》、《渴望真實的獅子》、《美國》、《向日葵箴言》等。

以其驚世駭俗的長詩《嚎叫》一舉成名。1974年獲美國全國圖書獎,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1995年獲美國普利茲詩歌獎提名。

NO.50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維克多 • 雨果

Victor Hugo

1862

長篇小說,內容涵蓋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

作品融進法國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是雨果創作高峰時的巨著,也是現實主義小說中最成功的代表作。

NO.51

《米德爾馬契》

Middlemarch

喬治 • 艾略特

George Eliot

1871-1872

小說塑造了約150人物,並將他們安排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再現了一個完整的社會結構。

由於作家的成功塑造,人物群像既栩栩如生,又有獨特藝術魅力;仿佛能感受到他們的生活狀態,和那來自藝術世界的特殊韻味。

NO.52

《佩德羅巴拉莫》

Pedro Páramo

胡安 • 魯爾福

Juan Rulfo

1955

胡安·普雷西亞受幻想的指引,前往科拉馬尋找父親。通過遊蕩在各個角落的魂魄,他了解了父親 —— 一個狡詐殘忍同時又被命運玩弄,失去了兒子和愛妻的農場主。

小說裡魯爾福幾乎用盡現代派所有的寫作技巧:意識流、超現實、荒誕,不僅立意深刻,藝術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的巔峰小說之一」。

NO.53

《狼廳》

Wolf Hall

希拉蕊 • 曼特爾

Hilary Mante

2009

這本以託馬斯·克倫威爾為視角,大膽重塑了亨利八世統治下都鐸王朝的故事,編織了一張反映16世紀初英格蘭政治、宗教及經濟圖景的巨網。

作為史上最暢銷的歷史小說,《狼廳》榮獲兩大歐美文學獎 —— 2009年「布克獎」與「全美書評人協會獎」。

NO.54

《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Canterbury Tales

傑弗雷 • 喬叟

Geoffrey Chaucer

1387

詩體短篇小說集,敘述朝聖者一行30人會聚在泰巴旅店,包括當時英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士,準備前往坎特伯雷去朝拜聖託馬斯,途中講述的故事集。

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是真實的。喬叟在引言中把他們一一作了介紹。他憑藉朝聖者之口,匯集了歐洲中世紀文學中的各種主要類型。

NO.55

《五卷書》

The Panchatantra

毗溼奴 • 夏爾馬

Vishnu Sharma

公元前300年

這是一部徵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話集,印度最有名的故事集,被印度皇室作為政治和修身的課本,是一座智慧寶庫。

修身、齊家、治國法則,以及為人處世和交友智慧,風靡世界逾千年之久,因其趣味濃鬱的內容獲得普通人民的喜愛,並用於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NO.56

《布拉茲庫巴斯的死後回憶》

The Posthumous Memoirs of Bras Cubas

馬查 • 多德 • 阿西斯

Joaquim Maria Machado de Assis

1881

小說的開頭,主人公布拉茲·庫巴斯即宣稱:「我是一名死去的作家,意思不是曾經寫過作品而現在死去,而是說本人已經死去但現在從事寫作」。

作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遠祖,通過描寫人物的心理狀態,反映了巴西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前後的社會變化。

NO.57

《簡布羅迪小姐的青春》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拉爾夫 • 埃裡森

Ralph Ellison

1952

這部中篇小說,描繪了一個奇特而充滿矛盾的女性布羅迪小姐,她有理想、有信心的小學教師,把她選中的姑娘造就成「人類的精華」,只宣講她自認正確的東西,最終導致背叛的故事。

布羅迪小姐的悲劇是唯我獨尊者的悲劇,也是無知者的悲劇。

NO.58

《穿破褲子的慈善家》

The Ragged-Trousered Philanthropists

羅伯特 • 特萊塞爾

Robert Tressell

1914

小說以英國南部小城為背景,描寫不同年齡建築工人在不同季節裡的遭遇。描繪了失業時對工人們的威脅,畫出英國工人階級生活的一個側面。

書名是對不覺悟的工人說的,提醒他們不要受資本家的欺騙,心甘情願地聽任資本家剝削,把菲薄工資像「慈善家」一樣塞進資本家的錢袋。

NO.59

《金色筆記》

The Golden Notebook

多麗絲 • 萊辛

Doris Lessing

1962

通過描寫安娜個人生活和追求,表現了20世紀中葉動蕩不安的社會現狀和四分五裂的精神風貌,是對當代社會生活、人生信念以及審美形式的思考與探索。

小說在藝術形式上表現出大膽的改革與嘗試。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稱《金色筆記》為「一部先鋒作品,是二十世紀審視男女關係的巔峰之作」。

NO.60

《午夜的孩子》

Midnight's Children

薩爾曼 • 拉什迪

Salman Rushdie

1981

以20世紀的印度為歷史背景,講述以薩裡姆為中心的家族興衰,是一部宏大的家族史詩。通過探討個人命運及其家族史來審視印度民族苦難的經歷。

1981年《午夜的孩子》獲得英國小說「布克獎」,多年以後,該書又當選「25年來最佳小說布克獎」。

NO.61

《小王子》

The Little Prince

安託萬 • 德 • 聖埃克蘇佩裡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1952

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以飛行員作為故事敘述者,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歷險。

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

NO.62

《大師與瑪格麗特》

The Master and Margarita

米哈伊爾 • 布爾加科夫

Mikhail Bulgakov

1967

長篇小說,被譽為「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書中寫了一個身為撒旦化身的沃蘭德教授,並講述一個名叫約書亞的人的生平、審判和受刑。

《大師和瑪格麗特》是布爾加科夫最重要的作品,被譽為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之一。

NO.63

《白牙》

White Teeth

査蒂 • 史密斯

Zadie Smith

2000

《白牙》的故事背景是倫敦,講述二戰兩個家庭的悲歡離合。隨著故事展開,呈現了後殖民時代多族裔混居的倫敦生活。

小說涵蓋種族、歷史、政治文化等所有重要疆域,曾入選《時代周刊》「百部最佳英語小說」。《紐約時報》十大好書、布萊克小說紀念獎等,讚譽無數。

NO.64

《安提戈涅》

Antigone

索福 • 克勒斯

Sophocles

公元前441年

劇中描寫了俄狄浦斯的女兒安提戈涅不顧國王克瑞翁的禁令,將自己的兄長,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刻斯安葬,而被處死,而一意孤行的國王也遭致妻離子散的命運。

劇情上是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劇中人物性格飽滿,劇情發展絲絲相扣,被公認為是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NO.65

《德拉庫拉》

Dracula

布蘭姆 • 斯託克

Bram Stoker

1897

塑造了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和他的宿敵—吸血鬼獵人範海辛,通過描述,側面描寫出德古拉殘忍與狡猾的性格。

哥德式恐怖小說的經典,在幽暗的魅力上要比此前這類作品中的任何一部,都更令人驚駭。

NO.66

《黑暗的左手》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厄休拉 • 勒 • 奎恩

Ursula K Le Guin

1969

當代科幻小說在主流文學界奠定地位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故事敘述星際聯盟使者真力·艾來到終年嚴寒的格森星,試圖說服星球上的國家加入聯盟。

書中描寫出一種沒有性別的獨特異星文化,並藉此而對性別、社會、生命等議題有深入探討。獲得1969年的星雲獎與1970年的雨果獎。

NO.67

《聖誕頌歌》

A Christmas Carol

查爾斯 • 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1843

《聖誕頌歌》是一出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劇,描寫吝嗇刻薄的守財奴史古基,如何在一夜間被源源不絕的靈異經歷所救贖的過程。

狄更斯最膾炙人口的經典巨作,全球讚譽的「聖誕節聖經」。一種黑暗透視光明的虔誠,一篇現在反思未來的諫書,一份善良摒欲望的寫照。

NO.68

《法律門前》

Before the Law

弗蘭茲 • 卡夫卡

Franz Kafka

1915

卡夫卡以抽象的形式,把「法」既看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又看成是所追尋的公理和正義,小說的主題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即「找法」。

法律秘密的一部分,那就是,這是為你敞開,卻又不能允許你進入。卡夫卡的思想裡隱藏著:法律針對的恰好是那些不懂得法律的大多數人。

NO.69

《我們街區的孩子們》

Children of Alley

納吉布 • 馬哈富茲

Naguib Mahfouz

1967

主要講述了街區開拓者傑巴拉維及子孫的故事。神秘人物傑巴拉維,掌握著世俗的權力,獲得繼承權是實現幸福的唯一途徑。

於是繼承權成為世代爭鬥的焦點。欺壓和掠奪,以及隨之而來的反抗與鬥爭,在一代代子孫之間反覆重演 —— 被公認為二十世紀偉大的現代寓言小說。

NO.70

《列王榮耀記》

Kebra Nagast

眾多作者

1322

編著記錄了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以及約櫃如何來到埃塞等故事的傳奇著作。

NO.71

《抒情詩集》

Il Canzoniere

彼特拉克

Petrarch

1374

彼特拉克的抒情詩——「十四行詩」形式整齊,音韻優美,以歌頌愛情,表現人文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

《抒情詩集》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拓了新路。

NO.72

《奧梅羅斯》

Omeros

德裡克 • 沃爾科特

Derek Walcott

1990

長詩《奧梅羅斯》是一部後殖民時代的史詩。其中運用雙重化敘事策略,挪用《荷馬史詩》、《聖經》、《神曲》中的情節、場景和人物原型。

通過對創傷、戰爭、追憶和尋根等文化隱喻的雙重化處理,既藉助西方經典文本的話語權和傳播力量發出了被壓抑的聲音,又重寫和顛覆了西方經典文本。

NO.73

《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

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亞歷山大 • 索忍尼辛

Aleksandr Solzhenitsyn

1962

索忍尼辛的中篇小說卷,共收錄《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瑪特遼娜的家》、《一隻右手》等9部作品。

小說敘述了小人物在前蘇聯勞改營中的生活,成為「大牆文學」開山之作,文筆精當,描寫細緻,構思獨特,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NO.74

《奧蘭多》

Orlando

維吉尼亞 • 伍爾芙

Virginia Woolf

1928

具誇張特色並帶有浪漫自傳色彩的小說,記錄了主人公奧蘭多從16世紀的男性到20世紀的女性的轉變過程,完整的雙重人格促成了其人生價值的實現。

《奧蘭多》對性別對立的諷刺與抨擊,印證了法國女性主義思想,即反對無限誇大女性與男性的差異,強調兩性包容性,是當代女性主義文論的積極方向。

NO.75

《革命之路》

Revolutionary Road

理察 • 耶茨

Richard Yates

1961

小說講述了20世紀中葉,世界都沉浸在二戰後,經濟復甦與思想變遷的大動蕩之中。美國同樣經受著來自生活與現實中的考驗,以及思想轉變。

通過描繪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的婚姻危機,更為深層次所揭露處每人心中,那理想被生活扼殺的殘酷,以及夢想幻滅所引發的深刻反思。

NO.76

《烏鴉》

The Raven

埃德加 • 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1845

《烏鴉》是愛倫坡於1844年創作的詩集,其中詩歌主題包括愛情、衰落、幻滅和傷悼。

詩的目的在於精神的升華,憂鬱美保證了實現精神升華的全過程。這就是愛倫坡的詩學觀的精神核心,同時也就是這本詩集的目的。

NO.77

《魯賓遜漂流記》

Robinson Crusoe

丹尼爾 • 笛福

Daniel Defoe

1719

講述魯濱遜一次航海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無人荒島,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與世隔絕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28年後終得以返回故鄉。

笛福從自己對時代的觀感和感受出發,以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和18世紀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魯濱遜這一經典形象。

經典的好書

需要反反覆覆地閱讀

它能教會你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

讓你變得不僅更聰明

也更充滿智慧

擁抱智慧,親吻真理

·END·

原標題:《BBC推薦:影響世界的77部文學名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10部世界文學名著,我只推薦你看2部
    我很想去了解,推薦人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來推薦這些文化產品的。作書評、影評,原本是非常有意義的文化活動。對於一部作品,通過閱讀者的解讀、剖析和闡述,把它更立體地展現出來,進而引導讀者做出選擇。據說是面向歐亞非等五大洲的超過100萬的讀者,讓他們投票選擇,最後精選出了「世界十大名著」。
  • BBC評選出影響世界值得深耕的77本世界名著,書單如下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BBC邀請全世界最著名的作者、學者、評論家,共同投票選出影響世界,值得深耕的77本世界名著,書單如下,您讀過幾本?希望閱讀伴我們一生!其中中國名著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這是一首古老而宏偉的史詩巨著,來源於中國無限智慧的積累。
  • 世界十大名著中這幾本書值得一讀,堪稱大師的文學「結晶」!
    世界十大名著想必愛讀書的人都有所了解,所謂的世界十大名著是在2000年的時候才選出來,依據則是來自《紐約時報》和美國的《讀者文摘》做的一場票選活動,這一場票選有十萬熱愛讀書的讀者參與其中,而這些讀者也是來自五大洲百餘城市,可以說也十分具有權威了,而這選出的十分書也堪稱世界文學大師的文學「結晶」
  • 《世界名著大師課》解讀俄羅斯的文學魅力所在
    俄國的許多名著是世界文學的偉大財富,毛姆認為託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加上狄更斯和巴爾扎克,是史上四大小說家; 馬爾克斯認為《戰爭與和平》是史上最好的小說;紀德認為託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文學的天神;博爾赫斯認為巴別爾《鹽》是史上最好的短篇之一;尤金·奧尼爾和田納西·威廉士都相信契訶夫是20
  •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四大名著珍郵》大版票典藏冊橫空出世
    四大名著,不僅僅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四座偉大豐碑,也概括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疆域,四大名著還被全球確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紅樓夢》《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晌力的、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翹楚,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小說作品,是中外聞名的奇書。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 語文新課標推薦 孩子一生必讀的8部世界名著,你家孩子讀了幾本?
    她曾經說過她在讀書時代就喜歡各種課外書籍,特別是世界名著,目前所有的名著她基本都看過,而且閱讀的習慣她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在《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我們能看到不一樣的董卿。愛讀世界名著的孩子,會有超出年齡的眼界和心胸。黃磊曾在微博上曬過一張多多在窗邊讀書的照片,配文「窗邊的小女孩」。
  • 好書推薦|《文學少女》:吃書少女的一百二十部名著鑑讀會
    這部作品就是野村美月所著的《文學少女》。《文學少女》的寫作方式非常特別,它包含了推理、愛情和文學鑑賞,以男女主角為核心,每卷都套用一本實際存在的文學作品的部分內容作為故事軸心,在解謎的過程中,男女主角、其他人物也逐漸進步。
  • 中外文學名著插圖展 帶你走進「圖文並茂」的文學世界·杭州日報
    杭州圖書館·一個展覽 記者 丁以婕 文/攝 毫無疑問,一口氣看78部中外文學名著需要很大的勇氣,那麼花半天時間看看78部名著中的插畫呢,當然是極好的。 近日,杭州圖書館就辦了一個這樣的展覽來滿足大家閱讀中的「視覺需求」。
  • ...裡優等生看的漫畫書一般比成績差的學生要多:漫畫+世界文學名著
    對此,臺灣出版巨頭牛頓出版公司給出了一套完美的解決方案:漫畫+世界文學名著——《少年讀名著》這套《少年讀名著》全8冊,選的都是孩子們從小就要讀起來的名著,分別是《堂吉訶德》《十五少年漂流記》《悲慘世界》《湯姆·索亞歷險記》《動物農場》《金銀島》
  • 自《戰爭與和平》到《悲慘世界》!BBC七大經典名著改編影集推薦
    提到BBC 的經典名著改編影集,不少粉絲腦中可能閃過較早期的作品。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不少經典再度翻拍,由全新演員演繹永垂不朽的佳作。以下推薦七部BBC 近年推出的經典名著改編影集,若熱愛聽濃濃英式口音的你千萬不要錯過!
  • 《世界十大名著》,讀完一本的你將受益終身
    說起《世界十大名著》,對我們並不陌生,可當被別人問起這部書的作者是誰?什麼時候創作的?作家是哪個國家的?是不是不太熟悉,還需要再仔細想想。《世界十大名著》,是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了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然而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學大師和其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作。世界十大名著,你知道的有哪些?
  • 歷史上有「七大名著」,後來只剩「四大名著」?另外三部是什麼書
    中國歷史上確實有「七大名著」,其分別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傳》、《金瓶梅》。後來之所以只剩「四大名著」是因為當時國家為了文化普及和弘揚正能量,需要出版四部長篇小說,在考量許久後,刪除了三部,最後只有「四大名著」。那麼為什麼,《金瓶梅》、《儒林外傳》、《聊齋志異》會被剔除呢?
  • 適合新手閱讀的英文名著推薦!
    英國文學源遠流長。一批批國寶級的文學巨匠也創作出了一部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今天,我們就為英國文學以及英文原版閱讀的新手們整理了這樣一份推薦書目,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打開暢遊英國文學世界的大門~一:Geoffrey Chaucer : The Canterbury Tales
  • 世界文學名著的開篇語,經典總是耐人尋味!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它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霜打磨,依然散發思想和藝術的魅力。而不少文學名著中的第一句話、第一段話,往往是整部著作的神韻所在。它們或將人深深吸引,或令人陷入深思,使讀者欲罷不能。列夫·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 20部經典文學名著結尾——哪句最能打動你?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它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霜打磨,依然散發思想和藝術的魅力。而不少文學名著中的開篇和結尾,往往是整部著作的神韻所在。 一個好的開篇可以將讀者深深吸引,一個深刻的結尾可以令看完整部作品的讀者長久地陷入深思,為之驚嘆。書裡面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個作家精神載體的濃縮,你在不斷的吸收他人的精神,自己的精神自然也在不斷豐富。
  • 20部經典文學名著結尾,哪句最能打動你?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它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霜打磨,依然散發思想和藝術的魅力。而不少文學名著中的開篇和結尾,往往是整部著作的神韻所在。一個好的開篇可以將讀者深深吸引,一個深刻的結尾可以令看完整部作品的讀者長久地陷入深思,為之驚嘆。書裡面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個作家精神載體的濃縮,你在不斷的吸收他人的精神,自己的精神自然也在不斷豐富。特別是世界名著,用心去讀,才會驚嘆他的魅力。
  • 26部文學名著的結束語,哪一句讓你最意猶未盡?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它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霜打磨,依然散發思想和藝術的魅力。而不少文學名著中的最後一句話,最後一段話,往往是整部著作的點睛所在。它們或讓人深深回味,或令人陷入沉思,使讀者不禁掩卷長嘆。
  • 《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跟隨名家重新認識經典名著
    《小王子》的創作和出版都與這部作品一樣充滿了童話色彩,在閱讀《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之前,我對《小王子》背後的故事知之甚少,對作者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更是幾近陌生。《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將法國文學史上經典的文學作品提煉出來,由文學領域專家帶領我們從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經歷、故事情節、創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開解讀。有一些收錄文章更是作品譯者本人的用心解讀,比如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先生的文章《〈茶花女〉:風塵女子的高尚靈魂與純潔之愛》、《〈悲慘世界〉:從惡走向善,從地獄走向天堂》、《〈紅與黑〉:現代心理獨白小說的先河之作》,等等。
  • 文學名著旅遊資源產業化開發的地方實踐與提升路徑:山東例證
    內容摘要:文學名著旅遊資源因為稀缺性、壟斷性而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當前,文學名著旅遊資源的地方開發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總體上產業化程度還比較低,普遍存在開發模式較為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特色挖掘比較薄弱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深刻影響了名著價值利用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文學作品《洗河》
    文學作品本身可以細分為兒童文學、科幻小說、長篇歷史小說、青春文學、紀實文學、散文、世界文學名著、人物傳記、社會倫理等,目前較為吃香的是兒童文學書,幾乎成了眾多出版機構都在搶食的一塊市場蛋糕,不過兒童文學面對的是學前教育及小學生。到了中學之後,初中生與高中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顯然兒童文學不太適合中學生群體,這時候就需要找一些適合自身年齡段閱讀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