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果子,五官的藝術!

2021-02-16 名廚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是人的五感,而精緻的和果子就是五官的藝術。賞心悅目是它在視覺上給人的最初印象,四季流轉也都體現在這一枚枚果子間。拿起和果子來,柔軟的觸感,清新的香味和獨特的味道不言而喻。而最後的聽覺從何而來呢,這是因為每種和果子都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啊!在日本學習廚藝後來到中國,曾擔任多家星級酒店主廚,尤羶壽司,現為高倉餐廳主廚。和果子大致可分為生果子、半生果子和乾果子。生果子也叫主果子或朝生果,指早上做的新鮮糕點,需要趁鮮食用,最多放一兩天,當天吃完最好。而乾果子則在甜度上有所增加,且可以儲存較長時間。其中饅頭是最常接觸到的和果子,大致可分為烤饅頭和蒸饅頭。蒸饅頭的餡主要有小豆餡、豌豆餡、芝麻餡、蛋黃餡等等。烤饅頭主要有慄子饅頭等。因為和果子用澱粉比較多,所以不適合冷藏,最好冷凍,比如年糕、大福、銅鑼餅等,在冷凍期限內味道不會改變。保存的重點是做好後儘快製冷。冷凍的和果子在常溫下2至3小時即可解凍,解凍過的和果子不可以再重新冷凍。櫻餅外面用醃過的櫻葉包著,櫻餅主要有兩種,關東以風味小麥為原料,關西風味則以道明寺粉為原料。柏餅以柏葉包裹,是端午節必備食品。柏樹因為新芽生出前老葉不會凋落,因此有子孫繁榮之意。糰子是穀類的粉加水揉成圓形麵團,將麵團經過蒸或煮後所製成的食品,有糯米糰子、白玉糰子和艾蒿糰子等。羊羹是一種僧侶料理,用紅豆、麵粉、葛粉等將其蒸過後凝固,看起來類似羊肉的羹,需要使用寒天。使用葛根粉為皮,然後包入各種餡料,具有晶瑩的透明感,作為涼果冷藏後食用味道更佳。和果子的餡料中使用的最頻繁的是小豆,也就是紅豆,日本的小豆大部分產於北海道。扁豆則主要作為白色豆餡使用。此外,青豌豆則稱為黃鶯餡,紅豌豆常用來做大福和豆糕。大米和小麥毫無疑問是和果子的原料代表,此外還會用糯米製成寒梅粉、道明寺粉、上南粉等。蕎麥也較常用。和果子在使用果實時,柿子和慄子是最主要的,慄子從繩文時代就開始栽培了。其次是用桃子、梨、橘子,最後則是核桃等。製作羊羹不可或缺的就是寒天,寒天也就是瓊脂,主要成分是海藻膠,易凝固,可以溶於70-80度熱水中。公元848年夏天,在天皇御召的基礎上規定在6月26日時,供奉糕點給神明招福祛病。之後作為歷史延續下來,在明治時代尤其盛行,也就是在現代的和果子日。

以上內容節選自《名廚》2015-5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編輯、文/艾麗

攝影/嚴學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回復編號查看往期內容

1501 侯德成-種桃種李種春風的Chef「造星師」1506 Apple Watch可以為餐飲行業做點啥?


名廚網全新改版,瀏覽更多餐飲行業精彩資訊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似果非果,精巧可愛的和果子
    據說和果子最初是由唐代隨著遣唐使傳入日本的,隨著茶道的興起而流行於貴族之間。明治維新之後,封建貴族武士主宰的時代一去不復反,平民的力量成為社會主流,精緻的和果子不再只是貴族、商人和神社才能獨享的奢侈品,和果子就此走入民間,最早的和果子店出現在東京。
  • 和果子,把茶桌變成詩
    photo_liusidun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理由可說是因為「手作」的魅力。日本茶道裡,和果子也作為點睛的配茶點心。其精妙之處,不僅在於口感和造型,更體現著主人款待的心意。但對於興致勃勃想品嘗和果子的朋友,有的人會說不懂如何品嘗,有的人覺得太甜。
  • 日式糕點--和果子
    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使用糖、大米、糯米、小麥粉和特殊食材作為原料,特別講究糕點的手作效果,因此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可說是「手作」的魅力。它追求的是「五感」的藝術,即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所以各色的和菓子會根據季節變化加入相應的食材,來製作出符合情境、氛圍的各色糕點,如春天賞櫻的花見糰子,夏天清涼的水饅頭,秋季納涼的楓葉果子,冬季暖心的草莓大福……日式點心種類繁多,按照日本和菓子協會的分類,我們可以把和菓子分為以下幾種:
  • 新書丨《3000歲的和果子:日本的風味人間》
    日本傳統點心和果子,色觸味嗅聽「五感的藝術」,方寸間的四季它凝聚了自然與時間
  • 原來唯美的日本和果子製作方法是這樣噠
    和果子,與茶道一起,相互成就,形成獨特的日本茶道文化。
  • 士林:把福州風物雕進和果子
    福州晚報記者 全怡月  春天的山櫻、夏季的朝露、秋天的紅葉、冬季的雪兔……你能想到的事物,福州女子士林都能用和果子捏造出來。和果子是一種佐茶糕點,不到巴掌大,造型卻千變萬化。  福州是個愛茶的城市,從小在茶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士林,對十分考驗手藝人創造力的佐茶點心和果子痴迷不已。
  • 和果子的魅力
    文章導航[1]喝茶要配和果子[2]日本和果子的歷史[3]和果子的分類[4]常見的和果子[5]四季代表的和果子它們在形狀,味道,用料和製作方法各異,但這些都是和果子。和果子範圍廣泛這和它的歷史有關。據說,和果子是以日本人古來即食的年糕,米粉糰子為基本,並融入唐果子,禪宗的點心,南蠻果子等外來食物的特色發展而來的。
  • 金秋練切和果子(2020 10 06)
    和果子(わがし Wagashi)是日本式糖果糕點和甜品冰品的總稱。
  • 皮囊好看,靈魂美味,一枚3000歲的和果子
    序章:歷史中的和果子和果子與果子屋/何為和果子 第一章 古代的果子繩文甜餅/果子的考古學/果子是「水果」嗎/右近之橘,左近之梅/來自中國的唐果子/唐果子趣事/後來的唐果子/王朝的甜味調料/王朝文學中的果子 第二章 中世的果子一 點心的時代——羊羹、饅頭的出現
  • 知食 和果子對話
    一來,儘管日本人把自己的「和果子」和西方的「洋果子」對立起來,但實際上其中不少都是西方的發明;退一萬步講,「果子」這個詞兒是起源於中國的。你應該熟悉「煎餅果子」這個詞吧。但煎餅大概與儀式感無緣。和我們的果子不同,日本人的「和果子」是精緻的,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茶席」的一部分,是足以被紮上絲帶、裝進歷史的東西。可這樣食物的味道大概沒有多大長進。一位日本老作家的私人看法,大可博君一樂。
  • 一個集顏值、口感與技巧於一身的和果子
    和果子根據含水量的不同可以分為生果子、半生果子和乾果子三種,銅鑼燒、日式大福等屬於半生果子,水分含量在10~30%;羊羹,日式糰子等屬於生果子,水分含量在30%以上;至於日式煎餅、仙貝等則都屬於乾果子,水分含量在10%以下。除此之外,和果子還有季節性。
  • 我愛和果子!
    」、「月玲子」、「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貴族從和歌中取材命名的。以他們的國花──櫻花為例,許多和果子的製作靈感都是取材於此,如:粉嫩的粉紅顏色、花瓣的形狀,甚至是材料上也取用櫻花花瓣或是鹽漬的櫻花葉,所以小小的和果子代表的,其實正是日本人的文化與精神。 在日本,和果子基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產品,也就是佐茶的茶食,茶道老師蘇信義表示,日本人喝抹茶配食甜膩的和果子,多少有養生的意義在,因為糖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油的功效。
  • 「海豹和果子」顛覆你對日本和果子的印象
    最近日劇《我們有點不對勁》因為劇情狗血、劇組顏值過高而人氣飆升,劇集以日本老鋪和果子店為背景,每一集除了看狗血的故事之外,就是看讓甜食黨興奮的各種和果子了!
  • 和果子:日本的飲食美學
    以他們的國花──櫻花為例,許多和果子的製作靈感都是取材於此,如:粉嫩的粉紅顏色、花瓣的形狀,甚至是材料上也取用櫻花花瓣或是鹽漬的櫻花葉,每一枚小小的和果子所代表的,其實正是日本人的文化與精神。雖然,和果子在日本基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的副產品,也就是佐茶的茶食,但信奉茶道的日本人喝抹茶配食甜膩的和果子,多少有養生的意義在,因為糖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油的功效。
  • 和果子裡的京都歲時記
    從秋至冬,我對這個城市最強烈的季節變遷之感,竟然也是從這些和果子中體會到的。十月的第二周,茶道教室裡出現了柿子造型的生果子,小小的朱紅一個,十分可愛。茶道老師說,連風都是秋天的味道了。而柿子正是秋天的風物詩。和果子都要慎重取名,稱為「果銘」,講究的是季節風雅,因此柿子造型的和果子,並不能直接稱之「柿子」,京都常見的做派是取名為「木守」。
  • 葡萄酒,果子酒和果子醋DIY
    夏天一個星期就可以飲用了,冬天則需要等十五天才可以飲用。」聽著容易,但其實裡面還有很多竅門,外行人就不得而知了。浸泡的容器一定要是密封的,放入的葡萄也絕對不能有一點點生水,否則酒就會壞掉。葡萄不能去籽和皮,有的人認為籽和皮不能吃,所以去掉了才泡酒,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釀酒靠的就是籽和皮出酒呢,如果籽和皮去掉了,就釀不成酒了。
  • 菓子君Argyi-教你做和果子經典櫻花練切
    01|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
  • 日式經典小吃——和果子
    和果子,也就是日本的點心,作為其中代表,更是好看又好吃,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深受著人們的青睞。今天,富醬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和果子吧!01|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わがし),是「日式糕點」的總稱,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製作和果子的主要原料有糖、小麥粉、糯米粉等,隨著季節的不同也會使用一些時令食材,如櫻花、慄子、南瓜等。
  • 告別夏日和果子
  • 有關和果子1
    生果子基本上以白豆沙為主要原料製作,白豆沙,即白色優選豆角粒,經過泡發,蒸煮,研磨,入糖,散水汽等諸多步驟加工完成,是一種上生和果子的最基本原料。和果子的命就是豆沙,豆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果子的口感。白豆沙是什麼呢?端木選用了一些白芸豆做了些白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