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典小吃「和果子」到底是什麼?大福、糰子、羊羹又有哪些區別?

2021-02-17 環球餐廳評論

和果子(わがしwagashi),也就是日本的點心,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深深受著人們的青睞。和果子最大的特點就是精緻、唯美。它會根據季節的特點加入代表性的食材,春季的櫻花、秋季的紅葉……與其說是點心,更像是一件料理人獨具匠心的藝術品。

根據歷史的有效記載,我們所知曉的日本茶道文化,是由當時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唐代的飲茶習慣帶回日本的,其中就包括了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深深地受到日本貴族階層的喜愛。和果子有許多風雅的名字,像是「朝露」、「月玲子」、「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貴族從和歌中取材命名的。

經過了數千年的歷史,日本人早就已經將和果子與他們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緊緊的結合在一起了。以他們的國花櫻花為例,許多和果子的製作靈感都是取材於此,如:粉嫩的粉紅顏色、花瓣的形狀,甚至是材料上也取用櫻花花瓣或是鹽漬的櫻花葉,所以小小的和果子代表的其實正是日本人的文化與精神。在日本,和果子基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產品,也就是佐茶的茶食。

就大類別來區分,和果子可以分為生果子和乾果子兩大主題。生果子又名主果子、上升果子或朝生果,指早上製作的新鮮糕點。由於保存期限短,一般只能放兩天左右,要趁鮮食用。比起其它和果子,生果子格外重視造型變化,因此成為日人送禮用的主角。相對於生果子的鮮食要求,耐放的乾果子,為了長久保存,甜度高多了,主要以糖和豆粉壓製成各種造型。

在餡料部分,和果子多以紅豆餡、白豆沙餡為主,偶爾也見抹茶餡,季節餡料則有慄子、山芋、梅子、柿子等,加上麵粉、米類(包括糯米、蓬來米),組合成多種變化。一到日本,走進和果子店,絕對讓人眼花繚亂。在日本街頭,和果子店可謂隨處可見。大到知名的連鎖店,小到家族性的特色小店,都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招牌產品。日本各地的土特產也是以點心為主,像是北海道的羊羹,生產大米的新瀉則是特產煎餅(仙貝),文化古城京都更是和果子的故鄉。

和果子細說起來可以講上幾天幾夜,下面先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和果子:

1.大福 (大福 だいふく)
採用最高品質的糯米和香甜美味的黃豆粉,精心製成麻糬外皮,內餡則品種非常豐富,有比較傳統的紅豆大福、抹茶大福、糯米皮裡面加入黑豆的黑豆大福,還有結合新食材創新出來的奶油大福、花生醬大福、草莓大福等等,種類多得數不清。

2.羊羹 (羊羹 ようかん)
最早的羊羹是用羊肉來熬製成羹,再冷卻成凍用以佐餐。其後隨禪宗傳至日本,由於僧人不食肉,於是便用紅豆與麵粉或者葛粉混合後蒸製,故羊羹在日本慢慢演化成為一種以豆類製成的果凍狀食品。隨著茶道的發展,羊羹逐漸成為一道著名的茶點。比較常見的羊羹是慄子羊羹和紅豆羊羹,比較高級的羊羹裡面會吃到整顆的慄子果實。

3.饅頭(饅頭 まんじゅう) 
是的,沒有看錯,這就是饅頭,日本人口中的饅頭。當然這種白面發酵方法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或許日本人覺得白饅頭太過單調,因此在裡面加上了各種餡料。

4.丸子、糰子(団子 だんご) 
比較有名的三色丸子三兄弟,三種不同的色彩表達三種不同內涵。使用各具特色的內餡,紅色的綠豆餡、白色的紅豆餡、綠色的抹茶餡,三者象徵著櫻花、人與綠色的大地,亦代表天地人萬物。還有沒有餡料的丸子,靠表面的糖汁提味,可以嘗到濃濃的糯米香,口感也非常軟糯Q彈。

5.煎餅、仙貝(煎餅 せんべい)
仙貝這個詞是臺灣人直接音譯過來的,在日語裡面這種和果子就寫作「煎餅」。相信常看日劇以及日本動漫的人並不覺得陌生,煎餅是在日本廣泛受歡迎的一種零食。無論是飯後還是佐茶,這種酥酥脆脆的食物非常受到青睞。日本盛產高質量的大米,所以以米為原料的煎餅隨處可見。比較特別的是一種叫做「醬油煎餅」的和果子,煎餅烤脆之後在表面刷上一層醬油,吃起來鹹鹹脆脆。還有的上面裹著海苔,有的裡面摻入花生堅果等。總之,煎餅的口味非常豐富。

相關焦點

  • 日式經典小吃——和果子
    和果子,也就是日本的點心,作為其中代表,更是好看又好吃,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深受著人們的青睞。今天,富醬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和果子吧!01|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製作和果子的主要原料有糖、小麥粉、糯米粉等,隨著季節的不同也會使用一些時令食材,如櫻花、慄子、南瓜等。
  • 日本最精緻的日式糕點「和果子」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
  • 京都的櫻花下,這6款和果子最有春天的味道
    和果子的元祖——紅豆大福,水果界的偶像——草莓。昭和60年2月6日,二者命運地相會了——草莓大福誕生!東京曙橋,有一家叫作大角玉屋的和果子店。第三代店主大角和平,便是為草莓與紅豆大福射出愛之箭的丘比特。
  • 日本留學 | 在日本不吃和果子,你可白去日本啦!~
    大福(だいふく)是日本超有人氣的點心。大福的外皮和麻糬類似,用糯米製成,外面會沾上一層白粉避免粘手,裡頭包著飽滿的帶皮紅小豆餡,餡料的量常跟餅皮的量一樣甚至更多,使得大福的外型圓渾有致。據說大福就因為這樣的外型而被稱為「大腹餅」,後人取其吉祥的諧音改稱「大福」。而現在,大幅的種類非常的多,各種水果大福、抹茶大福都相繼而出。
  • 和果子的魅力
    說起日本的和果子,一般人會在腦海裡浮現出有名和果子老店製作的工藝精細的和果子來。但其實那只不過是和果子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年糕,小饅頭,米粉糰子,大福,最中,羊羹,鯛魚燒,落雁,糖,金平糖,還有小煎餅等等。
  • 日式糕點--和果子
    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使用糖、大米、糯米、小麥粉和特殊食材作為原料,特別講究糕點的手作效果,因此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可說是「手作」的魅力。它追求的是「五感」的藝術,即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所以各色的和菓子會根據季節變化加入相應的食材,來製作出符合情境、氛圍的各色糕點,如春天賞櫻的花見糰子,夏天清涼的水饅頭,秋季納涼的楓葉果子,冬季暖心的草莓大福……日式點心種類繁多,按照日本和菓子協會的分類,我們可以把和菓子分為以下幾種:
  • 四季的風物:和果子的匠心和秘密
    和果子(わがしwagashi),也就是日本的點心,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深深受著人們的青睞。日本的點心最大的特點就是精緻、唯美。它會根據季節的特點加入代表性的食材,春季的櫻花、秋季的紅葉,與其說是點心,更像是一件料理人獨具匠心的藝術品。
  • 超萌的日式和果子!吃貨們不能錯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樂途旅遊網 公眾微信號超萌的日式和果子!吃貨們不能錯過~
  • 日本十大最美甜食
    四、大福和御手洗糰子一樣以糯米為原料製成,最大的區別就是大福有內餡。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就是草莓大福。將草莓淋上巧克力醬再包裹在做好的糯米皮裡,一個草莓大福就做好啦。一口咬下去,口感上既有糯米的軟糯,又有草莓的水潤,而草莓所帶有的水果清香和酸甜口感也恰好的中和了甜味,真正做到了甜而不膩。根據內餡兒的不同還有紅豆大福、芒果大福等。
  • 一期一會的日本和果子,把四季風物裝進小盒之中
    和果子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糰子、麻糬、大福、羊羹、饅頭、銅鑼燒、鯛魚燒、日式煎餅 這些一般作為佐茶的茶食,都屬於「和果子」。實際上,你可以將和果子(わがし wagashi)理解成「日式點心」的意思。△ [ 3月 手摺櫻 ] 日本三月的櫻花如此可愛,忍不住叫人折下一枝櫻花,與家人共賞 🌸與大福、糰子一樣,萩餅(おはぎ)也是生果子的一種,它的傳統內餡是清甜的白豆沙
  • 一期一會的日本和果子,把四季風物都裝進了小盒之中!
    和果子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糰子、麻糬、大福、羊羹、饅頭、銅鑼燒、鯛魚燒、日式煎餅 這些一般作為佐茶的茶食,都屬於「和果子」。實際上,你可以將和果子(わがし wagashi)理解成「日式點心」的意思。△ [ 3月 手摺櫻 ] 日本三月的櫻花如此可愛,忍不住叫人折下一枝櫻花,與家人共賞 🌸與大福、糰子一樣,萩餅(おはぎ)也是生果子的一種,它的傳統內餡是清甜的白豆沙
  • 和果子——集美味與顏值於一身的存在!
    常見的和果子羊羹羊羹起源於中國,原本是羊肉湯冷卻形成的膠質肉凍。因僧人不能食葷,便模仿它的樣子,使用寒天、小麥粉和紅豆等材料,蒸熟後製成了現在看起來像果凍一樣的羊羹。除了紅豆,現在也有用甘慄、番薯等材料來製作。寒天的添加量不同使羊羹既可以是生果子,也可以是半生果子。
  • 新書丨《3000歲的和果子:日本的風味人間》
    ☆從繩文時代至今,和果子的三千年歷史,就是一部妙趣橫生、滋味無窮的日本史。每個時期的代表性果子,背後都有故事,都是日本歷史、文化、對外交流的縮影。☆作者娓娓細述,從外(名稱、造型、材料、做法)而內(文化與歷史),將和果子的美妙和豐富呈現給讀者。☆作者青木直己,供職五百年和果子老店虎屋25年,專門從事和果子研究。
  • 顏值爆表又好吃的「和果子」,你真的吃到精髓了嗎?
    和果子(和菓子)是日本傳統點心的統稱,以麻薯、年糕、羊羹、大福等最為常見。別看它們外形嬌小柔嫩,卻蘊含著日本和文化的變遷、和風審美的根源,以及日本人對自然的敬重。和果子中的「和」指的是日本大和民族,為了區別於「洋果子」(西洋點心)而作為前綴;「果子」表示用草本植物或水果加工而成的傳統糕點糖果。
  • 去日本後一定要嘗嘗的六種日式小點心
    日本的「和果子」一向以精細出名,所以價格也都頗高。如果你問好不好吃,小編只能說始於顏值,終於味道。
  • 去日本必吃的和果子大整理!伴手禮按這篇選就對了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和果子的成熟期是在明治時代,隨著砂糖的平民化,和果子真正走入了平常百姓家。同時,為了與從歐洲傳入的糕點有所區別,才在原本的「果子」二字前加上了頗具日本風味的「和」字,和果子一詞便沿用至今。
  • 大福,樸素外表下擁有無限魅力的和果子~
    至今,關於和果子我們已經講了鏡餅、饅頭、羊羹、糰子和長崎蛋糕,今天我們繼續和果子的話題,來講一講大家比較熟悉的「大福」。
  • 美炸天 沒吃過這些和果子日本算是白去了
    不吃和果子就難以切身體會日本人在飲食上對細緻與美的追求。下次去日本,千萬別錯過這些美到極致的和果子。
  • 和果子,五官的藝術!
  • 傳聞90%的日本人都分不清大福與糰子的真正差別,結果居然是OO不同?
    但同樣是口感糯糯的米制日式小點心,絕大多數的日本人也分不清兩者的真正區別。 連日本人也分不清大福與糰子的差別,更別說是外國人了。來自奧地利的小姐姐表示: 「月見節的時候,去日本朋友家作客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