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跟著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洞悉人性

2021-01-06 戀習情話

由於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很多人讀書不只是為了消遣,更講求實用性。在挑選書籍的時候,判斷這本書是否實用的標準就是書名。

《理解人性》書名簡單直白,人類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不管到哪裡我們都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相處,因此人性這個話題值得我們很多人花一輩子去慢慢理解。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書中深刻而細緻地闡述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目的是為了幫助讀者正確認識並處理人與世界和同伴的關係,也試圖影響人的生活模式。

這不是一本淺顯的心理學入門書籍,而是一本能很好闡述阿德勒心理學觀點的著作,所以,如果不了解他的理論觀點,一開始讀起來會有點費力。

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強調「社會意識」。

他在個體心理學中指出人的行為是由社會力量決定的。人的社會需要則對人的行為起關鍵作用。

人是一種社會存在物,意識是人格的中心,將人格看作統一的整體,強調每個人的人格都是由各種動機、特質、價值等所構成的統一整體。

而人的意識行為是人類主要的行為,因此人能意識到未來的可能性,通過制定計劃,指導自己的行為。

他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受「向上意志」支配,一個人生來就會有總目標,會有要求自己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力求做一個完美的人。

但是一個人在追求完美的時候,會出現兩個可能性:第一,得到激勵,積極成長。第二,缺乏社會興趣,妄自尊大。

每個人追求優越的基本動力是自卑與補償,人生都有缺陷,每個人就會產生自卑,自卑可以摧毀—個人,也可以使人發憤圖強。

閱讀《理解人性》前最好了解一下他的基本觀點,這樣更有助於我們理解他在談論人性的時候將重點放在了哪些方面。

這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人的行為,第二部分講述性格的科學。

在人的行為這一部分中他闡述了自己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案例,大量講述了人類在孩童時期的行為習慣和性格養成,這就不得不讓讀者聯想到自身,聯想到我們現在在親子教育中提及最多的原生家庭問題。

在第二部分中,他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的分析。他指出個人的錯誤行為會如何影響社會,並且教會每個人識別自己的錯誤,指導人們如何融入社會生活。

心理學的一些理論著作很多都讓人感興趣,但是真的到閱讀的時候就變成了催眠神器。

因為每個人閱讀書籍的方法和感悟不同,所以有些書是會讓人越看越有興趣的,這本書對我來說就是如此。

這本書能幫助我們運用人性的科學,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學會與社會和諧相處。

心理學書籍中的案例,是心理學書籍迷人的地方,很多人在閱讀時容易把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帶入到心理學案例中,以此來驗證書中說的案例是不是有道理。

感謝您閱讀到文末,歡迎關注點讚。

相關焦點

  • 《理解人性》: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從表象窺到人性本質以理解人生
    阿德勒提出「自卑感」「社會情感」是性格發展的動力源泉,認為人的行為是由社會力量決定的。這一觀點為人們發展社會情感、識別並調整自己性格和行為中的陷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照,為人們更好地理解人性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理解人性》是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深刻而細緻地闡述了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 阿德勒的心理學著作
    世界三大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讀弗洛伊德的作品,你就會理解到在潛意識裡的因果聯繫。而阿德勒的著作則引導人們認識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因果聯繫的假象。1911年,阿德勒被迫離開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同時帶走了幾位親密的同事,他們走進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拍桌子決定要成立一個新的團體——自由精神分析協會。他們想要更多的自由,想要打破原來精神分析的框架與束縛。1913年,這個團體更名為「個體心理學學會」。阿德勒開始稱自己的理論為個體心理學。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4.阿德勒強調人格的獨特性和整體性。5.他首創的「創造性自我」的概念對於精神分析理論而言是相當新穎的,有助於補償經典精神分析理論過分的「客觀主義」。6.阿德勒對於當代治療實踐的貢獻相當的大。(二)理論缺陷1.雖然個體心理學已經歷過進一步的發展與提煉,但阿德勒許多原創性的基本假說被描述為難以實證。
  •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為何我們存在著自卑情結
    (感謝大家喜歡小編的文章,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也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一下,往後的日子,讓我們一起學習心理學,探索更多關於人類心理的奧秘)前面小編介紹過弗洛伊德、榮格這兩位心理學家,現在小編和大家介紹一下與他們兩位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人之一的阿德勒以及他的個體心理學。
  • 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
    它是兩位日本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對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的解讀。阿德勒,最初是弗洛伊德的同事,後來反對精神分析學說,創辦了個體心理學。阿德勒全名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奧地利精神病學家。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他認為人類行為是受到社會驅力的激勵,而非性驅力,行為是有目標導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識而非潛意識。阿德勒重視選擇、責任、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
  • 阿德勒勇氣之書《人,做得到任何事》出版
    推薦語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十三堂生活自修課,《自卑與超越》姊妹篇,更適合普通人閱讀,更具指導意義。阿德勒勇氣之書,送給焦慮迷茫中對自己仍有期待的你。這種堅強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人類面臨的挑戰》《神經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的研究》《神經症問題》《理解人性》等。譯者簡介吳書榆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UCL經濟學碩士。曾擔任研究、企劃與行銷有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 重磅新書 | 最權威、詳實、客觀的阿德勒傳記——《人生的動力》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是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爾·榮格並列的現代心理學的開創者,同被奉為現代人格理論和心理療法的鼻祖。他的著作《自卑與超越》《理解人性》《個體心理學實踐與理論》等影響了後世無數人。
  • 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心理學定律,讓你洞悉人性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人性,是一個很寬泛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又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人性的不同可以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觀感,它的醜陋有時會顛覆人類三觀,可突如其來的人性溫暖又能把人送進天堂。今天,不妨就來好好的洞悉一下人性究竟受哪些定律的約束。
  • 看完了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教你一個不發脾氣的簡單訣竅
    ————阿德勒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如何才能不發脾氣?最近,我看完了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因為天生矮小有軟骨病的原因很自卑,後來立志從醫改善自身,克服自己的弱點,最終實現個人的價值,開創個體心理學,其主旨為自卑和超越。
  • 阿德勒的創造性自我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他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著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相較於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阿德勒認為人天生就是一種社會存在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交往,相互依賴,相互合作,視人格為統一的整體,強調其不可分割。
  • 心理學告訴你:人性到底是什麼?
    大家受到限制於人的本性下,不可以做違反人性的事情,如果超過規定的限制,那麼作為一個人,也喪失了與生俱來的人性了。人性,心理學將人的本性定義為是作為一個人們差別於動物的質的規定性,人的本性有三種屬性,即精神屬性、生物屬性、社會屬性,三種屬性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精神屬性便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而去對外部環境探究和反應,與外部環境開展信息交換的一個過程。
  •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開始分享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解生命》。在分享這本書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了一些,阿德勒這個人,在心理學領域,有三位大師,一位是弗洛伊德、一位是榮格,另外一位就是阿德勒,阿德勒1870年出生於奧地利,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 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第一夜,我們所有的不幸是誰的錯?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阿爾雷德.阿德勒(1870-1937)與弗洛伊德,榮格被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同時,他被譽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戴爾.卡耐基評論阿德勒為「終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他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個體心理學代表所有人的心理學。
  • 影響個體生命的10個心理學名詞,了解心靈世界,深層揭示人性秘密
    個體心理學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建立的一門心理學體系,這門學問不僅是一種人格理論,還是一種治療方式。阿德勒認為心理學與教育是同一現實和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且長期嘗試與把個體心理學應用於教育實踐當中。此後個體心理學一直得到發展和內容充實增加。
  • 阿德勒對心理學大眾化的強調至今仍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編者按】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被譽為個體心理學之父,是與弗洛伊德、榮格並列的現代心理學的開創者。《人生的動力》一書是阿德勒的傳記,心理學家愛德華·霍夫曼遍查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檔案,深入採訪了阿德勒在世的子女、親友、同事,耗時四年完成,勾勒出個體心理學從誕生到發展再到發揚光大的歷程。
  • 「人格心理學」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心理學學家阿德勒因為自身有殘疾所以特別關注關於人格中自卑的研究。1.自卑感與追求優越阿德勒認為人生而有自卑感,每個人都會有。同時也天生有追求卓越的需要,追求卓越是人格的核心和總目標。所以,每個人都會有不自信,也都希望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 你知道世界級心理學家 如何看待人生嗎(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篇)
    心理課第二講人物篇: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主要概念是創造性自我、生活風格、假想的目的論、追求優越、自卑感、補償和社會興趣。
  • 阿德勒:決定一個孩子發展的要素是……
    (阿德勒)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特別是看完阿德勒的《理解人性》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我更加明白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當你認為自己是人生贏家時,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當別人認為你是人生贏家時,你內心也不是那樣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