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2020-12-15 有客祁祁

在希臘、羅馬文人筆下,那個是一個神話和歷史互相糾纏,難分難捨的時代;那個是一個英雄輩出,諸神盤據的世界。

在漫談《荷馬史詩》中的歷史背景系列文章中,筆者將會帶大家穿越時空,回到古地中海的世界,一個比古羅馬更遙遠的過去,一個屬於西方上古史的年代:那時羅馬尚未建城,哲者賢士辯論的聲音仍尚未充斥雅典學院的大理石立柱迴廊。

作為一個序曲,我們就以眾希臘詩人當中最廣為傳訟的荷馬(Homer),以及傳統上劃歸為荷馬所著的兩部盪氣迴腸的荷馬史詩(Homeric Epic)伊利亞德(Iliad)和奧德賽(Odyssey)開始。

01史詩的起點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遙遠的地方,發生過由一頂綠帽引發的世界大戰……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木馬屠城記」的故事,「木馬屠城記」故事背景,就是傳訟至今的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

特洛伊是一個位於愛琴海東岸的繁盛港口城市,特洛伊的王子帕裡斯(Paris)愛上了斯巴達的王后海倫(Helen of Troy),甚至擄走了海倫,這個行動引發希臘諸部聯軍聲討特洛伊,導致長達十年的特洛伊圍城戰(siege of Troy)爆發。希臘聯軍動員了1,186艘戰船,估計超過十萬總兵力圍攻特洛伊,但十年過去了,希臘聯軍只能做到劫掠特洛伊外圍土地,搶去金銀財寶和美女,卻對城高牆厚的特洛伊城無計可施。

到最後,希臘聯軍將領之一奧德修斯(Odysseus)想出一絕妙之計:造一隻巨大的空心木馬,將精銳士兵藏於木馬腹內,然後佯裝撤退。結果特洛伊人自以為取得最後勝利,歡歡喜喜帶著木馬作戰利品入城。

關於木馬之計和特洛伊之陷落,在荷馬的另一部史詩《奧德賽》和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所作之《埃涅阿斯紀》(Aeneid)著墨較多。值得留意的是,《伊利亞德》、《奧德賽》、《埃涅阿斯紀》都是屬於荷馬六步格(Dactylic hexameter)格式的史詩作品。

02盲眼詩人荷馬

《荷馬史詩》是西方歷史上其中一部歷史最悠久,文化影響力最深遠,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文學作品。然而《荷馬史詩》作者荷馬(Homer)的真實身份,多個世紀以來一直令人置身五裡霧中,完全沒有頭緒。

在古典時代,希臘人普遍相信《荷馬史詩》的記載是歷史事實,亦都普遍接受荷馬此人的存在,只有少量質疑的聲音。古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他的著作《歷史》當中,認為荷馬是在他之前約 400 年的人,也就是大約公元前 850 年左右之人。亞裡斯多德(Aristotle)則認為荷馬活於特洛伊戰爭後 140 年,按此推斷,即特洛伊戰爭發生於公元前約 1,000 年。但即使是在古典世界,荷馬的年代仍然眾說紛紜,沒有一定的共識。

關於荷馬的生平記載眾說紛紜,有些甚至互相矛盾,但大多都離不開基本這幾點:盲眼(古希臘人相信盲人的心靈比正常人更澄明清澈),出生在亞細亞(Asia)的愛奧尼亞(Ionia),即今日土耳其西部的愛琴海岸地區。

荷馬本人是否真實存在這點,也在古典時代並無遭受太大的挑戰。據《亞歷山大遠徵記》所述,公元前四世紀的馬其頓徵服者亞歷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橫過達達尼海峽後,就曾經親臨特洛伊遺址,造訪雅典娜的神殿及阿基裡斯的陵墓。但到了崇尚理性和質疑一切的十八、九世紀,不論詩人荷馬的存在,以及特洛伊戰爭曾否發生的問題,在學術界皆遭到挑戰、質疑、甚至否定。

質疑者認為荷馬史詩純屬虛構,其中一個原因是考古證據缺乏,另外一個原因是荷馬史詩內容存在不合理之處,希臘聯軍是否有能力動員千艘戰艦、十萬兵力,並進行長達十年的圍城戰?如果連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以及十八世紀的歐洲強權亦難以在一次戰役中動員十餘萬正規軍,以公元前 1,000 年左右的動員能力,荷馬筆下的希臘軍力就顯得相當可疑。

最重要的是──特洛伊的遺址從未被發現。所以當時最極端的意見是:不止荷馬不存在,特洛伊戰爭沒有發生過,就連特洛伊這個古城都是子虛烏有。

那麼到底荷馬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特洛伊城是否存在?特洛伊戰爭曾否發生?如果特洛伊戰爭真實曾經發生,那麼《荷馬史詩》當中所記載的,到底又有幾分真、幾分假?

以上一連串的問題非常複雜;研究樓上每個問號,都足夠各出一本學術專著。而事實上,有很多問題歷史學家即使已經研究了數百年的光陰,但到今時今日仍然未有百分之百肯定的答案。

但近一個世紀考古學上的發現,為很多本以為將永遠石沉大海的歷史懸案提供了一扇窗口、一個新的觀點與角度。首先,我們就從傳奇詩人「荷馬」的存在以及《荷馬史詩》如何、及何時成書開始。

03到底有多少個荷馬?

古希臘人相信,兩部《荷馬史詩》均是由荷馬所著,而荷馬則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當仔細分析荷馬史詩內容,很容易會發現《荷馬史詩》並非一氣呵成。史詩當中經常出現屬於不同時代的物品。有時候會出現青銅武器,有時候又會出現鐵製武器,顯示不同部分成書年代根本不一致。

除此之外,對行文結構的分析亦指向相同的結論——荷馬史詩內容的創作並非出自一人之手。直到現在,歷史學界的主流意見幾乎一致,特洛伊戰爭的故事最早成形離不開口傳文學。在史詩以文學巨著的形態記錄成書之前,詩中的故事就經過一代代的遊吟詩人傳訟,經過數個世紀的時間慢慢塑造成我們所熟悉的模樣。

當然,荷馬史詩的內容並非一氣呵成的事實,並沒有撲滅史學家尋找荷馬的熱情。雖然故事內容並非一人所作,而是如鐘乳石般經年累月慢慢積累而成,但荷馬史詩的一個重要蛻變,即是由口傳故事被人用筆記錄成書,成為史詩文學的過程,仍然有可能由一人搜集、編匯而成。

那麼,荷馬是否有可能是一位生活在希臘早期的識字詩人?圍繞這個可能性,學者提出不同的理論。荷馬有可能本身就是其中一位熟悉特洛伊戰爭傳說的遊吟詩人,又或是與之同時他是同時代少數識字的希臘人之一,於是他決定搜集流傳於希臘,關於特洛伊戰爭的口傳傳統,將這些故事整理、編輯,匯集成我們所熟悉的《伊利亞德》、《奧德賽》。

另一個可能性,是荷馬將口傳文學向一位文書官背誦,而文書官則將內容記錄成書。當然,史詩成書的過程亦有可能是由一連串的「荷馬」,即有部分讀寫能力的遊吟詩人接力編輯而成。

在兩個理論當中,《伊利亞德》第九卷書所出現,關於雙數及複數的用法錯誤而沒有被糾正的事實,顯示不能夠排除文書官參與默寫的可能性。因為文書官忠於「荷馬」將故事默寫成書,因此將未及更正的文法錯誤一併視為作者創作的一部分抄錄下來。如果是作為遊吟詩人的「荷馬」抄寫,他應該能輕易發現並修正錯誤。

到底哪個理論才反映《荷馬史詩》成書的真實歷史?到底有多少個「荷馬」參與史詩成書的歷史任務?我們只能夠作出猜測。

如前文所述,古典時代的學者大多相信荷馬是公元前九世紀的人。不過近代考古學的發現,使我們知道《荷馬史詩》在這個年代成書的可能性極微。因為公元前九世紀正處於考古學家所稱的「希臘黑暗時代」(約公元前十二世紀至公元前九世紀)的年代,這個年代的希臘人不識字,更談不上創作長篇的史詩文學。在「希臘黑暗時代」之前的青銅器時代,文明崩壞,古老的希臘語線性文字B(Linear B)失傳,而從腓尼基字母演變而成的希臘字母尚未引入,公元前九世紀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年代。

要追溯《荷馬史詩》何時成書,我們必須倚賴文物所提供的證據來為成書年份設上下限值。從陶器上出現的早期希臘文,我們知道腓尼基字母形成希臘字母大約發生在公元前八世紀中晚期。由於《荷馬史詩》成書不可能早於用作記錄的文字出現,按照此邏輯《荷馬史詩》最早只能在公元前八世紀成書,比希羅多德所估計的晚一個世紀左右。

另外,考古學家發現大約公元前 670 年的重要文物──米可諾斯陶瓶及瓶上的特洛伊木馬圖案,顯示大約七世紀初葉時,《荷馬史詩》的經典故事木馬屠城之計已經廣為傳訟。考慮到年代的上下限值:上限(最早)前八世紀中期,下限(最遲)前7世紀早期,目前歷史學界普遍相信史詩成書於前8世紀末(公元前 700 年)前後。

不過,假若我們接受《荷馬史詩》成書於公元前 700 年前後,這就造成另一個問題。因為若我們假設古典時代希臘學者關於荷馬和特洛伊戰爭年代差距的推測正確,那麼特洛伊戰爭發生的年代,就會被推遲到公元前九世紀前後。根據考古所得出的結論,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聚居點相當寒酸,沒有輝煌、富裕,由高而厚的城牆圍繞的大城市,如荷馬詩中街道寬敞筆直的邁錫尼。

而這也是經濟和藝術相對落後,缺乏國際貿易的時代,跟「荷馬」筆下強權林立的世界可謂南轅北轍。這隻有兩個可能性:《荷馬史詩》的世界,根本不存在於公元前十至九世紀,而是在更遙遠的過去,另一個可能性是史詩內容純屬杜撰,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希臘諸邦、特洛伊等強權林立,英雄輩出的世界。

關於特洛伊戰爭曾否發生的問題,以及特洛伊戰爭的背景年代,就容我留待下集再深入探討。(待續)

相關焦點

  • 詩人荷馬真實存在過嗎?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神話最早、最重要的文字記錄,但是荷馬本身卻是一個神秘人物。幾個世紀以來,我們還是不能確定荷馬是誰,以及他是否存在。在史詩中,也有更為嚴肅、「精神性的」時刻,即盛會。諸神盛會對古希臘人有著深遠的影響,左右著他們怎樣看待諸神和神話,已經遠遠超過了荷馬所講的故事本身。在荷馬的作品中,無論是行為方式,還是欲望與弱點等——除了人會死神不會死,神快樂而人不快樂之外,諸神和凡人沒有什麼兩樣。
  • 從荷馬史詩說邁錫尼文明,真的有荷馬這個人嗎?
    古希臘的文獻對邁錫尼文明的記載幾乎是沒有的,只有荷馬史詩記載了邁錫尼後續的特洛伊戰爭。荷馬史詩分為兩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希臘的雙目失明的遊吟詩人--荷馬於公元前8世紀所作,其實不一定真的是他寫的,他可能就是綜合加工一些民間的傳說而已。
  • 《荷馬史詩》——真實的歷史
    文學有文學的歷史,文學史就是文學家的歷史,在世界浩瀚文學長河裡,荷馬是一個極好甚至偉大的源頭,他的史詩其實也是真實的歷史。《荷馬史詩》的地位《荷馬史詩》分為兩部,分別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開端只是一個開始,之後怎樣則與之無關;可是源頭不一樣,在開啟一個時代之後,源頭仍源源不斷地供給後世以靈感,《奧德賽》的主人公叫奧德修斯,別名尤利西斯。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所理解了,《尤利西斯》也是一部很有名的著作。西方文學家、藝術家尤為推崇的有兩部作品,一部是《聖經》,一部是《荷馬史詩》。得益於後者,西方才有但丁、維吉爾、彌爾頓。
  • 荷馬史詩流傳史:神秘消失了千餘年,卻又突然神秘出現
    作為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荷馬史詩》影響極其深遠,至今未衰,如今不少西方學者甚至將《荷馬史詩》看成上古史書,將其作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歷史。然而,西方學者推崇備至的《荷馬史詩》,從公元前7、8世紀至文藝復興時代的流傳過程,卻堪稱一個神話一個奇蹟,令人難以想像。
  • 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距今多少年?同時期的我國處於什麼階段?
    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這是恩格斯對《荷馬史詩》及其時代的評價。1、荷馬是誰?荷馬,被譽為西方文學的始祖,與維吉爾、但丁、約翰·彌爾頓並稱西方四大史詩詩人。但其人是否曾經真實存在,至今也是一個未知之數。公元18世紀之前,歐洲人普遍都相信古希臘確實曾經存在一位這樣的盲詩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之間,大約相當於我國的西周末年。
  • 特洛伊戰爭與「荷馬史詩」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現代知識的傳授中,「荷馬史詩」最固定的位置是在文學史上,它通常也被當作文學作品來閱讀。但對古希臘人顯然不是這樣。他們聽荷馬的吟唱或記錄下來的詩篇,固然是個樂子,同時也從那裡得到各種各樣的知識。比如說,它是「詩」,也是「史」—歷史,記憶與想像以奇妙的方式混在一起。
  • 希臘神話來源:赫西俄德的神譜——荷馬史詩——悲劇詩
    當我們提到希臘神話一般會想到屬於古希臘人的全部神話故事和教義。這些都關係到他們的神和英雄,世界的本質,以及他們自己的文化和禮儀習俗的起源和意義。神話曾是古希臘宗教的一部分,研究神話也是為了了解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明的一般狀況。神話是古希臘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希臘人視神話為其歷史的一部分,也用神話解釋自然現象。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邁錫尼人由於常年徵戰,自己國力消耗巨大,一個特洛伊就攻打十年之久,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戰爭拖延時間太長。邁錫尼文明衰落。
  • 古希臘的黑暗時期——荷馬時代
    公元前1150年左右,原居於希臘北部山區地帶的多利亞人終於攻陷了邁錫尼王國。邁錫尼文明遭到終結,希臘從此進入了一個相對黑暗和落後的時代。這個黑暗時期大約從公元前1100年持續到公元前800年,有將近三百年的時間。
  • 陳中梅 | 表象與實質——荷馬史詩裡人物認知觀的哲學暨美學解讀(上)
    在荷馬和史詩人物看來,「本人」(autos)才是實體,而「影像」(edōlon)晦暗、虛緲,既不具備活人的健美,也因為失去了心智而不再擁有思力,通常無法進行體現睿智(這也是一種美)的思考。戰爭不僅消滅人的肉體,而且奪殺年輕勇士的生命,終止他們的社會實踐和價值追求,摧毀他們的本真。
  • 「荷馬時代」有什麼社會特徵?——側面談其在希臘發展中的作用
    而古希臘則正處於荷馬時代,荷馬時代的的稱呼來源於這段歷史被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長篇史詩裡而被流傳了下來。因為這段時期正處於邁錫尼文明滅亡後,古希臘地區重回氏族部落的時期,古希臘人口大量減少,生活水平下降,社會文明幾乎停滯不前,因此荷馬時代也被稱為黑暗時代,但這也是古希臘從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也是造型藝術的萌芽期。
  • 荷馬時代的酒宴:不僅是娛樂,更是希臘貴族們進行政治活動的手段
    但是在城邦建立之前,古希臘曾經經歷過接近400年的黑暗時代,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之間,由於多利亞人(一個入侵希臘的民族,後成為希臘人的一個分支)的入侵,邁錫尼文明終結,希臘進入了全面倒退的時代,這就是荷馬時代。這個時期的歷史記載近乎空白,幸虧偉大的盲詩人荷馬就生活在這個時代,他留下的《荷馬史詩》成了這個時代流傳至今的唯一著作。
  • 荷馬史詩中的典故
    阿喀琉斯之踵現在常用「阿喀琉斯之踵」來形容即使再強大的團體或個人,也有自身的缺陷,會被人發現給予致命一擊。而阿喀琉斯就是希臘神話《荷馬史詩》中的人物,他是希臘徵討特洛伊大軍的主將,還有一個身份是人間勇者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在他父母的婚禮上,三位女神因為一隻金蘋果爭執起來,那是特洛伊戰爭的源頭。關於阿喀琉斯有個預言:他會成為大英雄,並戰死在特洛伊戰爭中。
  • 《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荷馬詩歌與莪相詩歌
    維特所讀著作     荷馬   ———>   荷馬/莪相   ———>    莪相維特的心情   快樂、幸福 ———>   憂鬱、失意  ———>  痛苦、絕望 荷馬與他的詩歌荷馬(Homer)是古希臘盲詩人。
  • GRE詞彙故事之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
    Lethe 忘川, 冥府河流名,飲其水則會忘記過去;忘卻,遺忘 lethargic 昏昏欲睡的 <>stimulate   08. Poseidon 海洋之神,海王   09.Echo 山谷女神:迷戀Narcissus, 然而赫拉(宙斯的妻子)嫉妒其美麗而令Echo只能重複別人剛剛說過的話,Narcissus因此而拋棄了Echo   11. Eris厄裡斯(不和女神,復仇女神) 為了報復Narcissus, 用詛咒使其最終死於自己的美麗eristic 爭論的,辯論的;有爭議的;詭辯的   12.
  • 來自一名集訓生的親身經歷,聽聽他是怎麼評價濟南荷馬畫室的
    在選畫室時我和父母也是做了不少功課,最終選擇了荷馬畫室。荷馬畫室是一家很有影響力的正規大畫室,2003年就創辦了,總部在重慶,分校濟南荷馬畫室也是很多美術集訓生的目標,畢竟是大畫室,各方面都有保障,這也是我選擇濟南荷馬畫室參加美術集訓的原因。那麼重點來了,在濟南荷馬畫室參加美術集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
  • 一個《荷馬史詩》中的神奇樂園(國家人文地理)
    衣索比亞駐華大使館供圖在希臘文學巨著《荷馬史詩》中,衣索比亞是普通人類無法到達的遙遠之地,是希臘諸神舉行宴會的樂園。衣索比亞在非洲之角的中心,位於紅海西南的東非高原。衣索比亞平均海拔近3000米,被稱為「非洲屋脊」。由於境內多湖泊、河流,衣索比亞又有「東非水塔」的稱號。
  • 尋找德裡克·沃爾科特,加勒比海的荷馬
    有時,更古老的口述故事被復興,變成了書面史詩,就像西非的《桑介塔史詩》的境遇那樣。但不是所有的新國家都足夠幸運到擁有本國的史詩傳統,這意味著, 新的文本需要被個體作家創作出來,就像維吉爾曾經為羅馬所做的那樣。因此,有了我們今天所稱的「後殖民文學」在20世紀後半葉的大爆發。我曾經一直對一個與此相關的、最極端的例子很入迷:加勒比海的小島聖露西亞(St.
  • 重慶荷馬畫室優秀教學團巡禮——「AMG」
    01我們的名字 | OUR NAME「AMG」這三個簡單字母的背後到底有何含義呢2014屆56人參加四川美院考試44人過線取得68張合格證。2015屆35人參考30人通過美院,11人參加清華美院考試專業通過8人,最高名次全國13名,色彩單科狀元。2016屆負責藝考特招班主管四川升學率100%,色彩單科狀元。
  • 如何評價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是一所四年制的公立大學,是美國著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俄克拉荷馬大學成立於1890年,這個時間距離俄克拉荷馬州正式成立還早17年。俄克拉荷馬大學在教育、科研、文化、健康護理等領域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