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最愛莫過於煲湯,秋冬季節當然少不了藥膳,但是各位吃貨們,這個「藥材」可千萬別隨意食用,有人吃了出了大問題!【可怕】已致42人死亡!食安辦緊急提醒:這類「藥材」不可誤食!
作者簡介:宋斌,博士,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常委、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
踝關節撞擊症候群是踝關節慢性疼痛的最常見原因,在一般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30%,而在運動員中的發病率更高。
病例
男,27歲,因「右踝前外側腫脹、疼痛不適半年」就診,曾有左踝扭傷史。入院檢查,診斷為踝前外側撞擊症候群。
什麼是踝關節撞擊症候群?
踝關節撞擊症候群是指踝關節周圍軟組織(或骨)之間相互撞擊、擠壓、反覆摩擦等引起的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病因主要為反覆微創傷所致軟骨損傷,引起韌帶、滑膜炎性增生和骨贅產生,關節活動時增生的滑膜嵌入骨贅中而產生擠壓疼痛。
軟組織撞擊為關節囊、滑膜、韌帶增生、肥厚或瘢痕組織增生所致;骨性撞擊一般是指距骨和脛骨骨贅之間的撞擊。
按照撞擊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前外側撞擊綜合症,前撞擊綜合症,前內側撞擊綜合症和後撞擊綜合症,通常以前外及前踝撞擊多見。
前外側撞擊症候群
主要因踝關節旋後損傷,導致脛腓前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以及前外側關節囊撕裂合併關節內出血,繼而產生滑膜炎性水腫及增生肥厚,瘢痕形成。伴距骨和脛骨骨質增生,骨贅形成。
通常患者有踝關節扭傷史,損傷部位腫脹、疼痛和背伸受限,可伴有「打軟」感,症狀在運動後加重,休息後可部分緩解。體格檢查有關節間隙壓痛和擠壓痛。
患者表現為踝前外側腫脹、疼痛,背伸受限,伴創傷史,一般不難診斷。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首先休息,減少活動,同時行理療、口服消炎藥、鍛鍊等。
如果症狀反覆,或保守治療3個月無緩解,則須手術治療,包括關節鏡下軟組織清理,骨贅切除,骨折內固定等。踝關節鏡手術治療有創傷小、康復快、併發症少等優點。關節鏡下手術越來越多。
來源:廣東省醫師協會
作者:宋斌(原創)
編輯:黃琪翔(實習)、謝韻寧
責編:陳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