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
看到這樣的問題,家長和考生可能會很自然地想,學習就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之後能夠進入不錯的大學,將來找到滿意的工作……
可是帶著這樣的想法,孩子難免會產生壓力,有時更會覺得學習是件苦差事。
有個孩子卻並不是這麼想的。曾經的他成績一般,中考考了561分, 在全市排名5000名開外。
上高中後他也沒能進入學校的重點班,可即便在普通班,他的成績也算是倒數。
但他改變了自己對學習的認知,不再去思考以後怎樣,而是要帶著快樂去學習,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滿足感和幸福感。
還別說,高中三年,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績一步步提升,高考竟考到了677分,在全校文科生中排第一名,全省文科生中排第14名。
看到這驚人的逆襲後,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那麼,這位學霸是怎樣實現這巨大變化的呢?
改變認知,開始愛上學習
「逆襲男孩」名叫劉澤乾,來自河北石家莊。
上初中時他的成績很不理想,對學習也缺乏興趣,有段時間,他一氣之下想過「不學了」,在這樣的狀態下,成績大幅下滑也是難免的。
剛上高中時,他仍然處於低迷狀態,幸好高中老師一直關心他、鼓勵他、給了他不少支持,讓他漸漸燃起了信心。
就在這段時間,他突然對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了自己「快樂學習」的旅程,先扭轉思想,再產生行動,效果逐漸顯現。
就拿英語這門課來說,入學時的一次考試他只考了50分,可見英語真的是他的一大弱項。
可他沒有對學英語產生逃避心理,相反,他試著尋找學習的樂趣,發現掌握一門語言是很好玩的事情。
從高一到高二,他採用了「放聲朗讀」的辦法來鍛鍊自己的語感。
他找了個空曠的地方,每天至少抽出一個小時大聲、反覆地朗讀單詞、課文,邊聽邊感受,看看自己讀得是否標準……
時間一天天過去,他對單詞、語法的熟悉程度不斷提升,有時無需刻意回憶,就能夠選出答案。
按照這樣的方法,他的英語成績提升很快,高考竟考到了139分。
其他科目表現也不差,數學140分,語文128分,文綜270分,總分達到677分,被北京大學錄取。
調整方法, 實現成績逆襲
從高中入學班級倒數到高考全省14名、全校第1名,劉澤乾創造的奇蹟引發了不少關注,人們都想知道他的學習經驗,而他特別強調了以下這幾點:
1.趕走浮躁心理,學習要「靜待花開」
劉澤乾是從高一開始走上逆襲之路的,三年裡他一直主張穩紮穩打,給自己設定「跳一跳就夠得著」的目標,而不是急於求成,盲目追求分數大幅提升。
他曾經這樣說過:這次考試500名,下次就要求自己考到100名,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誰都不能心急,更不能因為短時間看不到明顯提升就變得浮躁。
在高考複習階段,考生要將注意力從成績轉移到自己的狀態上來,要讓自己的心態更穩、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更強、學習效率更高。
這樣成績才會慢慢提升,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靜待花開」的過程,每一點進步都會帶來一種不一樣的快樂,需要靜下心來才能有所體會。
2.大膽提問,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
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劉澤乾是一個在學習上「愛較真」的孩子,他不接受任何疑點的存在。
他的膽子也很大,敢和老師爭辯,不爭出個所以然來決不罷休。一下課,大家就能看見他又舉著一道題目去找老師了……
對這個「個性」的學生,老師倒是非常喜愛,不但不會因為他的質疑而生氣,反而鼓勵他開拓思維、大膽表達。
三年下來,劉澤乾不知問過老師多少問題,提問也成了一種有趣的學習過程,無形中還鍛鍊了他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對於各科成績提升很有幫助。
3.積極討論,迅速增長知識。
有的好學生喜歡自己默默讀書、默默刷題,劉澤乾卻正相反,性格外向的他不但喜歡「考老師」,還喜歡「考同學」,在與同學互相交流中獲得樂趣、增長知識。
他們班一直有「自由展示和討論」環節,給了劉澤乾這樣的學生充分表現的機會,每到這種時候,他就會找出一些角度新穎的問題,把全班同學都給難住了。
對於同學提出的問題,他也會幫助思考、幫助解決,有時他還會和同學辯論起來,每次辯贏都會覺得十分開心。
人們常說:「真理不辯不明。」劉澤乾也是這麼認為的,在討論中,他和同學進行著思維的交流與碰撞,經常能夠碰撞出「火花」,讓自己產生出解決疑難問題的靈感。
在一次次的討論後,他對於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所以他非常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
劉澤乾就是這樣在快樂中夯實知識的根基,一點點擴大進步的幅度,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完美逆襲。
相信他的學習故事也會給考生們帶來一些信心和啟發,在複習階段,我們不要因為暫時的落後而逃避、放棄。
不妨像劉澤乾這樣先改變對學習的固有認知,再努力尋找有趣的學習方法,成績的提升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