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養生九宜九不宜,多吃銀耳可防皮膚乾燥

2021-02-12 中醫技術殿堂


      秋天容易內熱、上火,更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甚至是咽喉腫痛。這個季節儘量少喝濃茶及咖啡,因為茶水、咖啡裡面的茶鹼、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加快人體水分流失,反而會加重人的內熱、上火症狀。秋天養生九宜九不宜,秋天多吃銀耳可防皮膚乾燥。

  宜——銀耳

  銀耳有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還能對抗腫瘤患者因放化療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秋天多吃銀耳可防皮膚乾燥。

  不宜——肥甘食品

  中醫認為,秋季主肺氣,肺主辛味。如果肺氣太過,往往會導致肝氣抑鬱。秋燥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方面,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忌吃肥甘食品。

  宜——蘋果

  蘋果中的維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護神、心臟病患者的健康元素。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止渴、潤肺除煩、健脾益胃、養心益氣、潤腸、止瀉、解暑、醒酒等功效。蘋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例如膳食纖維果膠、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這些營養素對健康都非常有益,例如果膠膳食纖維不僅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還能幫助降低血糖,降血脂,清理體內的垃圾毒素。秋天多吃蘋果可達到消除疲勞,潤肺滋陰的作用,對預防感冒疾病也有好處。

  不宜——濃茶和咖啡

  秋天容易內熱、上火,更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甚至是咽喉腫痛。這個季節儘量少喝濃茶及咖啡,因為茶水、咖啡裡面的茶鹼、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加快人體水分流失,反而會加重人的內熱、上火症狀。如果喝太多濃茶和咖啡,咖啡因攝取過多,神經系統比較興奮,也會出現心悸,心跳過速等症狀。

  宜——蜂蜜

  蜂蜜含有大量易被人體吸收的胺基酸、維生素及糖類,對於皮膚是絕佳的保養品。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秋天多食用蜂蜜能夠促進消化,防止「秋燥」對於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達到排毒養顏的功效。對於秋季養生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白天喝鹽水,晚上喝蜂蜜水,這樣才能全面的保養我們的身體。首先這麼做能夠幫助我們充分的補充水分,其次這麼做能夠幫助我們抵抗秋季給肌膚帶來的影響,幫助我們抵抗衰老,永葆青春。

  不宜——辛辣食物

  「少辛增酸」是中醫營養學關於秋季飲食的一個原則。所謂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氣太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溼度小,人易出現咽幹、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宜——百合

  秋天空氣溼度小,風力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人體汗液蒸發很快,容易造成身體水分的大量丟失,這就是所謂的「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對秋燥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不宜——煎炸食物

  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秋季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腸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乾燥的特性。

  宜——胡蘿蔔

  又稱小人參,還有豐富維生素A、C和胡蘿蔔素,具有補脾健胃、養肝明目的功效。胡蘿蔔中含有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在乾燥的季節裡,吃些胡蘿蔔,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還有滋潤皮膚的作用。

  不宜——水生植物

  秋季,其實正是吃水生植物的食物,因為大多數的水生植物都是在這個季節成熟。不過,這個季節的水生植物也是最容易受到寄生蟲感染的,如果直接食用的話,就很有可能導致寄生蟲感染的問題出現因而從女性健康飲食的角度來說,不宜吃水生植物。

  宜——糙米

  精白米雖然潔白細膩,但經過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過程中胚芽以及穀子釉質部分和谷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營養更加全面,維生素保留較多。秋季經常食用糙米,能夠預防動脈硬化,提高記憶力,消除焦躁不安的情緒。

  不宜——油膩食物

  油膩食物含有大量的熱量,不易於消化,還能阻擋營養的吸收,秋季養胃,儘量少吃或不吃油膩食物。

  宜——茄子

  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眾蔬菜,還是食療佳品。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立秋後吃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不宜——生薑

  「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到了秋季少吃薑為好。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

  宜——蓮藕

  藕既可當水果,又可作佳餚,生啖熟食兩相宜。藕不論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生藕性寒,甘涼入胃,可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民間有「新採嫩藕勝太醫」之說。秋天吃蓮藕,滋陰潤燥,清心安神。

  不宜——燒烤

  燒烤一般以雞肉、牛肉、羊肉為原料,置於明火或微波爐內燒烤這些食品性溫,進食時需要較多的唾液來參與消化,吃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的症狀。

  宜——紅豆

  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溼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於清熱、利溼、健脾,而紅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不宜——寒涼水果

  民諺說「秋瓜壞肚」,就是指立秋以後再繼續生食大量瓜類,容易引發腸胃道疾病。西瓜、梨、葡萄本身性涼,加上立秋後人的腸胃道對寒涼食物的適應力下降,所以立秋後的寒涼水果應少吃,尤其是冰凍的西瓜,更不能像盛夏那樣大快朵頤,否則易傷脾胃和引發其他疾病

  秋天空氣溼度小,風力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人體汗液蒸發很快,容易造成身體水分的大量丟失,這就是所謂的「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對秋燥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相關焦點

  • 秋天養生九宜九不宜,多吃銀耳可防皮膚乾燥
    秋天養生九宜九不宜,秋天多吃銀耳可防皮膚乾燥。  宜——銀耳    銀耳有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還能對抗腫瘤患者因放化療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秋天多吃銀耳可防皮膚乾燥。    不宜——肥甘食品    中醫認為,秋季主肺氣,肺主辛味。如果肺氣太過,往往會導致肝氣抑鬱。秋燥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方面,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忌吃肥甘食品。    宜——蘋果    蘋果中的維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護神、心臟病患者的健康元素。
  • 【養生】今日寒露,請做好這些事且可平安過冬...
    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時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儘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不宜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
  • 寒露已到,節氣灸復元固本!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不宜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每天晚上可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
  • 寒露節氣養生的八個小常識
    「寒露腳不露」,寒露養生首先要做好足部保暖,飲食要防燥養胃。下面星養生為您介紹寒露節氣養生的十個小常識,做好養生保健就能好好度過寒露!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
  • 今日寒露:秋意濃,情思長,願君珍重!
    不同於白露的暑消微涼,也不似霜降般寒氣更甚,寒露過後,晝漸短,夜漸長,凝露成霜,寒意愈盛。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清,少雨乾燥;北方深秋已至,露重夜涼,冬寒初露。雁南飛,雁南飛,雁叫聲聲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來歸。茫茫塵世,歲月悠悠,輕嘆流年,幾十年匆匆歲月,彈指一笑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 今日寒露,建議晚上做這件事
    浸泡雙足,水位應超過腳踝關節10釐米,可配合足部按摩,並另備熱水壺,適時加入熱水保持水溫。沐足時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沐足後應立即擦乾雙腳,並注意足部保暖。有心臟病或素體虛弱者,沐足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0分鐘。糖尿病人末梢感覺較差,沐足時應注意水溫情況,以免燙傷。凡足部皮膚有瘡瘍、皮疹、外傷者,不宜沐足。
  • 寒露過後,皮膚乾燥怎麼辦?
    不知不覺,氣候進入了深秋,寒露節氣悄然而至。這時天氣是比較乾燥,所以非常容易出現各種皮膚問題了,那在乾燥的寒露時節,我們需要注意什麼?,會使皮膚皺裂、變粗,甚至患脂溢性皮膚病症。在外出旅遊時應注意保持皮膚的乾淨,多吃蔬菜瓜果,增加體內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使皮膚不至於乾燥皺裂,最好戴頂帽子遮陽,並使用防曬霜。
  • 寒露節氣特點及養生提要
    甘淡滋潤益胃脾,防燥潤腸養嬌肺。多吃棗蓮鴨肉魚,登高養陽心神怡。 寒露時氣溫下降明顯,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樹葉紛紛飄落,人易觸景生情而感到悲傷。在飲食上宜多食養陰潤肺、健脾益胃食物,如蜂蜜、芝麻、銀耳、大棗、鴨肉、蓮子等;通過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運動鍛鍊身體,愉悅身心。
  • 寒露養生:吃好三洋,喝好三洋,做好三洋
    寒露時節,氣溫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開始凝結成霜。此時天氣變涼,樹葉轉黃,秋天已經接近尾聲。晝夜溫差增大,天涼乾燥,最易生病,一定要注意身體養護。1、吃芝麻寒露時節,天氣由涼爽變為寒冷,所以此時要養陰防燥、潤肺養胃。芝麻可以補肝腎,潤肺氣,增津液。既可以強身健體,還能滋陰潤肺。
  • 節氣養生——寒露丨士材
    隨著寒露將至,冷空氣將進一步來臨。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正如俗語所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提示我們寒露時節,氣溫漸降,秋意更濃。寒露來臨,夏熱已遠,深秋漸進,時處涼熱交替之際,氣溫漸降,日短夜長,應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晝暖液涼,晨起及夜間出門,應著長袖長褲,做到寒露腳不露。
  • 【懷柔養生】今日寒露:寒氣漸生、雨水漸少,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溫差較大,晨晚可以感到寒意。寒露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燥邪當令,易傷肺傷胃。此時養生應以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為主。此時處於秋冬過渡時期,常有冷空氣侵襲,要注重防寒。建議結合自身的體質情況和基礎病等進行個體化養生。
  • 秋季養生,寒露養生小常識
    寒露是深秋的開始,天氣越來越冷,那麼寒露節氣怎麼養生?今天跟大家說一說寒露節氣養生五個小常識。第一個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腳不漏,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不要經常去赤膊漏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第二個適時地添衣,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的經受一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黏膜耐寒力。但像老人,兒童、學生及體質較弱,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地安排,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的時候呢,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是增強的。當環境氣溫降低,人體的腎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來說,為了預防感冒,要適時地更衣。
  • 寒露丨秋安勿躁 樂活養生
    秋季空氣乾燥,要注意飲食上選取滋陰潤燥、平肝潤肺的食物如:芝麻、銀耳、菊花、梨、蘿蔔、蓮藕、柿子、核桃等;藥材上可選用紅棗、蓮子、山藥、白果、百合、芡實、玉竹、玫瑰花等。4、不宜多喝含氣飲料,包括汽水、啤酒等。5、慎喝涼茶。上班族工作繁忙,經常熬夜,到了寒露時節,由於天氣變化大,他們往往容易出現口舌乾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的症狀。因此他們經常飲用涼茶達到降火的目的。秋天人們上火主要是因為氣陰兩虛或氣不化陰,而喝涼茶則會加重「秋燥」的症狀,耗氣傷陰。6、禁吸、喝酒。吸菸可誘發疾病,飲酒能助火生痰,對機體不利。
  • 二十四節氣與撥筋——寒露
    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因此秋天的養生,要以「收」為綱。寒露的到來,氣候由涼爽轉寒冷,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這時節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 今日寒露|一抹清寒,深秋幾許,邂逅幾縷清風
    今日寒露,露已寒,將為霜。至此,告別了秋高氣爽,天寒夜長、風氣蕭索、秋殘如血的季節到了。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寒氣漸生,晝夜溫差較大。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寒露有三候: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華。露漸重,雁南飛。1.起居寒露時節,氣候從熱轉寒,陽氣退卻,陰氣漸生。
  • 寒露時節,這8種食物種子該多吃,應季而食營養好,不懂吃可惜了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寒露節氣由暖轉寒,萬物逐漸蕭落。植物紛紛將營養精華注入種子,為來年的生機勃發儲備力量。所以,種子類的食物的營養素也是最密集的,很適合此時節食用。聽起來沒毛病,但是哪些種子才可以吃,哪些是有利健康的你又知道幾種呢?
  • 寒露養生
    寒露養生「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在飲食上還應少吃辛辣、香燥、燻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 今日寒露!冷空氣+雨找上門
    古人將寒露節氣作為天氣變冷的節點,一個「寒」字預示了天氣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或短裙、熱褲等涼爽夏裝以防受涼感冒其次,螃蟹性寒多食易傷脾陽,而生薑、紫蘇性溫,具有散寒和胃、解毒的功效,可於烹調時適當搭配。
  • 今日寒露!冷空氣+雨找上門~
    或短裙、熱褲等涼爽夏裝以防受涼感冒寒露時節涼氣襲人口瘡粉刺、午後潮熱、陰虛盜汗、大便乾結,宜少吃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熱峻補之品,否則容易加重陰虛燥熱症狀。首先,死蟹絕對不能吃。其次,螃蟹性寒多食易傷脾陽,而生薑、紫蘇性溫,具有散寒和胃、解毒的功效,可於烹調時適當搭配。煮蟹時亦宜加入食醋調味,除殺菌外還能破壞蟹中的組胺,既提鮮,又健康。
  •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照著吃,秋季小病都趕跑!
    寒露,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所謂:「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過後,氣候由熱轉寒,雨水漸少,天氣乾燥,萬物隨寒氣增長,人體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粗糙,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甚至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秋燥」病。因此,寒露的養生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飲食上常吃這12種食物,可防秋後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