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涼燥悄然來,這些滋潤美食吃起來!

2020-12-26 上遊新聞

2020年9月22日,秋分。

秋分時節,陣陣秋風襲來,氣溫逐漸下降,寒氣也悄然地爬上了身。

一到秋天,很多重慶人都會出現發熱、流涕、咽癢咳嗽、頭痛的情況,除了堅持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外,還可以通過食療來進補,增強活力。

鹽焗雞 

雞肉肉質鮮美細嫩,易消化,是秋季進補的好食材。

當你吃膩了香菇燒雞,喝煩了藥膳雞湯時,不如做一道鹽焗雞吧。少不了八角、桂皮、丁香、白蔻、孜然、陳皮、甘松、白芷、草果、陳皮、花椒、香葉等香料的鹽焗雞,口感鮮嫩,小心胃口大開,一人就吃掉了一隻。

黃耳核桃無花果燉瘦肉

這道湯的用料不少,黃耳、百合、腰果、蓮子、核桃仁、幹無花果、陳皮、豬瘦肉,但做法簡單,把各種食材處理乾淨後一起入鍋燉1-2個小時放鹽即可。煲出來後,小心鮮掉你的舌頭。

此湯溫養肺氣、平補脾腎,可強壯身體。

蓮子陳皮黃精粥

用蓮子、陳皮10克、黃精和大米熬成粥後,可加少許鹽調味。

可能你對黃精這味藥材不太熟悉,其性味甘平,平補而潤,《本草備要》載「補中益氣,安五臟,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加上安神的蓮子、理氣的陳皮,所以,常服此粥有養心脾、潤肺胃的功效。

桂杞荸薺爽

現在正在桂花飄香的季節,用它來搭配枸杞、荸薺、銀耳,有預防秋燥所致咽幹、口乾、目澀、大便乾燥等功效。別忘了加點冰糖,它可是有止咳祛痰、潤喉去燥、生津止渴的作用。

蟲草花水鴨湯

蟲草花含有豐富的蟲草多糖(包含蟲草酸)、蛋白質、18種胺基酸、17種微量元素、12種維生素。用蟲草花和水鴨一起燉湯,不僅滋補潤肺,而且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秋季調理身體的佳餚。

蘿蔔杏仁煮牛肺

重慶人愛吃動物內臟,火鍋要燙毛肚、鴨腸、胗花、腰片、肥腸、牛肝。但肺這個部位鮮少接觸,尤其是牛肺。但用牛肺、蘿蔔和杏仁煮出來的湯,可補肺清肺、降氣除痰。你若嫌太清淡,打個蘸碟也是可以的。

蜜餞雙仁

堅果大家都愛吃,香香脆脆的,一口一個,根本停不下來。所以,這道蜜餞雙仁,相信重慶的吃貨們也一定喜歡。不但美味,還有補腎益肺、止咳平喘潤燥的功效。

將炒甜杏仁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1個小時,再加入核桃仁,煮至收汁,再加入蜂蜜,拌勻至沸即可。

海米熗竹筍

此時的重慶已有鮮竹筍上市,快吃起來。

天生鮮美的食材,只需用上簡單的搭檔和調味,才能無損它的美。竹筍、海米、料酒、鹽、高湯、植物油,即可。

將竹筍洗淨切成條,焯水去澀味,撈出過涼水。將油入鍋燒至四成熱,投入竹筍稍炸,撈出淋幹。鍋內倒油,下竹筍、高湯、鹽略燒出鍋。鍋中再放油,燒至五成熱,下海米,烹入料酒,加少許高湯,再將竹筍倒入鍋中翻炒均勻即可。

雙菇燴兔絲

兔兔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

沒辦法,好吃唄,而且營養價值高啊!

用蘑菇、冬菇搭配兔肉,鮮美嫩滑,常吃可健脾益胃。

杏仁雪梨山藥飲

杏仁、雪梨、山藥,潤肺的潤肺,健脾的健脾,秋季飲用再合適不過了。

香菇燒板慄

板慄就要上市了,用它來做菜,粉粉的口感沒有人能不喜歡。

板慄有補腎強筋、益氣健脾、緩解肉肌疲勞的功效,再搭配健脾開胃、化痰理氣的香菇,對人大有裨益。

秋日菌菇錦蔬飯

秋天除了瓜果,菌菇類和根莖類的蔬菜也是很鮮美,可菌菇、南瓜、紅薯、煙燻火腿、黃油、橄欖油、羅勒葉、黑胡椒和芝士粉燜一鍋秋日錦蔬飯以應景,還能養生。

雞頭米炒蝦仁

雞頭米即芡實,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之效,用來搭配高蛋白質的鮮蝦,真到嘴裡真是爽歪歪!

羊肉窩蛋粥

好的羊肉沒有羶腥氣味,最是養胃補氣。羊肉的暖+白粥的綿軟,最為暖中補虛、補氣滋陰、開胃健力,適合秋天。

雪梨無花果燉鵪鶉

雪梨果肉脆嫩而多汁、氣味清甜而潤肺,中醫認為它有生津潤燥、清化熱痰、解酒除煩的功效。食藥兼之的無花果性平味甘,中醫認為它能潤腸止咳、清熱潤腸、解毒。鵪鶉肉營養價值比雞肉還高,在民間有「動物人參」之稱。合而為湯,氣味清潤可口,有滋陰益肺、潤燥生津的功效,為男女老少皆宜。

五色紫菜湯

紫菜、熟豬肉、水發玉蘭片、水發冬菇、胡蘿蔔、青豆,一看食材,就知道此湯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了。

這款湯具有滋陰潤燥、養血通便的功效,適用於脾胃陰虛、大腸津虧所致的食少、腹脹、口乾不欲飲、大便秘結,也可用於缺鐵性貧血、頭暈乏力、心悸氣短等症。

沙參心肺湯

此湯做法簡單,將沙參、玉竹用紗布包好,豬心、豬肺洗淨切片,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燉至熟爛,加大蔥煮沸後再加鹽、味精即可。

這道湯有養陰清肺、益氣潤燥之功效,可治口乾舌燥、乾咳音啞、心煩口渴等症。

醬爆牛肉丁

這道菜食材和做法都很簡單,牛肉、筍、青椒,配上甜麵醬、料酒、醬油、鹽、蒜等調料爆炒,很快就出鍋了。

此菜葷素搭配合理,牛肉性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可補氣血、健脾胃。

來源:寶能生鮮微信公眾號、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微信公眾號、聲音的眼睛微信公眾號、東方藥膳微信公眾號、素食營養師微信公眾號、珠海吃貨微信公眾號、小院有點甜微信公眾號、星STARS微信公眾號、食品與健康微信公眾號、迦持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秋季滋潤】秋分時節需潤燥,自製梨子美食滋補吧!
    秋分時節,吃點梨子潤潤燥是再好不過的了~1秋分去燥第一位
  • 喜瑪拉雅節氣養生 漢醫堂推薦:秋分,防涼燥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二月陽中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八月陰中收聲」,故不再打雷了。「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秋分後氣溫速降,寒涼漸重,多出現涼燥。涼燥多由於寒邪共同侵犯肺部所致,故除了潤燥外還應溫補。
  • 美食課堂丨秋分時節需潤燥 梨子美食來報導 養生必備!
    秋分時節,吃點梨子潤潤燥是再好不過的了~ 跟著小編有福利,生梨美食攻略現在就來報導!
  • 今日秋分丨秋光甚美,勿負好時節
    所謂秋分,一分為二,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一是氣候由熱轉涼。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誌性景色。秋分至,意味著秋天已經過去一半了。秋分養生我國古籍《春秋繁露》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左河水詩亦曰:「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秋分過後,秋意漸濃,秋風漸涼,天氣乾燥,秋燥宜多吃滋潤的食物。
  • 今日秋分 | 喝碗十全排骨湯,和涼涼說分手
    今日迎來秋分,北半球自此入秋,一夜長一夜。 有人說,人的悲傷情緒都跟告別有關,對人的告別、對美好記憶的告別、對歲月的告別。而每次夏天離去,驕陽、蟬鳴、汗水,這些跟青春有關的事物紛紛離席,像是宴席散場,所以秋天總給人一種落寞感。但秋天也有令人愉快的事。
  • 今日秋分,養生要點
    ——華印今天起,我們迎來「秋分」。「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秋分,是一年中的第16個節氣。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日夜均分。那麼,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 今日秋分!一轉眼秋已涼,想你的夜漸長
    當晚風吹來丹桂的清香當清晨的露水凝結在泛黃的草葉上「秋分」,來了
  • 今日秋分|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秋分時節,人體陽氣由夏季的向外宣發轉為向內收斂,出現陽氣減弱、陰氣增強的趨勢,此時養生要尤其注重平補,即平衡身體的陰陽變化,平補氣津。常補水,多喝粥。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潤、溫潤的養生粥,在補水的同時,還起到滋陰生津的效果。秋木耳,益氣生津。
  • 秋分養生|給身邊的人來一份秋分養生錦囊吧!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日宜收不宜散,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唇乾燥、乾咳、皮膚乾裂等燥症。飲食要清淡,適當進食一些脂肪。
  • 涼燥易傷人 保暖溫潤拒秋凍
    秋分過後,自然界的陰氣開始旺盛,天氣開始變冷,同時降雨量逐漸減少,天氣乾燥。隨著自然界的變化,外界致病的主要因素也開始由入秋時的溫燥邪氣轉變為涼燥。所以清代醫家費伯雄在《醫醇賸義》中說「初秋尚熱則燥而熱,深秋既涼則燥而涼」。那麼,我們在秋分時節該如何養生?聽聽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營養科魏幗醫生怎麼說。
  • 「溫燥」與「涼燥」,如何來區分?
    秋天主燥,燥邪當令,我們很容易被燥邪傷到,出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症狀。對付秋燥,有些人說要滋陰、降火、潤燥,有些人又說要溫、補、潤,究竟哪種方法才是正確的「解燥」方式呢?《素問·玄機原病式》,裡面記載到:「諸澀枯涸……皆屬於燥。」燥氣是中醫「六氣」中的一種,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界氣候。也是秋季的主氣,從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四個節氣,皆為燥氣當令。
  • 秋分飲食 過敏上火便秘乾燥咳嗽,一網打盡!
    、便秘、肌膚乾燥、情緒低落、咳嗽、畏冷等狀況,這些問題,調整日常飲食結構,幫助改善因季節變化帶來的身體不適。秋分時節,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需預防因秋天乾燥出現的口乾、唇乾、鼻幹、咽幹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上火症狀。
  • 明日秋分 |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養生宜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秋分之後,涼燥主氣,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因此秋分後養生很重要!在飲食攝養上,要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
  • √ 今日秋分, 全家這麼吃, 健康過秋冬! 為家人收好~
    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石榴也是可以潤肺的食物之一,它能止煩渴,生津,有津液不足以及口乾、喉燥症的人可以食用石榴,石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將它搗爛成汁或煎湯喝。
  • 外燥、內燥、溫燥、涼燥的區別是什麼
    外燥、內燥、溫燥、涼燥之辨  外燥、內燥、溫燥、涼燥,此四者皆言燥邪致病,但外燥、內燥是從燥邪的來路講
  • 今日秋分:一葉知秋 歲月悠悠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眾多小蟲感知到天氣的寒冷,開始在穴口用細土壘一小高堰穴藏起來了。丨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
  • 涼燥初起,吃水果不對症呀!
    秋天,有些人會感覺到各種燥,比如皮膚乾燥、鼻孔乾燥、口乾舌燥等,但是此時我們要多留心一點了,這種燥分為兩種,一種是溫燥,一種是涼燥。在初秋,夾雜著夏末的暑熱,很多時候是溫燥,我們要適量多喝水、吃一些水果、吃一些滋陰的食物,來清熱潤燥、養陰生津。
  • 秋分|半涼半暖之間,已過半個秋天
    秋分|半涼半暖之間,已過半個秋天 2020-09-22 1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秋分!這些和「秋分」有關的知識一定要給孩子講講
    秋分吃秋菜。採回的秋菜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這「秋湯」正應和了中醫提倡的秋日滋補之道。夜喜賀蘭三見訪唐·賈島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秖是君。次韻子我秋分一首宋·劉一止山中秋已半,蓬蓽晏方開。不聽夜蟲話,焉知節物來。
  • 外燥、內燥、溫燥、涼燥之辨【你不得不知】
    外燥、內燥、溫燥、涼燥之辨  外燥、內燥、溫燥、涼燥,此四者皆言燥邪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