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閱評說
「也許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樣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獨一無二的玫瑰。」這句話相信許多人都聽過,甚至有些情侶會用它來表達自己對愛人的深切感情。
這句話出自1943年出版的經典作品《小王子》。自問世以來,《小王子》已被譯為一百多種文字,多次再版,經久不衰。然而,人們大多只記住了經典的充滿愛與溫情的《小王子》,卻鮮少了解創作出《小王子》的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
1900年出生在法國裡昂的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是一位將生命奉獻給天空的飛行員。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一生熱愛冒險,嚮往自由,《小王子》是他在戰爭年代完成的作品,也是他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傑作。
《小王子》的創作和出版都與這部作品一樣充滿了童話色彩,在閱讀《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之前,我對《小王子》背後的故事知之甚少,對作者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更是幾近陌生。
收錄在《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一收中的文章《〈小王子〉:在茫茫星辰中尋找充滿愛和溫情的星球》,將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從無意識圖畫,到構思《小王子》的全過程進行了細緻的解讀,讓我在閱讀了解之後,對《小王子》的喜愛又增加了幾分。
《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將法國文學史上經典的文學作品提煉出來,由文學領域專家帶領我們從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經歷、故事情節、創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開解讀。有一些收錄文章更是作品譯者本人的用心解讀,比如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先生的文章《〈茶花女〉:風塵女子的高尚靈魂與純潔之愛》、《〈悲慘世界〉:從惡走向善,從地獄走向天堂》、《〈紅與黑〉:現代心理獨白小說的先河之作》,等等。
之所以僅簡列了鄭克魯先生的文章,是因為鄭克魯先生於今年9月20日在上海去世,以此聊表紀念。
法國經典名著很多,有些作品即使沒有閱讀過,也會通過影視演繹了解。比如《茶花女》、《巴黎聖母院》等等。至今,我仍對吉普賽女郎艾絲美拉達在巴黎聖母院前翩翩起舞的場景念念不忘。
前不久剛剛重讀了司湯達的長篇小說《紅與黑》。作品進入尾聲,在得知於連入獄之後,德·瑞那夫人為營救於連多方奔走,未婚妻瑪特爾也從巴黎趕來探監。
但是,這一切,於連並不領情。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就要走盡頭,更加了解自己的「野心之路」被阻斷。獄中的安靜,讓於連整個人平靜下來,他冷靜地面對自己的行為——
「這不但是殺人,而且是預謀殺人。」
「我很抱歉,先生們。不過這倒可以使我們的工作大大簡化。」
於連認為自己是勇敢的,他拒絕接受律師的提議在法庭上裝瘋。於連說——
「奇怪的是,直到死期迫近,我才懂得了享受生活的藝術。」
於連也拒絕瑪特爾和德·瑞那夫人提出的上訴建議——
「因為此刻我自覺有勇氣面對死亡,不至於引起旁人太多的笑話。」
鄭克魯先生認為,《紅與黑》之所以成功,作者的心理描寫和他的簡潔風格起了主要的作用。《紅與黑》的心理描寫在整部小說中從頭到尾,是連續性的,像這樣的寫法在當時應該說還沒有出現過。
整部著作讀下來,作品尾聲部分於連在監獄中的思想轉變、心理掙扎過程心理描寫尤為精彩。
順便提一下,鄭克魯先生在《〈紅與黑〉:現代心理獨白小說的先河之作》文中寫道——斯丹達爾這個名字在國內有兩種譯法:一種譯法是司湯達;一種譯法是斯丹達爾……從發音來說,斯丹達爾更準確一些,所以我一般用斯丹達爾。不過,在大眾的認知裡,《紅與黑》的作者仍然被譯作司湯達。
《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亮點,那就是作品思維導圖的加入。每一篇文章前都加入了該部作品的思維導圖,這對於我們閱讀、重讀、甚至回憶該部作品都起到了非常好的解構作用,足見編輯的細膩獨到。
《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分為上、下兩冊,共收錄名家解讀法國文學的作品二十篇,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進行有選擇的閱讀,也可以通篇閱讀之後再找來原著作品重讀,無論如何,這本《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都是幫助我們重新認識理解法國文學作品的最好選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