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天日記:生命的意義

2021-02-23 邢天的小屋子

五年前,我在北京幫一個朋友拍婚禮,答應不收錢當隨禮。後來他特高興請我吃了好幾頓飯,一天喝多了突然說:邢老弟,我媽媽是個半仙兒,特別愛幫人算命,幫你也算算吧。

我當時喝得也迷糊,就嘻嘻哈哈地:好啊,算。

他突然嚴肅起來,一字一句地說:提前說好,命不能總算,命越算越薄,十分命算完就剩九分了,最好一輩子就算一次。如果你真的信任我媽的話,你把出生的具體時間和你名字寫給我,我就讓她幫你算。

我說沒關係啊,我又不信命,這能算出什麼,我信科學的。

給了他後過了一周,他神神秘秘地給我一個折好了的紙條,我一打開,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跡:

邢天,土命,路旁土,瓦上灰。年輕時命運多舛,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四海為家;中年平步青雲,大富大貴,錦衣玉食,腰纏萬貫,駟馬軒車;老年時家道中落,金釵換酒,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客死他鄉。

我當時看完覺得有種莫名其妙就上綱上線的味道,撲哧一下就笑了出來,我說好玩是好玩,可我從來就沒離開過北京,這一開始就是錯的啊。

他撓撓頭臉都紅了,不好意思地說:我媽年齡大了,瞎說一通,這東西就看著玩吧。

近來深夜,躺在紐約布魯克林一間狹窄逼仄的小房間裡,不由感慨命運的無常,突然想起剛開始在這邊讀書的時候,我寫的英語文章總是在時態上出錯,教寫作的Denise Lewis教授下課就告訴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所有時態都寫成過去時。

我低頭再一看紙上的英文,不知為何,我寫的時態總是把過去的事情寫成將要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

這些年,我陰差陽錯地丟失了曾經的生活,如今的我已「背井離鄉」,在陌生的城市用陌生的語言和陌生的人聊著陌生的明天。

常常覺得荒誕,望著車燈划過斑駁的天花板,每天都想著,接下來我該如何生活?

七個月前的一個晚上,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生活支離破碎,一無所有,出了門也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裡,突然遇到了兩個傳教士。

我是一個至今都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但那天很奇怪,像是命中注定一樣,在那個時刻看到了他們倆,熱情洋溢地問著過往行人一個問題:你想知道生命的意義嗎?

我像個酒鬼一樣直衝衝地走向他們:我想知道。

其中一個小胖子笑眯眯地對我說:你為什麼想知道呢?

我搖頭說:我的生活糟糕透了。

小胖子笑眯眯地說:別這樣想,話說我們今天晚上有一個小聚會,你要不要來?

我:是什麼樣的聚會?都是我這樣生活糟糕透了的人聚在一起抱怨生活嗎?

小胖子笑著搖搖頭:都是很快樂的人,大家可以聊聊天,也許也能給你帶來一些快樂。

晚上我到了約定的一個房間,學著跟大家一起禱告,也分享了分享自己最近的生活感悟,和小胖子互留了聯繫方式,然後就回家了。

本來以為大城市變幻莫測,人來來去去,不用當回事,但沒想到手機上總能接到小胖子的問候,他隔兩三天就會發信息問「近來如何?需不需要我的幫助?」,我一開始很煩,早就聽說過這群教會的人會一直聯繫你,一直勸你受洗入教,後悔留了手機號。

我這人遺傳我爸,特別討厭這些神神道道的事情,經常對他很冷淡,甚至是很嚴肅地勸他不要在我身上浪費時間了,我絕對不會加入任何宗教的,當時去參加你們的聚會,我就想知道一下生命的意義,沒有任何企圖。

但後來他竟然斷斷續續地熱情問候了你四個多月,甚至有一天我說我生病了不想說話了,他堅持要在家煮好菜湯兩個小時以後和感冒藥一起給我帶過來,我拒絕以後就很納悶,這小胖怎麼這麼實在?不就是多一個入會人頭,給你加點業績嗎,至於嗎?

後來我有一天睡不著,他又發信息問我今天過得還好嗎?我想反正也不認識他,就跟這個熟悉的陌生人說了幾句心事,結果他竟然和我發了兩個小時的信息,好言相勸地安慰我。當時我既感動又詫異,畢竟他完全可以敷衍幾句也無大礙,沒有必要這樣掏心掏肺,而且這也不是推銷保健品還有提成拿,邢天只是個不掙錢的窮學生,這大兄弟圖啥呢?

我就問他:我早都說了我以後也不打算加入基督教了,我也根本不相信上帝,你為什麼還這麼執著地開導我呢?

他說:因為我想幫你啊。

我說:你想幫我?

他說:你第一天就說了你的生活很糟糕,我就是希望你開心啊。

那時候我才明白,他不是真那麼需要你當基督徒,他做這一切,是因為他是基督徒。

前幾天我又望著天花板,突然接到了他的信息,這據我們第一次見面已經七個多月了,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問候:天,這幾天過得還好嗎?

我:過得非常好。生活回到了正軌,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

他:太好了,真的為你高興!

我:對了,你還記得你第一天問我生命的意義嗎?我就想知道一下,這個問題上帝有答案嗎?

小胖子過了一會兒給你發了條語音,能聽出來他還是笑眯眯的:

「其實那天我就說了啊,你當時低著頭沒有聽見。我說,生命的意義,就是我們有權力很快樂呀。」

「啊?」

我心臟咯噔一下,覺得這句話有意思,裡面有大智慧,值得琢磨。

無論命運的走向如何,結局如何,無所謂,因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人活著,我們就有權力快樂。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寫複雜了能寫一篇論文了,走到這裡的人一聽自然就懂了,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不也就是讓自己快快樂樂嗎?

剛來美國的時候,上網看到一個紅色的名牌耳機特別漂亮,一咬牙就買了,打算在未來送給有緣的女生。

後來這個快遞盒子就一直放在我的桌子邊兒上,偶爾還會給碰到地上,好幾次想塞柜子裡又覺得別那麼消極。

今天早上,我起床正刷牙,突然想到了生命的意義,就漱了漱口,回屋一把撕爆了這盒子。

閉上眼,聽著音樂,不由舞動了起來。

-完- 

圖文/邢天

「邢天的小屋子」簡介:

這不是一個公眾號。這裡沒有吸引眼球的標題,沒有絢爛多彩的界面,更沒有眼花繚亂的廣告。這裡是作者邢天心中的一片淨土,用文字和攝影在這裡暢所欲言,所有日記裡都是真實的生活,所有照片上都是內心的寫照,願有緣的人能讀懂我心裡的話,也願這間小屋能成為這冷酷世界的心之避難所。

謹以此公眾號獻給所有愛我的人。

相關焦點

  • 日記的價值和意義
    我是希望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寫日記 ,都做記錄的,因此有必要強調一下日記的價值和意義日記,日之所記,是最大眾化,最貼近普通人生活的、滲透在社會方方面面的一種實用性文體。日記和書信屬於姊妹體,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書信逐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而日記依然充滿魅力和活力,彰顯著強大的生命力。
  • 生命的意義:一公升的眼淚
    亞也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寶貴。在25歲時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亞也的日記被日本幻冬舍整理出版,一時間在日本引起巨大反響,銷售量突破180萬部。給無數人帶去了生活的勇氣和動力。竟然可以創造一個生命的奇蹟?曾經有多少人對這個世界失望?對生命失望?認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義?但是因為亞也,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想想,生存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把生活、感受、思想記錄下來……」這就是日記的意義
    常聽到語文老師在那喊:「同學們勤做筆記,勤寫日記,以後每天去記錄一點啊!」然後作業布置下來,我們寫寫完,應付應付也就交上去了。可是我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寫筆記?為什麼要去寫筆記?慢慢的,老師不檢查了,也就不寫了。
  • 成長日記,陪伴兒童生命成長——中山外國語實驗學校家長大講堂
    成 長 日 記 陪伴兒童生命成長 2020心的啟程 為了幫助孩子們學會擷取生活的浪花,用日記記錄下自己成長的腳步,2020年12月22日,中山外國語實驗學校特邀江蘇省特級教師、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研訓科主任查曉紅為一年級家長做「成長日記,陪伴兒童生命成長」專題講座。
  • 蔣勳:如果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
    生命真的有意義嗎?  儒家文化一定強調生命是有意義的,但對存在主義而言,存在是一種狀態,本質是存在以後慢慢找到的,沒有人可以決定你的本質,除了你自己。  所以存在主義說「存在先於本質」,必須先意識到存在的孤獨感,才能找到生命的本質。  在70年代,我上大學的時候,存在主義是臺灣非常風行的哲學,不管是透過戲劇、透過文學。
  • 《海街日記》:「生活本無意義,意義都是我們賦予的。」
    2015年由是枝裕和執導,由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絲絲等主演的日本劇情電影《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該片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共同生活的故事。
  • 產品背後|「你的名字」電影同款日記APP意義何在?
    這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你是否想過自己曾經在多少次人海中看見過那麼一個似曾相識的人。而這人恰好與你的人生軌跡有所相同,或許這個人就是另外一個你,或許這個人就是那一千次擦肩而過而換來一次回眸的那個人。無論如何這都將幫助你找到一個有著相同人生軌跡的人,說不準你們能一起籌備下一次旅行。
  • 活出生命的意義
    理想的人生的核心是有意義的人生。那麼什麼叫有意義的人生?有意義的人生裡面必有一個詞叫使命。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如果談到一個人的使命,必然會出現一個詞叫奉獻,你會發現欲望是我自己,有意義的人生是的有使命的人生心懷奉獻,一旦心懷奉獻的時候,你是給予不是索取。
  • 生命有限意義重大,人生奉獻無極限
    雷鋒同志在他的日記裡寫過這麼一段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因為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從而使他的生命價值得到了升華,他永遠地活在了人民群眾的心中,成為我們永遠懷念的人,永遠學習的好榜樣。時代在呼喚著雷鋒,社會也在呼喚著他,人民群眾在懷念著雷鋒精神。
  • 終極問題: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進步。很多人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繁衍,生存,如果人活著,沒有進步,繁衍和生存只是一個簡單的生命重複,沒有任何意義。打開任何一部歷史書,記載的都是人們進步的過程。對生活也是這樣,大家都嚮往更美好的生活,這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人們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社會的進步,又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歷史的進步成為了人類生命延續的意義,人類如果沒有了進步,生命的延續將沒有任何意義。2. 關鍵人物的引領。
  • 水運憲:生命意義的勘探者
    水運憲以犀利的批判力度、精確的細節描寫,把人物命運推向強悍的集體意志面前,展示生命個體在現實面前的懦弱與荒誕。主人公傅連山以一種暴力式的激進情感以及自我獻身的極端方式,冒著「叛逆」主流話語的指斥擔負起社會批判的使命,水運憲用另一種人道主義再現了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人」的生命價值。
  • 信仰歸宿與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釋迦摩尼和愛德華八世都為此放棄王位而用終生去探究,而我們普通人卻一直浮於現實、也苦於現實,不願自拔,我們連嘴和面子都放不下,何談探究和意義,  今天想說的是,除了生命意義之外的所有東西,都是刻意附加給我們的,甚至包括品德、學識和情懷。
  • 《活出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本質,認清苦難,依然熱愛生活!
    在那場殘酷的大屠殺中,90%的猶太人被殺,而他則是10%的倖存者,經歷了非人般的牢獄生涯後,他針對精神受到嚴重創作的人,研究出一套「意義療法」,為患者找到生命的意義。結合他的親身經歷與多年的學術理論,編寫出影響萬千讀者的治癒暢銷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 生命的意義,就是完成自己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自有文明開始,人類就開始了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可以說,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就是文明的象徵。人們在不斷地認識世界,從而也就有了不一樣的世界觀,生命的意義也因為世界觀的改變而改變。
  • 電影《生命之樹》,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尋覓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意義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對於生命的探討既是對萬物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生靈奇蹟的珍惜。《生命之樹》從一道光開始,對於生命的思辨、對於人類存在的思考具有哲學上的意義。《生命之樹》是由泰倫斯·馬力克執導的劇情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中西部,主人公是一名叫傑克的11歲男孩,他是家裡三兄弟中的一個,父親嚴厲而粗暴,母親溫柔卻又無所作為。在目睹了飢餓、病痛以及兄弟的死亡之後,傑克的家庭發生了改變,他的心理受到了創傷,開始漸漸迷失自己。成年後的傑克生活得並不順利,在社會中漫無目的的摸爬滾打。
  • 心情日記:日月流轉,記錄生活
    人生苦短,白雲蒼狗,指間的流沙散落,歲月悠悠逝去,漫長流年,我習慣了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時刻,習慣了買來精美的本子,用秀麗的字跡寫下自己的日記。如今隨著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日記也從紙質變成了電子版。如果要問我寫日記的意義是什麼,也許我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追尋意義的過程中誰不是行路的旅人呢?我想,日記最大的意義就是記錄下自己的生命歷程和見聞,彌補記憶的缺失吧。我們的生活總是忙碌的。沒有太多時間沉浸在往事當中,即使曾經深夜痛哭,到了第二天早晨,在眾多的壓力之下,也不得不收拾起行裝,面對接踵而來的現實。
  • 在沈從文的《生命》中看到:一個抽象的男人思考具體生命的意義
    現如今提起三錢二分重的毛筆,從容寫文章,而這些文章的意義也可以用來分憂與表達思念之情。生命的多面性《生命》這個足以詮釋沈從文的散文包含太多畫面。沈從文回到湘西,面對生命的脆弱,不得不再思考生命的意義,總結了抽象與具體兩種形式。
  • 集中營煉獄歸來《活出生命的意義》
    可是,如果你們看過維克多·弗蘭克爾博士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了解他在納粹的幾所集中營裡遭遇的一切和所做出的反應,你們才會真正理解生命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們會發現,《活出生命的意義》的深刻遠非《肖申克的救贖》可比。他從集中營煉獄歸來,克服了種種磨難與傷害。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治療法,用他自己的活法證明了絕處再生的意義。
  • 生命的意義不單是幸福(深度好文)
    在這本名為《生命的意義》的暢銷書中,他總結了生與死之間的差異:那就是生命的意義。這是他對早年生活的一種頓悟。在他上高中時,一名教授科學的老師站在講臺上告訴他們:「生命的進程就像是燃燒,這不過是一個不斷氧化的過程而已。」弗蘭克立刻從椅子上彈起來反駁,「先生,倘若生命果真如此,那生命的意義何在?」
  • 心靈奇旅: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在許多人眼中,尤其是在成功人士眼中,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對人類社會有價值,或者說生命是有其目標的。價值、目標就是他們的生命意義。我們習慣於用那些偉大人物的事跡來激勵自己、引導自己,並以他們為尺度來衡量自己,但如果我們註定無法像他們一樣光耀千古地活著,我們還為什麼要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