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疫情期間,因受到封鎖措施影響,美國的實體經濟受到嚴重衝擊,零售行業更是首當其衝。根據新浪財經8月5日消息,美國"最老牌"連鎖百貨——羅德與泰勒(Lord & Taylor)正式宣告破產,而羅德與泰勒的倒下,也意味著美國申請破產的零售商名單再次拉長。
43家企業破產,美國零售業已踏進"寒冬"
據悉,羅德與泰勒創辦於1826年,至今已有194年歷史,不僅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奢侈品連鎖百貨公司,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公司之一,該公司在全美運營著38家門店,創造了651個工作崗位,但由於疫情衝擊,這些門店目前或暫時關閉,或已開始清倉甩賣。
實際上,這已不是零售行業第一個倒下的巨頭,在羅德與泰勒之前,傑西潘尼(J.C.Penney)、尼曼馬庫斯(Neiman Marcus)等零售行業巨頭已相繼宣告破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美國零售業的破產量已達43家,逼近近十年來最高峰值,不誇張地說,美國零售行業已踏進了"寒冬"。
需要注意的是,多個企業"撐不住"申請破產,依舊存活的企業也不好過,業內人士估計,今年美國的總零售額或為4.894億美元,同比下降10.5%,甚至高於2009年經濟衰退時期8.2%的降幅。針對美國目前的零售業現狀,行業人士紛紛發出警告稱,美國零售業的破產現象將在下半年加劇。
零售行業的低迷,只是美國實體經濟衰退的其中一個表象,根據美媒統計,受疫情影響,美國今年或將有多達25000家商店倒閉。最近疫情在美國許多州的捲土重來,美國政府的經濟重啟措施被打斷,實體經濟的恢復變得更加艱難。
美聯儲負債表已超7萬億美元,美國還在不斷"印鈔"?
自疫情以來,一個個零售巨頭"史無前例"的倒下,讓人不僅回想起,12年前的金融危機,與12年前相比,美國的經濟挽救措施也相差無幾。
首先是加大財政支出,刺激經濟。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佔其GDP將近12%。據不完全統計,疫情以來,美國已批准了3項共計近3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一部分用以發放失業救濟金,一部分用以供企業貸款或直接給予補助,以減緩破產潮的擴大。
其次是利用美元世界貨幣的特殊地位,籌集資金。公開資料顯示,金融危機時期,美國政府曾大舉拋美元買債券,為經濟注入資金,6年內注資達4.5萬億美元。而在過去半年,美國政府狂印鈔近3萬億美元投向市場,與此同時,美聯儲也不停加購美債,負債表已經突破7萬億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足足花了7年才"緩過來",而根據目前的各項經濟數據,美國正面臨著一場不亞於金融危機的"挑戰",若想依靠與金融危機時期相似的手段,在短期內恐怕很難實現經濟的快速恢復。
文|李銀蘇 題 | 鄧偉堅圖| 饒建寧審|鍾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