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社團】踝關節疼痛別大意,警惕踝關節撞擊症候群!

2021-01-15 騰訊網

老廣最愛莫過於煲湯,秋冬季節當然少不了藥膳,但是各位吃貨們,這個「藥材」可千萬別隨意食用,有人吃了出了大問題!【可怕】已致42人死亡!食安辦緊急提醒:這類「藥材」不可誤食!

作者簡介:宋斌,博士,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常委、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

踝關節撞擊症候群是踝關節慢性疼痛的最常見原因,在一般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30%,而在運動員中的發病率更高。

病例

男,27歲,因「右踝前外側腫脹、疼痛不適半年」就診,曾有左踝扭傷史。入院檢查,診斷為踝前外側撞擊症候群。

什麼是踝關節撞擊症候群?

踝關節撞擊症候群是指踝關節周圍軟組織(或骨)之間相互撞擊、擠壓、反覆摩擦等引起的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病因主要為反覆微創傷所致軟骨損傷,引起韌帶、滑膜炎性增生和骨贅產生,關節活動時增生的滑膜嵌入骨贅中而產生擠壓疼痛。

軟組織撞擊為關節囊、滑膜、韌帶增生、肥厚或瘢痕組織增生所致;骨性撞擊一般是指距骨和脛骨骨贅之間的撞擊。

按照撞擊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前外側撞擊綜合症,前撞擊綜合症,前內側撞擊綜合症和後撞擊綜合症,通常以前外及前踝撞擊多見。

前外側撞擊症候群

主要因踝關節旋後損傷,導致脛腓前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以及前外側關節囊撕裂合併關節內出血,繼而產生滑膜炎性水腫及增生肥厚,瘢痕形成。伴距骨和脛骨骨質增生,骨贅形成。

通常患者有踝關節扭傷史,損傷部位腫脹、疼痛和背伸受限,可伴有「打軟」感,症狀在運動後加重,休息後可部分緩解。體格檢查有關節間隙壓痛和擠壓痛。

患者表現為踝前外側腫脹、疼痛,背伸受限,伴創傷史,一般不難診斷。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首先休息,減少活動,同時行理療、口服消炎藥、鍛鍊等。

如果症狀反覆,或保守治療3個月無緩解,則須手術治療,包括關節鏡下軟組織清理,骨贅切除,骨折內固定等。踝關節鏡手術治療有創傷小、康復快、併發症少等優點。關節鏡下手術越來越多。

來源:廣東省醫師協會

作者:宋斌(原創)

編輯:黃琪翔(實習)、謝韻寧

責編:陳廣泰

相關焦點

  • 「衛生社團」踝關節疼痛別大意,警惕踝關節撞擊症候群!
    老廣最愛莫過於煲湯,秋冬季節當然少不了藥膳,但是各位吃貨們,這個「藥材」可千萬別隨意食用,有人吃了出了大問題!→作者簡介:宋斌,博士,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常委、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踝關節撞擊症候群是踝關節慢性疼痛的最常見原因,在一般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30%,而在運動員中的發病率更高。病例男,27歲,因「右踝前外側腫脹、疼痛不適半年」就診,曾有左踝扭傷史。入院檢查,診斷為踝前外側撞擊症候群。
  • 踝關節反覆出現上斜坡爬樓梯時疼痛與受限,這嚴重嗎?聽醫生解說
    踝扭傷:踝扭傷之後往往會伴隨著踝關節外側副韌帶的撕裂,如果扭傷之後不注意固定,將有可能出現韌帶鬆弛以及繼發踝關節慢性不穩定,踝關節為了滿足功能的需要,就會以增生來提高穩定性,從而在踝關節內產生骨贅,骨贅過多就會影響關節的背屈活動。
  • 踝關節疼痛?
    出了這些問題,也許你覺得是跑姿有問題,但是很多人發現單純的跑步姿勢的改變可能改變不了疼痛的問題,甚至會出現其他的酸痛。今天我來來看看跑步中踝疼痛的原因踝關節周圍疼痛包括跟腱處、腳踝前側,腳踝內側和外側,不同的疼痛情況和踝關節周圍的肌肉不平衡有關,和我們走路的姿勢和平常的習慣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從崴腳到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定,踝關節外側副韌帶經歷了什麼
    然而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崴腳的患者約有40%發生了踝關節外側副韌帶癒合不牢固而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定,達到了手術修復的標準。為什麼崴腳之後出現如此高的韌帶不癒合率,問題出在哪裡,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的前因後果是什麼樣的,由筆者跟大家一起說說。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有研究顯示,在骨科急診、足踝外科專病門診的患者中,踝關節扭傷的病人可能高達20%。老百姓通常把踝關節扭傷叫做「崴腳」。「崴」的這一動作通常指的是醫學上講的踝關節內翻(如圖所示),因此大多數人「崴腳」後都出現外側的腫脹和疼痛, 部分可能合併內側的腫脹和疼痛。01踝關節扭傷後是否要就醫?
  • 微提醒 | 踝關節扭傷處理,冷敷還是熱敷???
    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日後會反覆扭傷,以致影響關節功能,引起踝關節不穩定,慢性陳舊性踝關節疼痛。踝關節扭傷緊急處理儘可能地控制疼痛和腫脹,可參照急性運動損傷的PRICE處理原則進行。正確的抬高下肢方法應該是:踝關節超過膝關節並超過身體水平位。
  • 踝關節扭傷常見問題
    文章轉載自:足踝醫家 科室簡介: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創傷外科與矯形骨科是一支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付小兵院士深度貫徹現代醫學救治理念、醫療與科研創新相結合的「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團隊,已先後認證為「廣東省創傷救治與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崴腳別忽視,當心發展為習慣性踝關節扭傷,引起慢性疼痛
    有些女性平時喜歡穿高跟鞋,也會經常會出現崴腳的現象,導致踝關節腫脹,還伴有明顯的疼痛感。部分人崴腳之後,沒有及時檢查治療,適當休息後,腳踝沒有出現疼痛感,就不再注意,造成習慣性崴腳,使腳踝長期疼痛,影響正常的行走。腳踝容易扭傷的原因是什麼?
  • 踝關節扭傷應該怎麼辦?不同的時期處理方法也不同
    踝關節是負重關節,承受著很大的重量。在運動或者活動的時候,踝關節的穩定性關係到是否會發生踝關節扭傷。踝關節周圍的韌帶對踝關節的穩定性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踝關節周圍的韌帶受損,就會影響到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導致扭傷的發生。
  • 小腿和踝關節外側疼痛?可能是腓骨肌的扳機點
    腓骨肌上如果產生扳機點,可能導致小腿外側和踝關節前、外側的疼痛。1、腓骨肌的解剖學腓骨肌是一個肌群,包含了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和第三腓骨肌三條肌肉。2、踝關節疼痛扳機點腓骨肌的扳機點是小腿和足踝部外側疼痛的常見原因,特別是對於那些有過外踝扭傷經歷的人。
  • 踝關節扭傷別著急,學會如何自我處理
    冰敷Ice 傷後24小時內冰敷,每次15~20分鐘,每隔2~3個小時1次,目的是為了減輕腫脹和疼痛,減輕踝關節腫脹, 雖然軟繃帶的固定方式頗有講究,但也算是簡單易學
  • 踝關節扭傷的康復治療
    如果踝關節區域存在任何疼痛和任何以下發現時需要進行踝關節Ⅹ線片檢查:A區存在骨的壓痛或B區存在骨的壓痛,和在急診室負重時立即出現不穩定;如果中足區域存在任何疼痛和任何以下發現時需要進行足部Ⅹ線片檢查;C區存在骨的壓痛或D區存在骨的壓痛,和在急診室負重時立即出現不穩定。
  • 習慣性踝關節扭傷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習慣性踝關節扭傷」呢?怎樣才能預防習慣性踝關節扭傷呢?接下來我們一一為大家解答 一、造成習慣性踝關節扭傷的原因大部分人在踝關節扭傷之後都會進行冰敷加壓的處理,這樣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以及傷勢,隨後到醫院進行診治,然後進入到一個漫長的制動休息期,這樣做沒有錯,但其實還可以做的更好,踝關節扭傷之後的時間段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
  • 為什麼要重視踝關節扭傷?四種情況告訴你多嚴重
    在運動時比較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踝關節扭傷是小傷,休息幾天肯定就好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那為什麼有些人在扭傷後會長時間感覺到疼痛或者無法走路了呢?大部分人對於扭傷並不重視,但是即便是小病,也有值得重視的地方的。那麼,為什麼要重視踝關節扭傷?
  • 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
    表現損傷踝關節外側疼痛,走路和活動關節時最明顯,應該考慮外側副韌帶損傷的可能性。傷後若沒有及時冰敷、加壓包紮,踝關節外側迅速出現局部腫脹,並延伸到踝關節前部。傷後兩三天,踝關節外側的淤血青紫最明顯。查體時壓痛點主要在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所在的部位。其次,被動將足旋後時外側疼痛加重。
  • 踝關節很脆弱,崴腳毀一生
    踝關節扭傷可引起內、外側韌帶的損傷,嚴重者可致韌帶斷裂及骨折。踝關節扭傷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踝關節的不穩定,以後更容易發生扭傷,成為踝關節習慣性的扭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扭傷過的踝關節會經常扭傷,而未受傷的踝關節則不宜扭傷的原因。
  • 踝關節不穩惹的禍!(附踝關節鍛鍊運動處方)
    踝關節以我們跳起落地、下樓踩空、穿高跟鞋等踝關節穩定性下降時扭傷最為多見。據統計,踝關節扭傷佔所有運動損傷的40%以上,又以足底向內的內翻位扭傷為主,這樣容易損傷踝關節外側韌帶,約佔80%。通常的症狀有疼痛、活動受限,進而出現關節腫脹、皮下淤血。
  • 踝關節韌帶你是如何進行壓力測試?
    這些人常再次扭傷腳及踝關節有不穩定的感覺,稱為功能性腳踝不穩定(Funcational Ankle Instability)。踝關節韌帶相關解剖外側副韌帶共有三條,分別是:前距腓韌帶(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腳在蹠屈時,抵擋扭力和內翻的力量。
  • 急性踝關節扭傷應當這樣處理!|踝關節|崴腳|...
    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損傷,俗稱「崴腳」。(那感覺非常酸爽)尤其路面不平、穿高跟鞋或厚底鞋時更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崴腳」後千萬不要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不當處理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 巴蒂斯圖塔的踝關節到底怎麼了?
    然鵝……這個新聞並不是那麼嚴謹,巴蒂斯圖塔的手術實際上是踝關節置換,並非所謂的截肢術後使用的義肢或者假肢。也就說,腿還是那條腿,只不過裡面換了一個部件---人工踝關節假體,醫生正是使用它來替代巴蒂斯圖塔那飽經磨難的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