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誤譯的問題 到底有多嚴重

2021-01-07 中國文明網

  唐 山 

  

  「2000年以前,90年代、80年代出的那些譯本基本上是不能看的。」近日,翻譯作者李繼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發表的這番言論,引起巨大爭議。

  有人認為,「貶低別人以突出自己,用這種秀下限的方式來為自己的新書做宣傳」,理應「為文人所不齒」。但是,這也使得「名著翻譯」的問題再度引起關注。

  在豆瓣網上,網友們專門建了「diss李繼宏」小組,僅有36名成員,共發3帖。

  其實,早在2013年,李繼宏便公開表達過類似觀點。此外,李繼宏還指出一些名家誤譯,如徐遲先生在翻譯《瓦爾登湖》時,沒看懂梭羅在「結語」中提到的一種特殊的蟬(壽命17年,幼蟲一直在地下潛伏,直到生命最後階段,才上樹鳴叫),第一次譯成「16年蝗災」,第二次譯成「17年蝗災」。

  然而,這番言論在當時未引起太多關注,如今卻招來一片爭議。

  在接受北青藝評專訪時,一位翻譯家表示:「去掉李繼宏發言中誇張的部分,他說的其實都是翻譯界的常識。」

  經典名著誤譯多,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泰戈爾是一個顯例,他的詩譯成中文後,被收入語文課本中,但國人只將它們視為啟蒙讀物。因為從譯文看,用語過於嫵媚,與「東方詩哲」的稱號怎麼也對不到一起。

  只看舊譯本,會覺得泰戈爾是一位「語言委婉、辭藻華麗、帶有女性氣質的詩人」。直到讀到泰戈爾詩的原文,詩人伊沙才發現,我們一直在膜拜的,竟是「山寨」泰戈爾。伊沙說:「其實,泰戈爾的詩和他的形象很般配,剛猛、瀟灑且思想深沉。」

  伊沙把自己的發現放到網上後,卻引來網友們的圍攻,其中絕大多數是謾罵。伊沙說:「大家說來說去就一個意思:你怎麼敢和著名作家比?」

  在伊沙之後,馮唐也重譯了泰戈爾的詩,其中幾首措辭欠雅致,亦遭到網友圍攻,網友稱馮譯本是「強行把泰戈爾降低成北京胡同小混混、小流氓的身份」。出版方以「對泰戈爾作品的讀者形成了冒犯」為由,將市場上的馮譯本全部收回。

  詩人多多曾說,大量外國名詩在譯成中文時,存有誤譯,許多中國讀者將誤譯當成高明之處,加以模仿。而伊沙認為,朦朧詩便是「錯上加錯」的產物。正是在這個被扭曲的「學習—模仿—創造」過程中,誤譯成了正統,許多讀者自覺地去捍衛名家誤譯,甚至沒意識到誤譯的存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讀者說:「當年讀中文系時,看過很多狄更斯的小說,始終不喜歡他,直到畢業後讀原著,才發現狄更斯的文筆很像老舍,一下就被迷住了。直到那時,我才意識到,誤譯竟如此可怕。」

  讀譯本就意味著接受誤譯

  上世紀50年代翻譯的《吉檀迦利》,譯者為一位著名女作家,她早在1929年便譯過《飛鳥集》,因模仿泰戈爾的詩風而成名。1953年,中印友好協會邀請她訪印,週遊5星期。在翻譯過程中,還找了懂孟加拉語(泰戈爾的作品大多用孟加拉語寫成,其中一部分由他自己譯成英語,譯本與原文常不統一)的助手。

  在譯者選擇、編輯過程等方面力求嚴謹,支持力度亦大,為何依然出現誤譯?

  作家、譯者葉傾城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當時出國較難,譯者不太熟悉國外的具體情況。比如一本小說中反覆提到Kleenex(舒潔,國外面巾紙品牌),代指面巾紙,譯者統統譯成「手紙」。

  其二,當時國內消費水平低,譯者買不起最佳版本,有時只能用「口袋本」,也就是面向大眾讀者的版本,缺乏注釋、解讀,甚至有刪節,但價格便宜。

  其三,譯者選擇有誤。

  葉傾城認為,即使排除以上因素,誤譯依然難免。她說:「在我看來,譯本的價值在於普及,面向的是普通讀者,如果是專業讀者,應該直接去讀原著,如果你研究福克納,不讀原著,你有什麼資格去研究?讀譯本,就意味著接受誤譯。」

  青年翻譯家陸大鵬認為:「只看中譯本,確實可能產生誤讀,但英國讀者看英文小說,一樣會產生誤讀。」

  曾主持「光影譯庫」的譯者、編輯胥弋表示,在國外,誤譯同樣常見。比如「四大名著」在法國,最受冷落的是《紅樓夢》,因為譯得太差了,《水滸傳》則很受歡迎,因為譯得很像大仲馬的小說。

  學術著作誤譯多更可怕

  「其實,相比於外國小說中的誤譯,外國社科學術著作中的誤譯要嚴重得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主任董風雲說。

  去法國留學前,董風雲曾讀過福柯的《知識考古學》中譯本,「雖然每句都能看懂,卻無法串連成一頁,直到今天,我也沒看懂這本書」。在網上,該書被網友列為「被翻譯『毀掉』的經典好書」第4名,與《通往奴役之路》(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版)、《論自由》(許寶騤譯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龍婧譯本)、《精神生活》(姜志輝譯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黃雨石等譯本)、《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本)、《自由史論》(胡傳勝等譯本)等同列。但列入該榜單的譯本,在豆瓣網上的評分均在8.0以上。

  「學術原著難懂,讀者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沒讀懂,所以只要作者很著名,標題起得好,再糟糕的譯本也會得高分,評分高,銷量也高,由此帶來的副作用,比小說中的誤譯就大多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出版人表示。

  基於讀《知識考古學》中譯本的痛苦體驗,董風雲在創立「甲骨文」這一專業出版譯著的品牌時,特別強調兩點:首先,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翻譯學術書,一定要找學相關專業的人來翻譯,否則很難譯好。其次,給編輯更多的時間,「從譯稿到出版,經常能挑出幾百處錯,如果錯太多了,寧可不出版」。

  讓董風雲驚訝的是,很多「看上去專業」的人,譯稿卻常常不過關。

  董風雲說:「特別是一些名牌大學的老師,有的人還是研究語言學的,語言卻不過關。他們常年從事相關工作,對翻譯已失去熱情,結果是幹了專業,專業度卻不夠。倒是一些業餘愛好者,因為對相關領域感興趣,做得反而更好。比如陸大鵬,他也不是學西方歷史的,卻成了『金牌譯者』。」

  「在今天,做翻譯一定要有熱情,因為回報太低了。」董風雲說,如今「甲骨文」選譯者,重點考察他是否對作品有極大興趣,有興趣,外語方面哪怕差一點,也可以使用,因為「英文底子查得出來,中文底子卻很難查」。

  論英語水平 年輕一代不如老一代

  專業人員不專業,著名翻譯家胡志揮曾多次撰文批評這一現象。去年4月,拜訪胡志揮先生時,先生表示:「我希望媒體能多呼籲一下,因為翻譯事業已到這幾十年來的最低谷,不僅沒與社會進步保持同步,反而有所退步。」

  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更頻繁,「外語能力強」似已成「網際網路原住民」一代的標籤,但胡志揮先生卻不認同此說,他表示:「誰說的?我覺得現在年輕人英語比老一代差得遠。錢鍾書、楊憲益沒考託福,去國外直接就能聽課,因為他們上高中時,老師就是用英文授課,今天哪個年輕人有這個基礎?1949年前中國人可以自己出英文雜誌——《天下》,這是什麼水平?可現在我們做翻譯,卻離不開外國專家,已經70年了,怎麼還離不開『外國奶媽』呢?現在中國搞翻譯研究的院校像牛毛一樣多,名教授也多,但有幾個在做中譯英?」

  胡志揮先生指出,以中譯英為例,目前全國只有五六人能做,都是老先生。

  對胡志揮先生的觀點,胥弋表示贊同:「其實,許多老一代翻譯家比現在的年輕人更了解世界,以蕭乾先生為例,他是遺腹子,13歲時母親也去世了。後來進了我外祖父羅遇唐任校長的崇實學校,那是教會學校,很多課用英文授課,用的英文課本。現在年輕人接觸英文時,差不多已10歲了,在中學階段,基本接觸不到英文授課。」

  胥弋說:「即使在抗戰時期,條件那麼艱苦,在西南聯大圖書館中依然能看到最新一期的美國、法國文學期刊,學生可以自由閱覽。聽說現在清華大學一些專業的課本也不再譯成中文,我覺得這很對,將大大減少今後學術翻譯中的問題。」

  媒體人、譯者宋晨希表示,翻譯不只體現譯者的外語水平,更體現其中文水準。一次,他偶然讀到魯迅先生翻譯的蕗谷虹兒詩,宋晨希說:「太傳神了,我和同學感慨了一晚上,真不知道魯迅怎麼想出來的。」

  董風雲認為:「年輕一代從事商務翻譯,問題不大,但在學術翻譯、文學翻譯上,確實不如老一代,這一問題可能會長期存在,短期內無法解決。畢竟從整體看,原創尚未得到更大的尊重,翻譯則更不行。」

  酷評前人 不如做好自己

  「到目前為止,翻譯圈還只是一個很小的圈子,大眾對翻譯其實不太了解。」董風雲認為,「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只要增加收入,就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翻譯行業。目前整個內容生產行業的收入都不高,翻譯就更少了,出版社也想多給翻譯一點錢,但實在無力承擔。到目前為止,翻譯事業只能靠譯者們的熱愛來維持。」

  大環境不佳,靠熱愛又能走多遠?

  天津外國語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張冰梅說:「對於每個學過翻譯專業的人來說,看到喜歡的東西,第一感就是想知道譯成中文後會是什麼樣子,這大概已成一種職業病了。翻譯回報太低,如今願意做的人很少,但總有熱血的人,因為喜歡而投入其中。不論哪個社會,不論那個時代,都會有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

  張冰梅剛重譯完《飄》,才發現此前譯本更近似於縮寫,竟將原文中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等「覺得對故事沒影響的段落」全部刪除。但對老一代譯者,張冰梅主張「理解之同情」:「評價人和作品,應該放到具體的歷史條件中去看。老一代譯者沒有今天這麼方便的檢索條件,只能靠自己的積累,卻能將這麼多名著介紹給中國讀者。把今天的譯者放到那個時代,未必能做出同樣的貢獻。比如朱生豪先生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已被視為經典譯本,今天的譯者在他的工作基礎上,也許能做得更好,但在學術研究時,人們引用的依然是朱生豪先生的譯本。」

  陸大鵬則表示:「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理論上應該做得更好,但從目前的實際來看,卻未必如此,我覺得,這是做翻譯的人要特別注意思考的一個問題。挑前人的誤譯,一棒子打死,這是非常沒有建設性的行為。你挑別人的毛病,你自己也肯定會被別人挑出很多毛病來。」

  引起關注總是一件好事

  針對李繼宏的犀利批評,網友們在豆瓣上曾發起「一星運動」,刻意壓低他的譯本評分,以致李譯《老人與海》僅得了5.5分。作家梁文道卻表示:「我目前為止至少看過七八種。對照原文,我必須很誠實地告訴大家,我真的覺得李繼宏的譯本是目前為止,的確比較忠實原著的一個譯本。」

  說出公道話的同時,梁文道也承認:「我沒辦法看完四十多種不同的翻譯。」一本小說,居然有四十多種中譯本,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張冰梅認為:「有些文學名著確實沒必要出太多譯本,那實在是太浪費了。包括《飄》,因為引進相對晚,原譯本也沒什麼錯。如果不是別人找我譯,我沒想過重譯它。倒是一些書值得重譯,比如《莎士比亞全集》,卻少有人做。」

  「有些小說之所以被反覆翻譯,因為商家在背後推動。」胥弋說,「我認為,至少一半以上的世界文學名著還沒譯成中文,這些書對今天中國讀者的價值更大,其中許多已成公版,出版成本很低,我向國內很多出版機構推薦過,卻沒人感興趣。倒是重譯、再版世界文學名著,幾乎每家出版社都在做,有的譯本是用翻譯軟體加港臺譯本拼湊出來的,毫無價值。」

  葉傾城則認為,重譯屬市場行為,無需過多幹預,且一些經典譯本確實不好讀。她說:「我女兒正在看傅雷先生翻譯的《高老頭》,可那時語言和今天不一樣,我女兒說看不懂。」

  一邊是大量有價值的書籍乏人問津,另一邊是已有較多譯本的書不斷推出新譯本。一位著名翻譯透露說,受書商所託,他正在翻譯一本名著,該名著在國內已有30多種譯本,過去一年多,他反覆向書商表示「沒時間」「實在沒興趣」,但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他說:「書商給了一個實在無法拒絕的價格,連獲過翻譯大獎的同行聽說後,都表示不敢相信。我到現在也沒弄明白,成本增加這麼多,書出版後還能賺錢嗎?」顯然,只能依靠炒作。

  「翻譯圈存在很多困難,如果李繼宏的批評能引起更多人關注,多少解決一些問題,那還是值得的吧。」一位受訪者如是說,他再三提醒,務必隱去他的名字。

  

  

  

相關焦點

  • 誤譯為何成了正統?經典名著誤譯多,學術著作誤譯更嚴重!
    來源:北京青年報-文藝評論 轉自:語言學人、應用語言學通訊 名著誤譯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2000年以前,90年代、80年代出的那些譯本基本上是不能看的。」
  • 歷史上有「七大名著」,後來只剩「四大名著」?另外三部是什麼書
    中國歷史上確實有「七大名著」,其分別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傳》、《金瓶梅》。後來之所以只剩「四大名著」是因為當時國家為了文化普及和弘揚正能量,需要出版四部長篇小說,在考量許久後,刪除了三部,最後只有「四大名著」。那麼為什麼,《金瓶梅》、《儒林外傳》、《聊齋志異》會被剔除呢?
  • 彩繪「四大名著」圖書上市:畫出來才知道我們的四大名著有多絕
    《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中的「劉豫州敗走漢津口」□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數百年來廣為流傳,然而在現代快節奏閱讀習慣的影響下,閱讀習慣逐漸碎片化,青年讀者就有了看不下去的感覺。日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彩繪四大名著」系列圖書上市,為何要用「插畫+文字」的形式呈現名著?
  • 封神演義與明代四大名著相比,到底差在哪?
    按理說,封神演義要氣勢有氣勢,要文化底蘊也不差,其中包含的詩詞遠多於三國和水滸。其故事情節也波瀾壯闊,場面也恢弘無比,想像力也十分空前。在明代,是一部極其前衛的仙俠小說。 那《封神演義》對比明代四大名著,到底差在哪?致使其歷史地位難以望四大名著的項背,幾乎就成了一本民俗文化作品。
  • 毛囊炎的危害到底有多嚴重?
    毛囊炎的出現,起初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輕度也只會對外觀造成一些影響,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多數人對毛囊炎並不怎麼重視,久而久之,不僅使得毛囊炎越來越嚴重,還引起了更多的疾病。3、毛囊炎向著皮膚深處發展,極易引起毛囊周圍炎,發且反覆發作的癤稱為癤病,嚴重者可有淋巴結腫大、發熱、頭痛,甚至引起膿毒血症或敗血症。看似對身體影響不大的毛囊炎,也會對身體造成大問題,對此,小編提醒毛囊炎患者應該謹記以下幾點:毛囊炎患者應該在飲食方面注意少吃,最好是不吃刺激性比較強的東西,如辣椒、海鮮等,這都是毛囊炎患者禁忌的食物。
  • 腹股溝拉傷到底有多嚴重?今天聊聊這個難言之隱
    其實這幾年跑步、越野運動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熱潮,「腹股溝」拉傷的出現率開始慢慢多了起來。 腹股溝受傷有多嚴重? 今日,有一位跑友向我們發來信息,隊友的hip位出了問題,走路上山要一拐拐的,疼痛持續了一個多月有餘。(具體位置見下圖)
  • 中國有四大奇書和四大名著,但是七大名著真的存在嗎?
    說實話,本來這個問題都不應該寫,但是不曉得從那一天開始,在網絡一些問答平臺上,有些人咋咋呼呼,煞有介事的告訴你一個驚天的秘密,你造嗎?原來四大名著是假的,真正的叫法應該是七大名著。一時間流量飛起,輿論譁然,當然這個輿論只限於一些喜歡獵奇,又不愛動腦的人。
  • 「四大名著」的評選標準是什麼?它們有沒有被替代的可能?
    關於「四大名著」,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常識。但是你可知道這些作品又是如何評選出來的呢?既然能從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學作品中被評選出來,那麼一定是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衡量的。只有同時滿足這五點要求,才有參與評選「四大名著」的資格。那麼就有很多同樣優秀的作品被排除在外了。所以,「四大名著」只是一個狹窄類別中的優質作品而已,並不能代表整個古典文學,甚至它們的地位在古典文學中是比較低級的。
  • 次子與長子:手足之爭到底有多嚴重?
    在美國,有接近80%的兒童有至少一個兄弟姐妹(據美國2009年人口普查的結果),即使在實施計劃生育政策30餘年的中國,2005年的人口抽樣調查數據也顯示,在0~30歲年齡段獨生子女只佔同齡人口比重的29.3%[2]。在如此眾多的非獨生子女家庭當中,二胎降生對頭胎兒童真的存在普遍的「威脅」嗎?心理學家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手足之爭,真有那麼嚴重嗎?
  • 熱射病:「熱」出的問題有多嚴重?
    熱射病:「熱」出的問題有多嚴重? 救治不及時病死率可高達50%8月6日,合肥運用車間列車檢修員在工作間隙喝水。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近日,57歲的羅先生因連續3天都在從事高強度的搬家工作,且飲水不足,在搬家過程中突然暈倒昏迷。被送至醫院急診科後,醫生診斷為熱射病,轉至ICU急診重症監護室。
  • 小兒包莖有什麼症狀,到底有多嚴重?
    作者:寶寶知道 樊~felice很多寶媽們可能不是很注意寶寶是否患有小兒包莖,也不知道小兒包莖會有什麼症狀,導致寶寶因為包莖問題而感染。小兒包莖有什麼症狀呢?我們怎麼去看包莖是否嚴重呢?下面我們來看下包莖都有哪些現象,有哪些種類。
  • 翻譯家趙振江:我們有80多個版本的《唐吉坷德》卻只有一個西語版...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11月2日,80歲高齡的北京大學西語系博士生導師、著名翻譯家趙振江在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詩歌論壇上,和在場100多位詩人、詩評人和學者,分享了自己翻譯中國傳統經典《紅樓夢》的故事。趙振江表示,截至2010年,國內翻譯出版的《唐吉坷德》多達80餘種,前後十多位中國翻譯家曾翻譯過這本西班牙名著;但與之相比,在整個西班牙語世界卻只有一個版本的《紅樓夢》,「我雖然是研究西班牙語文學的,也百思不得其解。」
  • 中國原本有六大名著,為何建國後變成了四大名著?少了哪兩本書?
    例如我國現在的四大名著。裡面育人的道理到了現在都毫不過時。在古代外國從中國偷書回國屢見不鮮。其實在我國新中國成立之前並不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在建立新中國之後剔除了兩本。剔除得是那兩本呢?原因又是為何?最開始的四大名著是由明朝的大文學家王世貞提出的這一概念。
  • 小學生名著導讀:《水滸傳》有故事的好漢們
    其中四篇文章,分別節選自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這就讓原本初中生高中生才會閱讀的四大名著,提早到小學高年級。對於小學生而言,古典四大名著不說什麼內容看不懂,文言文表達超綱,就是那一百回或者一百二十回的大部頭,那麼多字,能否靜得下心來看完都是一種挑戰。那麼,作為一個小學生,又該如何進行四大名著的閱讀呢?
  • 琳琅滿目的四大名著版本到底該怎麼選?孩子必讀的版本你知道嗎?
    從文學素養的培養上說,四大名著是古典小說的巔峰,蘊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它們根植於中國本土,孩子讀來會有天生的親近感。閱讀四大名著,能夠幫助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就拿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來說,小時候可選擇的書並不多,家裡的一套四大名著翻來覆去地看。
  • 【七彩陽光】次子與長子:手足之爭到底有多嚴重?
    在美國,有接近80%的兒童有至少一個兄弟姐妹(據美國2009年人口普查的結果),即使在實施計劃生育政策30餘年的中國,2005年的人口抽樣調查數據也顯示,在0~30歲年齡段獨生子女只佔同齡人口比重的29.3%[2]。在如此眾多的非獨生子女家庭當中,二胎降生對頭胎兒童真的存在普遍的「威脅」嗎?心理學家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 名著扶志 全國首座「名著小書包」閱讀體驗空間在南昌落成
    , 100多名師生及家長參加活動。  名著扶志全國首座「名著小書包」閱讀體驗中心正式落成  據悉,「名著小書包」閱讀體驗中心項目由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崛美公益發展中心、布卡童年童書館三方共同打造,項目場地以卡通、夢幻、溫情為特色,為全國首座「名著小書包」公益閱讀體驗空間。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幾位嘉賓與現場的家長和同學們進行了精彩的問答互動,共同探討名著閱讀的有效方法。分享會由作家出版社袁藝方和特邀小嘉賓海澱區民族小學的李世濬同學主持。「閱讀名著之後,回想時會有種模糊的感覺,我們和名著之間有一層窗戶紙,看得見,摸不著。」
  • 把名著做成繪本,老母只服這套書!
    唯一,就是有個小問題:市面上很難很難買到,而且好貴好貴。老母早就找好替代方案了,而且包你滿意。老母親今天要推薦一套體量很大,買起來很爽的童書!由於老母本母太喜歡這套書了,所以是第一時間腦海裡跳出來地推薦,一分廣告費都沒有地推薦,撲心撲肝地吐血推薦。
  • iPhone6S氧化門有多嚴重?密集恐懼症者慎入
    iPhone6S氧化門有多嚴重?事件起因是,為了解決iPhone 6容易被掰彎的問題,iPhone6s用硬度更高的7000鋁替換了之前的6000鋁,不過問題癥結就在這。因為7000鋁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由於添加的鋅比較多,抗氧化性應該是結構鋁材中最差的,在乾燥的空氣中還不明顯,在溼潤的空氣中問題會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