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新手入門指南】從零開始學手衝咖啡的三重境界

2021-02-17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這篇文章是寫給剛剛接觸咖啡,或者已經接觸一段時間對手衝有點基礎的朋友,至於,已經把自己的手練得和機器差不多的高級玩家,或本身就是技術非常成熟的專業人員,這篇文章的參考價值就看你個人了。

  手衝是個很簡單的咖啡衝煮手法,只要有一組簡單的器材再加上一些練習,就可以為你自己或身邊的人提供出杯美味的好咖啡。有人說:「手衝咖啡易學難精。」以小編的經驗來說,這句話基本上是對的,但更深一層來說,又有哪種衝煮方式不是這樣子的呢?

  以現有的衝煮工具來說,真要講究起來,只怕手衝這種萃取手法還不是最麻煩的呢!

  小編所知道從零開始的手衝進階流程大約是這樣:1、模擬期。2、基礎期。3、練功期。

  1、模擬期:

  手衝是條漫漫長路,對於沒有任何基礎的新手來說,書上或網絡上說的什麼流派或手法都是假的,你喝到覺得喜歡的味道才是最真實的(當然,隨著你的味覺經驗累積,這也是會進化的),因此建議你,先放下那些雜音,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味道,然後試著複製出來。

  剛剛開始,在你還沒有任何基礎的時候,先從網上找到10家你「好像」感興趣的店家,不用管流派也不要去管店裡使用的器材,先試著從這十家當中找到一家你最喜歡的味道,然後店裡用什麼,你就跟著用什麼,比方說,店裡的熟豆、手衝濾杯、手衝壺和磨豆機,你儘可能想辦法在家裡也搞來一套。

  不要只聽店裡的器材值多少錢,單單手衝不需要砸大錢,也不要去看那家店裡貼著多少證書,取得什麼師又什麼師的資格,那些都不是你的所以都是假的,更不用去管店家用的是什麼手法和什麼流派,對你這種新人來說,那些完全不具任何意義。

  最開始的選擇標準很簡單,問問你自己,這杯咖啡的味道是不是你喜歡的,是,再說。

  萬一你運氣不好,連找10家都沒找到的話,那就只好再找10家。

  其他的東西好像都還好,只有磨豆機對於新手來說著實是需要把心一橫的選項,因為除了磨豆機以外,其他都是一千以內就可以打發掉的,以目前有點水平的手衝咖啡館所使用的磨豆機,至少都會有小富士鬼齒這個等級,再講究點還會用更好的例如EK-43,剛開始什麼都不懂就要用到這個程度的,任誰都會肉痛。

  小編要告訴你的是,磨豆機這個東西一定要有但是不急著一步到位,反正剛開始你的水平還不夠,用太好的也喝不出來,先找臺小飛馬小飛鷹小鋼炮之類的就好,只是記得在使用的過程中好好維護,說不定出了新手村之後還能掛閒魚脫手。

  在這個階段,你要做的事情是至少能把你在那家店裡喝到的味道複製出七成的水平,該有的香氣要有,果酸要有,甜味要做足,把日曬耶加衝得像日曬耶加就好了。切忌好高騖遠,你要認清一個事實,對於有點水平的玩家來說,要完全複製某家咖啡館的味道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你這新手,算了吧!

  另外在喝咖啡的能力方面,至少你要能夠分出各個產區的風味差異,還有每個烘焙程度之間的差別。這是在培養你的技術基礎和個人品味,以每個星期上門討教一次的頻率來說,跑個三個月你心裡就會有點數了。

  如果你跑三個月還喝不出差異,那隻好繼續再去駐守三個月啦哈哈哈~

  假設你以每天一至兩杯的速度來練習的話,三個月差不多只是把水流給練得比較穩定,連入門都還沒開始呢!

  2、基礎期:

  在這個時期你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認真的跑其他店家,但這至少要在喝得出產區差異之後進行,對你而言才會有價值。最重要的是要記得,跑店家為的是發現自己的盲點,而不是找出店家的問題。

  跑店家基本的頻率還是一個禮拜一家,如果財力、時間和體力都許可的話,可以多跑幾家,但小編覺得多跑無益。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在跑店家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不同的手衝流派,不同的衝煮器材與不一樣的店家風格,你會開始遇到同產區的咖啡卻以不同的手法呈現、同樣的器材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味道。在對於各個產區的風味有了個基礎之後,你才會知道你所喝到的咖啡水平在哪裡(但這個的前題是,你水平又在哪裡)。知道差異之後,回過頭來你會想在家裡重現那樣的風味走向,這對於一個水流才剛剛練穩定的新手來說,這樣的重新模擬至少需要三五天。

  如果你發現這家店的味道還不錯,接著你就可以思考,店裡所依據的衝煮理論和系統值不值得你學習?這也是讓你至少要養成最基礎的品鑑能力以後,再開始跑店家的主要原因,因為你就差不多要開始選擇你適合的衝煮系統了。

  所謂的衝煮系統大致上是這樣定義的,有一套固定的衝煮工具,對於咖啡萃取會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品鑑咖啡的方式有個具體標準。

  固定的衝煮工具會讓你的每次衝煮至少有個比較固定的基準,不會陷在在器材迷宮當中而不自覺;衝煮理論會幫助你歸檔每次的衝煮經驗同時也會協助你完成每個事先規劃的衝煮計劃,能訓練你對於味覺的想像力與完成能力;品鑑的標準會告訴你每次衝煮的問題與下一杯改進的方向,讓你知道每次預計的衝煮和實際上的味道差在哪裡,之後又該如何修正。

  一個成熟的衝煮系統,必定能像小編說的那樣,清楚而完整的提出一套合邏輯的論述,而這些論述將有助於達成某個目標風味(或風格)的衝煮設定。對啦,比較敏感一點的朋友應該就會知道,其實這就是PDCA。

  也許流派之間因為目標風格的設定有所不同造成論述和思考邏輯略有不同,但一個專業的咖啡館,必然奠基於完整的衝煮系統之上。

  如果你跑到那家店裡打工的話,學的速度會比較快一點,以一個穩定經營的店家的出杯量來說,基本上3——6個月左右可以有一點基礎。如果宅在家裡慢慢練也行,就只是花的時間會比較久,快的話一年可以有點基礎。

  這篇文章裡提到的時程有沒有可能縮短,當然有可能,如果你提升你的練習量的話,相對的上手的時間就會跟著縮短,量變產生質變,學每件事情的基礎都是這個的。

  總之,在這個時候你只要專心致力於把一套方法學好,其他的都先不要考慮。衝煮遇到問題了,回去問店家;跑店家的時候喝到不一樣的味道,回去問店家。直到你可以按照你學的衝煮系統隨心所欲的衝出你默認的味道時,只是這時候你自己也會想思考下一步了。

  基本的衝煮技術需要練習量,但品鑑能力需要跑其他店家來提升。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告訴你,跑店家的目的在於找到自己的盲點,而不是去找店家的缺失。永遠都要想著去提升自己的層次,而且是確實的在自我提升,不是經由貶低別人來達成。但如果你的目的不是放在提升自己層次上的話,那自然另當別論。

  至於衝煮系統和衝煮系統之間的衝突,小編會提出這樣的想法:基本上,咖啡衝煮的過程離不開萃取的原則,包括物理上的和化學上的,有些定律在地球上是不可能有違背,用這個就可以做出最初步的篩選。不懂這些可以百度,如果連百度到最粗淺的解釋都和他提出的原理不符合的話,那就表示論述本身形成的方式是有問題的。

  也有些派別不跟你討論科學原理,給你一套方法照著做,衝出來的就是好喝。也有人滿口原理原則,但衝出來的東西只能說是有他的個性,兩者之間要如何去篩選,最終還是取決於你自己的鑑別能力。

  至於為什麼要先有個從屬的流派(或中心思想),你可以去讀一下邯鄲學步的典故。

  3、練功期:

  對於原本衝煮系統的熟悉度到了一個程度,除了繼續依照你的PDAC去練習之外,還是要不斷的去跑店家。在上一個階段,你跑店家是為了找到自己真正的歸屬,現在這個階段,當你的技術面成熟了,也品鑑能力也更進階了,想再更進一步的話,就是要試著從跑店家的經驗中去提練出一套屬於你的衝煮系統,不用刻意去求取,時候到了,你自然會發展出來。

  技術面的練習方式無它,每天固定的衝煮量,維持自己正確的持壺的手感與控制水流的技巧,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味道,然後也能確實衝出你設定好的風味,這是可以經由練習達成的。

  就技術面上來說,小編所知道的一流高手是這樣的程度。

  對他們來說,總是有辨法從你所習慣的味道當中衝出你想不到的味道。打個比方,他們可以從你以為沒有花香的豆子裡萃取花香,或者從一些你只是隱隱約約感覺到有某些暗示性風味當中,把那個味道準確提取出來。比方說你會覺得好像有花香,他們卻可以清楚的告訴你是玫瑰花還是百合花。

  當你在想著要還原整杯咖啡的層次時,他們所想的是「做出自己默認的味道」,比方說,你覺得一杯咖啡要有花香、果酸帶甜味才完整,但對他們來說,只要能準確的把玫瑰花的香甜帶出來就好了,因為他們懂得捨棄不要的,只取想要的。

  當你可以把你想要的風味給都做足的時候,所謂的「風味」和「層次」才會有它們應有的價值。當你要多少花香就有多少花香,要多少果酸就有多少果酸,要多甜有多甜的時候,你已經從風味的追隨者轉職成創造者了(當然,這也要看烘豆師給你多少空間發揮)。

  到了這個程度,你才能在風味上做布局,手衝界的一流高手,每一位都有這種能力。

  如果你真的把自己原本的衝煮系統練熟了,那麼在跑店家的時候,你的品鑑基準會跟著不斷的提升。當你喝到一杯咖啡的時候,大約就可以知道咖啡師衝這杯咖啡的時候,他的衝煮系統和你的衝煮系統之間的差異,你本身的品鑑能力越好,能夠發現的差異點就越多。

  如果你始終都抱著正面的成熟心態在跑店家,最終你所發現的這些差異都會轉化成你進步的動力,喝到最後,你會發現你喝到的不只是咖啡,而是那個咖啡師的人格特質和他的個人品味。

最後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到了某個程度,你就真的只會從別人的咖啡裡找到可以師法的優點,這種心態也是得經過長久練習才學得會,所以你最好從一開始就照樣走。

  寫到這裡,有沒有發現這個理論套用到其它像虹吸、愛樂壓、摩卡壺、意式機甚至烘焙的領域裡也同樣適用?

  工具本身沒有好壞高低,之所以會覺得「手衝這種東西也就這樣」是因為你在這個領域裡「也就那樣」。

  最後,這練功期到底要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個底?老實說,小編自己也不知道,你說,咖啡要玩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個底呢?

  至少先練到大家都承認你是個高手再說吧。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喝不出標籤上描述的咖啡風味

【手衝的文化差異】所謂的歐美手衝與日式手衝到底有什麼不同?

全世界最流行的手衝濾杯--HarioV60濾杯手衝指引及發展

《手衝咖啡入門秘笈》-從零開始教你做咖啡!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手衝咖啡進階指南,新手必看!
    手衝咖啡,已經成為很多咖啡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設備的要求相對簡單,容易入手,有儀式感,今天我們重新整理了下新手玩手衝的7個注意點
  • 手衝咖啡入門指南.pdf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家喝咖啡,從速溶、掛耳到手衝、法壓壺、摩卡壺等,各種方式都能實現咖啡自由。早餐就可以自己衝一杯咖啡,尤其是有好看的手衝器具,咔嚓一張就是「精緻生活」。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手衝~如果之後還有人問到底什麼是手衝,請直接丟出這篇文章。對於新手/小白來說,其實入門手衝咖啡並不難,大部分人都能很快掌握。
  • 手衝咖啡入門指南 純乾貨
    手衝咖啡,有著無窮魅力,不僅在很有儀式感的過程,也在手衝萃取的好咖啡所帶給我們的幸福享受,就像手衝過後留下來的那個「坑」,讓我們一玩就掉進這個「坑」裡,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手衝出一杯好喝的咖啡呢?今天這份入門指南請收下!
  • 手衝咖啡入門應該準備些什麼?
    當我們開始對咖啡感興趣的時候,不禁要有疑問,咖啡到底是怎樣製作的?製作方法太多,哪一種製作方法最好喝?
  • 六大手衝咖啡基本配備器具【新手挑選指南】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新手入門必看
  • 掛耳咖啡入門介紹以及它的手衝指南
    ——《藍瓶咖啡的匠藝》 咖啡令人著迷,不僅僅是它的口味,還有變化多端的微妙口感,哪怕是相同的人,也不可能每一次做出的咖啡都一樣。彭于晏男神也是特別喜歡。或許你喜愛咖啡是從速溶咖啡開始,當你不滿足於加了許多添加劑(不是純粹說添加劑不好)的速溶咖啡,渴望更純粹乾淨的黑咖啡時。
  • 手衝咖啡知識入門 手衝咖啡步驟圖解悶蒸 手衝咖啡衝泡手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手衝的一些手衝咖啡的建議和手衝咖啡的手法~【關於手衝大建議】01 水質一杯好喝的咖啡當然離不開好的水質,在日常生活中,衝咖啡別直接用自來水,建議使用過濾過的水或者純淨水衝煮咖啡,當然,
  • 零基礎:手衝咖啡入門全教程
    去年一段時間在單品咖啡上做了些研究,個人覺得手衝並非最佳的新人選擇,變量過多,想要衝一杯好的咖啡是著實不易的。新人玩單品應該從法壓壺或者愛樂壓開始入門。不推薦虹吸,esp衝水更加扯淡(再說機器太貴根本不適合普通人好嗎)但既然題主問的是手衝,那就對於這些雜七雜八的不多贅述。
  • 插畫零基礎怎麼學習?新手必看的插畫入門指南
    插畫零基礎怎麼學習?新手必看的插畫入門指南!說到插畫,相信屏幕前的你一定不會陌生,可以說插畫在我們生活中所到之處,幾乎無處不在,應用很廣泛,同時很多都覺得插畫行業非常有錢景,所以也就想習插畫,那麼如何開始零基礎學習插畫?零基礎怎麼學習插畫?
  • 新手衝泡指南| 手衝裝備選購+手衝咖啡基本步驟
    只要準備好濾紙、濾杯以及手衝壺,便可輕鬆衝出一杯好咖啡。       那麼面對淘寶琳琅滿目的器具,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田口護咖啡大師手衝壺卡麗塔手衝咖啡2-4人家用扇形三孔陶瓷濾杯,通體採用陶瓷材質,陶瓷製作的咖啡濾杯保溫性更強,釉質均勻,色彩正,杯型為頗具復古風格的三孔梯形,單側杯環,杯體內過濾龍骨分明。
  • 【新手入門】手衝咖啡教程,步驟圖解與技巧
    IMAKECOFFEE            手衝咖啡雖然看起來簡單,如果控制好的話,絕對可以做出一杯專業而地道的單品咖啡。以下我以自己的經驗給大家簡單講解一下手衝咖啡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手工衝泡咖啡制方法簡介:一、手工衝泡所需要配置:【裝備】史上最強手衝咖啡器材選購指南,你入坑了嗎?
  • 小白入門教程| 一起來玩手衝咖啡吧~
    自從年初入坑了手衝咖啡,一晃眼半年過去了。剛開始也擔心過自己會不會只是一時興起,沒想到這半年來越衝越香。
  • 這是一份豐儉由人的入門級手衝咖啡工具清單
    在家做一杯咖啡不難,難的是,做一杯好咖啡。對於我們這樣的手衝咖啡新手來說,在家為自己做一杯好咖啡的第一步,就是置辦一套好用,且不太貴的咖啡器具。磨豆機、手衝壺、濾杯、濾紙、秤……五花八門,玄學太多,只得趟水過河。入坑後,看了很多教做咖啡的視頻,找了不少知識帖依葫蘆畫瓢,貨比三家,經過大半年的實踐操作,終於有了一套趁手的咖啡工具。
  • 咖啡手記·手衝咖啡器具
    這次的咖啡手記想聊一下手衝咖啡所需的基本器具,希望能給想入門的朋友提供一點參考。基本的手衝器具可以分為:磨豆機,濾杯,分享壺,電子秤,計時器,濾紙,水壺,溫度計。我們從預算投入少的部分開始,逐一講解各個器具的作用。  分享壺的資金投入可以為0,因為作為承接濾杯的分享壺可以被任何能架住濾杯的容器代替,我們也可以直接將咖啡杯接在濾杯下開始衝煮。
  • 求推薦手衝咖啡的入門方法
    其中的一位小鮮肉「大咖」(大一學生,研究咖啡多年)今天特地分享了自己的咖啡心得。很專業的分享帖,在此轉載給有需要的愛咖們。求推薦手衝咖啡入門方法?需要哪些配件或者設備?吾自虞上周日去參加了一個咖啡沙龍,認識了一些朋友。都是一些獨立的慕名者,熱愛生活,享受美好的事物。
  • 新手入門:聰明杯VS手衝咖啡,哪種適合你
    僅需五分鐘的時間,不管你是咖啡達人,還是新手,都能輕鬆獲得一杯優質的好咖啡。      2、使用手衝壺中的熱水以順時針畫圈澆注濾紙,目的有三:   5、將鋪平粉的上座放回咖啡壺上,然後使用手衝壺中的熱水以濾杯中間為圓心順時針一圈一圈畫圓。在衝泡時開始計時,15秒將咖啡衝泡至40g,然後停止注水,悶蒸至30秒時,第二次注水。
  • 【咖啡手衝壺選購指南】衝泡咖啡學問大!手衝壺選購要點有哪些?
    而現在越來越多咖啡愛好者傾向自行衝泡咖啡,除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口味調整外,也別有一番樂趣。其中以手衝咖啡最為流行,手衝壺+濾杯即可衝泡,器材花費相對咖啡機來說省下不少,但你知道手衝壺的好壞會影響咖啡的口感嗎?想衝出一杯好咖啡,手衝壺的選擇可馬虎不得!
  • 乾貨 | 聰明杯手衝咖啡指南,最聰明的手衝器具
    Clever Coffee Dripper——聰明杯結合了法壓壺和手衝壺的優點,簡單,方便,易用。僅需兩分鐘的時間,不管你是咖啡達人,還是新手,都能輕鬆獲得一杯優質的好咖啡。Q2:聰明杯怎麼來的?臺灣同胞發明的。Q3:聰明杯的特點。
  • 手衝咖啡器具入門|磨豆機 濾杯 濾紙 手衝壺 分享壺 溫度計 電秤
    新手入門手衝器具必看!手衝咖啡基本七種器具:磨豆機、濾杯、濾紙、手衝壺、分享壺、溫度計、電子秤。購買這些器具有什麼要注意的呢,那就請往下看吧。正因為流速較慢的特點,咖啡粉能得到足夠的萃取,衝煮的風味會較厚實,若沒把握好手法很容易過萃,就會產生較重的苦感。
  • 培訓(三)手衝咖啡入門基礎
    滴濾式 \ 手衝咖啡  手衝的最大魅力在於能喝到單品咖啡的多種風味,果酸也好,堅味也罷,豐富而多層次,前中後味都非常明顯僅需五分鐘的時間,不管你是咖啡達人,還是新手,都能輕鬆獲得一杯優質的好咖啡。